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传第138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28 07:30      字数:9889
  张宁回到内阁书房反思自己。徐文君仍在这里,他一时兴起便将今天讲述的内容又对徐文君说了一遍,不料文君一听就懂了。他顿时醒悟,大概是某些武将思维过于顽固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问题。

  徐文君见他高兴,便趁机说道:“今天我见到罗姑娘了,她有事相求。”

  张宁随口问道:“在哪里见到的”

  “就在内阁,她不知怎么进宫来的,也许是跟着杨大人,也可能是找到了春梅,我没问。”徐文君道,“罗姑娘说有办法救萧青的父亲,就看王爷是不是真愿意帮她。”

  张宁听罢,说道:“她有事求我,不自己来,却让你来说。”他踱了几步,想着罗幺娘以身相许,自己连这点小事都不愿意办而且也确实答应过萧青要救她的父亲,只不过当时没好办法而已。

  想罢他见天色还早,干脆就趁今天把事儿办了。当下就传辛未出宫,把罗幺娘和萧青请到楚王宫来,问她们是什么法子。

  等了一阵子,罗幺娘等二人就到内阁书房来了。她们猛一下见张宁的穿着打扮,不禁愣了愣,罗幺娘玩笑道:“王爷这是要唱戏,唱哪出戏呢”

  张宁这才意识到刚从军校那边回来,没换衣服,也不想多费口舌,便道:“我倒想问你们想唱哪出,听文君言,有好办法救萧太医”

  萧青一听对罗幺娘的斗嘴毫无兴趣了,忙道:“上次内侍省拿我作饵抓的那些朝廷刺客,里面有个女的,我忽然想起来可以拿她和陆佥事换人。”张宁没插嘴,只是认真地听着。果然她又继续说道:“被抓的那个女刺客,原本是个倭寇,名叫望月红樱;她还有个姐姐叫望月千雪,现在应该在陆佥事身边。这两个倭女是双胞胎姐妹,从小就被倭寇收养,不仅精通伏击刺杀,还会媚术陆佥事很喜欢望月千雪,常叫她侍寝。现在红缨在王爷手里,千雪一定很想救妹妹出来;这时候如果通过千雪的关系,陆佥事一定愿意想办法拿我爹来换这个人。”

  张宁皱眉道:“陆佥事愿意为了一个倭寇去诏狱打通关系”

  萧青使劲点点头:“陆佥事对千雪非常宠爱,只要能把交换的意愿告诉她,她一定会急着帮我们周旋。我在武昌出卖了锦衣卫的人,如果不尽快想办法,我爹”

  “既然如此,好歹应该试试。”张宁大度地说道。他确实做得也够仁慈了,不仅对萧青不计较,现在又要拿另一个刺客去换人。

  在大明朝还没遇到过外国人,他听说被抓的刺客里有日本人,一时也产生了兴趣。而且他对日本国也很有兴趣,听说那边的重金属非常丰富,大明朝现在还没和美洲建立贸易线路,海贸主要还是做日本贸易线,进口的金银大部分来自日本。

  当下他就叫辛未去找内侍省常侍春梅,她有权限提审刺客,正好一块儿去见见那倭寇。

  一行人到得内侍省关押犯人的院子里,周围戒备森严,张宁等先在一间厅堂里坐着等内侍省的人把人提出来。就在等候的时候,春梅靠近张宁身后,悄悄说道:“王爷今天见那女倭寇,不该带这么多人来,不然有好玩的。”

  张宁随口问:“什么好玩”

  春梅笑嘻嘻地小声说道:“这种倭寇,在大明和倭国都不受律法保护,一旦抓住了,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你可以尽情凌辱折磨她而不必有任何责任。一般抓住的都是男寇,只能杀掉,抓住了女的却是难得。”

  正说话,就听见一阵铁链子拖在地上的哗哗声,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娇小的姑娘被人带进了厅堂。那姑娘个子小,看起来似乎只有十余岁的样子,但或许不止,古代日本人长得矮,所以看起来小罢了,不然也不会被称作倭人。这娘们应该就是之前说到的望月红缨,大眼小嘴,长得确是还不错,上身被绳子五花大绑,胸部因为捆绑更加显眼,看起来发育得不错。

