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
作者:时雨余      更新:2023-04-29 16:16      字数:4574
  他开口道:因为你长得好看呗。

  晏暄还当他会回复什么正经的话,这会儿一听对方这话,立刻收回了视线,大步往前走去,两三步就把岑远甩在身后,转过转角。

  诶,走这么快干嘛呀!岑远语气里收不住的笑意,他连忙小跑着跟上,并行时明显察觉到晏暄放慢了脚步。

  走出长亭,步入花园,被白云半遮后恰到好处的日光轻盈落在园中步道上,视线豁然开朗。

  一路以来,两人不约而同地完全没有去谈论赐婚一事,岑远思忖片刻后道:昨日父皇宣我进宫,问了我赐婚一事。

  晏暄动作倏忽一慢,目光不自觉地朝对方扫去,眼眸清亮。

  岑远此时刚如释重负,因此没有察觉,只道:我拒绝了父皇,还以为他没再做此打算了,没想到今日竟会在殿上公然提出这个想法。

  晏暄:

  他静默着,没有回应。

  看今天的形势,父皇恐怕还没有彻底打消这个念头。岑远兀自说道,之后我会再寻个机会和父皇说清此事,所以你不用担心,这婚应当赐不成。

  晏暄:

  岑远心中算盘打得啪啪作响,谁知良久之后都没有得到一声回应。他狐疑地朝身边望去,只见晏暄脸色并未变得明朗,反倒是更为高深莫测。

  ?他道:不妥吗?

  晏暄下意识地张了张口,又很快抿上了唇,好似将原来想说的话重新放回心里滚了一遭,才再次缓缓开口。

  他沉声道:昨日陛下是否还问了你一些其他的问题。

  岑远闻言一怔,而后扯了下嘴角:我就知道,昨日父皇同我下棋的时候特地让人敞着门,又没让人退下,估计就是故意让这个消息散布出去的。

  他话音稍顿:现在怕是听过这消息的人都以为我即将入主东宫了吧。

  晏暄长眉一拧,眼底也流露着几不可察的不悦。

  那你没有想过吗。晏暄道,如若你我成婚,陛下就不会再将你立为太子,你也就

  他的话陡然一停,岑远见状微微挑起眉梢:我也就怎么?

  晏暄静默了许久,久至前方渐渐出现一条分岔路往左是南庭司,直走则是蒋昭仪的锦安宫。

  就在岑远以为晏暄不会再答,就这么糊弄过去的时候,对方才忽然开口:你也就不用担心自己被囿于这宫墙之内了。

  强风忽然袭来,将两边的花丛吹得哗哗作响。

  岑远顿足,视线落在晏暄沉稳、宽厚的背影之上。而那道背影也停下脚步,朝他望来:怎么了?

  岑远如梦初醒,摇头道:没怎么。

  他赶忙跟上几步,不以为然:只是你又怎知我俩成亲之后,父皇就会彻底断绝将我立为太子的想法。

  他这话狂妄自大,又野心勃勃,若让有心人听去,指不定会引出什么流言。

  但他知道,晏暄不会是这个有心人。

  晏暄欲道:陛下重

  嘘岑远立刻打断他的话,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嘴角却是一弯,轻声道:圣上的意思,岂能乱加揣测。

  晏暄抿唇收声,但在他的脸上依旧不见任何畏惧之色。

  再来岑远又走几步,越过对方,止步于分岔路口,只留给晏暄一个背影,别说得这么了解我,你怎么就知道我不喜欢宫墙里的生活了?

  晏暄不答,薄唇紧紧抿成一条直线,目光灼灼地凝视着那人。

  岑远遥遥望向宫墙的方向,漫不经心道:富贵荣华,腰缠万贯,佳丽三千,外面的人竭尽一生都想要拥有的这一切,在这边却是轻而易举。

  他话音一顿,又心里补上一句:只要命够硬的话。

  而在他身后,晏暄面色如水,显然并不赞同。

  好了好了,再说下去,可真就不知道自己的头该往哪儿滚了。岑远收回视线,转身道,你不是还要去南庭司?

  晏暄看了眼锦安宫的方向,任由对方将话题揭过:嗯。

  南军守皇宫,北军守长安城。那掌管北军的中尉又是姓段的,父皇这是要用你家压住段家呢。岑远说道,像是全然忘了方才阻止晏暄乱加揣测的是谁。

  但他感慨完这一句,就叹了声气,朝晏暄一挥手:就这里散了吧。

  说罢,他径直往锦安宫走去,没走几步却听身后蓦然传来一声:岑远。

  恐怕会在宫中直呼二皇子名讳的,除了圣上和蒋昭仪,就只有这人了吧。

  不知为何,岑远在思及此处的时候忽然低头无声地笑了一下,在再次抬头时就已经将那偷笑收了回去。

  他转头问:嗯?

