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38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2      字数:11956
  当今天下,敢说一定能填饱肚子,时不时还能沾些荤腥的,也就只有关中的农民。

  其他地方的话,基本都是只能勉强做到维持温饱,甚至有的农民生活极为困苦,常常只能靠稀粥来充饥。

  但这大阳县的居民的健康程度已经不能用差劲来形容了。

  就算是刘德前世的河间国,也没有那个县城的居民是这么一副状况。

  县城都如此,那农村还敢想吗

  身为统治者,刘德很清楚,百姓假如吃不饱了,要饿死人了,那么,多半就要扯旗造反了。

  口号吹的再响,牛皮吹的再大,不能填饱老百姓的肚子,老百姓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殿下息怒”见到刘德发怒,一旁的汲黯连忙道:“臣也不知,可能是这次蝗灾影响到了大阳吧”

  “去问问看”刘德吩咐道。

  汉家自太宗孝文皇帝开始,披着的皮就是爱民如子,不管怎样,不管到什么时候,汉家的太子天子,也要把这个挂在嘴上,就算是后来的刘彻,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见到百姓,也是嘘寒问暖,关心一二。

  对于矢志继承太宗孝文皇帝事业的刘德来说,再没有比让老百姓过的好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了

  没多久,汲黯就一脸灰暗的回来了,他见了刘德,情绪颇为低落,沮丧的道:“殿下,臣已经打听清楚了,这次蝗灾,确实影响到了大阳,大阳县有数千亩粟米,皆被蝗虫啃食掉了,因此,城中粮价高涨,民众实在无钱买米,只能吃树叶充饥”

  “河东郡是怎么搞的”刘德气恼的道:“根仓的粮食呢湿仓里的粮食呢怎么不调来赈济灾民”

  汉家在河东这个粮仓设置了两个大型仓储地,根仓与湿仓,常年储备着数百万石的粟米,刘德根本不相信,河东郡没有能力自救。

  汲黯垂头丧气的答道:“这才是臣伤心的原因,臣听民众说,河东郡守周阳由与郡尉申屠不和,两人恶斗连连,而申屠是大阳人,于是周阳太守不许根仓有一粒粮食流入大阳”

  尼马拉戈壁

  刘德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周阳由必须死

  ps:河东太守周阳由跟郡尉申屠之间的恶斗是史料明载,这两个冤家最后同归于尽

  咳咳~~~~~~~

  所以说,官僚神马的的节操是永远都不要指望的东西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六十四节 猜测与决定

  河东郡守周阳由跟其郡尉申屠之间的政治倾轧,在刘德前世,延绵了十几年。

  两人各种相互拆台,扯后腿,闹得不可开交。

  而且,周阳由是绝对干得出这样无底线的事情来的

  后来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就记载周阳由做官的行为准则就是: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所居郡,必夷其豪,为守视都尉如令,为都尉,必陵太守,夺之治。

  周阳由的掌控欲非常强。

  在刘德的前世,最终周阳由与申屠同归于尽,申屠下狱自杀,周阳由随后被判有罪,腰斩弃市。

  刘德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没有让愤怒冲昏头脑,莽撞的下令,让郅都去开根仓湿仓,赈济灾民。

