我要做皇帝第37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2      字数:11888
  她自己也知道,刘德真想找女人,那两个侍女也是摆设。起不了任何作用。

  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

  但起码,掩耳盗铃,也能自我安慰不是

  不管怎样。丙戊年六月十四,刘德带着陈阿娇,在郅都率领的南军卫士的保护下,一行八十多人。分乘十多辆马车。踏出了长安城的城门。

  刘德一行,沿着渭河南下,过鸿门,进入渭南平原。

  这区区几十里,刘德等人花了两天时间

  一路上,刘德表现的就像是一位出游的贵族公子哥,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还特意绕了一圈,跑到鸿门去瞻仰了一下当年刘邦虎口脱险的地方。

  看了之后才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时光早就将当初戒备森严的军帐,变成了阡陌农田,葱葱原野。

  进入渭南平原后,道路坦荡,秦代的直道宽敞而整洁,马车行驶的非常平稳。

  只用了一天时间,刘德等人穿越了广阔的渭南平原,来到了秦岭脚下的华阴县之中,华阴县与后世的潼关咫尺相对,华阴再往前就是函谷关了。

  必须要说明的一件事情是,此时的函谷关还是秦关。

  它位于后来的灵宝县境内。

  在刘彻朝时,函谷关才东迁数百里,到了新安。

  原因是刘彻朝的大将,楼船将军杨仆以自己不是关中人为耻,于是上书刘彻,恳请将函谷关向东挪,一直挪到他老家。

  咳咳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后世的大天朝,帝都周边的县市中的人民,也会想尽办法让自己变成帝都人民中的一员。

  “公子,小的们已经给您和小姐准备好了房间,清扫完毕,您今天晚上先在这委屈一下,明日,我们就能出函谷了”一个驿站之外,王道躬身来到刘德的马车前禀报着。

  刘德现在顶着的身份是枳候薄戎奴的世子。

  汉家的太子们就喜欢玩这种cos的套路。

  当年,刘德便宜老爹是顶着一个章武候世子的名头到处乱逛,害得地方官常常弹劾章武候教子无方,然后就被先帝一巴掌拍了回去,教子无方,你是说朕吗

  咳咳

  后来的刘彻顶着的名头就变成了平阳侯曹寿,但刘彻有个坏毛病,他喜欢在某地以平阳侯的名头出现了之后,再回头穿上天子的冠旒召见那些见过他的人。

  枳候食邑一万一千三百户,倒是也符合刘德目前身边随从和护卫的仪规,因此,一路上都没什么人怀疑,偶尔遇到巡查的官员,那真的不能再真的枳候印符与令信,就足以应付盘查了。

  “阿娇,好了,别闹了,跟表兄下去吃饭先”刘德抱着一路上都活跃的非常厉害的陈阿娇下了马车,在王道的引领下,走进驿站之中,驿站中的差役们,对于往来关中关外的彻侯子弟们也早就习惯了,因此也并没怎么多心,只是简单的查问了一下刘德令符也就作罢了。

  “表兄,这里好破”陈阿娇一进驿站,就有些不情愿了,嘟囔着小嘴道:“还有一股好臭好臭的味道”

  刘德笑着捏了捏她的小脸蛋,道:“阿娇乖,忍一忍吧,过了今晚,我们就能住行宫咯”

  对驿站还能有什么奢求呢

  更何况是这华阴县外的驿站。

  刘德不是没想过干脆去华阴县城找到当地县令,把人家的县衙借过来一用。但想了想还是算了,现在的枳候,也不过是个空头爵位,除了食邑多一些,在地方官眼里,跟路人甲乙丙丁差不多。

  不过好在明日过了函谷关,就进入弘农郡了,在弘农,汉家天子有三座行宫,虽然很久没有使用了。但好歹也比住驿站强

  刘德其实也没住过行宫,因此只能尽量夸大的道:“弘农的行宫里,不比未央宫差。要什么有什么,一定让阿娇住的好”

