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36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2      字数:11914
  妃嫔纷纷开始琢磨自己将来的道路了,有条件的想过一下大王王太后的瘾,没条件的也盯上了彻侯的爵位。

  这时候,先前还到处蹦跶四处联络串联的吴王使者,立刻就被诸齐诸侯给冷落了。

  胶西王刘卬甚至就直接告诉吴王使者:“承一帝,至乐也”

  他竟然想当忠臣了

  这还算是好的

  城阳王刘喜本来就不打算跟长安犟,这时拿到了好处,还受到了加封,立刻就不耐烦的把吴使给赶出了王宫,假如不是还想着留点香火情,刘喜都打算把吴使绑了,送给朝廷了

  也只有刘遂暗中多留了一个心眼,依旧好酒好肉的招待着吴使,只不过绝口再也不提造反的事情了。

  又过了两天,河东蝗灾的消息,才传到了齐赵之地。

  刘遂骂了一声:“原来如此”就没了下文了,至于诸齐诸侯,这时候被儿子和爱妃们都弄得焦头烂额了,根本没心思去管河东发生了什么事情

  ps:嗯,今天把细则写了一下午,因为我把整个历史都大乱了常看历史类的读者都知道,这种历史完全变样的情节是最难写的,要写的合理好看真是难

  但要我照着原本的历史,装作不知道可以有这样的选择,那样固然好写,但是就没意思了,穿越者不改变历史也就罢了,穿越重生还不知道选择一种更有利的办法,那就只能说明是猪了

  而且照抄史书也没多大意思~

  我希望能写出一些新意来~

  过度完这章就转回主角了~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五十六节 宰肥羊

  转眼之间,六月都走完了一半,刘德走在城楼上,唏嘘了一声。

  偌大的未央宫,转瞬之间就变得冷清了许多了。

  三日之前,天子下诏册封长子刘荣为常山王,刘非为中山王,刘阏为河间王,刘余为广川王,刘发为长沙王,刘端为汝南王,刘胜为淮阳王,刘彭祖为临江王,俱遣就国。

  于是,刘德十个兄弟瞬间走了八个,除了还在襁褓之中的刘彘之外,余者尽数之国。

  偌大的未央宫,一下子就少了许多生气,多了许多离散的味道。

  “阳弋,你母妃又哭了”刘德低头就看到唐姬的女儿阳弋一个人坐在御花园中的一块青石之上,闷闷不乐的丢着石子,于是,他笑着走过去,抱起这个爱哭的小丫头,问着。

  阳弋点了点头,在刘德怀中道:“自从阿兄走后,母妃天天都在抽泣,阳弋看了难受”

  她拉着刘德衣襟问道:“为什么阿兄要走呢阿兄走了,都没人陪阳弋玩了”

  刘德笑着摸摸她的头,道:“你还小,不懂大人的事情,以后你若无聊,就来找皇兄,皇兄一定陪你”

  “嗯”阳弋重重的点点头。

  “好了,阳弋要听话,快点回去陪你母妃吧”刘德笑着捏捏她的小脸蛋,道:“你母妃正是需要你陪呢”

  “嗯”阳弋很乖巧的点点头,生在帝王家。注定是会比其他人家的孩子更早熟,阳弋虽小,但也隐约明白了一些事情。

  看着阳弋远去的背影。刘德自嘲的笑了一声:“我的爱心,果然只有对人畜无害者才有”

  对于刘阏刘余刘发这样完全没威胁,不可能对他构成任何冲击的兄弟,他总能够宽宏以待,不管他们犯过什么错误,总能给他们找到开脱的理由。

  但是对于刘非刘荣,他就一点都大度不起来了。

  甚至心中隐隐还有些想要将来惩治这两个兄弟的念头。

  阳弋刚走。王道就找了过来,一见到刘德,王道立刻就跪下来。恭敬的禀报道:“殿下,张汤汲黯入宫来了”

  随着诸兄弟纷纷就国,刘德在这未央宫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几乎人人都将他视为太子尊崇。

