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
作者:时雨余      更新:2023-04-29 16:16      字数:4640
  你又是怎么回答的?

  然而方才晏暄的神情还留在他记忆里,他自嘲地一笑,收回目光后放下帘子,脸色逐渐沉了下去,落在车厢角落的阴影里。

  不知过了多久,他挑起车帘,却是开口:晚点你帮我去做一件事。

  您说。

  岑远依旧压低声音:这几天你着手在锦安宫里多插些人,最好是上上下下全都换了。尤其是宫里的日常饮食,必须只让自己人经手。

  锦安宫正是他的母妃蒋昭仪的寝宫。

  是。娄元白俯首应道,只是这毕竟是宫里

  你尽管先去安排。岑远道,不行我再想办法。

  是。

  还有。岑远将车帘放下些许,神色半隐在帘后,只有漫不经心的声音传出:再在丞相府多插几个人。

  是。娄元白回应完便一顿。他将岑远的吩咐上下一结合,而后问道:难道

  是段家想要对蒋昭仪下手?

  娄元白话未言尽,岑远也不置对错,半晌后无声吁出口气,只道:有备无患罢了。

  娄元白便不再多问,而这时,车轱辘声逐渐染上永安大街的喧哗,岑远将车帘彻底放了下来,道:直接回府。

  次日卯时。

  岑远很少见地早早醒了过来。

  来人。

  小厮立刻推门走进:殿下,今日您是要去上早朝?

  嗯,备车。

  小厮闻声应过一句后又退了出去,不多时便再次捧着水盆和衣物进来,为岑远更衣。

  在宁国,对各个已经出宫开府的皇子来说,上朝并非强制,但大多数皇子在弱冠分封前都会参与议事,毕竟这朝堂之上变幻莫测,前一秒还是太子的人,下一秒就可能锒铛入狱,剩下的候选无一不希望厚积薄发,一举夺得那东宫的位子。

  然而岑远完全就是那剩下的小部分是否上朝全看心情,不上朝的时候,他大多都是睡至刚过巳时才起,开启无所事事的一日。

  凑巧的是,上一世的这一天,岑远也曾突发奇想早起上朝。也就是这一天,晏暄受封常平侯,宁帝赐婚。

  今日再去,岑远一是想看看,这赐婚一事是否还是会与上一世有所不同。二是,他要去见一见蒋昭仪。

  殿下,您别再扯了。忽地,小厮出声提醒,您再扯,这衣领就该被您扯坏了。

  岑远皱眉抱怨:就没有轻便一些的衣衫吗。

  他身上里三层外三层,肩膀仿佛吊着秤,感觉自己这热才刚退下去,就又要被这身华服闷出来了。

  不行啊殿下。小厮认真道,上朝时怎可穿着随便,您先忍忍吧。

  岑远道:你这语气和娄元白学的吧。

  娄元白正好踏着他这句话敲门进屋,见小厮正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有些不明不白,但还是规规矩矩地喊:殿下,车已备好。

  岑远扭头看过去时,一眼就望见对方手中端着的碗:那是什么?

  回殿下,是刚熬好的药。

  岑远正在卸右手缠着的纱布,这会儿一听见药字就觉得额角一跳,他道:我身体已无不适,不用喝了。

  娄元白道:可晏少将军说无论您今早是否还在起热,都要让您喝下这服药。

  岑远:

  他闭上眼长长出了口气,片刻后大步走至娄元白身旁,将苦药一饮而尽,几乎是把碗砸回了娄元白手里。

  晏少将军晏少将军岑远忿忿道,我看待会儿你还是干脆就收拾好包袱到常平府报道吧!

  晏暄一步入正殿便感受到一道目光如芒刺般戳在身上,他抬头一看,就见岑远位居右列最首,正盯着他瞧。

  晏暄:

  当朝百官自然也是很少见到这二皇子提前许久上朝,加之朝中一向默认,这太子人选无非就是二皇子与五皇子之中一人,因此他们明里暗里都在观察岑远的动向。此时一见对方动作,也都一同将视线落在刚进殿的晏暄身上。

  这两人

  近几年间,他们都多多少少听闻,这二皇子与晏少将军之间幼时交好,却不知为何交集骤减,甚至闹得不怎么愉快。

  就像他们昨天还在永安大街上闹了一架!

