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73节
作者:辣椒终结者      更新:2023-05-04 01:44      字数:3360
  如今出海的船队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朝廷总不能每次都给人配备火器吧?

  所以,如今工部已经开始打造新船了。

  穆空青在工部递上来的折子里看到过新船的图纸,已经初步有了某些黑白照片里的船只的模样。

  也让穆空青这个半吊子心里,又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不,严格说来,其实不止一个。

  彼时正是三月里,又一批新科进士走入了官场,其中还有不少穆空青的熟人。

  尤其是在见到一身官服的尤明澄之后,穆空青对自己实现这个计划又多了几分信心。

  第122章 一窝土豆

  尤明澄正式上门拜访的时候, 他已经考了庶吉士。

  毕竟通政司位置特殊,尤明澄作为新科进士,若不等一切尘埃落定, 贸然上门反倒容易招人闲话。

  虽说两人几年未见了, 可穆空青不是个好摆架子的, 尤明澄也没那细腻的心思, 所以相处起来倒也同从前无异,很快便开始谈天说地。

  “弟妹准备在江南办纱厂?”尤明澄有些惊讶。

  穆空青点头。

  其实办纱厂的想法是穆空青先生出来的。

  只不过秦以宁在斟酌之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 也颇为支持他的想法,甚至瞧着比穆空青都要积极几分。

  穆空青最初想到要在江南办纱厂,原因也很简单。

  毕竟提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很难不想到手工业、想到那架著名的纺纱机。

  虽然现在的大炎暂时还做不到这个程度, 但是不妨碍穆空青先做好准备。

  面对远邻不同以往的发展速度,比起永兴帝来,穆空青才是那个最着急的人。

  若是真得等到粮食问题被解决之后才开始考虑别的, 穆空青只怕会被这个乱了套的历史进程打个措手不及。

  尤明澄想了想:“这事儿我也不懂, 你还是让弟妹直接同菁菁说吧,家里的生意都是她管着的。”

  穆空青道:“你懂不懂我还能没数吗?就是同你提一声罢了。”

  尤明澄身为朝廷命官, 于世情法理上来说, 都不可能插手买卖之事,这穆空青自然是知道的。

  尤明澄习惯性不服:“人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呢,你我可有三年没见了,你怎么知道我就不懂了?”

  穆空青一时无言。

  穆空青委婉提醒:“虽说庶吉士无品级, 但若犯了事,那也是按朝廷命官身份处置的。”

  你手上要是真有什么生意,被御史逮住参上一本,该办照样办。

  端看有没有御史闲得无聊去盯着个庶吉士查了。

  尤明澄一哽, 装作自个儿刚才什么都没说过。

  穆空青与尤明澄叙旧,秦以宁也正在同尤明澄的夫人,也就是漠北何将军家的那位何小姐交谈。

  穆空青想弄个纱厂放着,纯粹是给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东西打掩护。

  而秦以宁想要办纱厂,那就是出于生意考虑了。

  先前穆空青的水泥销售思路,以及他对大炎海贸超乎寻常的信心,全部都给了秦以宁灵感。

  第一次出海,从底下人回禀的消息上来看,西方的那片大陆上,有那个财力购买奢侈品的人不少,但绝对没有大炎这么多。

  若大炎的船队一直都保持着这种频率,每年都固定只放一批船引,限制出海的船只数量,那么即便所有船上的货物都是丝绸、瓷器等物,那也是不愁销路的。

  可秦以宁听穆空青的意思,朝廷似乎是有意在几年内就彻底开放海贸的。

  届时船引价格固定,数量不限,只要有船,胆子够大,就可以漂洋过海,去到另一片大陆淘金。

  在物已不稀的情况下,想要赚取更多的银钱,就必须得想别的法子了。

  出海船只数量不受限制,可以运送到另一片大陆上售卖的货物数量,也就不受限制了。

  既如此,不如尝试着走走另一条路。

  若是顺利,秦以宁还想仿照穆空青办水泥厂的法子,直接将纱厂建到大洋彼岸去。

  这次穆空青说想在江南办纱厂,秦以宁便觉得,这正是个练手的好机会,可以将自己手下得用的人派去江南历练一番。

  何小姐同穆白芷和穆白芍都相熟,自家夫君还同穆空青是好友,面对秦以宁,她自然也有几分信任。

  何小姐笑道:“这又有什么难事?我尤家在江南还算有几分颜面,夫人尽管放心。”

  何小姐面上的笑大方得体,心中却也有些微慨叹。

  想当年她也是京中出了名的暴脾气,出嫁前几次跟着父亲前往边关,打理生意也是一把好手。

  尤其她父亲是武将,自家也少同文臣往来,何小姐当年的恣意,那是连装都懒得装一下的。

  甚至她还没少同情即便做足了大家风范,也还是被人避之不及的秦以宁。

  可如今再看,她与面前的秦以宁的处境,竟好似完全颠倒过来了一般。

  秦以宁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做她想做的事,可她却不得不为了尤家的颜面,装起了端庄贤淑的模样。

