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64节
作者:辣椒终结者      更新:2023-05-04 01:43      字数:3270
  穆空青如今已经是从五品侍读学士了,再往上升,那可就是他的座师文大人的位置了。

  可若是不给升迁只给金银,那也是给少了不合适,给多了不舍得。

  如今大炎可还有几十万将士正在极北草原上呢,那一天天跟烧银子似的,这会儿再用金银做赏,只怕钱大人要站在永兴帝床头哭。

  永兴帝在看见穆空青的这份述职文书之前,还曾想过要不干脆压他一压,到两年后吏部考评时再一块算算得了。

  不过这想法很快就被永兴帝压下去了。

  别忘了穆空青还参与了新式火器的研发呢。

  待到北征的大军归来,这又是一份功绩。

  几份不小的功绩累积在一块儿,到那时候才是真的难办。

  好在穆空青自己也清楚这点。

  所以,穆空青才写出了这样一份述职。

  穆空青笑道:“微臣为陛下分忧乃是分内之事,何谈奖赏。”

  永兴帝也不接话,似笑非笑地盯着穆空青,等他接着说下去。

  穆空青见永兴帝的反应便知道,永兴帝必然是知晓他的心思,且并不反感的。

  于是穆空青便也直言道:“不过,陛下既然问了,那臣便也厚颜一回,斗胆为家姊请功。”

  虽然我自己已经不宜再被封赏了,但我的这份功劳,完全可以福泽家人啊。

  炎朝官员有封妻荫子一说,但这份恩泽却是无法惠及他的父亲和姊妹的。

  恰好在漠北守城一事上,穆白芷和穆白芍亦有功绩在,若是穆空青的功绩不好封赏,那不若将这份封赏加到穆白芷姊妹俩身上。

  旁的暂且不提,若是穆白芷身上能得个诰命封赏,那她日后在外行走,安全也能多几分保障。

  一个寒门京官的隔房姐姐,和一位陛下特封的五品诰命,这二者的地位可是天差地别的。

  永兴帝也知道,由穆空青自己提出,将他的这份功劳奖在他家人身上,算是如今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三日后,临公公带着圣旨到了穆府。

  穆白芷没有嫁人,她的户籍也还在老穆家,便随着穆空青的品级封了正五品宜人。

  而穆白芍虽嫁了人,但她如今自立女户,身上的诰命也无需太顾忌王校尉的品级,便只低穆白芷一级,成了从五品的宜人。

  这两人的诰命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到底只是两个女子,手上也无实权,除了礼部的大人们象征性念叨了两句,倒也没人多说旁的。

  其他大人们也确实都不愿揪着这事儿再多说什么了。

  因为北境水泥的需求量降下来了之后,京郊的玻璃工坊便重新开始制造玻璃了。而广粤的玻璃厂也开始大面积生产玻璃块,运往大炎各地销售。

  同时,在年前被秦以宁压住的镜子,也正式开始对外出售。

  如今整个大炎境内,哪家权贵不以自家换上了玻璃窗为荣?又有哪家女眷不对手上的银镜爱若珍宝?

  这会儿正是各家都想着方儿地同穆空青搭上话,试图从他这儿插队买玻璃银镜的时候呢。

  就算没有玻璃这档子事儿,也能看出穆空青此刻圣眷正浓。

  谁闲得没事做,为两个女眷头上的虚名,就硬要跟穆空青这种明摆着的朝堂新贵过不去?

  就在穆府的玻璃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穆空青对着秦以宁展示给他看的,论箱装着的银票,陷入了沉默中。

  果然,他还是小看了上层人士的消费能力。

  不过既然资金充足,那么穆空青大面积生产水泥的计划也就能提上日程了。

  水泥的作用远远不止用在城墙上这么简单。

  修桥铺路,建城造房,哪一样不需要水泥?

  仅凭漠北和津沽的两个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连京城的路都抹不平,更别提整个大炎了。

