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收服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9      字数:2111
  “还是你来吧,朕看着就好。”李晔还是让周良来主持这次对墨家考核。

  其实,李晔很想亲自主持这次考核,这可是代表中国古代物理学研究的顶尖学派,怎么能让他不激动呢。

  但是,他不能随意打乱孔纁的计划,其实,孔纁完全可以找几个理学院的教授,来考核一下,想必墨家也不会被难住,只是孔纁既然只让周良来,那就是要树立周良的权威。

  毕竟今后,墨家众人,都要在周良的领导下,如果周良不能确立自己的权威,那今后可能会很麻烦。

  虽然李晔知道墨家的势力不俗,但他对周良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是李晔见过的仅有的天才,没有之一。

  周良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就是靠着耳濡目染,将一些零碎的知识拼凑起来,就能一眼看出张泉灵当初教学中的错误。

  并且通过不断自学,对李晔编纂的《力学》等诸多教材,已经掌握熟练,甚至可以说,如果李晔经过后世十几年的系统培训,他完全不是周良的对手。

  而且李晔觉得,现在的墨家,收到时代的限制,不可能赢得了周良。

  但他还是不放心,所以,今天早早就来到书院,就是想亲眼看看这场难得的学术盛会。

  “那好,诸位,这是我理学院出的卷子,请诸位解答。”周良拿出一摞试卷,分发给墨家众人。

  荆元结果卷子一看,“下列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

  甲.“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丙.“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丁.“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都是由于光不同的传播特点而形成。以下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哪一种

  甲.水中的倒影乙.阳光下的影子丙.水面“折断”的笔

  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荆元蒙了,他没见过这些题,也不知道这里边说的是什么意思。

  其他众人也是一脸蒙圈看着试卷,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诸位也许会想,这是周某故意刁难诸位,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周某岁出身寒末,但绝不是小肚鸡肠之人,今日这份试卷,周某就是想要告诉诸位,我理学院并非浪得虚名。

  今天给诸位的这些试卷,我理学院随便找一个学子,就能解答,当然这不是侮辱诸位,只是想告诉诸位,我书院的学问,是要传播于世,造福万民的。

  所以书院中并无那些晦涩难懂的深奥说法,一切尽量贴近实用,贴近生活。

  用院长的话说,我是一个搞科学研究的,对那些理论上的东西不擅长,所以这次,周某就和诸位探讨一下,墨家经典。

  负。衡木加重焉而不挠,极胜重也。若校交绳无加焉而挠,极不胜重也,这是对木条负重受力情况考察结果的一种描述。

  所以抛开墨家其他思想,我对墨家的学术还是怀着很深的敬佩之心的。

  墨家先贤,在千余年前,就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让我这个后人,自愧不如。”

  墨家一众人等,听着周良的话,开始确实有些不舒服,他们原本以为会是孔纁,对自己进行考核,没想到来到确实那个传说中的伙夫。

  这就算了,毕竟墨家从不将就身份和出身,但是这个周良上来就拿出一份大家看不懂的卷子,给了众人一个下马威,不过还好,周良后边的话,算是把场面圆回来了。

  毕竟谁也不会对一个敬佩先师的人有太多的恶感。

  “既然周副院长如此说来,那荆某就妄言几句。我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推崇节用,重视继承明鬼,掌握天志,这些事历代先贤耗尽心血得来,难道周副院长看重的仅仅是力之一道?”

  “我说过,你们的那些哲学问题,不要找我,陛下安排你们暂时在理学院,所以我只问和本院有关的,至于你们学派的其他主张,可以去找哲学院,或者其他学院。”

  “那好,就请周副院长将那个哲学院的主事之人找来,荆某一并答复。”

  荆元有些蒙,虽然他们对书院进行了了解,但毕竟没有真正接触过,所以,对书院中学院的划分一点都不清楚。

  但是,现在局面已经这样了,他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不如这样,诸位有意前往理学院的,继续留在这,与周副院长探讨,其他有意去哲学院的,请跟我来。”

  孔纁心里简直乐开花了,本来以为墨家众人会被分到理学院,没想到被这个荆元一闹,自己的哲学院,竟然也能收获这么一大批人才。

  果然,墨家众人很快就分成两拨,其中一拨跟着孔纁走了,另外留下的人也有十几人,周良开始于他们探讨关于物理、光学、几何等墨家擅长的领域。

  李晔一直坐在那,喝着水看着发生的一切,似乎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李晔其实内心已经高兴地手舞足蹈了。

  不管怎么样,现在墨家已经被他成功拿下,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无非就是学术探讨,书院一直都不是一个等级固定的地方,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那你就能身居高位。

  而且李晔对那些老者也有优待,就是凡是年满六十岁的教师,不在接受任何形式的挑战,有书院负责分发养老金,并且书院还会根据其教学能力,适度返聘一部分人。

  优渥的条件,宽松的环境,孜孜不倦的学子,是没有个为人师长所向往的,皇家书院,无疑是这个乱世,不,就算是太平盛世,也很难找到比书院更理想的地方。

  这也是后世对李晔文化保护者尊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