  他的嘴角溢出一丝冷笑,脸上已是杀气腾腾。

  “周阳由申屠,皆该死”刘德冷哼了一声。

  汉家制度,太守掌民政,都尉管军事。

  通常在地方上,郡守与都尉都是互相牵制,各自有着自己的地盘。

  周阳由狠下心肠,不许开仓赈济大阳的百姓。

  申屠难道就是什么好鸟

  最起码,刘德觉得,这申屠倘若有一点良心,那他完全可以下令用军粮来赈灾,实在不行,作为郡尉,他是有直奏权的,可以直接上书天子,告周阳由残害民众。

  可惜,他没有,他无动于衷

  为什么呢

  因为没开仓赈济。周阳由的罪过,只是小罪,想要扳倒一个郡守。只靠这种不疼不痒的小罪名,是无济于事的,朝廷最多罚铜,上计之时责罚一顿。

  但倘若境内出现饿死人甚至易子相食的惨剧,那性质就完全变了。

  所以,申屠就坐视不管,人血馒头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至于乡情。乡亲

  对于官僚来说,普通老百姓,泥腿子的死活与他何干

  真以为官僚会把老百姓当人看

  幼稚

  就算是一千多年后的北宋。宋神宗以王安石变法,欲图强国,结果遇到了守旧官僚贵族的反扑,神宗天真的跑去劝说旧党的带头人物。以为能说服这些满腹诗书。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希望他们为天下人考虑考虑,做些让步,支持变法。

  结果,刘德忘了韩倚还是文彦博,一句“陛下非是与百姓共治天下,而是与士大夫共治”直接把神宗喷的无言以对。

  就是两千年后标榜为人民服务的天朝官僚,真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又有几个

  大部分还不是远离人民。高于人民,凌驾于人民

  因此。刘德从来都没对官员抱有什么太高的期望,所以,主父偃,宁成这样声名狼藉的家伙,他也欣然接纳。

  但是,周阳由跟申屠两人之间为了私人恩怨,竟然不惜绑架一县百姓,坐视民众挨饿,甚至于开开心心的吃着人血馒头,刘德就无法忍受了。

  这太没底线了

  也超出了刘德忍耐的范围

  不把这两个家伙弄死,刘德感觉自己念头不会通达。

  “大阳县可有驻军”刘德问道。

  “殿下息怒,临行前,陛下再三叮嘱我等臣子,地方事务,不可轻易干涉”汲黯吓了一跳,连忙劝阻道:“待回转长安,我等再禀明天子,彻查河东上下”

  汲黯出身官宦世家,想要让他对底层百姓的遭遇也能感同身受,那确实是有些难度。

  他能感慨一下民生艰难,对百姓的遭遇流下几滴眼泪,施舍一下粮食与财物给灾民,就已经是官宦子弟中少有的有良心的人了。

  刘德冷笑了几声,回长安等回到长安,朝廷再派人来,大阳县的百姓都要饿死了

  而且,直觉告诉刘德,像大阳县这样处于饥饿中的地方,肯定不止一个

  河东郡上报给天子的奏折中就明言,河东郡有两个县颗粒无收,其余县区,也多有受灾。

  既然周阳由卡住大阳,不给大阳灾民赈济。

  那么,刘德觉得,申屠肯定也会以牙还牙,卡住其他县乡的赈济粮。

  不说别的,下令看守的粮仓的郡兵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和延缓粮仓调粮就行了。

  当然,直接调动军队,干涉地方政务,那是个2逼行为。

  就算便宜老爹的严令,刘德也不会用军队来干预地方政务。

  军队干政这种事情,不管意图如何,只要开了头,后面就收不住了。

  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军队干政这种蠢事,刘德才不做

  “我自是明白”刘德冷着脸道:“卿且宽心,我不会那么莽撞”

  刘德转头看着马车车帘外饥肠辘辘,面有菜色的民众。

  大阳县肯定有粮食

  去年秋收,河东可是大丰收

  就算今年糟了蝗灾,也不至于会落到现在这样的局面,别的不说,倘若那些粮食能自由流通,就绝不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

  刘德用屁股都能想到,蝗灾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河东郡守与郡尉为了争权夺利,不放粮赈灾,只是诱因。

  真正的原因是,大阳县的官僚阶级们跟地主豪强勾结了起来,将粮食囤积了起来,想要卖一个高价

  特别是现在已经是六月,此时一般百姓,在春耕之时,为了凑种子耕牛和徭役的践更钱,都会不得不选择将自己去年收获的粮食卖掉,换来钱财,然后,在五六七八九这四个月靠买粮维生。