  但不料,这话却被一个刚好路过这个驿站,同样在此借宿的一位官家子弟听了过去。

  这人眼珠子一转,心里嗤笑了一声:“骗鬼呢汉家行宫除了皇室,谁敢住小小的彻侯也敢大言不惭”

  于是,他拉住一位驿站中的差役问道:“那是谁家的世子”

  “据说是枳候家的世子”差役答道。

  “叫什么”

  “据说是叫薄徳”

  这个二世祖一听。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

  枳候

  别人不知,他可知道,他的父亲与枳候薄戎奴有交情。因此知道,枳候家的世子名梁,而且薄梁今年应该是二十五岁,看哪个自称枳候世子的家伙。充其量最多十六七岁。

  “这可是大案要案啊”这二世祖立刻就醒悟了过来。冒充彻侯子弟,招摇过市,本身就是大罪,也不知是那个昏了头的富商公子,非要装逼冒充彻侯。

  这种事情,在关东是很常见的,常常有富家公子冒充某位彻侯的子弟,大肆招摇过市。

  但在关中。这还是头一遭

  “谁叫你倒霉呢,落在我手里。不吐点血是不行的了”这公子哥心里想着,不动声色的走出驿站,刚刚想回去给自己老爹报信,好将这些冒充彻侯子弟的奸人抓起来,好好敲一笔。

  可这美梦还没醒,夜色之中,他就发现,他被包围了。

  “你们做什么”他惊恐万分的看着十几名骑在马上,将他来路和去路全部堵死的武士:“我可是华阴县县尉之子”

  但这些武士充耳不闻,步步紧逼,很快就将他堵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中。

  “汝是何人”一个武士冷冷的审问着,那态度,像极了廷尉衙门的狱卒审问犯人。

  见他迟迟没有回答,那武士抽出了腰间的长剑,架到了他的脖子上,冷酷的审问道:“回答或者死”

  对于受命于天子,负责保护和护卫工作的这些骑士来说,为了殿下的安危,杀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

  更何况,中郎将还有严令,为了殿下安危,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

  此人在殿下刚刚进去的时候,就行色匆匆的出来,不是心里有鬼,就一定是心怀叵测

  被冰冷锋利的长剑架在脖子上,这位刚刚还幻想着敲诈勒索的官二代,瞬间就吓得失禁,脚一软,瘫倒在了地上。

  “怎么办”骑士们对这种状况也没什么准备。

  “带回去,交给中郎将审问吧”一个人建议道。

  “善”所有人都表示赞同,毕竟,这人还审问过,就这样杀了,万一漏掉了什么重要的情报怎么办

  于是就架着这个倒霉的家伙,朝着离这驿站数里外的一座临时的军营走去。

  第二天早上,刘德刚刚起来,洗漱了一下,郅都就过来了。

  “殿下,昨天晚上,臣安排的巡逻卫士,抓到一位意图敲诈您的县尉公子”将门关上之后,郅都询问着刘德的意见:“是杀是放,请殿下吩咐”

  区区县尉之子,在郅都眼里就蚂蚁没有差别,杀了也就杀了。

  意图敲诈皇子,图谋不轨就是死罪

  只是这种事情,还是要刘德拿主意。

  “怎么回事”刘德问道,于是郅都就将他所知告诉刘德,刘德听完顿时笑了,这还没关呢,就遇到传说中的打脸情节了。

  “难道说,我此行注定了要去把河东郡上上下下的脸都抽肿”刘德心里想着,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他记得他在天朝的时候,就常常做梦都想过一把包青天的瘾,为此还考过公务猿,可惜被残忍的淘汰了。没能跻身进体制,混成领导,反而穿越了,前世呢,他又过的比较憋屈,今生正好一圆夙愿

  “他既然想敲诈我,以前肯定敲诈过其他人”刘德想了想,对郅都道:“中郎将派人将他送去长安,交给廷尉审理吧”