  晏暄两步上前,压着声音道:昨日景行殿中一事想必已经传开,恐怕会有人盯上你,甚至连累到你身边的人。

  嗯。岑远声音都低沉些许,我知道。

  近几日,我会让付建新率人候在锦安宫附近。晏暄道,如果遇到什么情况,直接同他说。

  原本岑远以为对方只是好心提醒,听到这愣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对方说了什么。

  旋即他笑着凑近道:刚新官上任就假公济私,小将军,这不好吧?

  谁知晏暄蹙起了眉,一脸郑重:岑远,我不是在说笑。

  知道啦。岑远笑意更深,向对方鞠躬行了道礼,那我先代母妃在这谢过小将军的好意了。

  说罢,他转身摆手:走啦!

  身后没再传来喊住他的声音,却有一阵风来,吹起道旁半落不落的几片花瓣,其中一片正巧飘到岑远面前,被他伸手截下,放入手心。

  没想到,还没等他另想办法调换走锦安宫附近的人手,晏暄竟然自己主动提出来了,还真是巧。

  但说是巧合,究其源头,不还是因为宁帝忽然提出了这桩婚事吗。

  岑远脸上的笑容渐渐淡了下去。

  方才晏暄所说他不是没有想过若是他应下这桩婚事,宁帝就是因为顾忌晏家,也十有八九不会考虑将他立为太子。如此一来,便能消弱段家对他的顾虑,也减少了对母妃的威胁。

  他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为了让自己脱身而应下婚事,那另一个人该怎么办?

  对晏暄来说,岂不是成了强人所难?

  诚然,这朝堂之上的诡谲风云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只要身处朝堂之中,无论下棋的人是谁,每个人都不免成为棋局中的一颗棋子。

  就好比宁帝试图为他们两人赐婚的这一提议,就好比上一世中无端而亡的蒋昭仪。

  他们都无法在这盘棋局中独善其身,但至少

  岑远心想,但至少,晏暄在他这里不应该是棋子。

  这一世重来,他不想和晏暄再次形同陌路,也不想让晏暄成为被他利用的人。

  第 9 章 久违

  锦安宫内一片幽静,岑远拦住了想去通报的宫女,独自走往后院的方向。

  果不其然,蒋昭仪背对着他,正闲躺在葡萄架下,手里捧着一册书卷。塌侧另有一名宫女执着罗扇,见到岑远便惊讶地张大了嘴。

  岑远立即抬手朝她作出一个噤声的手势,而蒋昭仪也没有听见他的动静,还一心只将注意力放在手中书册上。

  岑远背过双手,轻手轻脚跳着小步到她的身后,望向书册上的字句。

  瞥然醒寤,竟是梦景,而鼻口醺醺,酒气犹浓。

  哎!

  蒋昭仪只感觉自己耳旁突然有声音炸开,惊得几乎整个人都要从榻上跳了下去。还没等她转头,就听亲生儿子大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当母妃这么专注在看什么呢,怎么看起话本来了。

  母妃倒是要问你。蒋昭仪抬手整理了一下发饰,回身看去,怎么突然来了?来了还不出声,就光在那儿吓人。都快及冠的人了,还总是没个正经样。

  岑远但笑不语,蒋昭仪便又狐疑地问:怎么了?

  岑远还是不答,只静静地盯着蒋昭仪瞧。片刻后他抿唇笑着摇了摇头,想要张口说些什么,但还没出声就觉得喉咙干涩。

  蒋昭仪看着他的脸色,将话本收拾起来,坐直了身体:究竟是怎么了?

  岑远再次摇摇头,从一旁的果篮里挑了颗李子啃起来。他咽下两口后才勉强开口:好久不来母妃这了,来看看您。

  可即便如此,声音依旧有些沙哑。

  蒋昭仪立刻发现他的不对,问道:可是身体有不适?之前的伤还没好透吧,我去让人喊太医来。

  说罢她就要起身,被岑远拦了下来。

  重生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与对方说的,岑远轻描淡写地道:伤好得差不多了,只是前两天吹风吹得多,喉咙有些干涩,已经没事了。

  蒋昭仪闻言仍然是一脸担忧。

  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做母亲的又岂会不知对方只报喜不报忧的性子?

