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3)
作者:时雨余      更新:2023-04-29 16:17      字数:4638
  顽固不灵!宁帝猛然一甩衣袂,在殿中左右走了两三圈,最终还是停在岑远面前,指着他道:你本有其他路可走,为何偏偏要一心往断崖冲啊!

  殊途同归。岑远直起身,淡淡笑着,还有一人,儿臣也必须得除,还望父皇成全。

  你可知,谋害朝廷重臣乃重罪,是死罪!宁帝厉声道,这次就连朕也无法保你,你还想如何全身而退!

  岑远没有回答,只是微微扬起了唇角,看了眼宁帝。

  后者猝然撞入他清澈的视线,瞬间就明了了。

  正月十五,宫中原本设有上元宴,该是歌舞升平,却因丞相被刺、二皇子锒铛入狱一事,只剩下冷风凄凄。

  月亮似乎比昨日更圆了一些,却被诏狱的铁窗切割得支离破碎。

  岑远怔怔望着那一小片天,总感觉自己似乎听见了城中灯市传来的喧嚷,他几乎能想象得到长安城中万人空巷、人声鼎沸的模样。

  蓦地,他就想起了晏暄。

  那晏少将军真的会从楚国回来吗?

  他不禁在心里问道。

  明明他下意识地让自己别去相信任何人的承诺,也亲自开口让对方不必赶回京城,可真到了这时候,他还是克制不住地心存一丝妄念。

  可晏暄又究竟是在想些什么?

  尽管岑远从小时候起就知道,晏暄此人因为母亲的原因而变得不善言辞、惯于在周遭竖起一层防护,不愿意接收别人的好意、也不愿意向别人付出过多真心。

  他本以为自己是最接近晏暄的人,也是唯一能打开晏暄心扉的人,但经过十余年,他发现自己还是看不透这人。

  他不懂对方究竟是站在哪一边,也不懂对方为何要对他许出这般承诺。

  就像他无法在此时确定,晏暄究竟会不会坚持回京。

  牢中的光线忽然变得黯淡,岑远朝外面看去,发现原来是有云遮住了月光。

  岑远兀自喃喃:云生

  这是他为自己取的字。

  他还记得,在想到这个字后,他第一个告知的就是晏暄。当时,他们也还没走到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地步。

  晏暄一听他这字,便念出一首诗来: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果然还是你懂我。他在那时同晏暄说,人生在世,最奢侈的愿望,大概莫过于闲云野鹤了罢。

  二殿下。

  就在这时,牢狱外有人喊了一声。岑远在霎那间收拢心思,见到来人正是廷尉,手中托盘正中摆放着一只酒盏。

  二殿下,这酒是给您的。

  岑远循声抬头,望着廷尉手中的酒杯,声音没有明显的起伏,就好像是早就预料到了眼前的情况。

  父皇赐的。

  廷尉屈身将酒盏放置在岑远身前,沉默了片刻,终是叹了声气。

  除了宁帝本人和岑远自己,谁都不知道那夜他们在大殿之上谈了什么,廷尉自顾自地想了想,道:陛下没让下官们对您动刑,现在也给您留个全尸,想必已是念及父子之情罢。

  父子?

  诏狱中光线太暗,兀自跳动的烛火与破碎的月光交替着投射在岑远脸上,让人看不真切他的神情。

  只能依稀辨别,他竟是在笑的。

  大人,您定是想错了。他掀起眼帘,既是天家,又何来父子。若非盘中棋子,若非身临其境,又怎会懂下棋者之所想。

  廷尉不言。

  岑远执起酒盏,朝廷尉作了个礼,拔高声音,一字一句地道:这酒,就劳烦大人替罪臣谢过陛下了。

  说罢,他仰头将酒一饮而尽。

  毒酒流进体内,顿时腐蚀着五脏六腑,灼热的温度仿佛直接在体内燃起一团火。

  酒盏被随意丢掷在脚边,岑远放松地向后靠上被血渍染黑的墙那一瞬间,他看上去就好像饮下的根本不是毒酒,而是什么美酒佳酿,满脸均是如释重负。

  但很快,他就撑不住笑了,视线变得模糊,最后的月光也彻底消散。

  就在此时,牢狱外骤然传来一阵刀剑碰撞的声音,紧接着便是一道熟悉的声音:岑远!

  被喊了名的人却在朦胧的意识中想着:是谁?

  竟敢直呼他的名讳?

  可不消片刻,岑远就自嘲地扯了下嘴角尽管那幅度已是微不可察。

  他现在早已不是二皇子了,不过一届阶下囚,还能有什么避讳?