  刘德地位的变化宦官们最先做出反应。

  如今王道不管是禀报事情还是每日日常想见。见面必是郑重其事的下跪,大礼参拜,然后才回说话。

  至于其他伺候刘德的宦官侍女,那更是见了他跟见了老虎一样,连抬头直视都不敢了。

  刘德过去吩咐的事情,本来宦官侍女们没怎么放在心上。

  但这两天,立刻就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譬如刘德以前吩咐要在他的宫里种些蔬菜,挖些菜田。一开始,还非要刘德下令。王道监督,这些家伙勉强的去做一下样子,草草的松松土,随便撒了点种子,浇了点水,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这两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每天天不亮,挑着水桶去宫里水渠前挑水的宦官都开始排队了,至于各种忙上忙下,将刘德殿前的空地和能利用的地方都利用起来种下些蔬菜与瓜果的,那就不要太多了。

  反正,现在刘德只要回自己的皇子殿,就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在殿前忙里忙外的宦官们,甚至有人挖空了心思,专门等着刘德回去的时候,故意挑着水桶在院子里忙活。

  这都还没当上太子拉,各种巴结和挖空心思的靠拢就数都数不清了

  刘德这时算是体会到了后世国家领导人的感觉

  总之,他现在只需要一句话,甚至一个眼色,立刻就有无数人跪舔着过来,帮他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

  宫里如此,宫外也差不多。

  张汤管着的柳市,如今秩序井然,刘德还没说什么呢,柳市的商人们就塞过来了一千多金的投效。

  直市虽然苦逼了些,但也有几百金的投效。

  至于槐市的高利贷商人,那就是一个狗大户,短短三天,奉献来的钱币就有一百万,布帛三千匹,金两千,如此巨额的奉献,充分说明了汉家的大商人们根本就不差钱

  但这些钱,刘德一分都没要,全部拿去给了便宜老爹。

  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还怕没钱吗

  刘德已非是最开始的穷逼了,商人们的钱,要是一开始就送过来,他或许会欣然接受,但现在再送来,他就只能呵呵了。

  刘德当然清楚商人们送这么多钱给他,当然不是免费的。

  拿人钱财,就要替人消灾,就算做不到,起码也要与人方便。

  商人们要的方便是什么

  刘德太清楚不过了

  出入函谷关与萧关的传

  函谷关好说,汉家天子基本都不怎么苛求,但萧关就不同了,出了萧关就是太原,再往北就是代国上郡漫长的长城防线。

  想出萧关的人想干什么,用屁股都能猜到

  商人逐利,且没有祖国,刘德可不想给他们这个方便

  “司马相如的长赋写的怎么样了”刘德一边走一边问着王道。

  “回殿下,奴婢今天早上刚刚去看了相如先生,相如先生这两日文思不敏,故而有些下笔艰难,他对奴婢说,想去上林苑看看,找些灵感”王道小心的回禀着:“殿下您看”

  “就让他去吧”刘德笑了笑,文人就是这点臭毛病,想出去旅游就直说好了,非要找什么借口说没有灵感。

  “诺”王道立刻答应下来:“奴婢回去后就安排人陪相如先生去上林苑”

  “我命宁成写的东西,他写的怎么样了”刘德又问道。

  “回禀殿下,宁先生今天早上已经将草稿交给奴婢了,您回去之后就可以审阅了”王道立刻禀报。

  “嗯”刘德点点头,赞赏道:“不错,赏他五十金,十匹绸缎”

  “诺”

  宁成写的东西,是刘德现在所急需的专门针对大商人横行不法,垄断市场强买强卖以次充好的新律法。

  当然,只是草案,刘德还需要进行针对的删改与变动,再将之送去便宜老爹那里审阅,最后才会成为一部法律,至少是在长安刘德管辖下的四市的律法。

  汉室不同于后世的朝代,虽然嘴上说商人是世界最卑贱的职业,但实际上,汉律中有着专门的商律,对商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还明确了交易的性质的非法与合法的界限。