  所以水泥厂必须建,还得多建,在大炎境内的各地都要建。

  不然这山高路远的,东西又重需求量又大,运输都比生产贵。

  穆空青的心思虽然活泛,但他实际上还是老老实实地过起了在翰林院点卯的日子。

  顺便借着翰林院的清贵环境,用了不到十日,就拟了个关于水泥厂建造的初步计划书。

  水泥这东西,永兴帝没直接将它收归国有就已经很够意思了。穆空青觉得在造厂之前先同朝廷报备一番,也是理所应当的。

  说不准还能再蹭点儿工部的匠人们呢。

  他倒不介意朝廷会不会利用这个机会往工厂里掺沙子。

  毕竟这水泥日后是要用作基建的,所获利润完全不是玻璃这等奢侈品可比。

  别说穆空青没什么背景了,就是换了平远侯府这等勋贵来,这样一块肥肉也未必能叫他们一家叼在嘴里。

  与其到时候同多方阚璇,不如直接一步到位,主动同最大的靠山搭上,还能顺带向永兴帝卖个好。

  况且他若真要修桥铺路,本也就避不开同朝廷打交道。

  谁知道穆空青的这份关于建厂的计划书刚呈上去,还没等他筹划下一步呢,他的顶头上司文大人便找上门来了。

  文大人这回还不是直接在翰林院衙门找的穆空青。

  文大人是拐弯抹角地暗示穆空青,该上门拜访他这个座师了。

  听懂了文大人话中之意的穆空青一头雾水。

  他刚回京城那会儿就拜访过文大人一次,毕竟穆空青的水泥能被呈到永兴帝跟前,还多亏了文大人鼎力相助。

  后来穆白芷等人得了封赏,穆空青又往文大人府上送了一回拜礼,再次感谢文大人的举荐之恩。

  可以说是礼数十分周全,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而且文大人的暗示还不是要穆空青送礼,而是要穆空青本人上门拜访。

  穆空青心想,自己同文大人的交情,应当也没有到这个程度才是啊。

  虽然摸不着头脑,但穆空青出于对文大人的信任,也还是在休沐那日提着拜礼去了文府。

  谁承想,文大人兜这么大的弯子来找穆空青,所为之事居然是……催债。

  这债主当然不可能是文大人。

  文大人一见穆空青,便委婉地表示今天这话可不是我要说的,我这也是看贵人的意思办事。

  至于谁能被一位当朝阁老称作贵人,除了永兴帝也不做他想。

  穆空青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封建厂计划书递上去,旁的没等来,就先叫永兴帝记起了穆空青现在手上的两座水泥厂是怎么来的。

  虽说当时情况紧急,建厂的人手物资也都是永兴帝主动要调给穆空青的,但这到底是朝廷出的钱不是?

  既然正事已经了了,朕观爱卿也不是囊中羞涩的,那不若我们先将账清一清吧。

  自然了,朕要的也不急,甚至后头要建的水泥厂,朕也可以继续给爱卿便利。

  就是这还债的方式,咱们也可以好好商量商量。

  比如,用东西结账。

  而且,既然是用借的钱建的厂,那生产出来的东西优先还给债主抵债,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这话永兴帝肯定不可能直说。

  当然文大人也不可能直说。

  但穆空青听来听去,别管文大人是如何同自己学生展示自己的文采的,这意思总归就是这么个意思。

  至于这债究竟是不是债主硬要借的?

  穆空青沉思片刻,对文大人拱手一笑,顺带称颂了一番他体贴又大方的债主。

  第115章 一条大路

  水泥厂的建造比穆空青想象中要容易得多。

  从古至今, 无论哪家企业、哪个行业,在有官方帮扶的情况下,只要本身的情况不是太离谱, 都很难有起不来的道理。

  穆空青指派了自家的管事前往预备建厂的各地, 并暗示管事们只管出钱, 别的事就让朝廷指派的同行者操心就是。

  而且如今水泥的制造技术须得保密, 若是永兴帝不插手,穆空青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出那么多可用的人手来。

  这么想想, 穆空青心里也就好受多了。

  数月之后,京城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自京城到津沽的新官道也正式开始通行。

  “停车。”

  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从珠光宝气的马车上下来,颇有兴致地伸出脚尖, 在灰色的路面上踩了踩。

  “这便是那水泥?”这中年男子抬头望望四周,有不少欲要自这条路上过的人,都与他做出了相同的动作。

  “瞧着比青石板铺的都平整。”周围有议论声传来。

  “还挺结实的模样。”

  “可不。就是样子丑了点儿。”

  “路能走不就是了, 还要模样好看, 你怎的不给它雕朵花儿?”

  此言一出,周围立时便是一阵哄笑。

  “让开让开, 都让开!”

  这笑声还未落, 人群后头便传来一阵喧闹。

  几个家丁模样的壮汉手持长棍,骂骂咧咧地将人群向两边拨开。

  “躲着点儿,知道我家少爷是谁吗?有没有点眼力见儿?”

  那中年男人因马车的缘故没能立时挪走,当即便被个家丁狠推了一把, 直接撞在了马车上,腰背一阵钝痛。

  他刚要发怒,便见那家丁的衣襟上绣着的纹样,似是京城的哪家勋贵, 他便一下就蔫吧了。

  形势比人强,他一介商户,定是得罪不起这样的人物的。

  那些家丁一阵推搡,硬是在人群中给分出了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