  “松绑。”张宁吩咐道。侍卫忙道:“王爷,她是个倭寇,可得小心。”

  张宁笑而不答,别说是倭寇,就是后来的忍者,他不信能带着脚镣飞天他生性并不残暴,愿意先礼后兵,只要这红缨合作配合,也不必用严刑逼迫。

  红缨瞪着一双大眼睛,注意力立刻被张宁吸引,满屋子就他一个男的,而且被叫作王爷,很明显是个有权力的人。

  张宁好言道:“锦衣卫要谋刺我,但你们只是他们利用的工具,我并不必和你们过不去,拿工具出气。你听得懂汉话”

  红缨开口道:“回大人,我听得懂。”她说话还很流利,虽然口音有点怪。

  而张宁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仅有的几句亚麻跌之类的话,不由得笑了笑,接着渐渐收敛,先随口问:“日本国如今是什么状况,你知不知道”

  “大人想知道哪方面的”红缨小心对答。

  张宁道:“是幕府将军统治内部的大名能不能被幕府约束,还是各自混战”

  他实在对日本古代史了解甚少,根本搞不清楚日本战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只记得德川家康丰臣秀吉之类的人物名字。

  红缨道:“现在的征夷将军是足利义教,幕府第六代将军小人不懂国事,只知第六代将军上位还不久。日本国以前分南北朝,不过几十年前就统一了,大名应该是要听从幕府的吧;只是小人在船上也密闻一些事,关东地区的镰仓公方和九州大内氏不是很归顺。”

  张宁点点头,从一个妇人口里也听不到什么全面的描述,只能在片言只语中猜测,现在的倭国好像并没有内乱,属于幕府将军统治全国的局面。当然他只是撞见了机会随口了解,暂时并非有窥欲日本国的打算,如今张宁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内战,夺取大明的政权。

  第五百零一章 朝回佩马草萋萋

  从内侍省出来,张宁和罗幺娘在人工河边的一座凉亭里停留。夕阳西下,春风轻拂中水面上闪耀着梦幻的光泽,如非现实。宫廷里的一切山水都是人工雕琢的,看起来绿意葱葱自然清新,实则人世间并非天生如此。河岸铺着鹅卵石,让水看起来干净清澈,若非人为搬运了卵石装饰,这里应该是长满了杂草的淤泥,而不是眼前这番美景;林间石径幽静干净,每日都有人清扫,宫墙将喧嚣隔离在外,否则闹市地段如何这般清雅

  “你最好让萧青做好心理准备,我觉得这事儿很悬,恐怕不能成功。”张宁沉吟道。

  罗幺娘道:“我们能帮她的已经帮了,况且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能看天意了。”

  她打量着面前的男人,这就是将来要相处一世的人今天他的打扮有点怪异,但总得来看还是很顺眼,这本来就是当年自己选中的人,当然各方面都能接受,唯一不太满意的是要和别的女人分享;罗幺娘二十多岁了,年龄越大见识越多,反而越挑剔,要是刚长成人十余岁的时候杨士奇随便给她安排个夫婿或许都能接受,而现在反而很难遇见面前这样的人了。

  张宁还穿着水师制服,青色的上衣浅灰色的下裤,本来单色的料子比较朴素,但金线刺绣的领子花纹以及其它配饰增添了几分华丽花俏,腰带是盔甲常用的卡簧腰带,整体是黄金打造,侧腰的短剑剑鞘上镶嵌着珠宝和黄金,身上各处都有金属的厚重;手上戴的白手套有种做作的感觉。

  在这样一个鎏金瓦凉亭中,周围都是古典的园林风景,站着一个好像不同时代的人,身边一个穿着鹅黄低腰襦裙的身材婀娜的女子,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场景。连张宁自己都感觉几百年的时光,也许只是幻觉。

  也许是环境的幽静,张宁显得很有耐心,他说道:“锦衣卫军官恐怕不会为了一个妇人做什么事,大明朝的妇人地位很低,难道你还不懂么”