  蝗灾的发生,使得百姓恐慌,于是粮价高涨。

  偏偏官府无动于衷,没有开仓赈灾。

  这种事情,对于地主豪强,大商人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啊

  不赶紧囤积粮食,惜售吝售更待何时

  三世为人,刘德见过高尚的君子,也见过卑鄙的小人,更见过为了一己之私,就放任数千书万民众在饥饿与寒冷中哀嚎的畜生。

  “先去军营”刘德不容置疑的命令道:“到了那里再说下一步的事情”

  刘德非常清楚,他既然出现在这里,难保不会被有心人看到和怀疑。

  只要周阳由跟申屠不傻,肯定就会调查刘德这一行人的底细,一旦让他们知道刘德的身份,那么,为了自保,这两个没有节操,不知道什么叫下限的官僚,难保不会铤而走险

  刘德去军队,只是为了预防万一,总之,先把枪杆子拿在手里,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周阳由跟申屠再怎么胆大,也不敢包围和冲击军营,而且,到了军营中,有了军队的保护,就算万一这两货真的傻逼了,那刘德也可在军队的保护下,安全撤退。

  而且,直觉告诉刘德,军队里的人,特别是中低层的军官,肯定知道更多内幕

  ps:嗯,晚上还有2更~~~~~求订阅,求打赏~~~~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六十五节 硕鼠硕鼠

  成侗感觉自己的眼皮子忽然间跳个不停,心里有些发慌,好像堵着一个什么东西。

  打开窗户,透了一口气,但心中的不安却越发的强盛起来。

  这时候,他听到街道上有些喧哗,于是,走出门,就看到了十几辆装饰华丽,由一看就知道是上等骏马甚至是战马拉着的马车,缓缓的碾过大阳县的街道。

  “这是谁家的公子出游了”成侗问着门口自己家的下人。河东地界上,彻侯家族扎堆,因此,常常有彻侯家的弟子奉了家里长辈的命令,来到大阳县祭祀天子庙的神灵与先贤。

  只是,这排场也太大了吧

  十几辆马车,每一辆都是由高头大马拉着,单单是这十几辆马车,如今的河东的彻侯们,就没几个能凑得齐。

  更别说赶车的车夫,每一个都是精壮的壮汉,护卫车队左右的随从,人人全副武装,腰间配着利剑,背上背着长弓箭筒,更有一小队骑士跟在车队左右,做着保护工作。

  当今天下,能凑出这种阵仗的彻侯家族,还能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的,不过寥寥几人。

  本郡的平阳侯世家,或许是其中之一。

  但平阳侯若要来大阳,郡守的公文,应该已经提前到了

  “回主上,据说是从长安来的高门显贵”下人道答。

  “该死”成侗一摸自己的额头:“难怪我最近一直心中不安,原来是要破财”

  于是他吩咐道:“去查查这家公子的底细。找到他们的落脚之地,然后前去递上我的拜帖,求见这家的公子”

  “诺”下人点点头。就跟上车队。

  “希望不要出事”成侗心里祈祷着。

  作为大阳县的县尉,成侗当然知道现在的大阳是个什么情况。

  一旦大阳的现状被捅到朝廷,捅到长安,别的不说,首先朝野就将震动,肯定会有大臣持天子节来调查大阳的事情,一旦发生那样的情况。那么,要掉脑袋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自先帝即位以来,汉家天子砍掉的地方豪强官吏的脑袋还少吗

  就连彻侯都因侵占民田而倒下了好几个

  大阳现在的局面。成侗当然害怕,而且怕的要死

  多少次半夜做梦梦到长安来的禁军包围了他的家,把他的家人像拖狗一样拖出去

  然而,假如害怕就能让人遵纪守法的话。那还要廷尉做什么

  财帛当前。能不动心的能有几人

  如今的大阳,粟米一石三百钱,还一天一个新的价格,单单是这些收益,就足够所有的地主赚的喜笑颜开。

  但光靠卖米,已经满足不了大阳县的地主豪强官吏商人阶级了,铜钱那玩意多了,也不顶事。

  真正的好处是。米价高涨,迫使平民百姓不得不贱卖自己家的田产。本来大阳县,一亩上田,起码能值个一万钱,但现在,百姓为了活命一千钱也只能卖掉。

  在如今的米价之下,等于是只用了三石粟米,就买到了过去价值万钱的土地。

  不止如此,有些贫民,田产卖光了,怎么办

  为了活下去,为了一口吃的,许多贫寒的农民,变成了他人的奴仆。

  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短短半个月,成侗的家族就买进了几百亩上等的土地,十几户奴仆。

