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李保的悲哀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5      字数:2155
  这边李晔在为自己给女儿起了一个好名字而高兴,长安以外却是风云激荡。

  此时李晔大胜李茂贞、王行瑜,奇袭潼关,逼退宣武五万大军,俘虏华州节度使韩建、鄜坊节度使李思孝,劝降同州节度使李茂庄。

  一举将关中大地收归朝廷控制,让本来混乱嘈杂的各地节度使一下全都安静下来。

  之前的大唐,如同春秋战国一般,大家相互攻伐,实力强的吞并实力弱的,不断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实力,就在他们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一股势力的崛起,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各地节度使之所以敢视朝廷如无物,就是因为朝廷式微日久,根本没有能力管束他们。

  现在不一样了,天下有数的强蕃李茂贞、王行瑜、韩建,被俘的被俘,没有被俘的,也正在赶往西域的路上,这是要多凄惨有多凄惨。

  这下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事,开始审视自己和朝廷的关系,以及与周边藩镇的关系。

  其实,还是有人注意到了李晔的崛起,自从李晔离开蓝田,占据长安开始,那些有意天下的藩镇就没有放松对这个潜在对手的关注。

  李晔在长安推行变法,出兵剿灭杨复恭外援,都是不小的动作。只是当初李晔给大家的人设,就是一个一心修仙,其他诸事全都交付给以孔维为首的内阁,变法更是言明,只在长安,其他人愿意学随时欢迎,不变他也不强求。

  加之,那些心怀不轨的藩镇,都在长安布有眼线,有些甚至能进入朝廷高层,就没有太关注,但李晔变法一年,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紧张起来。

  不过,谁也不愿意明目张胆进攻长安,毕竟现在大家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一旦发动,谁都不能保证,其他藩镇不会背后捅刀子。

  而李茂贞和王行瑜之所以敢做这个出头鸟,完全是因为他们两个就是互为制衡的存在,只要他们两个共同出兵,后边那些藩镇根本不足为虑。

  这其中也免不了清河崔氏二房掌舵人崔瑾的功劳,正是在他不遗余力地撺掇下,才有了李茂贞和王行瑜的出兵。

  在此之前,他更是联络十几家藩镇,企图对长安的经济进行围剿,只是崔瑾不明白,自己联合十几家藩镇,更是违逆父亲崔尚的警告,阻止长房给李晔提供任何帮助。

  李晔竟然将长安数十宗教全都收归己用,瞬间获得大量金钱支持,一下就将形势逆转,而且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

  这次李晔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本来胜券在握的行动,一下就变成血本无归了,他自己也在这次金融战中损失了七成以上家产。

  不过,这也间接促成了李茂贞和王行瑜的出兵。

  更有韩建、李思孝、李茂庄、张全义的从旁策应,朱全忠也暗中提供了不少帮助,不要说李保,就算是天下第一强蕃朱全忠,面对这样的形势,也很难全身而退。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一旦李茂贞进驻长安,会不会选他。

  不过李保并不是特别担心,如果李茂贞想尽快掌控长安,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事情似乎就是想着李保期待的方的方向发展。

  一度传言禁卫军全军覆没,李晔在回逃的路上,被李茂贞生擒,那一日李保一扫心中苦闷,只等李茂贞进驻长安。

  就在他翘首期盼的时候,前方的红翎信使带来了让他奔溃到极点的消息!

  禁卫军不但没有全军覆没,反而将进犯长安的李茂贞和王行瑜的联军被击败了!

  李茂贞、王行瑜被俘!

  紧接着,华州节度使韩建、鄜坊节度使李思孝兵败,下落不明!同州节度使李茂庄向朝廷献地投诚!

  一连串的消息,将本来信心满满,已经做好了登基准备的李保,从九天之上,打落凡尘。

  那一夜,李保在府上喊了一晚上,他翻来覆去说着不可能,不可能。

  可现实就是如此,不管李保接不接受,都不可改变。随着红翎信使的消息传开,整个长安沸腾了。

  多少年了,长安没有像今天一样,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连续击溃多路藩镇,败其军,夺其地。

  最主要的是,李晔奇袭攻占潼关,自此关中平原尽归朝廷。

  李保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公子哥,他也算得上是文武双全,自幼熟读兵法,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李晔是怎么做到的?

  李茂贞和王行瑜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强蕃,李思孝占据鄜坊多年,虽然地处偏僻,但也是兵强马壮,韩建更是在华州经营多年,潼关天险怎么就突然易手了?

  更何况,天下第一强蕃朱全忠的五万大军,和韩建率领的华州精锐,两面夹击,禁卫军竟然守住了!不仅是守住了,还一举击溃宣武军,近乎全歼华州军。

  李晔一共才带了多少人出去啊!

  李茂贞和王行瑜可是带了十几万大军,就算李晔能战胜李茂贞的联军,那也应该是惨胜,伤亡惨重是肯定的。怎么还能攻占凤翔和邠宁,生擒李茂贞和王行瑜!

  更何况他转身就把韩建和李思孝给收拾了,李茂庄更是不战而降。

  这一切的一切,都透着诡异。

  不过李保就算在不甘心,也得承认,李晔确实比他更加适合统领大唐。

  李晔的变法,不仅充实了国库,更让长安的百姓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李晔的变法没有强权压制,没有狂风暴雨,一切显得那么随意。

  随意地建立内阁,随意地设立新军,随意地发行新币,随意地改革税制,随意地改革度量衡。

  李晔的随意,让人觉得他根本就不想变法,更像是应付一样。

  但就是这样的随意,却让长安变得繁荣起来,让禁军,不,现在应该叫禁卫军,变得强横无比。

  随着李晔胜利消息的传来,李晔在长安百姓心中的地位,达到了不可撼动的程度。朝廷的百官更是将李晔视为中兴之主。

  而他,已经不再是人们心中的贤王,皇位的最佳人选。

  李保心中无限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