  罗幺娘微微皱眉道:“但萧青说陆佥事很宠爱望月千雪,难道为她做一件小事也事也不愿意”

  张宁摇头微笑道:“你以为世间所有男人都像我这样,很认真地把女子的事真正当成一件事来办”

  罗幺娘没好气地斗嘴:“王婆卖瓜也不至于这么没脸没皮罢就算你说得对,那也是因为好色,若非好色之徒怎会到处沾花惹草”

  “并非如此,若只是好色之徒,定是把女子当玩物,我何曾如此”张宁道。罗幺娘顺着意思问道:“那你是怎样想的”张宁踱了几步说道:“我觉得女子是可爱又可怜的人,她们或许想要过好日子,有漂亮的衣裳,有人喜爱有人关心,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咱们打天下,如终有一天得到了权力财富却失去了可以心甘情愿付出和分享的人,岂不遗憾”

  罗幺娘沉吟片刻,脱口问道:“以前我们家悔婚,你真不计较了”

  张宁摇摇头,显得很豁达。

  世间尚有人为了别人的事费心费力,但真正对自己关切着急的还是最亲近的人。张宁可以为了交换人质,亲力亲为专门释放了一个锦衣卫军随回去报信,但事情是否能成功他会额外关心关心萧太医死活的人只有萧青;关心望月红缨的人只有她的姐姐。

  萧太医很快就被处死了,交换的妥协轻易失败,陆佥事身边的那个倭国女人悄悄离开。

  陆佥事当然不会为了一件“玩物”去交换人质,虽然这件事他愿意的话可以办成。诏狱是北镇抚司管,陆佥事是南镇抚司的官,但他在锦衣卫内部总有一些好友关系,那萧太医的案子并不是什么要案,对于这种人物打通一下关节找个理由悄悄弄出来也是可能的。但关键在于设计刺杀湖广湘王的事在御前提过,如今谋刺失败,萧太医的事与刺杀有关联,陆佥事根本没有犹豫就拒绝了交换人质以免节外生枝给自己造成一些不可预料的麻烦。

  他甚至寻机在皇帝面前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经过禀报了,以示忠心。

  皇帝朱瞻基似乎并不太在意这样的事,只问了一下结果就不再关心了。前阵子东厂锦衣卫和一两个文官有模有样地设局图谋刺杀,但朱瞻基现在似乎也明白过来,这些小道并不值得寄托太多希望,要获得胜利只能通过实力碾压。从小在永乐大帝身边的见闻到做世子皇帝的经历,让朱瞻基心底认识到了这个世道的真正规则,只有正大光明的强弱力量才是王道。

  阴谋失败让陆佥事在皇帝面前抬不起头,悄悄看一旁站着的英国公张辅,似乎对自己也有讥笑的意思,当初决定这事的时候,张辅就是极力反对的人。

  果然张辅说道:“古时荆轲刺秦王,近十步内需付出燕国上将首级和一大片土地的地图,最后尚未成功。何况今番厂卫只是仓促准备若是刺客这么容易得手,又何须劳师动众数年未平湖广”

  朱瞻基道:“锦衣卫还是有功的,对贼寇的动静探听详实。据报叛匪在九江大肆造船招募水军,他们真打算要走长江进攻南京”

  张辅忙进言道:“臣早有此猜测。”

  朱瞻基忙问:“英国公有何良言与朕说”

  “叛贼占湖广江西地小力薄,以建造大船和四处征丁的形势看来,他们得倾力而为,绝非为了误人耳目的障眼法。以臣之见,叛匪明目张胆要取南京。这种动向确实也很合叛匪之利,自上游攻下游得地利,且一旦取得南都则能成气候,朝廷不得不防。”张辅苦口婆心的口气,“事不宜迟,朝廷必得早做定策,当下以保南京为要,诸事以此大事为准。”

  朱瞻基道:“英国公之意,我朝如今要转攻为守当如何保南京万无一失”