  汉家的廷尉,对于官员来说,相当于后世的中纪委,但凡进去的,没有不开口的,不管多大的官,进去了也得趴着,当年周勃那么牛逼,一进廷尉大牢,马上变成一条虫

  作为统治者,刘德自然不会大度到会对意图冒犯他的宽宏大量。

  若是善意,可能还有得商量,似这种横行不法,仗势欺人的官二代,刘德在天朝的时候,就厌烦了,能杀一个是一个,能灭一窝是一窝,总之,不会有错

  处理完这些小事,刘德一行再次踏上旅途,穿过华阴县,前方的道路变得狭窄和崎岖。

  在秦岭的山间小道攀爬了半日后,壮丽的函谷关出现在了刘德的眼前。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后世的中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迭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因此,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自周室在此建关开始,函谷关下倒下的尸骨,就已数以百万计。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合纵攻秦,结果在函谷关下撞得头破血流,流血漂橹,死伤数十万。

  去河东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函谷关出关,过弘农,从曹阳亭而入河东,另外一条则是从华阴县以北,过黄河风陵渡口。

  从风陵渡口无疑是最近的,但却风险很大,此时的黄河,远非后世那条浑浊的河流可比,此时的黄河名曰大河,水质清澈,急流涌动,在夏季过河,就算是最老练的船工,也不敢保证一定安全。

  为了安全起见,走函谷,出弘农,入曹阳亭最为妥当,虽然同样要过河,但汾阴那段水流平缓,而且江面相对的小了许多。

  “殿下”在马车之中,汲黯对刘德介绍着他下一步的旅程:“出了函谷,过弘农,从大河而过,就是曹阳亭,曹阳亭以东三十里,就是大阳县,大阳县,故周太伯之封也,有庙曰天子,祭祀着周武王周太伯与周公召泰一神等”

  听汲黯这么一介绍,刘德立刻就知道,这个天子庙,至少在现在还是有着很重要的政治地位。

  当今能祭祀周室贤王与泰一神的庙宇本来就不多,而一个从周太伯时就存在的庙宇,更是难得

  换在后世,这种地方,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单位。

  而在此时,这个大阳的天子庙,估计是和三皇五帝的庙宇一样重要的祭祀场所。

  这样一来,就要慎重对待了

  ps:咳咳,今天的8000字任务收工了~~~~~咳咳,我已经成功的完虐了百合,撒花~哈哈哈,这货明天不敢应战了,真没劲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六十一节 对海洋的野望

  马车继续向前,这时,道路变得越发的狭窄崎岖,坐在马车之中,刘德也被颠的头都快晕了,陈阿娇更是不堪,紧紧的抓着刘德的脖子,小脸苍白,更是差点吐了。

  没有办法,刘德只能抱着她下车,步行通过这一段涵道。

  “这里就是崤山吗”刘德下车,只见抬头就是悬崖峭壁,生长于悬崖之上的松柏遮天蔽日,茂盛的树叶遮挡了大部分的阳光,使得这山间道路变得阴凉,甚至能让人感觉到有些冷。

  前方道路之旁,一块石碑矗立着,石碑之上铭刻崤山二字。

  “是的,公子,这里就是崤山,穆公霸业折戟于此”汲黯看着那块石碑,也是感慨着。

  四百多年前,秦穆公治下的秦国霸业初成,威震天下诸侯。

  周襄王二十五年,穆公欲灭郑,遣三位大将,三百乘,奔袭郑国,可惜被郑国商人铉高用犒军之计吓退,秦师回程之时,在崤山遭遇晋军伏击,全军覆灭,秦穆公霸业自此折戟。

  刘德抬头看了看山谷两侧的悬崖峭壁,茂盛的原始森林,点点头道:“这里确实是个埋伏的好地方,秦军败的不冤”

  郅都在一边,忽然道:“现在再也无法重演崤山之战的故事了”

  刘德点点头。

  确实如此,四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战争的方式早已经发生了改变。

  车战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取而代之的是灵活轻便的骑兵集团与防御坚固的步兵集群。再想向崤山之战的晋军一样,利用崤山道路来瘫痪和迟滞敌军的车兵,从而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已经不可能了。

