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选择相信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9      字数:2215
  时间过得很快,墨家众人和书院的先生之间的辩论一直持续了一天,直到傍晚时分,才结束。

  这还是因为孔纁出面制止,不然双方能一直辩论三天三夜,这已经吸引了大批的学子围观。

  书院一直有这样的传统,只要是有这种学术上的辩论,或者实验,都会吸引一大批学子围观。

  “人都留下了?”李晔看着兴奋的直搓手的孔纁问道。

  “都留下了,一共三十三人,理学院十五个,哲学院八个,经学院十个。就是理学院有些霸道了,一下要走了将近一半的人。”

  孔纁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想法。

  本来他以为墨家这次出山的人,全都被理学院“预定”了,自己不过是个看客,没想到,自己的经学院一下得到十人,怎么能让他不高兴呢。

  “行啦,知道你这次收获不错,就别在朕这得了便宜还卖乖了,当心张泉灵找你麻烦。”

  “他,还敢找我麻烦!身为书院理学院院长,除了偶尔到学院拉走几个好学生,他对学院有什么贡献,还好意思找我麻烦。”孔纁提到张泉灵就一肚子火。

  不过似乎李晔这个院长也是如此。

  但孔纁的话,对现在的李晔来说,没什么杀伤力,无他,脸皮够厚尔。

  “你去把荆元找来,朕有话对他说。”

  孔纁见李晔有正事要谈,就赶紧正色出去了。

  “草民参见皇帝陛下。”荆元见到李晔,不知道为什么,他内心十分抵触,可能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李晔给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以至于,现在荆元都不能正视李晔,虽然他知道,大家在书院当中,只会称呼李晔为院长。

  “你们那个巨子怎么想的,还跟朕来这么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巨子他虽然已经勘破,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愧对墨家先贤,所以才会选择投奔张道长。”

  “嗯,朕说过,不管你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朕都不会反对,前提是不得妨碍国家统一。既然他愿意跟着张道长,那就再好不过了。

  既然你们选择了和他不一样的路,现在也算是安顿下来了,就安心在这教书育人,至于其他的,还是忘记了吧。”

  “草民知道,在来书院之前,巨子也是这么吩咐的,现在知道巨子的人,只有草民和几位长老,我们会收住这个秘密的。”

  原来,住在墨家出山之前,巨子召集墨家众核心弟子,宣布了自己不会来书院,但是会前往将作监,至此,愿意跟随他的十几名弟子,在昨天就抵达了长安。

  通过羽卫见到了李晔,李晔也对他们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将他们全都交给了张泉灵。

  李晔发现,跟随巨子出山的十几人都是非常有些的可言人才,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李晔就把他们放到张泉灵那里了。

  其中墨家巨子更是化名黑土,成为将作监军事部的主力。

  在安顿好墨家一众人等之后,李晔继续投入到繁忙的政务当中了。

  这段时间,时局一点都不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风诡云异。

  自从李晔的诏书发出后,朱全忠确实停下了向郓州集结的动作,但是他转而开始整顿兵马,利用从赵州李氏那得到的生铁,打造兵器扩充军备。

  更是通过李氏搭上了太原王氏这条线,获得了大量的马匹,虽然不是合格的战马,但清一水的都是一岁左右的年轻马匹,只要稍加训练,很容易就能成为战马。

  所以,这段时间,朱全忠可谓收敛锋芒,几乎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大军练的地步。

  与此同时,这无形中给了宣武周边藩镇极大的压力。他们有的选择向朝廷示好,有的选择结盟,变招频出,就是想着能够保存自己。

  “这段时间,宣武那边有什么新情况吗?”李晔来到内阁,此时的内阁,已经完成了整顿,现在的内阁空前团结。

  “陛下,李振那边似乎没有什么进展。”崔湛说着,就把宣武的情报递了过去。

  原来,李振被李晔忽悠到汴州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根本没有什么动作,似乎是消极怠工。

  李晔看完之后,“没关系,既然李振已经去了汴州,那里的情况我们不熟悉,加上路途不畅,有什么事,沟通多有不便也是正常。

  不过,朕看来,李振并没有闲着。

  你们看,宣武虽然强大,但毕竟是四战之地,整个区域无险可守,也就是说,朱全忠想要保全自己,除了强力震慑周边,别无他法。

  另外,李振向关中转移郑许二州的难民已经停下来了。这说明朱全忠不是表面上的粗狂,或者说他手下有明白人,看出了人口的重要性。”

  李晔说到这,众人开始有些怪异,这些阁臣都是经历过当初长安商战的,也可以说他们都被李振伤害过,那时候,内阁几乎就没有一丝空闲时间,完全是紧绷神经。

  随时准备应对商战之后的各种不利局面,万幸商战以朝廷的大胜告终,不然在座的众人,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所以,当初李晔提议李振去汴州,在内阁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要不是李晔拿盛世集团作保,李振肯定得不到这次机会。

  “放心,李振不会有什么差池的,即使是有,那损失的也是盛世集团的,不是没拿你们的一个铜币吗。”

  李晔对阁臣的怀疑有些无奈,但他也知道,这些阁臣是出于为朝廷着想,才会如此。

  “朕答应你们,如果汴州有什么不利情况出现,朕亲自接手过来,这总成了吧。”

  这下阁臣们更担心了,他们现在全都祈祷着李振在汴州,一举成功,不然李晔说不定又会神秘消失一段时间。

  他们从来不怀疑李晔的在经济上的操控力,就拿分管户部的阁臣崔湛来说,只不过跟随李晔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顶尖的经济高手了。

  李晔当初在那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更是在轻描淡写之间,就将十几个藩镇联合绞杀长安经济的行动,抹杀的一干二净。

  只是他们担心,李晔会冲动的去汴州罢了。

  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现在只能选择相信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