  “先从云贵广西聚拢南路大军,兵分几路在湖广南部靖州永州附近威胁其腹背,若叛匪不作防备,则北上收复长沙诸地,若作防备便能牵制其兵力,命令各路不得冒进。另四川荆襄诸路继续在岳州北岸对峙,再度牵制贼力。湖广之地四面重兵环视,此时叛贼要抽调兵力东下,大军未动力气先被削弱;我军精锐京营余部宣府边军自辽东南调的边军会同长江水军则沿江堵截,与之会战。当前应以防守围堵为主,而不应继续轻敌进剿。”英国公张辅而谈。

  朱瞻基转头看向新任首辅杨荣,“卿意下如何”

  自杨士奇走了之后,杨荣的资历威望可担当首辅,加上如今兵祸常年未息,杨荣又夙知兵事防务,顺理成章做了内阁首辅。

  杨荣上前两步拜道:“回皇上的话,臣赞同英国公进言。自湖广祸乱,几年来朝廷陆续用兵,大小数十战,都是败多胜少,而关键的战役从来都没胜过,因此才让流寇不断坐大。如此局面,朝廷不应再继续轻率进剿,否则精锐伤亡途耗元气;以英国公之言,朝廷先堵住流寇稳住阵脚,再励精图治总结教训,方是稳妥之策。”

  在朱瞻基看来,英国公和杨荣等人都是难得的能臣干将,却不料他们也拿不出平定祸乱的良策来,如今又有什么办法朱瞻基只好同意重臣的建议,三面部署下旨朝臣克日便实办。

  那湘匪张宁着实有些邪门,前几年天下都认为汉王之乱才是大事,不知怎地几番平乱之战过来湖广就成了心腹大患,叫人始料未及。朱瞻基作为皇帝,他只能在决策上保持清醒圣明,却没有办法亲力亲为做一个名将;当年在永乐帝身边是见识过战阵行军打仗,但仅仅是阅历并不足以让他成为皇祖父那样可以南征北战纵横天下的人物。

  众臣要告退之时,朱瞻基忽然吟了一首诗,“朝回佩马草萋萋,年少恩深卫霍齐。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西。门通碧树开金锁,楼对青山倚玉梯。南陌行人尽回首,笙歌一曲暮云低。”

  大伙儿一听,就连戎马一生的张辅也听出了诗里“卫霍齐”的意思,情知皇帝借此表达求贤的心情,期望有人能如卫青霍去病一样能征善战帮助皇帝解决威胁大患。

  而在场的诸臣无一不是深得圣眷,手握军政大权,却没人能建功立业平定叛乱,大家一时间不仅垂头汗颜。

  第五百零二章 无法停止

  张辅等人的家都不在南京,办完公事回来,身边没妻儿,便同两个关系近的武臣在一块,叫家奴弄一桌菜温一壶酒,三俩人一起喝两盅消磨傍晚的光阴。除了最近在他跟前鞍前马后的薛禄,还有个姓吴的将领。

  酒过三巡,张辅便提及皇帝背的那首诗,不禁有些唏嘘感叹。薛禄听罢汗颜道:“几年前在常德那边末将没能将叛匪灭于势微,今日酿成大祸。”

  英国公摇头道:“沅水之战,官军败北应是情理之中。那时咱们并不了解张匪,知己不知彼,轻敌冒进;况薛将军率兵号称数万众,尽是地方卫所久不知战之兵,而今看来胜算本就不多。倒是去年九江之役,多少有些遗憾。”

  薛禄道:“去年朝廷动用几十万大军,国公奉旨兵分三路进剿,功败垂成,何以至此”

  “恐怕只能是气运。”张辅摇头叹道,“老夫当时也认为是胜券在握。湖广叛匪虽火器犀利,用兵邪门,但老夫早有了解;无论如何当时叛贼虽有近十万众,但九江汉王降军及后来武昌新增新兵数万并不能与官军精锐相提并论,所难对付者唯有真匪一万多人。我军十几万人马已将真匪困于九江弹丸之地,水泄不通。战事拖延数月,最后损兵折将无功而退回想起来,只有其中一环的结果有利于我,何至于此”