  恍惚间只听一片厮杀声,而那道喊着岑远名字的声音越行越近,语气也越发急促,直至一刻明显的停顿后,突然响在了耳畔。

  云生......

  岑远能感觉到自己像是被那人拥入了怀中,对方用指腹用力抹过他的唇角,亲吻他的鬓边。他想看对方一眼,却终是有心无力,再试图张口,也已然说不出任何话语。

  最后能做到的,唯有听见那人始终在他耳边唤着他的名和字。

  岑远。云生。

  然而生在帝王家,自由恐怕永远只是一场奢望了。

  岑远从上一世的回忆中倏然惊醒。

  刚醒来时,他整个人都还是懵的,甚至分不清楚究竟哪边才是梦境。

  直到他摸上腰间那枚形状特异的玉佩,才反应过来,自己已回到了现实。

  他朝外头张望了一眼,才发现这会儿距离他睡下也才过了半个时辰。

  然而他分明已在回忆中走过数月。

  沉默片刻,他自哂一笑,起身去洗了把脸,便往东边的酒窖走去,找了坛粟醴出来。

  而等他拿着酒坛回到院子,正好在院门撞上一人。

  晏大人,他调侃道,西厢房可不是这个方向。

  晏暄没有回声,垂眸看了眼他手里的酒坛。

  岑远瞥见他的眼神,想到对方三天两头提醒他少饮些酒,就先发制人道:今日你就别唠叨我喝酒的事了,也别问为什么。

  他甚至没去拿酒杯或酒碗,直接拿着酒坛上了屋顶,晏暄难得没说任何话,足下一点,轻身飞上房顶,撩起衣摆,在他身侧坐了下来。

  岑远:

  他干瞪着眼,看晏暄的眼神仿佛看见了鬼,足足过了好一会儿,才伸手推了推对方:干嘛不说话。

  平时还跟个老妈子似的唠叨,今日怎么还真就缄默不语了?

  晏暄道:不是说别唠叨、别问?

  岑远一脸讪讪,倏忽撇开视线,就着酒坛喝酒。

  等灌下好几口酒,他才问:今天怎么这么早,我还以为你又要到子夜才回。

  晏暄看了他一眼,道:抱歉,原本可以更早。

  酒一下子喝得太急,岑远感觉自己意识都有些混乱了,心说:他为什么要道歉?

  然而真正出口时,他却问的是:那是为什么又回晚了?

  全然忘记管家在他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报备过。

  而晏暄道:安正初回来了,去问了情况。

  安正初?

  岑远愣了一下,想起这是那个去柳木镇办事的人。

  怎么说?

  晏暄却不置一词,看他豪迈喝酒的架势,终究是忍不住开始念叨:心情不好就去休息。

  休息过,又醒了。岑远苦笑一声,将酒坛哐地一放,就听那回音空荡荡的这一整坛酒竟就被他这么几口就灌完了。

  晏暄稍稍蹙眉,但不知是在寻思什么,一时间没有接话,安静了下来。

  少顷之后,他看了眼南边的方向,回想方才似乎是还没听见打落更的声音,便从岑远手中接过空酒坛站了起来。

  走。

  岑远一脸茫然,仰头看他:走去哪儿?

  晏暄没答,只伸出手到他面前。

  岑远目光落在对方手心,迟疑片刻,而后紧紧地牵了上去。

  马厩中,戈影刚歇下不久,正不紧不慢地低头吃着精饲料,谁知连脚步声都没察觉到的时候,缰绳就倏然被人一扯。

  晏暄在它背上安抚两下,而后牵出马厩,让岑远先行骑了上去,自己才紧跟着翻身上马。

  长安城内华灯初上,行人却只剩三三两两,更夫拿着锣与梆子从一旁走过,预备打落更。

  晏暄坐在岑远身后,用一个几乎可以说是把他拥在怀里的姿势牵住缰绳。在见到更夫路过的一瞬,晏暄双腿夹马,手上也跟着轻甩,让戈影步伐加快。

  岑远看着他前进的方向,微微侧首问道:你要出城?

  晏暄依旧沉稳的声音响在他耳边:嗯。

  你疯了?!岑远感觉自己刚灌下去酒瞬间清醒大半,马上就是宵禁了,你现在出城想干什么?!

  马的步伐逐渐加快,在城中踩出突兀的踢踏声。空气被卷成劲风,在两人耳边吹出愈发汹涌的呼啸。

  晏暄在一瞬间敛了下眸,看了对方一眼,随即将视线放回正前方守城门的将士已然开始了关闭城门的准备。

  他在岑远耳边问:怕吗?

  咚!