  现在,骑兵只要一刻钟多一些就能通过这在四百年前至少需要两三个时辰才能通过的崤山天险。

  刘德看着这崤山天险,他忽然间想到了一个事情。

  后来刘彻东移函谷关,未必就是杨仆的原因,杨仆不过是个小小的楼船将军,论战功,连卫青霍去病的一根毛都赶不上。何德何能,能说动刘彻,东移函谷关

  更大的原因。可能是时代在进步,战争的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春秋战国之时,车战是主流,于是。函谷关崎岖的道路与险峻的地形天然的对车兵构成了阻碍。使之无法发挥作用。

  但现在,谁还管车兵啊

  汉家就连郡国兵中都早已经淘汰掉了过时的车战。

  骑兵成为战争的主要力量。

  对于骑兵来说,现在的函谷关,已经不再像过去的车兵一样只能走函谷关中的山道,骑兵实在不行,可以放弃山道,穿越密林,翻过秦岭。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敌人的侧后。

  而随着战争艺术日新月异,昔日坚不可摧。永不陷落的函谷关,再也发挥不出它四百多年前的功效了。

  刘德甚至觉得,倘若有个胆大的人,放弃攻打函谷关,以轻骑翻过秦岭,就可以无视函谷关的阻碍,直接进入关中,兵临长安城下了

  “郅卿”刘德看着崤山的石碑,忽然问道:“你说,若是朝廷将函谷关向东移三百里,至新安县怎么样”

  郅都感觉有些跟不上刘德的思路,前头还在说崤山之战,谈古怀今了,按照正常的思路不是应该就穆公霸业折戟发表一番见解吗

  刘德却一下子就跳跃到了迁移函谷关上。

  但仔细一想,郅都也愣了。

  函谷关东移三百里到新安

  新安虽然无险可守,道路坦荡,但是函谷关东移三百里,就等于将关中三辅之地扩大了一倍,对于汉家天子来说,关中才是根本,关中地盘扩大了,根本之地也就扩大了。

  在政治上,函谷关东移还真的很有可取之处

  只是在军事上,函谷关东移无疑是个败笔

  无论如何,一旦函谷关东移,关中就失去了屏障,将来倘若有事,长安将无险可守

  “那关中靠什么来屏障”郅都问道:“关东诸侯一旦有事,关中却无险可守,宗庙何以安宁”

  刘德笑了一声,没有答话。

  身为穿越者,假如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潼关,那就真是太废了

  “等我即位,就东移函谷关,于关内再设潼关,镇钥关中”刘德在心中想着,这个主意不错,后世的潼关,那可是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很好的适应了新时代的战争需要,能有效的防备骑兵突袭,为关中大门与屏障。

  而函谷关东移,马上就能扩大关中的地盘,不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天子的管辖区域,更重要的是,这是政绩啊

  自古以来,哪位皇帝一上台就能捞到政绩的

  不要以为皇帝就不需要政绩了。

  对于皇帝来说,政绩越多,统治就越稳固,权柄就越牢固,反之,政绩太少或者没有的皇帝,就会弱势,甚至被权臣操控。

  譬如惠帝就是不懂得刷政绩,结果被曹参当成三岁孩子一样训斥。

  “走吧”刘德挥挥手道,就抱着陈阿娇,在几个侍卫的保护下,向前走去。

  半个时辰后,累的气喘吁吁的刘德一行人,总算爬出了崤山,函谷关,就出现在了眼前。

  到了函谷关下,身为黄老派的士子,汲黯不可避免的就提出来要去瞻仰一下黄老派的精神圣地望气台。

  刘德自然欣然同意。

  主父偃则跑去瞻仰鸡鸣台。

  刘德就带着剩下的人,在函谷关里闲逛了起来,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游览了一下关内的名胜古迹。顺便补充了一下饮水和粮食,让马匹得以修养,车辆得以检修。