  张辅陷入回忆之中,“朱冕误我,鄂王城之战,神机营五军营精锐根本不应该被周梦雄的新军歼灭。纵是周梦雄用兵如神,只要朱冕不犯错,就不会有那样的结果。明白是必胜的局面,生生扭转;还有当日围困西北角的大同精兵及其它人马,一两万人,竟然一冲就破。”

  薛禄道:“军中顿起谣言,临阵影响了士气。世间竟有巨物带着人飞起来,真是奇闻。末将想起去年在池州一个村庄也发生了一件怪事,村民在江中捕起一条鱼,竟然说起了人话,说国之将亡,妖孽丛生,吓得村庄大乱。此事只敢让锦衣卫管了,不知报上去没有”

  “这种事还是不要随便乱说。”张辅忙制止了他。∓lt;他。

  薛禄接着又道:“末将斗胆,皇上似乎仍有尽快进剿平定湖广之意。国公何以力荐转攻为守,何不趁三面合围大局下再度对湖广用兵,当今天下能担当此大任的舍英国公其谁上回那张匪官方不承认朱文表的宗室血统,常用他曾经的名字运气好,可他岂能回回都靠走运过关”

  张辅冷言道:“如若还有以前的局面,老夫岂是逡巡不前之辈说得好听是三面合围,可是密闻西南沐家与建文眉来眼去私下勾通,云贵诸地不知有多少站在岸边看火势,真要他们进击,会是怎样的场面奉命出川的川军也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他们认为这是川外朱家争天下的一场戏,根本没卖命的心思;加之隔着长江,南岸澧州岳州各有一营叛军设防,一时难越天堑。如今看来,唯有皇上诸朝廷大臣坐镇的东面,从京师九边调来精兵,会同南京京营方有战心;余者都在看风头。这样的情势,如何围剿

  老夫在殿上没法明说,但杨阁老理应心知肚明,否则他怎能附议我维今只有沿江水陆迎战,既然湖广叛匪造船欲东下,与其劳师远袭,何不以逸待劳,左右是一战。若是这次决战能取胜,挫伤叛军元气,后发制人,再乘胜攻打,比轻敌冒进更为稳妥。”

  在武昌城的张宁自九江之役后,极少再提起那场战役,但这辈子最难忘的经历,恐怕这算一件。生还仅凭运气,非人力可为。

  而新的战场又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他却显得并不忙碌。经历过一些事后,他更加明白,有时候不是万般努力就可以的,但千万不能停下来。

  于是他又恢复了以往的作风,从来不见他早出晚归很忙碌,但大臣们有要紧事总是能及时找到他。

  听说萧青在一座院子里为她父亲设了灵堂,不能收尸只能设牌位披麻戴孝,张宁不知何故也抽空亲自去吊念。一个想帮着刺客谋害他的不相干的女人,好像没什么交情,大约是看在罗幺娘的份上罢。

  同行的是辛未和春梅,负责就近警备。他们都穿着青色的袍服素白中衣,因为不是死者的亲属,所以不用披麻戴孝只在胳膊上挂一块黑绸以示哀悼。

  门口挂着白布,大门没关,奴仆迎接吊丧的人进去,只见院子里散落着一些圆状的纸钱。春光里,如此景象平添了几分肃杀凋零与伤感。这地方不是杨府,杨家是高门大户,家里没死人,当然不会允许客人在自己家做丧事。

  三人走进灵堂,只见丧事分外冷清,里面只有两个人,只有萧青一个人披麻戴孝。她身上白孝衣用麻绳系腰,柔弱清秀的脸上挂着眼泪,真是一个梨花带雨,看起来楚楚可怜。

  一旁罗幺娘显然没料到张宁会亲自来,不由得惊讶地看着他,因为在灵堂上有种莫名的神秘感,她自然没有多嘴。萧青忙跪在蒲团上向张宁叩拜,大约是感谢他来祭奠先父。

  张宁没说话,先在案上取了几支香在蜡烛上点燃,分给随行的其他两个人,一起向正中的牌位弯腰作揖,然后将香插到香炉里。拜完之后,他才走到萧青面前,语气诚恳地说道:“实在抱歉,我虽有心帮忙,却终未能救出令尊。”