  成侗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明年秋收之前,假如朝廷没有行动的话,那么,大阳县内的农民,大半都要破产

  这是地主豪强商人的盛宴。

  甚至有人喊出了要建立一个千年不衰的世家的口号。

  等下人走了,成侗还是感觉不安,于是,他一跺脚:“假如大阳县出了漏子,太守与郡尉,岂能置身事外”

  于是,他找来自己的长子成疍,对其道:“你去躺安邑,替为父去求见太守与郡尉,把长安有贵人来的事情告知太守跟郡尉,让他们拿个主意”

  “诺”成疍领命骑上家里的马,就朝着安邑的方向而去。

  大阳如今的局面,岂是郡守与郡尉两人内斗就可以造成的吗

  自从周阳由做了郡守以后,河东的官场就从里到外,烂透了

  郡守周阳由,虽然打击豪强势力不遗余力,但是,假如马屁拍的好,他也能高抬贵手,甚至重用豪强。

  而郡尉申屠,河东本地的地头蛇,手底下一帮本地的官员,跟周阳由这个外来户,势同水火。

  这两人表面上各自拉了一帮人马斗的不亦乐乎,相互给对方使着绊子。

  然而,作为千石的县尉,成侗知道,这两位有着一个共同的利益点粮食

  去年河东丰收,除了输送给关中一百万石漕粮,敖仓两百万石军粮之外,按照传统,河东郡本地的粮仓里,也应该有同样数字的储备,以备关东出现饥荒或者险情,朝廷急用之需。

  但是

  成侗一位在根仓当差的同学告诉他,现在的根仓里面,只有不足五十万石存粮,剩下的粮食去了哪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河东官场中,有人传说着,是淮南王花重金买走了根仓里的粮食。

  也有人说,他亲眼看到了从东方来的槽船,运载着一船船粮食,顺河而下,去了雒阳那边。

  还有人说,是齐国的大商人刀间疏通了郡尉的门路,把粮食给运去贩卖了。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但有一点,确凿无疑河东根仓与湿仓中储备的粮食,至少有一半,不翼而飞。

  这才是郡守不敢救灾,而郡尉不发一言的真正原因

  因为只要开仓,那就露出马脚了,会让天下都知道,汉家的粮仓,河东郡中出现了仓鼠,一次就啃掉了河东一半的存粮

  这事情要是被踢爆,整个河东郡从上到下,八百石以上的官吏,统统都要去廷尉衙门里走一遭,负责粮仓安全的军官与差役司马,全部要掉脑袋,至于郡守与郡尉,肯定要被灭族

  这才是河东郡官场上上下下,都对现在郡守不开仓而郡尉不发一言统统沉默的原因。

  谁敢揭开这盖子

  谁揭谁就要被整个河东郡的官场力量反扑,撕碎

  现在,长安城里来了一个来头看上去很大的贵族子弟,成侗觉得假如他摆不平的话,那就只能让始作俑者的郡守与郡尉来摆平了。

  ps:等下还有一更~

  咳咳,最近都是很晚才有时间码字啊~~~~~~

  白天根本没法写,我住的地方最近貌似在拆迁,每天早上10点开始,外面就有钻机轰隆隆的响着,根本没法子静下心来想事情,考虑情节。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六十六节 周阳由的狠辣