  当天晚上。一行人在函谷关中找了个安静幽雅的宅院休息有郅都在,这是小事,中郎将的身份,能让他调动函谷关的所有资源。

  第二天,休整完毕的刘德一行继续上路,出关之后,道路重新的宽敞起来。

  沿着当年秦始皇南巡的直道。一路前行,穿越弘农郡之后,涛涛黄河就出现在了刘德的眼前。

  此时的黄河因为上游的水土保持非常完整。河套地区植被茂盛,并没有出现后世的风沙化的情况,所以,水质清澈见底。在这个时候。黄河还不叫黄河,世人称之为大河。

  “殿下,前方就是曹阳亭,自曹阳亭渡河过去,就是河东郡境内了”郅都过来禀报和嘱咐道:“河东郡内,有盗匪出没的记录,此辈无恶不作,请殿下多加小心提防臣等也会保持警惕”

  刘德点了点头。此时的盗匪可不是后世天朝小打小闹的小偷们。

  那是真正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强盗

  任何一个看过水浒传的人都不会忘记。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上山之前,开人肉包子铺和混沌店的好汉们

  当此之世的盗匪虽然还没闹到梁山那么夸张,但拐卖人口,绑架勒索之类的事情却是常有发生。

  “有劳卿家了”刘德点点头。

  虽然那些盗匪不大可能有能力来冲击护卫森严的刘德车队,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倘若闹出堂堂皇子被盗匪挟持的丑闻出来,那就真的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到了曹阳亭,一艘大型的艨艟战舰就已经在码头前待命了。

  这是一艘在此时比较常见的楼船,大约有三层,高达数丈,能载数百士兵,是大河与长江之中常见的战船,通常用于巡逻和运兵。

  但随着吴楚叛乱风险的加大,汉家的楼船,也相对的进行了改良,船上开始配备水战的武器。

  譬如来接刘德的这艘战船,上面就装载了用于水战的弩枪和矛机,更设置了防护敌人攻击的女墙。

  陈阿娇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庞大宏伟的人工战船,非常好奇,一上船就到处跑个不停,甚至还想攀爬上船顶的风帆。

  刘德赶紧把这个小丫头看紧了,命人将她带回船舱,不许出来,他自己却站在船头,看着波澜壮阔的江面和脚下的楼船,心中遐思连连。

  汉家的造船术是非常发达和科学的。

  脚下的这艘大船就是明证。

  更远一些,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仙,后世有人说,徐福后来最终抵达日本,后世的日本甚至就有徐福东渡的纪念地点。

  此事真假难料。

  但是,不管怎样,这都说明了,此时的造船工业是可以造出远洋的船只的。

  刘德就记得,吴王刘濞麾下的船厂甚至造出了令人膛目结舌的一次可以运载数十辆马车的超级大船。

  吴楚之乱后期,胶西王刘卬甚至有过出海逃亡的打算。

  这一切都向刘德说明了一个事实现在的汉家造船业技术与船舶,是有能力进行一定距离的远洋航行的。

  后来刘彻攻打南越和闽越,就动用了庞大的水师舟船舰队,更曾与南越的水师进行过海战。

  想着这些,刘德的脸颊就开始兴奋了。

  汉家不需要大航海,也不需要远离海岸线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

  只要能发展出一定水平和规模的近海捕捞船队,就足够催生一次封建社会体制下的技术革命与变革。

  大海是上苍赐予人类的宝库,海洋中的渔业资源,在此时简直就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

  刘德觉得,现在基本上只要有人敢出海进行规模化的捕捞,只要运气不是太背,肯定能赚的盘满钵满。

  而若是能将这个宝库的资源掌握到政府手中,那么等于就是开辟一个新的财源。

  就更别说,随着对近海资源的开发,必然会催生的海运和海洋技术的发展。

  “只要我做了皇帝,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迎着大风,刘德在心中想着。

  身为穿越者,不去发展和利用海洋的资源,那就是个笨蛋

  当然,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选拔一批懂的大海的人才。

  “明成祖能有七下西洋的郑和,我为什么不能有能带人到处捕鱼和捕鲸的将军”

  ps:嗯,我觉得西汉时期想大航海可能是yy,但是假如只是在近海范围内活动,那就没太大问题。

  特别是在中国,基本上只要皇帝想做的事情,都能做成功。

  秦始皇修长城,杨广开凿大运河等都是明证。

  顺便给大家道歉,今天更新晚了些,主要是老婆目前在耍小孩子脾气,咳咳,你们懂得

  嗯,等下还有更新,可能1更,可能2更~看情况了~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六十二节 内王外霸