  汉家天子虽然不重视工商,但是,作为奉行实用主义的汉家天子,对于商人们日渐庞大的财富却是时刻警惕的。

  但出于时代局限性,也拿不出什么好的限制和整治商业的办法来。

  于是,后来被军费烦的恼火的刘彻干脆就简单粗暴的把商人们当成肥羊给宰了,告緍政策之下,血流成河,最后不可避免的在地方官的扩大化之下,打击范围从商人涵盖到了中小地主,瞬间让天下的中产以上家庭陷入家破人亡的境地。

  身为穿越者,刘德知道不打击商人,这天下迟早要被这些家伙玩坏。

  但搞一刀切,那就是脑残,不止会固泽而鱼,更会损伤国力,伤及社会元气。

  对于商人,只要做到打击不法,尤其是大商人高利贷商人的不法行为,但对中小商人网开一面,就可以了。

  同时,刘德谋划着,征收商税

  当然,这个不急,可以慢慢来,而且可以给它换个马甲,譬如后来刘彻就给商税披了个马甲叫做车船算和算緍。

  另外,刘德心中还有着国有化盐铁买卖,实行国家铸钱,禁止私人铸币的想法。

  但是这些,现在都不太可能做到,只能等做了皇帝之后,大权在握,掌控住了天下,才可以做。

  目前而言,先规范长安的商人,让他们见识见识汉家的铁拳,在上农除末的口号下,清扫一批奸商恶商,才是刘德的目标,也是张汤跟汲黯这两人这些日子一直在长安奉命进行调研和调查的目的。

  反正,商人们历朝历代都是被统治者当成肥羊宰的,他们也应该有这个觉悟

  ps:咳咳,等下还有一更~今天先3更,明天开始提速

  嗯,我身体差不多好了,是时候爆发一下了~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丫上架11天更新了80章vip,总订阅16w,我去,我均订比他高啊~但总订阅只得他一半果断不能忍,必须爆发~

  嗯,马上3000高订了,就差几个,求首订~各位读者老爷们,倘若有马甲号,帮忙订阅下第一章vip,谢谢,恩,大家都懂的在起点嘛,还是很重视高订和均订的~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五十七节 仁德无双

  回到宫里,刘德让王道去将宁成所写的东西拿来,然后再传召张汤汲黯。

  不多时,王道就将宁成这十几天奉命所写的草稿拿了过来。

  刘德拿在手上先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的是,商人们无论古今,东西方,只要他们是处于大一统的帝国治下,必然会受到打压和歧视。

  当年,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马上就勒石琅琊台,写下了上农除末四个大字,对于天下商人进行了无差别的打击。

  汉室兴起之后,对于商人也没什么好脸色,特别是思想界,诸子百家就没一个看得起商人的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商人这个阶层的可恨之处就在于,他们为了利润,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刘德就曾于书上看到过资本家们为了利润里通外国,倒卖国有资产,机枪扫射罢工工人,将海洛因包装成包治百病的良药。

  就算不谈那些资本主义世界的事情,就以汉室现在的情况而言,商人们,尤其是大商人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毒瘤,国家不安定的源泉,矛盾的爆发点。

  他们在民间巧取豪夺,依仗金钱开路,勾结官员,横行不法,草菅人命。

  之中就有记载,几乎汉家每一个郡都有一位闻名当世的大商贾,这些大商贾,行为或有不同,但性质相同:广蓄私奴。垄断行业,勾结官员,买卖人口。开山凿矿,挥霍无度。

  譬如卓文君的父亲卓氏,其家中就有一千名奴仆

  当此之世,食邑万户的彻侯之家,奴仆婢子加起来也不过几百

  有的大商人的私人保镖甚至有几百上千人之多,譬如齐国的刀间,他手底下的狗腿子和打手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人鱼肉乡里。蚕食百姓田地,激化社会矛盾,加剧土地兼并。于是,社会各个阶层对于这些人的忍耐已经是越发的少了。

