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8)
作者:时雨余      更新:2023-04-29 16:19      字数:4722
  一路而来,两旁的树林逐渐稀疏,道路却越发狭窄,这会儿前方终于出现了驰道的出口,树木的生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空地、人声,斜照的残阳、以及高耸的城门。

  岑远望着城门上的青江二字,喃喃:到了。

  第 75 章 蒋家

  这回城门口就没有径直冲上来的杨起了,倒是正合两人的意思,他们很快入城,找了家客栈。

  甫一坐下,岑远就开始着手研墨,晏暄握住他的手,道:不用紧张,那不一定是指蒋。

  岑远动作被迫停滞,片刻后才闷声嗯了一下。

  小篆中,蒋字偏旁偏生就是艸的形状,实在不怪岑远会去多想。

  但很快,他无声长舒口气,道:长安有付建新看着,应当不会有问题。

  晏暄不置一词。

  这里就更不用担心了。岑远自嘲地笑了下,有你在我还担心什么。

  他反过来在晏暄手背拍了拍:我就是给娄元白回个信。

  晏暄见他神情的确是没有方才那么紧绷了,这才松开手,而后就见他在研好墨后写了几笔。

  人手不够,我们两人自保可以,想趁胜追击就难了。岑远写了数笔就停下,将纸条卷起绑到信鸽的腿上,走到窗边放飞。

  他看着信鸽飞远,转回来继续解释:让娄元白来青江安排下,也是以防不时之需。

  嗯。晏暄接道,青江县令不可信。

  青江县虽说占地不算小,但也不是什么特别辽阔的地域,管辖不算困难,更遑论码头还是青江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如今码头有异,记录书册又都是由县令管理,而他们先前也未曾听说这县令是什么尸位素餐之辈,那就不可能一丁点异常都发现不了。

  既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能想到的也就只是故意为之了。

  奔波一日,岑远早就已经有些疲惫,更别说方才整颗心都吊了这么一下,现在身体卸了力,只想瘫下不动。

  晏暄自由他去,两人在客栈休整一晚,次日准备出发去蒋家。

  这一行不算交际更不为调查,因此晏暄特地换了套乌金宽袖锦袍,革带束出劲瘦的腰线,将他长久训练出的肌肉尽数掩盖在柔软的布料下,此时又被投入窗棂的阳光一照,整个人呈现出和平时完全不同的柔和。

  岑远刚收拾好自己,抬头一看到这样的小将军就觉得馋,于是径直上前,从对方手中接过自己送的那枚玉佩,低头给对方挂上。

  再抬眼时,他双手直接移到晏暄颈后,把人勾下来接了一个深长的吻。

  各自依依不舍地离开时,就见晏暄身上那套难得温和的衣服被人攥得多了不少皱痕。

  岑远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个位,脊背贴着墙,气息急促,手里终于松开对方的衣襟。他垂下眸,微微抚平那些褶皱,才又将视线挪回晏暄近在咫尺的脸上。

  要是我真坐上那位置,大宁可就完了。半晌后他肆无忌惮地说着些大逆不道的话,轻笑一声,有我们家小将军在,当一回纣王又有何不可。

  晏暄用指腹抚摸过他因亲吻而显得殷红的唇边,眼底浮现出隽永,再说话时宛如故意没有用力道,低沉暗哑的声线就好像响在耳边。

  可臣舍不得。他说。

  闻言,岑远眯起了眼,几不可闻地咂了下舌,又仰头亲了上去。

  到最后差点又做过头,在岑远几乎就要开始扒那套乌金锦袍前才被晏暄堪堪停住。

  所幸那套衣物是用的上乘衣料,不一会儿那些皱痕就自己消下去了,两人各自冷静片刻,在耽误了许久后终于是出了客栈。

  蒋老也就是蒋昭仪的父亲、岑远的外祖父,在五十多年前来到楚国,白手起家做起布料生意,不出几年就成了江南最大的布料商之一。

  后来,因为蒋昭仪入宫,蒋家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连以前八辈子都打不着关系的亲戚都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趁机捞了些闲职。

  就算官小,说出去总归能撑排面不是。

  然而饶是如此,蒋家本家却没有因此趾高气昂,一直老老实实做着本分生意。就连府邸也完全称不上气派,入口甚至隐于江南特有的弄堂巷子里,若非只有这扇大门上方挂着蒋氏的牌匾,旁人看了或许只会当是哪座府邸的偏门。

  以前蒋老也上过京,因此岑远与他和自己的舅舅有过那么两三面的交情,至于蒋家其余人和这座府邸,就真的只存在于蒋昭仪同他的闲聊里了。

  也因此,他带着晏暄绕了好几圈,惹得巷子口的小贩奇怪地看了他好几眼,差点就要去报官,他才终于找到入口。

  来开门的老管家看到两人显然有些迷茫,问道:二位这是找?