  更夫猛然敲出一响。

  岑远望着越来越近的城门,心跳如擂鼓。

  下一瞬,更夫再次连着敲出两声,同时晏暄又道:现在还能回头。

  城门处的将士已经发现向城门跑去的马,纷纷举起长|枪,口中不断高喊:

  停下!

  戌时已到,禁止出城!

  晏暄问道:要回头吗。

  岑远双眸轻轻一眨,这一眨眼间,他感受到自己心跳已然快至极限,仿佛战场上行军的号角咚咚震响,督促着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他覆上晏暄的手,道:我们走。

  他这一声几乎是立刻就被卷入周遭的强风,但晏暄旋即反手握住他,一同攥紧缰绳,骤然挥下:驾!

  赶紧停下!

  何人竟敢二殿下?!

  将士见状立刻举枪迎上,然而在看清马上的人后,他步伐一顿,条件反射地往后退去,同时看到还有一人:晏大人!

  然而还没等这几声穿透狂风,戈影已带着二人从城门间的缝隙中疾驰而出!

  那一刹那,强风如冷刃一般一一划过岑远裸露在外的皮肤,但他却感觉身周有一股暖流严丝合缝地将他包围,被包裹住的双手能感受到源源不断、无坚不摧的力量。

  他感觉周围所有的呼喊都被挟裹在风中飞速远去,他只听见城门在身后咚!地关闭,只听见自己和身后那人的心跳声逐渐融为一体、响彻耳畔。

  只听见围困他数日的枷锁发出清脆声响,应声而落。

  第 32 章 软肋

  防守城门的将士在马掠过身旁的时候本能反应一躲,下一瞬便反应过来,立刻骑马追赶。

  然而戈影乃宝马良驹,顷刻间就跑出好几里地,将士眼看着那二人背影践踏着尘土逐渐远去,只得拉住缰绳,停了下来。

  戈影上,岑远下意识想回头看去,但当他转过头后,只有余光瞥见晏暄的小半张脸,而后此人还一手按在他脑袋上,让他转向正前方。

  别回头。晏暄道。

  岑远呼吸急促,胸膛随着换气的动作时起时落,剧烈的心跳迟迟难以平复。他的双手依旧被晏暄圈在手里,随着颠簸,他指尖倏忽一动,往里蜷缩了一下。

  渐渐地,四周只剩下一望无际的农田,周遭空无一人,唯有逐渐亮起的月光笼罩在他们身上,以及他们前行的路上,就好像此时此刻,这辽阔世界中只剩他们二人独享。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跑了多远,直到路与草地的分界已变得不甚清晰,晏暄才微微一扯缰绳,让戈影的速度慢了下来。

  岑远呼吸还有些混乱,他后背紧贴晏暄胸膛,微微倾斜身体侧首朝后看去,有一瞬间,鼻息几乎与对方的交错相融,混杂在和长安城内不同味道的空气中,萦绕左右。

  太近了。

  岑远心中第一反应就跳出了这三个字。

  然而与先前不同,这回在这一念头出现之后,他鬼使神差地没有躲闪,反倒是抬了抬眸,将视线从对方的下半张脸挪到了双眼。

  为什么带我出城?他问。

  晏暄目光一偏,以一个尤为柔软的力度落在对方眼眸上,继而他双臂不着痕迹地拥得更紧,收回视线沉声道:府中人多口杂。

  你我在府中议事次数虽不多,但现在才想起来\人多口杂\,是不是已经太晚了?

  晏暄目不斜视,两手未动一下,笃定地说:也是一时兴起。

  岑远沉着脸,紧紧盯着对方,试图看穿晏暄那副一如既往镇静的神情。

  为什么偏偏是今天?

  府中自然不会不能议事,可为什么会这么巧,晏暄就在今天一时兴起,带着他做出城禁后出城这般疯狂的行为?

  莫非

  恍惚间,一个荒唐的念头蓦然划过。

  他是不是知道什么?

  这个念头第一次出现,还是上回谈及关于碧灵的事的时候。

  只是那回,岑远并未饮酒,脑子清醒得很,思绪中理智的部分很快占了上风,在心里将这荒谬的猜测狠批了一通。

  晏暄又怎么可能会知道在他上一世中发生的事情。

  然而今日,一些模糊的东西再次接踵而至,众多机缘巧合让这个想法卷土重来。

  这一回,岑远显然没有像上次一般的定力与判断力。

  晏暄。他轻声唤道,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晏暄始终泰然自若,垂眸扫了他一眼,反问道:知道什么?

  比如

  岑远条件反射就开口想说:比如上辈子母妃就是在今日亡故,比如关于碧灵的来龙去脉,比如上一世他们的改变,以及最终的相看两厌和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