  渡过黄河,就是河东郡境内。

  “殿下,河东郡辖下有二十县,户口二十一万三千四百户,口九十八万七千五百人”下了船,汲黯在一旁对刘德介绍着河东郡的状况:“河东郡治所在安邑,故魏国都城,南有巫咸山,西南有盐池,富庶甲于天下”

  这些刘德自然是知道。

  河东郡,可是号称三晋之源。

  战国时期的赵魏韩三国的王室先祖,俱是从河东郡走出去的。

  就是如今,河东郡也是号称天下彻侯之乡。

  除平阳侯曹参世家之外,在河东这地界上,还有着汾阴候周昌家族,绛候周勃家族,猗氏候陈涑家族,长修候杜恬家族,垣候刘赐家族等,就是食邑最少的垣候,也有两千两百户,至于万户侯则是两个:平阳侯与绛候。

  刘德看着脚下的这块土地,他的眼珠子转动着。

  他为什么一定要来河东

  为什么是河东

  真正的原因,不是想要来查周阳由在蝗灾上的问题,区区一个郡守,还不值得一位汉家的准储君浪费一个月时间。

  更非是所谓的看看平阳侯曹寿,那个借口,连便宜老爹不信

  真正的原因是,这块土地下埋藏着黑色的黄金

  河东郡在后世属于山西,山西的煤老板全国闻名,山西的煤矿出了名的多,许多煤矿甚至就是露天就可以开采的。

  煤是工业的源泉,是技术的动力。

  工业革命对于西元前的世界来说。还是太过高大上了。

  刘德觉得就算他用上三代人的时间,花上一百年来做技术储备和准备,也不为过。

  但是退而求其次。用河东丰富的煤炭资源,来助力军工冶炼,大力发展和推动高炉炼钢,却是可以尝试的。

  高炉那玩意,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说穿了,也不过是个简单粗暴的力气活。

  不说别的。天朝太祖主持的大跃进,全国人民一起大炼钢铁,连农民伯伯都可以起了个土炉子。来炼钢

  那技术含量,刘德甚至觉得可能还不如现在的大黄弩制造难度,更别提现在属于精密仪器的汉制连弩。

  虽然说,那些炼出来的钢铁可能杂质什么的多了一些。质量什么的差了一点。但那也是钢铁

  想想看,假如能利用河东郡丰富的煤炭资源,一年炼出百万斤钢铁,就算质量差,那也比生铁强不是

  这一百万斤质量不怎么样的钢铁,照样能碾压匈奴,吊打棒子

  更重要的是

  刘德记得,十九世纪前期。英国一年产铁也不过百万斤,却造就了一个日不落帝国。

  在这西元前的世界。一年产钢百万斤,吊打全世界也不为过吧

  而这,在此时是可以办到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秦国的军械作坊,年产青铜百万斤甚至更多

  此时,临邛的卓氏和程郑氏两个大铁商,一年冶铁也有二三十万斤。

  虽然这些数据折算一下,大概只能得到一半后世的产量,但,这也足够吓人了。

  以如今的汉家国力和少府的强大人力资源,掌握住河东郡,将来年产百万斤粗钢,并非痴人说梦

  现在,刘德只需要完成三件事情,就可以朝着这个宏伟的目标迈进了。

  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河东郡郡守变成他的人。

  换句话说,周阳由没罪也得给他按个罪名在头上

  若是有罪,那就更要穷追猛打

  这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第二,刘德需要攻克煤炭的脱硫技术,否则,大多数煤炭中的含硫量会让本来质量就差劲的钢铁更差劲,不过,这个技术就算不解决,也不要紧