  她轻叹一声,换了个位置坐到石凳上。

  你啊,就知道在宫外嘻嘻哈哈的,总是没个正经,让人担心。蒋昭仪道,我听说晏暄回来了?有时间的话,你去见见他,找他出去一起骑射都行。

  岑远心说:这不是刚见过了。

  他一停顿,蒋昭仪便又道:母妃从不求你能扬名天下,可总比成日没个正形要强。

  岑远嬉皮笑脸道:晏少将军此战大胜,父皇将南军交给他管辖,怕是没有时间同我游乐。而我呢,就好好享受这苦短人生便是。

  蒋昭仪笑道:那等你们成亲之后,你也依旧这个样?

  岑远:

  他干笑着说:母妃您这消息还真是快啊。

  我这就是小姑娘家多。蒋昭仪道,几张嘴皮子叽叽喳喳起来,还能有什么不知道的?

  方才那摇扇的宫女闻言立即嗔道:蒋昭仪

  话音未落,她瞄了眼这传闻中的二皇子,又羞赧地垂下脑袋。

  阿静,行了,别不好意思了,我又不是在怪罪你们。蒋昭仪轻声唤道,去将刚挖出来的酒盛一壶来吧,留我们母子俩单独聊聊。

  那名被唤阿静的宫女点头称是,抬头又瞄了二皇子一眼,小碎步地走了。

  岑远问道:什么酒?

  蒋昭仪道:我这里的,除了当年你和晏暄一起埋下的那几坛粟醴,还能是什么酒?

  粟醴是一种用特殊的粟米酿制而成的甜酒,而那粟米由于习性原因,只能种植生长于北方一处叫作长乐县的地方,因此,这粟醴自然而然成了长乐县的特产佳酿,就可惜产量甚少。

  秋季谷物收割时期,长乐县便人流如织,皆是为了能够购得几坛粟醴,毕竟一旦错过时节,就只能再等一年了。

  十余年前,岑远的舅舅、蒋昭仪的兄长正好在丰收时期去了一趟长乐县,回京后就差人送了几坛酒进宫送给蒋昭仪。当时正巧太学堂刚下了课,岑远与晏暄都在锦安宫,闻到酒香就移不开视线了,但蒋昭仪念在两人年纪还小,让他们把酒埋了起来,日后再饮。

  蒋昭仪看向不远处的一道藤蔓下的土地,只见那里的颜色明显要比周围更深,显然是刚被人翻过。

  想当初你们两个还都只有那么小,翻地都要翻个老半天,你还总嫌晏暄帮倒忙。

  岑远面露悻色,连耳朵尖都红了。他抬手碰了碰鼻子,道:都多久之前的事了。

  在母妃看来,就跟眨了个眼似的。蒋昭仪道,我还记得,那时候晏暄才是第三回来这里,不怎么爱说话,就连被你欺负了也不吭声

  母妃!岑远喊道,怎么就成我欺负他了!

  你还狡辩呢。蒋昭仪手指轻轻点在他的额头,人家孩子老老实实,被你一念叨就不吭声了,也不去帮你的倒忙,结果你又嫌人家光站着不干活,之后的活全让晏暄一人干了。

  既然被说了狡辩,岑远干脆就坐实这道指控:谁说的,那酒不就是我和他一起埋的。

  他回想起当时的事情,又道:再说了,那时候我又不是为了欺负他。

  那是为什么?蒋昭仪道,当年你自己做的事,可别今日又耍赖。

  岑远正欲反驳,然而等他张了口,却又忽而不知自己想说什么了。

  那时候,晏暄因为与他相处时间并不算很长,即便在锦安宫里,也一直表现得非常拘谨,同时还不会掩盖自己的感情。

  岑远那时心直口快,把话丢出口时从来不会斟酌语句,于是每当晏暄被念叨时,就会露出一副手足无措的表情,手下意识地攥住衣服,一副想要离开的模样。

  而岑远自然也是一眼就读出了他的心思,几乎是本能反应一般,又立即开口把人留下来。

  如若不是今日蒋昭仪再次提起,他根本不会去深究那些挽留背后的原因。但真要他解释,他好像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好在蒋昭仪也并非真的在等他的回答,没有介意他的沉默。与此同时,方才去拿酒的宫女也正好回来,放下酒壶和酒盏后便自觉告退。

  看你喉咙不舒服,本不该让你喝的,但要是真这么做了你铁定要和我犟。蒋昭仪往两个酒盏中分别斟上酒,粟醴的酒香顿时在院中满溢。

  蒋昭仪递给岑远一杯,道:现在就许你喝一杯,剩下的你给带回去,顺便也拿一些去常平府。

  岑远回过神来,嘻嘻笑着:还是母妃了解我。

  蒋昭仪道:别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