  何小姐想想她那总带着几分傻气,却对她一心一意的丈夫,再想想家中可爱的孩子,一时也不知自己是该笑还是该叹。

  纱厂的事定下了,穆空青也就是个牵线的。

  具体如何操作,那便是秦以宁要管的了。

  秦以宁办的纱厂规模不小,更叫人意外的是,纱厂中雇佣的竟全部都是女工。

  为了不让人恶意揣测这些女工,秦以宁连守门的人都是请的些膀大腰圆的婆子。

  据在江南的管事说,这些婆子都是他特意寻来的,家中大多是屠户,很能镇得住场子。

  不过,时下这纺纱织布的活计本就是女人做的,所以秦以宁这纱厂,除了规模大些之外,倒也没别的不对。

  比起那些还有护院杂役的作坊,秦以宁的纱厂倒是更受女工们的欢迎。连带着那一片不少人家,都对女儿家出去赚钱的事少了几分抵触。

  穆空青照例是每日去衙门当值,闲暇时就去城外庄子上,看看那两样大宝贝的长势如何。

  只不过最近他还多了一个爱好,那就是尝试复原珍妮纺纱机的图纸。

  关于这东西,穆空青的印象也就是书上看到的那些黑白照片。

  具体该怎么做、怎么用,他是一点儿也不了解的。

  好在这东西也不急着要,穆空青这会儿把能想起来的都画下来,回头放上几年正好做旧。等到了要用的时候,他就说是自己无意间得来的孤本。

  待到穆空青的画终于整理完毕,并被装订成册的时候,京城的温度已经日渐攀升。

  六月初。

  穆空青这段时间以来,但凡散值稍早些,他都要来城外逛上一圈。

  那种植土豆的几个庄子上,甚至都专门为他留了屋子和换洗衣物,防止他宵禁前赶不及回家。

  “主家。”

  穆空青这日休沐,一早便来了庄子上。

  一下马,便有庄子上的管事迎了上来。

  穆空青应了声,问道:“这几日长势如何?”

  那管事不知道主家为何这般重视这些东西,却知道这些东西既是主家看重的,那他们这些办事的必然也得看重。

  眼下穆空青问起,管事便如数家珍般同他细细报来。

  “有老农说,田里那些瞧着外头的叶子,应当是差不多了。您早前吩咐过,叫不去打理的那些,瞧着叶子倒是长得快,就是里头的果怕是好不了。”

  在穆空青准备种植土豆和红薯的时候,庄子上就已经聘请了不少有经验的老农,专门照看这两种作物,生怕直接将东西给种坏了。

  穆空青没开口,庄子上的农人们也不敢擅自去挖,只能凭借从前的经验,从叶子上判断作物是否已经成熟。

  穆空青有几天没来了,却不想这土豆竟已经有了要成熟的迹象。

  穆空青去田里看了一眼,便先换了身短打出来。

  “将这一窝先挖出来瞧瞧。”

  穆空青蹲下身,拨弄了一下最靠外的一丛藤蔓,对一旁候着的管事道。

  管事应了声,一锄头下去,挖出了一窝泥巴球。

  这些土豆在经过精心培育之后长成的果实,比从海外带回来的那些要大了不少。

  若说原本的那些是小儿的拳头,那如今结出的这些土豆,便能抵得上穆空青半个巴掌了。

  穆空青掂量了一下,一个土豆的重量约莫有个二三两,而这一窝挖出来,少说也有十来个。

  穆空青这段时间一来,早不知将这片土豆田看了多少遍了,对这里拢共种下了多少土豆,心中也有个大概。

  他估量了一下,若是余下的土豆都能有这一窝的产量的话,那这一亩地里,至少能挖出上千斤!

  这可比穆空青原先估计的要好太多了!

  据他所知,现代改良后的普通土豆,亩产一般在三千斤到五千斤。

  从如今这些土豆和后世的对比来看,穆空青预计能保在亩产八百斤上下,便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可即便如此,土豆的产量之高,也要远远超过旁的粮食!

  穆空青激动道:“去拿称来,将这些土豆上的泥都清一清,看看这一窝能有多少。”

  那管事起先还不明白为何穆空青如此激动。

  但等到下人将那清洗干净的土豆称出重量来之后,管事只觉得自己腿脚都有些发软。

  这一窝,仅这一窝,便能有二斤重了!

  再看看面前那一丛丛的土豆藤蔓,管事只觉得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

  这意味着什么?

  没等管事缓过神来,穆空青又开口道:“去荒地那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