  后来刘彻用车船算和告緍打击商人,天下百姓一片叫好,地方官员奋勇当先。很少有人给这些人说好话。其后迁天下豪族大商贾于茂陵,也是一个反抗的声音都没有。

  因而,刘德确信,他对商人下刀子,首先不会有阻力,其次,还能赢得声望,最重要的是给他以后上台后整合工商业打下基础。

  要知道。在汉家想发展工商业,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可能像yy小说里一般,当皇帝的一拍脑袋,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想要发展和整合工商业,将之控制在朝廷手里,首先第一关,舆论与士林物议就很难过去。

  但是,假如是个仇视商人的皇帝,那么士林就不会太过担心,也不会太过非议。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的尼克松最反华,但他上台后却能跟天朝建交的原因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反华,所以他主持建交肯定是着重于国家利益,而不是亲共。

  同理可推,刘德最仇商,所以他整合工商业,不会被人解读为要舍本求末,最多只会认为他想借助商人做点什么事情

  刘德翻着宁成所写的条文,看着还算勉强凑合吧。

  宁成出身底层胥吏,家族世代与地方商人打交道,自然知道商人们玩的那些把戏和花样。

  一如刘彻朝的桑弘羊,出身大商人家庭,所以,能针对商人的现状和花样做出针对性的布置。

  只是,宁成的所有条文全部都是杀气腾腾,通篇只有打压和防范,而没有扶持和宽恕。

  这就不好了。

  政治不正确啊

  跟后世天朝一般,汉家也讲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而且汉室律法的立法精神讲究不教而诛谓之失德,意思就是没把法律告诉给百姓就贸然以法律治罪,那是地方官的无能。

  刘德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当年就下诏说: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

  从此以后不识字的农民,犯罪被捕向来都是降罪一级,除非是不孝不梯等人伦之罪,至于乡间农夫闲暇时发发牢骚,就算辱及皇帝,也不该治罪,除非他想造反

  所以,汉代的律法,都是先宣告之后,再执行,特别是关于市令的律法和涉及民生的律法,必然先在露布公布,让人宣唱,之后才会执行。

  最重要的是,自先帝以来,汉法对于死刑越来越慎重了。

  当场杀了也就罢了,然而一旦走上法律程序,除非大罪,一般都会慎重使用死刑。

  当今廷尉张欧甚至发展到了讨厌死刑的地步,他每次遇到要判死刑的犯人,不管对方是什么罪,假如一定要判其死刑,他都会避开,不会自己亲自签署死刑的命令。

  像宁成杀杀杀,没吓死商人,先吓死朝臣了

  于是,刘德拿起笔,将宁成草稿上满篇的杀字全部划去,或改为罚金或改为鞭笞。

  然后,刘德在草稿写下一句话: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以德治之,而非刑杀

  这时候,张汤与汲黯联袂进来,跪下来拜道:“臣汤黯拜见殿下”

  “起来吧”刘德正好将字写完,把那份草稿递给他二人,道:“二位卿家来的正好前日我命宁成写了此草文,我看了一遍,虽有可取之处,但其杀戮过重,刑罚过甚,甚为不取也,二位卿家与我修补完善,再与群臣讨论,召集众人商议,作出完稿,再拿来与我过目”

  张汤跟汲黯接过那叠草稿,拿着在手里一看,马上就看到了自家殿下写在草稿之前的那句话: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以德治之,而非刑杀。

  再看通篇文稿被删改的地方,汲黯立刻就拜道:“殿下宽宏仁德,实乃汉家幸事,臣谨为天下苍生拜之”

  他自然知道这句话是先帝诏书中曾提及的一句话,这说明,自家殿下是想遵循先帝的道路,做一位圣德天子。

  张汤看着被改的文稿,心中却是想起了当初先帝诏书中的另外一句话:天下治乱,在朕一人

  心里顿时就大受触动。

  似他这等法家臣子,怕的是什么走狗烹,良弓藏

  因此,刘德的这个表态,让他顿时安心了不少。

  于是他也罕见的在理念上赞同汲黯的意见,拜道:“殿下仁德,臣亦天下苍生拜之”

  ps:咳咳第三更送上,明天4更起吧,假如不出意外,咳咳~最近有亲戚在,我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来吵我,假如不来吵我,4更起,假如来吵我也起码3更~嗯,就是这样~