  谁叫在这个时代,地下埋着的煤炭太多了

  大不了,专门用焦煤来炼钢就是了

  反正刘德记得,河东郡也就是后世的山西境内有好几个出名的焦煤矿,虽然不知道在那里,但只要有心,总能找到

  第三,他还需要一个庞大的技术团队和监工团队来负责解决技术问题。

  高炉炼钢虽然后世的农民伯伯也能玩,但起码,也得解决高炉用砖与高炉的结构技术吧

  但这个也不急,先掌握住河东郡,慢慢的找找那些焦煤富矿,找到了足够多的焦煤矿,再去解决这个问题,也还来得及,实在不行,直接土法上马,也不是不可以嘛,无非降低些效率而已。

  刘德现在甚至都想好了挖煤的工人去哪里找了。

  咳咳,从今年开始,汉匈将进入一段十几年的相对和平时期。

  在两国关系缓和的背景下,刘德觉得,可以考虑跟匈奴人做个交易,让匈奴卖些西域的奴隶过来采矿。

  另外,卫满朝鲜似乎有些跋扈,找个机会灭了他,然后去卫满朝鲜屁股后面的三韩山区抓些野生棒子回来挖煤也不错嘛。

  说到西域,刘德想了起来,貌似现在的西域有好几个国家都是当年亚历山大东征军的后代所建立的,像大宛什么的

  咳咳,买点金发碧眼的白人女奴回来,好像也不错

  等爬完科技树,种好田,粗钢产量爆出来,就可以反推匈奴,把匈奴人赶去欧洲跟罗马人亲热亲热,让上帝之鞭提前降临。

  前世刘彻的匈奴战略,利弊刘德都是看在眼里的。

  刘彻的战略什么都好,就是对于这些蛮夷,还是太讲节操了

  刘德自从在历史书上看过欧罗巴人毫无节操的崛起史之后,就感觉,一个民族想要强盛,想要发达,想要称霸,就一定要吸其他民族的血,用蛮夷的血肉,为我的强盛奠基,用他们的身体为我修路,凿河开矿。

  对于西域诸国,该利用的时候,坚决利用,用完就可以抛弃了。

  甚至完全可以学习英国人,拉一派打一派,不断的跳动他们内斗,这样最多几十年,就能完全消化掉西域,将汉室的疆土扩张到中亚,向印度次大陆延伸,最终殖民印度,成就不朽伟业

  而做这些事情,刘德觉得自己完全没有负罪感。

  现在活跃在西域的民族与国家,有那个活到了二十一世纪

  既然,它们注定要灭亡,注定要消亡,何不让他们为汉家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内王外霸,才是真理”刘德在心里道:“刘彘,你睁大眼睛好好看着,看我给你好好上一课,对于蛮夷,不需要仁德,只有死掉的蛮夷,才是好蛮夷”

  后世的美国人,为了土地和资源,悬赏印第安人的头皮。

  原本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少说也有几千万吧

  区区两百年,就几乎灭绝了印第安人

  这样的丰功伟绩,刘德觉得自己是可以学一学的

  ps:咳咳等下应该还有一更~

  嗯,感谢苏山河与fyzze等老爷们的打赏~

  咳咳,俺继续去努力奋斗~

  顺便说一句,在西元前玩种族灭绝应该是普世价值吧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六十三节 周阳由必须死

  刘德虽然没说,但汲黯等随从臣子都非常敏锐的察觉到了,自己家的殿下,自从踏上河东郡的土地之后,就开始变得亢奋了起来,仿佛这里有着天堂一般。

  “殿下”汲黯找了个机会过来问刘德:“您是不是应该考虑顺路去拜会一下平陆候与休候两位宗室”

  刘德闻言,点了点头:“这自是当然”