  萧青哽咽道:“小女子不怪湘王。多谢你今天前来吊念先父先父本是我唯一的亲人了,如今”说罢哭了起来。

  张宁急忙好言宽慰,言语低沉却仿佛天生带着温柔关心,“你不是个坏人,大家都体谅你之前的苦衷,罗姑娘也不会怪罪,以后不会袖手不管的。”

  罗幺娘听在耳里,心下暗地提防这家伙有什么非分之想,但偏偏他说起话来十分中听顺耳,任谁也听不出丝毫yin邪之感来,好像真的一样。不管怎样,按规矩死了父母需要守孝,不用三年也要二十多个月,萧青是个孝女,张宁总不能引诱她做出有悖良心的事来。

  就在这时,张宁感觉堂屋中的光线微微一暗,感觉又有人走到门口来了。他回过头时,只见是个穿着素白衣服的女人,关键背上好像背着个枕头,张宁就算没实际见过也看过电视,那大概是和服,这是个倭国人

  众人一时没轻举妄动,只是看她要作甚。这妇人的衣服袖子宽大,抬起一只袖子遮着脸,另一只手轻轻捏着袖口,迈着十分拘谨细碎的步子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走近了,她好不容易才挪开袖子,只见一张挺漂亮的脸,大眼睛很水灵,而且低眉垂眼的表情看起来非常顺从乖巧。张宁一瞧明白了,不久前在内侍省牢里才见过一个倭国女人望月红缨,面前这娘们长得很像,不仔细看以为红缨越狱了。

  “妾身闻知萧小姐的父亲大人仙故,设灵于此,不请自来,特来请罪吊念,请萧小姐允我为令尊大人上一柱香。”

  非常流利的汉话,口音微微有点特别,吐音不准却咬字清楚。而且语速也掌握得很好,不快不慢,应该是心理素质很稳的人才能拿捏的口气。

  前来吊丧的人客客气气地很有礼节,主人没道理在灵堂自己闹起来,萧青自然没有拒绝,而且回礼让她上香。灵堂里的气氛顿时有些异样起来,萧青默默地起身去续蜡烛,那和服女子忙讨好地上去帮忙。

  第五百零三章 冥冥境界

  人难免软弱而带有偏见,至少张宁有这样的弱点。一向好美色的他对这个倭国女人也没有多少亲近的兴趣,甚至此时他的戒心很重对曾经同样欲图谋害他的萧青却不是这样的感受,因为萧青有很明显的软肋,她重亲情,孝心也很容易理解;她看起来不太危险。倭女则不同,她们可以在被官兵捉拿之后立刻投奔锦衣卫,也可以忽然叛离,很不好控制,又是不知底细的人;这让张宁内心里缺乏安全感。

  突然来吊丧的女子是为了被关押在内侍省的红缨罢

  张宁从灵堂告辞出来,忽然站定,转身对春梅说道:“你留下来,和刚才那倭国女子谈谈条件。”

  春梅不禁露出暧昧的笑意:“要谈什么条件,您是要”

  “她冒着性命之危大老远来,要是愿意投奔,可以在武昌城盘一个店铺之类的暂时安顿,派个人盯着。”张宁道。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哪怕她昨天还想杀自己,今天只要还有价值,就可以谈条件。

  前年新军中有个童生考不上秀才主动应征从军,在张宁巡视军营时问战场立功者是否能转任文官,张宁答只要战后还活着就让他做官。此人叫王璋,家中是殷实地主又从小读书,这种人从叛军实属少见,因为一般人不会走这条路。不过他实在是有备而来,短短两年已经从一个低级军官晋升为让姚和尚举荐到武昌受训的舰长总哨。他平步青云不仅仅因为战功,而是家中妹妹让姚二郎看上了。

  他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时没考上秀才本来还有机会的,而且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本事不行,而是考官不识人才,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军中同伴大多读书不多,谁也弄不明白这家伙究竟有几分墨水,但看得出来起码在为人处世上倒确实比一般人高明。