  感谢大家捧场,目前高订已经3000,均订2200

  鞠躬感谢~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五十八节 宅男是做不得的

  “好了”刘德挥挥手打断两人的肉麻的吹捧。

  “前时我命卿等调查长安城中的子钱商贾,现在可有结果了”刘德问道。

  “回殿下,臣等已经俱调查清楚,列出了名单,请殿下过目”张汤呈上一张帛书,道:“此辈商贾,俱都有不法之事,胆大者甚至曾经犯有杀人之罪,在廷尉府追缉名单之上的,也有好几个”

  刘德接过那张帛书,扫了一眼帛书上密密麻麻的上百个人名。

  这些人,九成九都要成为刘德这次下刀子的牺牲品。

  谁叫这些家伙太有钱了,而且一个比一个作死呢

  刘德拿起笔,将被张汤列在这些高利贷商人中第一位的无盐氏划掉,然后将帛书丢回给张汤,吩咐道:“交给剧孟,让他将这上面除我划掉的那个家族之外的其余人的罪行与违法之事摸清楚,证据收集好”

  为何无盐氏能幸免

  无它

  这个家族虽然也干着种种违法乱纪的勾当,手里头也有着不少人命,但起码这个家族识趣,还有些是非观,知道怎么做人。

  刘德记得,前世吴楚之乱爆发后,因为蝗灾的原因加上种种天变,让长安的商贾特别是高利贷商人们不看好汉家朝廷能打赢。

  长安的彻侯出征时,因为军费不够,就向这些高利贷商人借钱。

  然而,商人们逐利而行。既然认为长安会输,哪会做这种大半要赔本的买卖

  一个肯借的都没有

  只有这无盐氏,肯放出贷款。

  就这一条。就足以让刘德高抬贵手,放他们家一马。

  “诺”张汤点点头,领命道。然后他又问道:“不知道殿下什么时候要”

  “明年正月之前吧”刘德想了想答道。

  现在离正月还有半年,半年的时间,足够剧孟把这些家伙的底细摸个底朝天了。

  到时候,吴楚之乱一爆发,长安的彻侯们肯定会开始借贷。只要这些家伙不肯借,那么,屠刀就可以举起来了。连理由不需要找

  加上确凿的罪证,完全能将这些家伙连根拔起

  以无盐氏为例,前世,无盐氏借贷给彻侯们三千多金

  这一百多号家族。就算十个才抵一个无盐氏。那也是能抄没到几万金的巨资。

  有了这笔钱,马上就能解决军费问题

  不但如此,这些家伙这几十年来通过种种手段占据的土地与田宅,也能重新被朝廷掌握,甚至完全可能在关中再组织一次授田

  有了授田这个大杀器,关中基本盘肯定稳如泰山。

  这么想着,刘德就感到神清气爽了起来。

  “河东郡的蝗灾怎么样了”刘德又问道。

  “回禀殿下,昨日河东郡守周阳由上书朝廷。说是已经基本控制住了,只是受灾的两个县。今年的秋收估计是没指望了,还得从敖仓调粮过去接济灾民,陛下已经下诏,免除河东今年的田税了”汲黯答道。

  刘德想了想,对汲黯道:“卿派一个人去河东郡,给我查查看,河东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对于周阳由,便宜老爹或许会很信任。

  但刘德可是一点都信不过的。

  刘德记得很清楚,这货的老爹是赵兼,淮南王刘安的舅舅,因为被封为周阳候,因此其也以周阳为姓。

  此人跟当世的法家名臣如郅都晁错等,完全是两类人。

  贪婪残暴好大喜功杀戮无度,几乎能跟后来刘彻朝的酷吏王温舒比一比残暴了。

  但王温舒起码是个忠臣,忠于刘彻这一点上无可挑剔。

  周阳由却是一个为了点小便宜,甚至敢欺君的货色。

  他最后也是死于欺君,被腰斩弃市。

  周阳由死后,从他家里抄没了数千金的财产

  河东蝗灾,在前世就是两个县受灾,颗粒无收,直接导致关中只能从敖仓调粮救济和输运漕粮,因为敖仓粮食被调,导致周亚夫大军南下之时,不得不就食部分沿途郡县,因此差点让吴楚有了防备。

