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8
作者:齐氏孙泉      更新:2021-03-21 20:59      字数:2474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同一个夏国的子民,面对这份绝望的时候,带着的是相似的无力。

  看着桌子上闪着光的银两,掌柜的目光动了动。

  李季走向门口,掌柜的忽然开口叫住了他:“他真是沈大人的公子?”

  李季反应一下,才想起来沈大人说的是县太爷。李季点头:“我没必要骗你。再说,就算是打起来了,冒充官家人也是大罪,我没那个单子。”

  李季和二狗子乘坐马车离开了,挑开窗帘看着窗外。做生意的商家十家关了九家,还有一家还在拾。

  街道上萧条的厉害,偶尔有人走过,也是行色匆匆。大部分都是衙门的人,挨家挨户去说上山的事情。

  李季放下窗帘叹口气。这好好的,打什么仗啊。

  或许大夏真的是没蛀空了吧,往上数的官员里头没几个是干净的。像是县太爷这样半个贪官,已经是凤毛麟角。说县太爷是贪官,其实也不算是。他只不过是用灰色的入,去填补官府腐败造成的空缺。

  虽说是拆了动向补西墙,但百姓受了益,商家也求个心安,算是两全其美的法子。

  总是百姓们骂恶官骂的再厉害,那也从来没想过来一场战乱去推翻他。因为从古至今,无论是以什么缘由开始的战乱,最受伤害的都是百姓。

  那些起义的叛军,往往才是杀人最多的。因为他们更缺粮草银钱,最简单得来的方法,就是烧杀抢掠。

  所以宁愿在压迫下苟延残喘,也好过血流成河。

  李季看着马车顶,有些无力的靠在马车壁上。

  二狗子看着李季没说话,李季闭目养神一会儿,才轻轻开口道:“你其实不想让他们上山吧。”

  二狗子刚想好回答,还没说话,却听李季又道:“山上就像你真正的家一样。或者说是你的后花园,是一片净土。人过去了,总会带去挣乱,就跟你熟悉的不一样了。”

  同床共枕这么久,二人都太过于了解对方。有的事情不用多做解释,二人早已经感觉到了对方的心思。

  二狗子咽下了之前准备好的话,道:“但我知道,如果他们不上山,你会难受。就像我喜欢一个人一样。你喜欢人多,热闹。”

  李季动容,睁开眼睛看着二狗子,道:“我不该逼着你随我的想法的。”

  “我知道。”

  “可我不能在山上逍遥,不管他们的死活。”

  “我知道。”

  “他们的生死确实跟我没关系。这个到底我明白。可是我到底不是个心硬的人。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对,叫唇亡齿寒。嘴唇没了,牙齿也会觉得冷的。都是人,我哪里见得了那些前一天还见到的人血流成河。”

  二狗子头埋进李季的肩膀里,轻轻蹭了蹭,有些低沉的声音直击李季的内心深处:“我知道。关于你的所有,我都知道。”

  我知道,我喜欢,我接受,我包容,我努力,我爱你。

  我都知道。就这简单的四个字,只让李季觉得,哪怕下一个死了,他这一辈子也值了。

  李季紧紧抱住二狗子:“一切都会过的。咱们以后不跟大部分人住一块。咱们自己种地,养牲口,就跟小尾巴还有松松淘淘一起过日子。咱的日子也可以很安静。”

  作者有话要说:上山!!!!!

  我咋觉得写了个古代版《末世笔仙》的既视感

  这一定是错觉……

  毕竟剧情设定完全不同

  嗯

  第117章搬东西

  早晨起来,该回家了。

  县太爷空出时间来,跟二人好好吃一顿饭。三人相顾无言,默默吃着。这后续是是三人在府中吃的最后一顿饭,也有可能是三个人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

  战乱将至,一切事情都变得无可奈何。

  吃完了饭,放下筷子。县太爷看着二人,重重叹口气。

  “回去吧,这回回去,就别回来了。”往日都是千叮咛万嘱咐尽快回来。显得这次的不同,尤为凄凉。

  二狗子张张嘴不知道说什么,看向李季。李季习惯了提二狗子开口:“我们在家等您回来。”

  县太爷点头,嘱咐了一句:“我这回会派人陪着你们回去,帮你们打理东西搬上山。村里人只管着提一嘴就是了,回头我会安排一并上山。不过上山以后,二狗子是我儿子的这件事就瞒不住了。当然,也没必要瞒着了。到时候你们尽管住的远远的。山上地方盖得安全,也不怕猛兽。加上又二狗子。你们无聊了,就道居住地去看看,喜欢清静,自己住着也方便。”

  县太爷直接将他们二人送到了侧门外。一行四辆马车,还有几个骑马的佣人跟着。

  这么多人,足够在一两天内帮着把李季家里头的东西拾拾搬进山里头。剩下的事情,就都好办了。

  站在马车前,李季回首,看到那台阶上站着的县太爷透着一股子沧桑。

  县太爷注意到李季的目光,含笑道:“走吧,好好过日子。”

  李季点头,跟二狗子坐上马车,一路绝尘而去。

  直到马车不见了,县太爷才不舍的移开目光。

  “将愿意走的都集中起来,不愿意上山的也不强留,每家每户发放十斤粮食一钱银子。剩下的就看他们在家的造化吧。”

  能做到这些,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县太爷人单力薄,能做到这些,已经是实属不易。

  所有的百姓此时此刻都站在了选择的路口上。走上哪一条路,直觉决定了未来生死。

  县太爷不能帮他们做决定,也不会逼着他们。该做的他都做了,那么不愿意跟着他的,会面对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是县太爷的责任了。

  派去支援的八百名将士只回来了不足三百人,且个个身上都受了伤。不是他们临阵逃脱,而是那座城池已破,他们这些人,实在没必要留在那里送死。还不如回来,跟着指挥使和县太爷一同守护这里。

  县太爷集中全县的郎中,包括自家的府医都派出去了,只能尽可能在战乱来临之前,让他们的情况再好一些。

  二狗子和李季回了村里。此时村里也知道了要打仗的这件事,昨天就已经有衙役敲着锣挨家挨户的通知。一夜之间,已经又几户人家带着家里的东西逃跑了。逃走的,都是慌忙之间将家里的东西能卖就卖,不能卖又拿不走的,就只能扔下了。

  也就是粮食能卖出去,而且粮食又多又重,根本带不长远,反而会在逃难的路上隐忍注意。还不如身上背个几十斤粮食,将剩下的都换了银子,到时候走的勤快些到了安全地方,再购买补给。

  这打仗来的快,有的时候都未必给人时间准备,所以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快人一步才行。

  甚至李季刚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