  岑远下意识张口想说要找蒋老,但他转眼又觉得这样的称呼未免太过生疏,动作便一滞,一个音都没能说出口去。

  老管家面露狐疑,正好这时,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从他背后传来:老钟,是谁啊?

  老爷。老管家侧过身去,让出门口的二人,是两位公子。

  话音刚落,就见蒋老倏然睁大双眼,不可思议地喊道:殿下?

  看吧。

  岑远无声叹气,一旁晏暄似乎察觉到什么,抬手悄悄在他背后按了下。

  蒋老毕竟不是习惯了朝堂的人,在自己府里自然不会挂上以前南来北往行商时的威严,再者这老奸巨猾的种类也不同。因此这会儿,他看到自己外孙,虽然下意识地喊了尊称,也依旧掩盖不住表情上露出的惊讶与欣喜。

  他的发色鬓角只显出一点深灰,乍一看一点都看不出是已经快花甲的人,整个人精神矍铄,三步并两步就走到门口,朝老管家吩咐了声,就让对方下去了。

  这会儿,岑远才喊:外祖父。

  蒋老道:殿下

  然而他一句话几乎是刚发出两个音,就被岑远厉声打断:外祖父,您还是像以前一样喊我名吧,再不济喊字也行。

  话说的是以前,可这以前几乎都能追溯到岑远还是五六岁的时候了,哪儿能同日而语。但蒋老还是会心地笑了,各退一步,喊了他的字,接着将视线转向对方身侧的人。

  一个人的气质毕竟是极难改变的,即便晏暄换了相对温和的衣物,在熟人如岑远看来或许已是变化不小,但若是让旁人来看,那道挺拔的身姿周围依旧是无法掩盖的灼灼锋芒。

  蒋老早先就听闻二皇子同一位名晏暄的少将军成了婚,虽然从未见过面,但他依旧一眼认出:这位是晏将军晏大人吧?

  蒋老不必客气。晏暄朝对方颔首,小辈字肖寒,喊字便好。

  好好好。蒋老连声应下,视线在两人之间转了几圈后才倏然回神:哎这人老了就是不行,说了这么久我居然都没请你们进门,赶紧进来吧。

  说罢,他往旁边让了下,把两人请进府,低调的大门在小巷中安静合拢。

  沿途蒋老喊了下人去准备茶水点心,随即带着岑远和晏暄往前厅走,一边道:今天恰逢小辈归宁,家里人多纷杂,还请两位别见怪。

  当然不会了。岑远立刻道,这不是正好嘛。

  话音刚落,他就突然感觉这话似乎有些歧义。

  他本意想说正好家人都在,热闹点也是更好,但回过头去再听,怎么就好像在说他也正好归宁似的!

  二皇子殿下早上撩拨人的时候还能理直气壮的,这会儿倒是被自己搞得耳朵尖都红了。

  不过蒋老哪知他心里想了这么多,乐呵地笑了笑,而就在这时,从前厅突然先后窜出来两个三四岁大的孩子,跑前面的那个没看路,闷头撞上岑远的腿,一屁股摔到地上。

  池灵,蒋老低呵一声,在院子里乱跑也不知道看着点路。

  岑远正要弯下身去扶,就见小孩儿自己从地上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仰头朝岑远奶声奶气地道:对不起。

  岑远心里头那点七荤八素的想法顿时就被奶化了。

  后来的另一个小姑娘这时也小跑到他眼前,跟着说了句对不起,扭头问蒋老:外曾祖父,今天家里来客人吗?

  蒋老又笑起来:哈哈,不是客人,是家人。

  两个小孩都一脸茫然,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而蒋老分别拍了拍两个小脑袋瓜,同岑远解释:是元明的外孙,平时都皮惯了,习惯就好。

  岑远倒是认识这元明,正是当年给他们带来粟醴的舅舅。

  闻言,岑远这才明白原来自己都已经当舅舅了。

  再一看,他就发现这俩孩子虽性别不同,长相却是极为相似。

  龙凤胎?