  刘德怎么想都觉得不大可能前世两个县受灾颗粒无收,今生有了灭蝗的举措后,还是如此

  刘德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猜测别人。

  河东郡向来是关中粮商的大本营,这些人在河东根基深厚,但凡聪明一点的人,马上就能从蝗灾联系到关中的粮价。

  从吕不韦开始,天下的商人们就都学会了怎么囤积居奇。

  “殿下,私查郡守,是不是有些不妥”汲黯问道。

  在此时,郡守还是高高在上,总领一郡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在郡中,郡守基本就是主宰者。

  绝对的权力,肯定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后来的刘彻也是发现了这一点,于是设置刺史与直指绣衣使者,前者在明面上监督郡守,后者在暗地里行锦衣卫之事,专门搜罗地方郡守的不法之事,以密奏的形势发回长安,发展到后期,直指绣衣使者甚至能持天子节,督郡国兵,围剿土匪,征讨叛军。

  但在如今,郡守的地位还是只在九卿之下,一旦被召回长安,马上就能拜为九卿甚至丞相的重臣。

  私自查重臣,对于刘德来说,确实有些犯忌讳。

  刘德想了想,道:“罢了,我亲自去一趟河东”

  “殿下”汲黯一听,连忙道:“不可无天子旨私出函谷,此非人子所为”

  “谁说我要私自出关了”刘德笑了一声,道:“唐姬之女阳弋翁主,今年已经七岁了,按制,是可以为其选择夫婿了,平阳侯曹寿,今年十三,年纪相当,可以尚阳弋,我欲往河东一行,考察其德,父皇必会许之”

  身为兄长,给妹妹选择夫婿,那肯定就没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老刘家的太子假如不干两件出格的事情的话,那还叫老刘家的太子吗

  当年惠帝都曾经偷偷的溜出大散关,跑到赵国去看赵如意。

  刘德的便宜老爹当太子时,足迹遍布三辅,最远的时候甚至跑到了河西。

  至于后来的刘彻,自称平阳侯,逛了大半个大河以北的地区。

  实际上,汉家天子对于自己的太子偷偷跑出去溜达,看看外面的世界,是用默认甚至是纵容的态度的。

  不好好看看民间,不仔细看看天下,当了皇帝,不知民间的事情,凡事一拍脑袋就想当然,这样的皇帝还不被臣子玩弄于鼓掌之上

  汉家天子自高皇帝刘邦以来,就在太子所居的太子宫的正殿大厅之上,勒石刻下了一句话:寡人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忧也。

  这是鲁哀公的话,很显然,历代天子都用这句话来提醒他的继承者,宅男是做不得的,还是出去走走吧

  ps:今天一觉睡到11点,爬起来后无所事事就去玩了两把dot被菜了

  咳咳但更新不变~嗯,今天起码3更~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五十九节 三个条件

  刘德于是兴冲冲的跑去找便宜老爹。

  重生这么久了,一直憋在长安,他都快憋出毛病来了。

  而且,河东是个好地方啊

  不止美女多,而且,还有着美酒美食,这对于吃货来说,简直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你是说你想去看看河东郡,给阳弋考察一下平阳侯”天子刘启听了刘德的说法,并不意外,汉家的太子们就没一个能闲得住的,想当年,他年少的时候,跟梁王刘揖,代王刘武,一起胡天黑地,几乎都快把三辅给掀了,做过的荒唐事,真要考究的话,能编成一本书。

  “是的”刘德跪下来道:“恳请父皇恩准”

  “答应朕三个条件,朕就准了”天子刘启想了想道。

  “请父皇示下”刘德立刻就道。

  “第一,不许带女人回宫”天子郑重的道:“你还年少,不可沉迷女色”