  安邑,郡守府中。

  河东郡守周阳由看着郡守衙门的地基,忽然笑了起来。

  “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念着地基上砖石上铭刻的篡文,周阳由的心中满是讥笑。

  这十六个字是秦代郡守用来吹捧秦始皇的话,汉室兴起后,高皇帝刘邦下令,所有地方郡县的郡守衙门的地基,必须都要用铭刻着这十六字的砖石铺就,希望以此提醒郡守们,要廉洁奉公。

  “践此万岁”周阳由冷笑着看着地板上的铭文。

  刘氏天子想的也未免太好了吧

  周阳由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舅父淮南厉王刘长是怎么死的。

  他更忘不了他的父亲赵兼的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从那时起,他就知道,男儿不可一日无权,一朝没有权力,再怎么英雄好汉,马上也要变成狗熊。

  于是,十几年来,他拼命向上爬,不择手段的向上爬。

  先帝喜欢有胆识有魄力的臣子,他就装出自己很有魄力的样子,从还是一个郎官的时候,就表现的疾恶如仇。

  果然,很快他就被提拔。

  十几年时间里,就从一个小小的郎官,爬到了河东郡郡守,封疆大吏的位置上。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先帝驾崩,新君即位,马上就清除了朝中的先帝大臣。

  廷尉张释之远放淮南。

  邓通饿死街头。

  典属国张悍回家种田。

  前不久连御史大夫陶青大行王恢都完蛋了。

  汉家传统,新的朝臣肯定会用他们的人去替代过去的朝臣所任用的郡守。

  周阳由觉得。自己的河东郡守的位子可能做不了太久了。

  去年开始,他就有种随时都可能丢官去职的感觉,想着手里的权柄可能就要化为乌有。既然即将下野为民,权柄将要丢失,于是,他开始利用权力来为自己谋利。

  总不能说,权力没有了,还要傻傻的回老家过粗茶淡饭的日子吧

  那是笨蛋才干的事情。

  于是,他竟然鬼使神差的跟之前一直不对头的郡尉合伙做起了倒卖官仓粮食的买卖。

  当时。他想的挺好的。

  过去三四年,河东郡的官仓里的粮食,常常去年的还没吃完。今年的就又堆进去,每年,都有许多发霉的粟米被拉去喂猪。

  这实在是太浪费了

  既然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石粮食堆在仓库里发霉甚至腐烂,那么为什么不能卖点钱呢

