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润物细无声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5      字数:2219
  现在的李保,也算是想明白了,认命了。

  不然还能怎样?

  发动自己手中所有的资源,与李晔决一死战?

  不说长安城的百姓,现在将李晔视为神一样的存在,朝中百官对李晔更是服服帖帖,单单是李晔在蓝田建立起来的那支禁卫军,就足以浇灭李保所有的想法。

  他曾经尝试过拉拢禁卫军,别说禁卫军的主将安敬旭,就是普通士兵都没能拉出一个来。当时李保还觉得是安敬旭治军有方,加上禁卫军大部分都是从蓝田就跟随李晔。

  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禁卫军对李晔的忠诚,从这次出征就能看出来。大战进行了这么长时间,一点儿消息都没有传回来!

  这一点想必朱全忠和李克用这样的强者都很难做到吧。

  不过,现在李保需要解决的不是这些,至少现在不是。现在他正在为李晔的女儿册封一事发愁。

  看着李晔坚决的眼神,李保知道现在不能跟他说,只好低头不语。但出于尽职,他还是没有松口。

  “陛下,自从肃宗朝开始,皇子皇女的册封就定在十岁以后,还望陛下体谅。”还是孔维看不下去了,出言替李保解围道。

  “是吗?算了,既然是祖制,朕就不好说什么了。皇兄也是,也不早点说。”李晔说吧,竟然转身就走。

  李保心中大骂,是没说吗!私下和刚才他说了好几遍,可你听吗!

  不过,李晔既然这么说,就是不在坚持了,现在他就是希望李晔赶紧离开。

  “陛下,臣有本。”就在李晔刚到内阁门口的时候,崔湛出言道。

  “什么事,赶紧说。”李晔不耐烦地说道。

  “陛下,此次出征新占之地,今年的税赋,还有收缴的叛军财产、战场战利,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崔湛这段时间算是彻底疯掉了。

  他开始羡慕起安敬旭来,这家伙是不是故意惹恼李晔,被发配。崔湛就没那么好命了,本来长安刚刚扩充了兴元,也就是汉中之地,还有金商二州,那些地方刚刚完成初步的变法,崔湛刚刚孔维的支持下完成,还来得及缓一口气,李晔就亲帅大军出征。

  军需粮草,后勤补给,还有各地赋税征收,变法还有许多涉及财政的东西,崔湛也仅仅是听李晔随口一说过一些,但当时还没触及到,加上崔湛从来没想过李晔会再次帅军出征,也就没有详细问过。

  不过前方的战事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变法的进行,不管谣言传的如何不堪,长安城上至内阁,下到寻常百姓,全都固执地认为,哪怕战败了,也不会影响到变法。

  甚至民间在传言李晔兵败最凶的时候,开始自发组织起来,随时准备奔赴前线,接应李晔,甚至开始加固长安城防,似乎只要李晔能活着回来,他们就不在乎此战的胜负。

  他也曾在大街上问过一个年迈的老者,老者笑着说,无非就是兵临城下,只要陛下没事,谁能把长安如何。

  这还是李晔刚刚回到长安一年,谁知道如果李晔如果得胜归来,哪怕只是将敌人阻挡在长安之外,他会赢得什么样的迎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晔的威信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和李保一样,崔湛现在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甚至比李保更加棘手。

  变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新问题不断出现,作为变法的主力,分管户部的阁臣,这些问题全都堆到了崔湛面前,崔湛使尽浑身解数,也只能做到勉力维持现状,他急迫需要李晔回来主持大局。

  尤其是李晔提出的,以战养战。当初崔湛还以为,李晔说的是在敌军的地盘搜集给养.

  他当时还想着劝谏一下,毕竟都是大唐子民,而且他们以后还会在那里继续统治,一旦真在现在的敌人地盘搜集给养,以后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挽回人心。

  不过当时李晔刚刚完成对长安城的占领,说道对外扩张,似乎还有些为时过早。

  之后,整个朝廷就在李晔的推动下,继续变法,逐步将李晔第一次变法细化。

  现在长安人区别你是不是外地人,完全就是看你度量衡的认知。

  这从侧面反映出,李晔的变法是成功的,更不要说,现在盛世钱庄发行的金银铜币,无论面额大小,已经成为长安朝廷统治区域唯一流通货币。

  甚至整个大唐都在以这种样式精美,保质率极高的货币,作为交易货币。而新的度量衡,也在逐步开始被长安意外的地方接受。

  甚至有取代原有度量衡的趋势,长安城现在一个新兴的职业,就是帮助外地商客,换算货物的重量。

  而随着变法的深入,长安周边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应的,对货物的需求也成倍增长。

  各地商客,都愿意将自己的货物再次运往长安。

  也就是说,李晔的变法,虽然只是在长安推行,但却已经开始影响整个大唐了。

  崔湛对李晔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

  这就是圣主的手段,没有疾风暴雨,没有血雨腥风,一切都在和风细雨中,悄然进行。

  不过,李晔却不是一个安分的皇帝,自打登基以来,他多次领兵出征,将朝中诸多事务,完全交付内阁,这不利于皇权的集中。

  说白一点,现在这批人在李晔的震慑下,能够以一心为公,可一旦李晔不在了,新皇能否震慑住这些功高之臣,就两说了。

  李晔应该明白这点,可除了对军权的掌控之外,他没见到李晔又任何防范措施。

  哪怕是简单的制造臣属之间的矛盾,这样简单实用的办法,都没见李晔用过。

  这次他当众喊住李晔,也是出于想给李晔提个醒的意思。

  不过,李晔似乎没有收到崔湛的暗示,李晔似乎对军队的事格外关注,这也是崔湛以赏赐的名义请示的原因。

  “这事不能拖,你们内阁抓紧时间议一议,尽快拿出个章程来给朕。”说完,李晔头也不回地走了。

  只留下内阁一种阁臣和文书,面面相觑。

  孔纬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崔湛,转身对内阁中的众人说道,“陛下既然已经下旨,那咱们就赶紧议一议吧。”

  说完,孔纬起身向着内阁的小议事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