  其实天子刘启知道,自己这只是白说。

  纵观汉家这么多年,那个出宫的太子不带回几个女人

  只是汉家的颜面还是顾着的,刘德现在一不是太子,二没立太子妃,就这么的胡闹,那传出去,还不得被人说闲话。

  嗯,想当年,他未册立太子妃时,带回来的女人,统统都是安置在姐姐馆陶公主的府邸。

  咳咳,这种事情,天子刘启自然不会跟自己的儿子说的。

  刘德却没想这么多,女人。他当然喜欢,但却已不是前世刚刚穿越的屌丝了,上辈子。虽然混的不怎样,但推到过的美女却也不少,再怎么样,他也不会不顾全大局。

  于是刘德叩首道:“诺儿臣谨记了”

  “第二,不许以皇子的身份招摇过市,不可依仗身份,凌辱地方官吏。不可插手地方事务”天子严肃的道。

  朝廷用人,自有朝廷的法度,即使是太子。也不可以随意插手地方事务。

  当年他虽然胡闹,但也不敢犯这一条

  但刘德却没有马上就应承下来,而是问道:“启禀父皇,儿臣自是晓得。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只是,倘若儿臣在路上遇到贪官恶吏,横行不法,地方豪强,草菅人命,儿臣难道就要袖手旁观吗”

  正义感还挺强的天子在心里说了一声,他想了想,道:“朕会命中郎将郅都陪你前去。真要碰到那种事情,你交给郅都处理。但,万万记得,若非万不得已,不可命郅都干涉地方”

  皇子出行,特别是刘德这样的准储君出行,鱼龙白服,微服私访,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受到严格的保护,不夸张的说,除了没有在脑门子上写上我是皇子这四个字,其他的一切安保与护卫,其实跟皇子甚至太子出行差不了多少。

  要知道汉家民风彪悍,就是普通的农户也受过军事训练,像河东这种膏腴之地,更是家家户户都配着长弓,有着短刀,万一遇上不开眼的,或者不小心卷入民间仇杀,怎么办

  所以,天子刘启当年微服出行,随行的侍卫就有数十,暗中保护的更是不知道多少,更有一支人数数百的骑兵远远的吊在屁股后面,一旦有事,警笛一响,马上就能赶来增援。

  “诺”刘德听了大喜,他要的就是这个特权。

  而且郅都跟他一起,更是好事,可以趁机跟郅都谈谈人生,谈谈理想。

  若能折服这头苍鹰,将他拉到自己的阵营里那就更好了

  “第三,此去河东,你顺便帮朕去趟汾阴,祭拜一下汾阴悼候”天子刘启道:“悼候真忠臣也,朕甚嘉之”

  刘德一听,马上就道:“诺儿臣记住了”

  刘德自是明白便宜老爹是个什么意思。

  汾阴悼候就是高帝时的御史大夫周昌,后来赵王刘如意的太傅。

  后世有个典故就叫期期艾艾,期期就出自周昌,艾艾则是邓艾,因为周昌跟邓艾都是口吃,周昌自称期期,邓艾则张开口就是艾艾。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特别交代刘德去祭拜一下周昌,原因很简单啊。

  收买人心,顺便给天下人看看,汉家天子从来不会忘记功臣

  当年周昌为御史大夫,先是力劝刘邦保住了惠帝的储君之位,做了刘如意的太傅后又尽职尽责,刘如意为吕后所杀,周昌马上就托病隐居于山林,不再为官。

  在如今这个时候,当然要推崇像周昌这样一切唯公的人。

  刘德想了想,对天子道:“儿臣听说,忠臣永远不死,只是渐渐苍老,汾阴悼候之德,儿臣亦向往之,即使父皇不说,儿臣也会去拜祭”