  商人们开的价钱实在让他无法拒绝。

  于是。从三月开始。河东两个官仓的粮食就不断消失,与此同时,整个河东郡上上下下的官吏,都吃的满嘴肥油,许多官员,对他也感恩戴德起来,这让周阳由变得飘飘然起来。

  更重要的是,之前一直担心的朝廷的巡查使者与来往的官员们。根本就没发现河东郡的官仓里的粮食少了。

  那些家伙通常只是围着仓库转一圈,看到仓库有陈粮。就打打哈哈回去交差了。

  于是,周阳由的胆子越来越大。

  卖出去的粮食也越来越多。

  开始他还只敢卖个几千石,后来变成一万石一万石的卖,最后,一次就卖了二十万石给他的表弟淮南王刘安,至于刘安要这么多粮食做什么,他才懒得管

  可谁成想,五月风云突变,老天爷居然降下了蝗灾。

  虽然有天子旨意,总算及时扑灭了蝗灾,没有让其扩大全郡,加起来各县的受灾田地也就几千顷的样子。

  说句老实话,若是在往年,这根本无伤大雅,根仓甚至只需要漏一个口子,靠河东郡自己就能摆平。

  然而,当他想开仓放粮的时候,才愕然发现,原本满当当的根仓,竟然只有五十万石存粮,不及鼎盛时的一半

  一旦下令开仓,朝廷必然就会知道,根仓只有五十万石粮食

  这怎么能行

  一旦此事暴露,他全家都要死光光

  为了不让自己全家死光光,他就只好对朝廷夸大受灾面积,故意将两个本来没受灾的县报上去,再通过伪造账目,用那两个县的损失来填补根仓的亏空。

  至于真正受灾的地方的老百姓

  他才懒得去管那些泥腿子的死活

  只要把住大河渡口,不让那些泥腿子有机会去关中告状就行了

  但是千算万算,他又算错了一件事情。

  泥腿子们没办法去关中,不代表关中的贵族没办法来河东啊

  今天早上,把守大河渡口的官吏就来向他禀报,一艘楼船在曹阳亭附近靠岸,下船的全部都是来自关中长安的贵族。

  甚至有人报告他说,在下船的人里,有通过考举被天家录用的士子。

  能调动水师战船过河,随行的人中,还有着参加过考举,最后被录用的士子。

  这件事情,马上就让周阳由万分警惕。

  来者就算不是皇室,也是跟皇室有紧密联系的贵族

  再想想,刘氏的太子们年轻时都是个什么德行

  周阳由觉得,假如是传说中的储君,皇子刘德亲临河东,他也一点也不会意外。

  别说跑出函谷关来河东一游了。

  汉家的储君,就是跑去关东诸侯之国,周阳由也不会感到奇怪。

  “倘若真是那位来了”周阳由感到万分头疼,正不知道该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和度过这个难关的时候,又有一个坏消息传来了,那位直接向着大阳县去了

  大阳县那个地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周阳由心知肚明,毫无疑问,大阳县的局面,已经糜烂了

  本来,他的计划是等过上两个月,粮食的亏空补满了,就是他出来做明府的时候了,把大阳的那帮蠢货统统抓起来杀了,把土地还给农民们,这样,他即得了名声,又可完美的遮掩住此事。

  “肯定是那位”周阳由不傻,他马上就知道,来的人肯定是准储君,如今如日中天的皇子刘德一行。

  大阳县里有天子庙,十年前,窦太后跟先帝曾去太子庙祭祀。

  刘德此去,估计是给太后还愿来的。

  另外,过大阳往东就是平陆,那里有平陆候这位宗亲长辈。

  “来人”周阳由想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叫来自己的心腹,吩咐了起来。

  当天晚上,河东郡根仓失火,河东郡守周阳由上报朝廷,根仓存粮,被大火焚毁了七十余万石。

  望着根仓冲天而起的大火,周阳由的心里总算稍稍安心了一些。

  既然大火将粮食烧掉了,那么,就算朝廷来查也是查不出什么的。

  嗯,现在是时候把大阳那些蠢货推出来给朝廷特别是那位殿下看看的时候了,若是能攀上那位殿下的大腿,那就再好不过了。

  至于大阳县的地主富商官员豪强会怎么想

  周阳由冷笑了一声。

  我管你们去死

  ps:收工,睡觉~

  嗯,这段情节我脑补了一些~咳咳,毕竟史书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全部记载所有的细节,小说嘛,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必要的艺术化~

  但假如有明史可查,我就绝对不会去自以为是~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六十七节 明君

  刘德听完汲黯汇报的河东根仓失火之事。

  “官僚的手段,还真是两千年都没变过”刘德心里感慨一声。

  根仓不失火,他根本不敢往河东粮仓亏空上去想。

  但根仓这把大火一起,就不得不让刘德马上就联想到了粮仓亏空,倒卖挪用官仓储备的事情上面去。

  实在是两千年后大天朝的官僚们,把这个套路玩死了,玩腻味了,再也骗不了人了

  根仓的这把大火,等于告诉刘德,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

  许多心中的疑惑,不解的地方,被这把大火照的透彻无比。

  河东郡现在的怪像,有了一个最合理也最可信的解释。

  但是,对此,刘德暂时真没什么办法应对。

  大火之下,一切证据肯定都湮灭了,除非,周阳由或者他的心腹亲信出首,否则,想要查出这事情,无异难于上青天。

  就是后世大天朝,国家粮食储备仓库里的硕鼠们,放把大火,烧掉粮仓,又有几桩最后被查清楚了

  “此事暂且不管”刘德道:“等朝廷派人来调查吧”