  莫非,昨日这两人之间还发生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

  众臣疑惑间,只见那头二皇子已然收回视线,颔首垂眸抄起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实际上,岑远因为早上那剂药的味道还留在嘴里,整个大脑也几乎被药味占据,就是想思考些正经的事也没那个余力。

  他甚至想到,晏暄这又是关照他的伤势,又事无巨细叮嘱他的用药,管他管得就好像

  就好像

  他定是因为昨日宁帝那一席话魔怔了,加之一夜过去,昨天那点不自在的劲儿已然被他丢进了睡梦中,不然怎会在这时想到,晏暄这番操心他身体的模样

  就好像真是他内人似的。

  岑远顿时一阵恶寒。

  就在他出神之时,殿后猝然传出一声通报。

  陛下驾到

  岑远倏然回神,与殿上众人一同跪下行礼。

  宁帝今日的气色倒与昨日相差无几,见众臣起身后,他没多说什么,只有视线在岑远身上落了一瞬,而后他偏过头去,朝荣公公投去一道视线。

  后者立刻明了,拿出拟定的诏书宣读那是为晏暄封侯加官的诏书。

  大殿之内丹楹刻桷,画栋飞甍,充斥着荣公公尖细的嗓音。

  岑远偷偷向身侧瞟去,就见晏暄独自一人跪于大殿中央,静静地听着这一串殊荣。不同于昨日,晏暄身穿一套玄色广袖长袍官服,侧脸与双手的肤色都被衬得更加白净,竟让岑远一时无法移开眼。

  如若朕为你俩赐婚,你意下如何?

  岑远心中忽然冒出这句话来。

  他随即就是一惊,倏然收回视线,只觉得胸腔里的跳动震如擂鼓,一阵阵地敲击着耳膜,几乎就要掩盖过荣公公的声音。

  不多时,荣公公话音一停,晏暄叩首道:谢陛下圣恩。

  宁帝喊道:晏卿。

  晏暄作礼道:陛下有何吩咐?

  宁帝没有直言,而是先在众臣身上逡巡一圈,才缓缓出声:朕今日有一事与众卿相谈。

  不知为何,听见宁帝这句话,岑远只觉眉心一跳。

  晏卿为大宁数次立下战功,朕琢磨着呢,定要为晏卿寻一门金玉良缘。宁帝不紧不慢地道,众卿认为,二皇子岑远,为如何?

  第 6 章 钓鱼

  此言一出,众臣哗然。

  岑远心中也是愕然不已,没想到宁帝竟然会在早朝时公开征询文武百官的意见。他没再偷偷打量,径直扭头朝一旁看去。

  相隔两臂的距离,只见晏暄的视线安安静静地落在他的身上,面上一派波澜不惊,显然是早已知晓此事。

  看来昨天晏暄进宫的时候,宁帝果然已经和他提过这门婚事。

  正在这时,岑远身后传来一道清亮的声音:父皇。

  他向后看去,不无意外地看见五皇子一步走出队列。

  五皇子岑仪,段昭仪独子,亦是当朝丞相的外孙。

  只见岑仪眉宇微蹙,作礼说道:父皇,儿臣认为不妥。

  哦?宁帝似是有些意外,眼眸微眯,一手摩挲着龙椅扶手,为何?

  岑仪道: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男子与男子成婚的先例,于理不合。再者,皇兄乃一朝皇子,璞玉浑金;而晏少将军乃太尉之后,战功显赫,忠诚英明,如今还身居要职。让此二者结合以校验新法,于情不妥。

  他说出的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每一个咬字都仿佛在述说对这提议的忿懑。

  宁帝闻言不恼,倒是笑了一笑:经老五这么一说,朕倒是越发觉得这两人正是天作之合了。

  岑仪道:父皇!

  他抿住双唇,堪称僭越地抬头望着高居在上的宁帝,却在喊过这两个字后蓦然噤声。

  自己的这位皇帝父亲,究竟意欲何为?

  他虽没有直言,也是不敢直言,但在他看来,这桩婚事实在太过荒唐。

  一边是有可能被封为太子的皇子,将来的帝王;一边是将门世家,南军卫尉,手握兵权。一旦两方结合,那就只会产生两种结局第一,就是二皇子岑远再也无缘殿上那把高位,而晏家倒是能避免成为帝王心中的猜忌;反之第二,就是晏家步步高升,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宁帝卧榻之侧的那把刺刀,而长久以来,说不定将会是大宁的一把双刃剑。

  他这位皇帝父亲并非昏君,不可能不知这婚事背后的意义,那这时又为何要出此提议?