  是啊。蒋老笑笑,这一来就来俩,吵起来是真的不好受。

  但即便如此说了,他语气中也没有任何的嫌弃,反倒像是因为这四世同堂带来的福分,让他眼周的纹路都淡了许多。

  岑远调侃:外祖父这是在炫耀吧。

  蒋老没有否认,呵呵又笑两声,摸了摸自己下巴上不长不短的胡子,道:普通人家的幸福,有这不就够了。

  蒋府内部和它外观一样,不像那些占地广袤的大院,院子里给锦鲤闲游的池水都要小一圈,没走几步就到了正厅。

  三个大人正在里头说话,循声看来,见到这多出来的两人也微微惊讶。

  其中只有蒋元明见过岑远,愣了片刻后反应过来这是谁,仓促地起身准备行礼。

  岑远眼疾手快地拦住对方:舅舅不必多礼,当我们是寻常小辈就好了。

  只是最开始,他那初见的表姐表姐夫都表现得十分拘谨,毕竟他们都只听说过家里出过位昭仪,还有一个皇子,却从没想过竟会真见上面。

  更没想距离竟会如此近,甚至到了在一个饭桌上吃饭的地步。

  一群人中就数两个小孩最是怡然自得,兴许是因为他们都没真正理解皇子和将军两个词都意味着什么。

  其中小姑娘晚生些,名叫池秀,正巧坐在岑远旁边,吃了几口菜就不想吃了,放下筷子四处张望,忽而瞥见岑远腰间的玉佩。

  舅舅,她喊道,这玉佩怎么样子这么奇怪?

  岑远闻言低头看了眼,搁下酒盏,弯下身在饭桌后同她说:奇怪是奇怪了点,但这可是舅舅心上人亲手刻的。

  小姑娘大约也不知道心上人是什么意思,就觉得这玉佩好像在其他地方也见过,视线绕过岑远,往另一个长得很好看的人腰间瞅了一眼。

  但她很快收回视线,又问岑远:娘常说投之以桃要报之以李,那舅舅也给人刻过吗?

  那是自然。岑远道,怎么?你想要吗?

  小姑娘想了想,点了下头。

  然而岑远却道:那可不行。

  小姑娘:

  那心上人坐岑远另一边,嘴上应着蒋老的问话,一边还灵敏地捕捉到了角落里的对话,便朝蒋老示意了一下,扭头往岑远碗里夹了块肉大致意思就是让他好好吃饭,别欺负小孩了。

  干嘛,岑远余光瞥见,立即回过头来道,难不成你想让我刻个一模一样的玉佩送给别人?

  晏暄瞥他一眼:你手好了吗。

  岑远:

  他手上水泡残留的痕迹其实已经消得七七八八了,就是之前细致的活做多了,偶尔用力会觉得手指有些麻痹和刺痛。

  给小孩雕个玉佩而已,能有多大事。他说。

  这会儿声量放大,也就让他那表姐听见,后者忙道:不用不用,他们要是想要什么,我们给他们买就是了。

  那可不一样。岑远意有所指地说,玉佩这东西,有时候可不仅限于装饰,亲手刻的才有灵性嘛。

  说罢,他又一脸嬉皮笑脸地转向池秀:你说对吧?

  晏暄略微抬眸,视线从眼尾溜出去,在岑远身上轻轻停了一瞬,才复又垂眼,喝了杯酒。

  可是小姑娘哪懂得深意不深意的,只觉得舅舅说得很厉害,便用力点头,继而有眼力见地直接朝岑远道:谢谢舅舅!

  如此一来,她那娘亲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道谢。

  云生。这时蒋元明问道:你们在青江有什么游玩的计划吗?

  岑远本想吃完再说,既然现在舅舅主动提起,他就点了点头:听母亲说家里有艘走商用的船,想去海上看看。

  第 76 章 沉沦

  能被允许出海的商船不多,恰巧蒋家就有一艘。

  那时大宁刚开始开辟海上路线,初始只有官船,但圣上给了蒋家特例,并赏赐了一艘船供行商使用,于是从那时开始,蒋家行商路线就开始从陆路逐渐转变为水路。

  有了更为便利的运输方式,蒋家的生意也是逐渐遍布整个大宁,蒸蒸日上。到了现在,他们也依旧采用水陆结合的方式,在整个业界独占鳌头。

  蒋老在近十年前就已经从第一线退下,开始享受天伦之乐了,现下蒋家管事的是蒋元明,于是他听到岑远的要求后就直接回答道:那真不凑巧,船正好出海了。

  闻言,岑远也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这若是没有船只,他们要想去海上调查可就麻烦了,毕竟总不能找人借搜小木船就直接摇着船桨往海上冲吧。

  他下意识地往晏暄看去,视线和对方对上一眼,不过这时蒋元明又道:不过算算时间,过几日也能回来了,到时候我和码头管事的提一下,让他安排安排路线和时间。

  岑远双眸一亮,但没有立刻应下,又问:那之后预备何时再出船?

  衣料不比其他商品,短时间也烂不了,所以我们一般是一月出一次船。蒋元明道,怎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