  想要扳倒周阳由,将河东郡掌握在自己手里,看上去好像难度很高。

  但其实,刘德知道,这就是个简单轻松的活计。

  一句不满的牢骚,一个不屑的眼神,就足够了

  为王前驱这种事情,这个世界上愿意干的人不要太多了

  别说是周阳由这种浑身上下都是屎的贪官酷吏。就是人品高洁,政绩出众的朝廷重臣,三公九卿。君王一句不满的牢骚话就可能让他倒台

  翻开史书,多少重臣,权臣,都是死在君王的一句不满之上,甚至是一个不满的眼色之上

  当年,北平侯张苍为丞相,号称计相。

  张苍一手开创汉家的审计制度和对官员的问责制度。编纂了作为官员的必读典籍,其辅佐先帝数年,政绩斐然。朝野称赞。

  然而,张苍在新恒平一案上得罪了先帝,马上就被赶回北平种田了

  后世南宋的岳飞,精忠报国。战功赫赫。南宋小朝廷甚至就是靠着岳飞的战功才能生存的。

  可惜,岳飞居然搀和皇室内部的事务,于是,以莫须有之罪,死在风波亭之中。

  刘德现在虽然不是皇帝,但他的身份摆在那里,作为汉家的准储君,未来天下的主宰。他一个眼神,一句不满。马上就能牵动整个河东郡上上下下的有心人。

  到时候,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就算周阳由开了挂,也挡不住人心离散,众叛亲离,只能黯然下野,甚至去廷尉大牢一游。

  这就是刘德为什么敢优哉游哉的跑来河东的原因。

  但是,看了大阳县的百姓的惨状之后,刘德改变主意了。

  河东郡出问题了,而且不是一个两个官员的问题。

  从上到下,都烂透了

  必须进行大清洗

  给整个河东官场换次血

  刘德心知肚明,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很难。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决定一下,等于就将河东副本从简单难度,直接提升到了最高级别的地狱难度。

  地狱难度的副本怎么做才能通过

  单刷肯定不行,必须找队友,而且是强力的队友。

  不止如此,还要带好补给,做出针对性的战术布置。

  而好队友是很难找的。

  特别是如今的局面下,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跟刘德一样,想给河东郡官场换血的巨头,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这事情只能暂时搁下,看看便宜老爹派谁来河东郡再说。

  “天子庙那边都安排好了吗”刘德问汲黯:“可清场完毕了”

  现在,对刘德来说,最大的事情,还是帮窦太后还愿,给泰一神和周公奉上祭品,然后去河西,看望慰问两位长辈。

  而皇家祭祀,是不可能让平民百姓围观的。

  “中郎将已经在天子庙了,想必这会应该已经封闭天子庙的山门了”汲黯回答道:“殿下什么时候过去”

  “准备一下,等会就去”刘德站起身来问道:“祭品和祭祀的仪式都准备妥当了吗”

  “已经俱都准备好了,只等殿下前去祭祀祷告”汲黯拿出一张帛书,递给刘德:“这是臣拟的祭文,请殿下过目”

  刘德拿过来,放在手里,看了看,皱了皱眉头,吩咐道:“这里改一下,不要出现我的名字,就用太后的名义”

  正所谓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在祭祀神灵和先贤这种大事之上,每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刘德此来天子庙,虽然没有亮明身份,但是,祭祀的细节和祭祀的过程,全部都是要建立档案,以供天子太后查阅,甚至还可能被朝臣翻阅,所以,半点马虎都不能有,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考虑周到。

  特别是祭祀如今的最高天帝太一与圣人周公,更是要做到尽善尽美。

  汲黯的祭文写的不错,就是在这祭文中,刘德的名字出现了三四次,可能汲黯站在他的立场上,必须加上刘德的名字,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

  但刘德却不能让自己的名字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出现在祭文里,这要回了长安,马上就会被人说闲话

