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
作者:天边的月      更新:2021-02-26 13:04      字数:2497
  天地。

  赵构看得高兴,对赵鼎的回答便有几分不满,以这样雄壮的军容还是可以和伪齐一争高下的。他漫应了一声:”赵卿果然是老成谋国,”便转向岳飞,问道:“岳卿,你的意思呢?”

  岳飞脸色微红,没想到皇帝突然给自己出了个难题。然而,回答问话是他身为大将的应有之义。岳飞思索片刻,叉手道:“首相刚才说起练骑兵,倒是提醒了臣。陛下,臣的马是从伪齐抢过来的,臣的骑兵也须着落到伪齐身上练。臣愿与韩宣抚各自统兵,一长驱中原,一北上山东,复故地。”

  这番话自然是尽快出兵北伐的意思,但也并不让赵鼎难堪。

  韩世忠先笑道:“好得很,岳五,咱俩这就算说定了。军中无戏言。”

  “驷马难追。”官家跟着凑热闹,“输了的罚给赢了的侍酒。”

  这时,却有一人从校场外驰马而入,飞奔到韩世忠麾下大将王权的跟前,耳语几句。王权听后脸色大变,急忙登台禀告韩世忠。

  “宣抚,”王权叫道,“有探马飞报。”

  韩世忠正兴奋地举起右手,想跟岳飞击掌,闻言不耐烦道:“什么大不了的急报,先下去候着吧。”

  王权急得脸色发白:“宣抚,粮库走水了。”

  “你说什么?”韩世忠不可置信地追问一句。

  “粮库,靠近校场的那两个粮库都着了!还请陛下与诸位相公暂避一时。”

  -------------------------

  吕祉接到了都督府承局李忠的回报,张浚原则上同意了他的处置意见,淮西人事变动一事暂且不做调整。吕祉接到这样的回报,本该松一口气,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心头始终堵得慌,烦恶难以去除。

  吕祉长叹一声,将张浚的书信贴身好。他对重要函件的处置甚是严谨,力求稳妥严防泄密。

  “张都督还吩咐了什么?”

  “张都督说,这些日子着实辛苦了吕相公。这季节天气寒暄不定,让吕相公善自保重,家眷不在身旁,冷了记得加衣服。等吕相公回到平江府,张都督要亲自为吕相公接风。”

  张浚也没命令要紧的事情。但听到李忠提起家眷二字,吕祉神色不由一黯。泰山到吕祉送的年节贺礼后,亲自写了一封长信,吴氏却依旧没有任何表示,哪怕只言片语也不曾托下人转达。她性子如此贞烈,吕祉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劝自家娘子回心转意。再想起吴氏姣好的容貌、体贴的举止与向来的文雅气质,吕祉一时不禁痴了。

  李忠见顶头上司意兴阑珊,长久地沉默不语,也只好一言不发地陪在吕祉身边。时间一久,他长途劳顿,肚子咕了一声。

  吕祉如梦初醒,从椅子上起身。李忠连忙从架子上拿起黑貂皮披风,跟着吕祉道:“相公,今天晚上刘宣抚在花厅宴请宾客,您这会儿去,天色尚早,不如再歇歇。小的看相公的脸色不好。”

  吕祉接过披风,摆手道:“今天晚上的宴请我不去了,就跟刘宣抚说,我身体不适,想休息一日,让他不必担忧。我自去驿馆后园中散散心。”

  李忠不明所以,但也不好细问,推门去了。

  吕祉坐在园子里的石头椅子上,诸般杂念纷至沓来。

  “伯祥,你来了。”恍惚中,故人的身影出现在面前。

  “下官给公添麻烦了。唉,下官今日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介书生,迂腐无用。”杨廷麟面带愧色,长揖不起。

  “不要这样说。你奏章中那句话--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命--这两句甚是痛快。”

  杨廷麟感觉到卢象升握住自己的双手异常灼热,不由落泪道:“再痛快,可惜也于事无补,还让公的处境愈发艰难。现在,我真是后悔自己当初的书生意气。不过,也好在当轴发下恩德,能让我到公军前,我愿为公尽绵薄之力。”

  “伯祥,你不清楚……”卢象升欲言又止,终于还是没有说下去,甚至连欢迎故友的致辞都省略了,埋头于案上处理公事。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有亲兵端来两碗菜粥。杨廷麟见到汤水中漂着的几粒米与一茎菜叶以及孤零零的一颗红枣,愤怒地跳了起来:“公是国之栋梁,总督军事,怎么如此不爱惜身体?”

  卢象升苦笑着望向杨廷麟:“伯祥,就算我不爱惜自己,又怎么能不爱惜你?实在是我们已经陷入绝境了。真定巡抚张其平拒绝接济粮草,军中已经断粮。这样的菜粥还是我看你来到军前,特意吩咐加的大餐。”

  卢象升说着挑出那粒红枣,将菜粥一饮而尽,吮一下嘴唇,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着被汤水泡得饱满的红枣,似乎在品味生平所未曾尝过的美食。

  “米是军中搜刮出的不多的存粮,枣子则是老乡们省下口粮,特意送过来给我们的。伯祥,天气冷,你再不吃,粥就要冻上了。”

  粥没冻上,杨廷麟的心先冻上了。他不由自主涌出痛苦的泪水。卢象升却依旧淡然地说下去。

  “伯祥,我带兵多年,身经百战,还没有遇到过这样局面。你瞧瞧,弟兄们骨瘦如柴,每天还要打仗,还要奔波。大家都明白是在等死,不是死于锋刃,便是死于饥疲。如今使大家没有四散的是一点报国之心,而朝廷不惟不知鼓励士气,反而用各种办法来瓦解军心,沮丧将士们的报国热情。这样下去,有些人是会铤而走险的。只要有一队人马鼓噪而去,全军不瓦解也差不多了。伯祥,局势岌岌,我盼着你来,又害怕你来呀。现今,你真的来了。但你所能为我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却只有求援了。我要拜托你去保定一行,求绵竹(即刘宇亮)发兵发粮。”(注,这段摘自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

  杨廷麟为这个噩耗所震惊,沉默许久,方道:“我愿意为公一行。但求公千万等我的消息,不要做孤注一掷的事情。”他又接着连说了两个“千万、千万。”

  卢象升不知该如何回答故友的嘱托。他已经决心战死沙场。之所以明知刘宇亮不会给予援助。依旧派杨廷麟前去,就是要把故友打发走,替国家保存一个有用的人才。

  卢象升最终说道:“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成仁取义一念之间。”

  -------------------------

  回忆至此戛然而止,吕祉从石桌上醒来之时,已经是泪流满面。他已经很久不曾回忆起前生,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梦境即令此时依旧让他肝肠寸断。

  “粮食、粮食。”吕祉喃喃地在花园中踱着步。他突然脸色一变,想起了一个关键之处,大步向宣抚司衙门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ps,韩世忠军粮库失火载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