  天子刘启一听,眼前一亮,忠臣永远不死,只是渐渐苍老,这话有些意思

  看来可以拿来当成他下面要下达的一个诏书中的话来用了

  随着吴王刘濞造反之心坚决起来,身为天子,他当然也要找个牌坊立立。

  那块牌坊最响亮呢

  当然是留候了

  前任留候是个纨绔子弟,先帝四年,当时的留候张不疑居然脑残到跟他的门客谋杀楚国内史,于是,封国废除,不止没了封国,爵位更是一下子从最高的彻侯贬到了最底层的城旦,相当于囚犯了。

  堂堂万户侯,落到跟囚犯赘婿一样的地位,实在是可悲

  张不疑这一脉自然是不可能再起复了。

  但当年留候张良虽然喜欢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但造人也没闲着,还是有几个旁支子弟的,天子就打算从这几个旁支子弟中选择一个的后代来继承张良的封国。

  这块牌坊一立,加上今年四月起复的瓒候萧何的后人,这样汉室三大功臣张良萧何曹参的香火和宗庙就都有人继承了,看谁还敢说他薄情寡性。

  刘德却不管这些,得了便宜老爹的许可,他立刻就去窦太后哪里报备。

  窦太后一听说刘德要去河东,顿时就笑了起来,道:“刘德你去河东,顺便帮哀家去大阳县的天子庙上柱香,哀家十年前,曾去大阳县祭拜天子庙中供奉的周公与泰一神,许了愿,如今哀家贵为太后,不便出行,你就帮哀家去还原,顺便给周公和泰一神塑一个新神像”

  “诺”虽然不知道大阳在河东哪里,更不知道所谓的天子庙是个什么玩意,但既然是窦太后的吩咐,刘德自然会上心

  “另外,你要走了,阿娇估计就要来哀家这里哭鼻子了,不若,刘德你把阿娇也带上,一起出去散散心”窦太后又道。

  “诺”刘德连忙点头,他哪里不知道,这是窦太后的要求

  怕的还不就是他出去了就野了,在外面乱来,有陈阿娇在边上,多少能看着点

  ps:咳咳,今天晚上俺跟百合立下了赌约,嗯,就是神话版三国的作者。

  我让他一更~

  我晚上写3章,他写2章,看谁厉害

  嘎嘎,我要爆他

  恩,顺便推荐下百合的大作吧,神话版三国,近期上架的历史类猛书~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一百六十节 踏上打脸的征途

  刘德要出门,自然马上就让许多人都开始上心了。

  门下十几个臣子,除了司马相如在上林苑里已经乐不思蜀之外,其他人人人都想跟着一起去。

  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长安的事情总要有人处理,加上刘德也不想带太多的人。

  于是,最终刘德决定,只带汲黯宁成还有石穰主父偃四人,其他人统统留守。

  带上汲黯,是因为汲黯深明祭祀之道,不管是祭拜已故的汾阴悼候周昌,还是大阳县的天子庙,汲黯都是必不可少的参谋。

  带上宁成,则是刘德觉得或许可能会用到他。

  石穰是私人医生,刘德对于自己的健康,比谁都看重

  而主父偃则是因为他与汾阴悼候周昌的孙辈有些交情,到时候有个熟人领路,方便许多。

  刘德要去河东,一去就可能是半个月甚至一个月。

  薄皇后自然有些心忧,她是将刘德看成了自己亲生的儿子。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河东跟长安虽然不远,但那也出了函谷关了,薄皇后自然是担心的不行,派了李信过来,又是送了新衣裳,又是送来了一些路上吃的。

  反倒是陈阿娇高兴的不行。

  终于能跟刘德表兄一起出去玩了,小丫头兴奋得不得了。

  倒是馆陶警惕万分。

  谁不知道老刘家的孩子每次出门都能带回一两个狐媚子

  以前皇帝弟弟的那些档子事情也就罢了,如今。刘德也要跑出去

  于是,刘嫖对着陈阿娇千叮聆万嘱咐,交代了许多注意事项。可惜,陈阿娇一个也没听进去,心思全在怎么出去玩耍了。

  没办法,刘嫖只能派出自己的两个心腹婢女一路上照顾陈阿娇,顺便盯着刘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