  平陆候刘礼跟休候刘富都是故楚元王刘交之子,也都被封在河西郡,离河东郡不远,此去大阳,正好顺路绕一圈去拜会这两位德高望重的宗室。

  楚元王刘交是高皇帝刘邦的从兄,同时也是汉家天下的缔造者之一。

  当年,刘邦的崛起离不开刘交的辅佐和出谋划策,因此,刘邦坐了天下之后,对其论功行赏,先是封为阳信君,其后韩信自己作死,废为淮阴侯,刘邦将韩信的楚国一分为二,南边给了刘贾,是为荆王,东边给了刘交,是为楚王。

  后来,英布反汉,刘贾战死沙场,子嗣断绝,于是荆国消失了。

  于是,刘濞才捡了这个大便宜,得已封为吴王,所谓的吴国,其实就是刘贾的荆国三郡五十三城。

  而刘交这一脉,在老刘家的诸侯中,名声一直不错。

  刘交本人当年就是谦谦君子,以涵养文化出众而闻名,在当年,刘交这个名字就是君子的代名词。

  现任楚王刘戊是刘交的次子刘郢之子。

  而刘礼是刘交的老三,刘富是老四。

  刘礼跟刘富。跟刘戊不同,都是大大的忠臣,前世时跟刘戊的叛乱阴谋做了殊死的斗争。

  后来刘礼能袭位楚王。跟他的立场是分不开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了。

  吴楚起兵之后,休候刘富第一个站出来坚决的站到了朝廷这边,亲自到长安谢罪,表示家门不幸,交上自己的彻侯印信与封国印绶,表示自己已经不配再为汉臣。请求天子治罪。

  这样识趣的忠臣怎么能治罪

  非但不能治罪,还要大大的嘉奖。

  于是,便宜老爹激动之下。就下诏封刘富为楚王,只等大军灭了刘戊,就扶他上位。

  本来,刘富的楚王之位。已经是不可动摇了。

  但哪里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

  刘富的哥哥刘礼做的更绝

  他虽然在行动上落后弟弟一手。但反应速度和动手能力比弟弟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刘礼利用他在楚国军中与臣子里的人脉,不断的给周亚夫通风报信传递吴楚虚实,更策反了楚王刘戊身边的几个臣子,让他们故意拖延和延缓吴楚大军的进军时间和粮草补给,因此立下大功。

  吴楚之乱平定后,便宜老爹出尔反尔,更以刘礼为楚王,改封刘富为红候。增封两千户。

  于是,刘礼这一系。从此成了汉家的楚王正统。

  刘富这一系虽然受此重挫,但其后代开枝散叶无数,两千年后,成为天朝刘氏最大的一个源头,彭城刘氏号称天下刘姓第一大族。

  现在,虽然还没有这个事情。

  但是,平陆候刘礼与休候刘富,是目前汉家宗室之中仅次于刘濞的年纪最长者,仅仅是这个身份,刘德既然来了河东,就不得不去河西走一趟,拜会一下这两位皇叔祖。

  于是,车行向东,顺着大河东走,越过河东平原,一天之后,刘德一行人就出现在了黄河边上的古城大阳县城之下,到了大阳,刘德看了看地图,再看了看黄河的对面的山川与地貌,感觉有些眼熟,那对面不就是后世的三门峡市吗

  那脚下岂非就是后世的平陆了

  在天朝之时,刘德上学的时候,有个漂亮的女同学就是平陆人啊

  来到这里,刘德也是唏嘘不已,想当年,他年少冲动时,还曾坐火车来过这里呢

  只是物是人非,此时的大阳县,没有半分的现代色彩,就是县城,也是低低的城墙,矮矮的房屋,一切都跟后世没有半点联系。

  进了县城中,大阳县的居民们对于忽然到来的贵族车队,非常好奇,民众甚至纷纷出门围观了起来。

  刘德一路看过来,发现,大阳县的居民们面色大都枯黄,显然大多数的普通民众都有着营养不良的毛病,许多人身上的衣服更是破破烂烂,打满了补丁。

  “河东不是向来都是膏腴之地,天下最富吗”刘德对汲黯问道:“怎么民众皆有菜色,庶民连件完好的衣服都没有”

  普通的底层民众生活困苦,这个刘德自然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