  武昌受训,湘王讲演运动学力学和光学,诸将半懂不懂非常吃力,私下言语之间觉得带兵打仗捣鼓这些玩意没用,王璋却一语点醒同伴:“圣人必立德立说立功,今我等承圣人之说习兵法之要,日后日后当是王爷门下之人。”

  王璋不仅言语见识很有点讲究,对姚二郎更是当亲兄弟一般,称呼姚和尚常以仲父。在武昌见习,将学到的东西和自己的见解时常以书信禀报姚和尚。

  张宁讲的东西确实非常新奇,但对于读书人来看并不难琢磨,只是基础的物理内容,或许还比不上九章算术和宋代微积分艰涩。内容主要有两方面,运动学原理公式,为了武将们真正明白弹道;光学基础,直射反射相互性等,是测距仪和观测的基础。都是为了炮战。

  姚和尚已就任江西,此时也通过王璋的书信关注着这些东西。

  湘王的亲舅舅姚芳,并不是个真正的和尚,不过剔了光头又常常住寺庙里念经,好像个和尚一般,其实他吃肉喝酒偶尔也沾女色,还有个成年儿子,而且不仅念佛经,什么经他都看。

  多年以前,姚家妹子姚姬在宫中忽然怀上了龙种,鸡犬升天,姚芳也到了锦衣卫做将领,锦衣玉食在家乡风光一时,羡煞远亲近邻。但好景不长祸福旦夕,很快就被抄家灭族,妻女受害。这样的大起大伏似乎对他打击很大,人也不太正常了,不过隐居了二十几年,好像已经对往昔的恩怨舍下,变得淡泊平缓;唯有当年一些习惯保留下来,念经什么的。

  他对神秘玄虚的东西最有兴趣,什么宿命说和道听途说的秘闻都要打听,却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别说佛教,就连当初辟邪教自己捣鼓出来的神灵,他作为一个教内坛主,自己也不信的。

  这样一个神神秘密的人,掌江西水陆兵权,在将士心中的威信好像并不高,也不太受士卒的敬畏爱戴。不过这些只是表象,湖广内部的人只要仔细琢磨姚和尚其实很有实力人脉,亲妹妹是湘王的生母朱雀军精锐永定营创立之初的主将韦斌是他的家臣,朱雀军里面的武将,更不知有多少人是和他当年管辖的小村子有关系。去年武昌新军三营,他几乎没插上手脚,但今年水师第二营,中层武将至少一半是姚和尚举荐的人。

  他到九江后,放手兵权,既不改变原状也不内斗。之前三营虎贲忠武平远武将还担心上面换了个人,新官上任会趁机把他们排挤出去换一茬人,不料姚和尚啥也没干,大伙儿反倒渐渐放心下来。

  姚和尚干了些什么呢他到九江后听说一个活人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到半空,便费了好些时间琢磨这事,说是水烧开后水汽从炭窑里通过去,究竟是怎么回事没人搞懂;去年张宁计算气体密度和浮力的草稿居然也让他找到了,计算的阿拉伯数字兵器局的人看得懂,可是化学式是字母的,谁也弄不明白。

  这件事始终无法解开,不过很快又有新的东西让他感兴趣了,武昌受训的王璋将“玄学”一五一十地禀报过来。

  张宁似乎忽略了一个考虑,他可能觉得世人对自己弄出来的新东西不是那么有兴趣,但显然不是那样,只不过外界的人没有门道了解,内部的人却在关注。姚和尚心里一直有个疑惑,这些闻所未闻的见识,年纪轻轻的外侄是从哪里得来的

  传闻湘王得火器之法,有人说来自海外,有人说在深山遇到高人隐士。但姚和尚十分清楚,张宁到凤霞山之前就是个被朝廷官府通缉的要犯,身边根本没门路和人脉,更没在山里遇到过什么隐士。

  世间万物都有引力,曰万有引力,故物搁于空,只会下落不会上飞。姚和尚反复琢磨着其中玄虚,蓦然之间感悟宇内确如有一种冥冥的神力,在操纵万物的轮回。水自上而下流,日月昼夜变化,无不在遵从一种看不见的意志。而世人,应该在每一口吐纳之间去领悟这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