  岑仪低下头去,两手高举于身前,态度昭然若揭。

  谁知宁帝完全没搭理他,任他作礼伫立,目光在百官一侧为首的二人身上转了一圈,转而投向其身后众人。

  其余众卿有何想法。

  陛下。这时有一人出列喊道,微臣倒是以为,此事并无不妥。

  岑远并未回头,只听声音便知,说话之人是北军中尉段蒙。

  段蒙道:正如方才五殿下所道,晏大人与二殿下皆为文武兼备之人,若是结成良缘,想必亦可成为一段佳话。除此之外,男子同男子相恋早已不是罕事,此事亦能显示陛下海纳百川之心,为民心所向。

  很快又有人出声:陛下,微臣也认为此提议尚可。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七嘴八舌,纷纷作揖道出自己的所想。岑远没有吱声,只在心中默默统计,除了中立的意见,这同意婚事的人占了多数,在他的意料之中。

  大殿正中,高位之上,君王睥睨着台下的众说纷纭,嘴边缓缓浮现出一丝微乎其微的笑来。

  而争论之中,除了当事的两人以外,只有站在百官之首的二人还未出声。

  丞相段德业微微侧目,噙笑问道:晏大人不说些什么?

  在他的身侧,正是当朝太尉晏鹤轩,晏暄的父亲。

  晏鹤轩是纯正的汉人,年岁与战场上留下的伤痕在他的眼眉鬓角刻画出无数风尘,让他的面容显得极为硬朗。光是这么笔直地站立于众臣之间,就好似能给人一道居高临下的压力。

  他目视前方,沉着地道:凡是陛下的旨令,臣言听计从。

  哈哈。段丞相笑道,可真是好一个言听计从!

  他们两人一个面色庄重,一个泰然微笑,但眼底的神色在帝王的威严之下却是同样的淡定自如。

  也不知过了多久,座下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微风挟裹清脆的鸟鸣,从大殿正门徐徐拂入。

  宁帝轻轻咳了一声,殿内众人顿时噤若寒蝉。

  一旁荣公公连忙上前,为宁帝披上大氅。

  众卿各抒己见,朕自然也是将你们的每一个建议都听进了耳里。半晌后,宁帝轻轻出声,但总结来看,还有不少大臣对朕这桩提议持有争议,朕也不想就这样妄下决定,暂且先将这事押后再议吧。

  既然宁帝如此说了,大臣们也都没再乱说一句。紧接着宁帝从面前的一沓折子中挑出一本:晏卿,你也先退下吧。

  身为当事人之一,无论四周争论如何,晏暄始终沉默不语地站在原先的位置上,挺拔如松。就连落在岑远身上的视线都被他收了回去,转而落在大殿的砖面上。

  此时听见宁帝所言,他俯身作礼,除了应声外便没有多说一个字。只是在退身之时,他的目光一撇,在岑远的身上一晃而过。

  后者却在那一瞬间对上他的视线,之后一路跟随那道背影,直到对方入列才撤回。

  整场早朝,岑远一改他平时在外的作风,一言不发地度过了大半个时辰。

  正常情况下,朝事大都不需要他置声,因此除非被点到了名,他很少参与讨论,更别说是在这婚事的话题之后了。

  如果说,昨日他还以为,这桩婚事是宁帝对他个人的试探,那么经过今日早朝,他可以确定,宁帝就是想借着这个由头,来看看手下的这些臣子们是否有站队,又是如何站队的。

  自从数年前太子殁后,立储一事一直都是朝中众人私下商议的重点话题。宁帝虽然从未在朝事中明言过什么,但作为一国之君,又岂会不知朝臣所想。

  尽管岑远还是不知宁帝为何会突然想到赐婚一举,但不得不承认,这借口可算是让宁帝间接地在这百官面前铺出了两个选项。

  而有些人,倒还真就积极地往里头蹦。

  岑远暗讽地摇了摇头,转念又是一想晏暄对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态度?

  昨日他因为自己心里的情绪不宁,没有选择直接冲去常平府质问对方,但就今早晏暄的表现来看,他似乎没有对自己产生任何排斥。

  难道晏暄就不会觉得别扭,不会感到不适吗?

  岑远暗自摸不着头脑,而这时周围的窸窣交谈声都逐渐远去,大殿中几乎退得无人,岑远听见身后传来一声:二哥。

  他回头看,就见五皇子岑仪还站在他身后,正盯着他。

  岑远点头应了一声,而后便朝殿外走去,岑仪一步跟在他身后:二哥!

  岑远稍稍放慢脚步:何事?

  岑仪比他小了三岁,今年才刚出宫开府。

  哪怕是在上一世,对于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岑远谈不上交心,但也从未刻薄过什么,因为就他对岑仪的认识来看,这五弟的性格和段丞相可谓天上地下,完全就不像是一家人似的。

  二哥。岑仪道,你说,父皇今日问起为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