  汉家自从刘德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以来,就不再玩商周天子那一套祭祀必为自己祈福的套路了,而是进化到了祭祀神灵,不祈福己,而福天下的新的套路。

  “我闻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也”刘德悲天悯人的道:“卿之祝釐,归我者多,不为天子太后,天下百姓,我德薄安敢受之且以我之不德,而躬享其美其福,百姓不与,是重吾不德也,先帝曾令:祀官致敬,毋有所祈,我虽不肖,亦不敢违之”

  这番话真是说的冠冕堂皇,把汲黯都给感动了。

  要知道,人都是自私的。

  夏商周三代,号称三代之治,但是,祭祀天地神明,从来都是只给天子祈福,而不管其他人的,更有甚者,天子生病了或者天子的妃嫔生病,祝祭官会将群臣的名字给写到祭文上,祈求天地神明将天子或者其妃嫔之病转移到臣子们身上,这就是所谓的秘祝移祸。

  这个情况,三年前才得到改变,当时的太宗孝文皇帝病重,百官建议祭祀天地神明,请求将天子之病转移给群臣,这样皇帝就可以摆脱病魔,重获新生,但是被先帝拒绝。

  当时,先帝下诏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天下治乱,在朕一人。

  意思是,百官有错,那是我这个皇帝领导不合格,天下治乱,皆是皇帝的原因,怎么可能让百官百姓代替我这个领导受过呢

  当时,全天下都被感动的稀里哗啦。

  如今刘德的这个表态的思想跟立意与先帝当年的诏书如出一辙,马上就让汲黯想起了先帝,甚至让几个站在一边伺候的宦官和门口的卫兵听了以后感动的稀拉哗啦的哭了起来,此时,在他们的眼中,刘德就像太阳一般耀眼,就如同圣人一般高尚。

  ps:等下应该还有一更~嗯,今天出去有事了,9点才回家,现在头有些疼,我歇会再写,嗯,今天更新不给力啊~明天还债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六十八节 祥瑞1

  汲黯走后,刘德退入内室更衣,穿上冠旒,系上绶带。

  刘德挥手命令道:“除王道之外,余者皆退下”

  等其他人走的差不多了,刘德就转过身子,对着王道问道:“天子庙那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殿下,按照您的吩咐,奴婢已经安排妥当了”王道压低了声音答道。

  “这就好”刘德满意的笑了笑。

  昨天晚上,刘德就给王道布置了一个特殊任务,刘德祭祀太一,必须要出现祥瑞,没有祥瑞出现,祭祀个毛啊

  汉家天子,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身为未来的天子,刘德也必须有天命加身

  制造祥瑞,历来都是皇帝装逼的拿手好戏。

  “宁成可有回报了吗”刘德又问道。

  出函谷关之后,在弘农郡,刘德就密令宁成带人先行赶往汾阴,执行另外一个祥瑞的任务。

  “回禀殿下,宁成昨日传回音讯,说是已经跟曲周候家族取得了联系,正带人在泗水中搜寻殿下所指派的那个东西”王道恭敬的答道。

  刘德点点头。

  祭祀太一,弄出的祥瑞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正餐在汾阴

  汾阴有什么

  刘德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汾阴的河里埋着一个什么东西了

  所谓的凤凰来仪,麒麟出现,嘉谷生长。与泗水中埋着的那个东西相比,简直是弱爆了

  身为穿越者,身为重生者。倘若不知道去把泗水里埋着的那个大杀器挖出来,那刘德就是2逼了。

  毫不夸张的说,泗水中所埋的那个东西,就是天命的象征,就是神圣的君权,就是君权天授的象征,就是天子统御四海。天下臣服的标志。

  与之相比,什么彗星出现啊,雷击宫殿之类的不祥之兆。简直就像小孩子的玩具。

  只要挖出那东西,一切不详的征兆,都将变得没有任何说服力。

  在古代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唯一能与那东西比一比影响力。掰一掰腕子的东西。可能就是河图洛书了。

  只是河图洛书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