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321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8:09      字数:11714
  步自封,缩回了铁拳,其危害一直延续到今天。

  下西洋的利益是巨大的,即便是它的收入是内府和国库的,也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利益,正如夏浔方才所说,对沿海城市的影响对各个商品生产地的影响,尤其是采购大量手工品对广大手工业者的影响,内府要销售要花销,对整个市场的影响

  郑和七下西洋,并没有使国库空虚,国家贫穷,相反,在下西洋最频繁的永乐时期,大明各种大型建设不断上马,建北京城建紫禁城营建昌平皇家陵园,建武当山建大报恩寺五次出兵北元修缮长城疏通南北大运河,无一不是全国性的大工程,结果呢

  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而停止了下西洋之后,国家几乎没有什么重大工程,国家的财政反倒是捉襟见肘,处处为难。明英宗天顺三年,内官上奏:永乐间国用充足。今府库空虚。内外衙门,屡年成造各玉府宝册仪仗关用黄金数多,官库收贮缺乏,乞照永乐宣德年问差内外官员往西洋等处采买

  宣德年间工部尚书黄福言:“永乐间,虽营建北京,南讨交趾,北征沙漠,资用未尝乏。如今比国无大费,而岁用仅给。即不幸有水旱,征调将何以济”

  嘉靖年间,刑科给事中严从简说:“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所谓下西洋造成国家财政困难,不过是某些人精心编造的谎言神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抨击因为这是皇家垄断的贸易方式,它对豪门地主巨贾这些培养出了大批文官的中间阶级毫无好处。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作为他们的代表,文官集团自然竭力反对。

  到后来的明朝皇帝,从一出生就处在文官集团的包围之中,所接受的所有信息都是文官集团提供的,在文官集团日积月累,长年不断的信息轰炸之下,哪还知道真相只有少数文官泄露了几句真相,可惜却根本不能上达天听,天子即便是听到了,也根本不信。

  夏浔深知,朝贡贸易除了本身所存在的弊端之外,更与整个统治阶级中最强大的力量:文官集团,利益背道而驰。与其和文官集团做绝望的抗争,不如把他们拉上船利益共享。如此一来,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他们的眼界也能得到开拓,新的思想会从他们之中诞生。

  他们曾经是历史的功臣,也曾经是历史的罪人,未来的希望,同样掌握在他们手中。

  夏浔的话让朱棣有些动摇了,可他的思维还有些固囿于“四夷朝贡”的荣耀之中,从他的父亲朱元璋时候起,大明执行的就是朝贡贸易政策啊如今他的下西洋,只是把朝贡贸易发挥到了极致而已,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区别,可是夏浔所言

  夏浔见他有些意动,便诚恳地道:“皇上,开海之利,臣与郑公公已经说过了,朝贡之弊,文武百官也说过了。开海是否必得朝贡若开海而不朝贡,岂非利可得弊可除,皆大欢喜通过朝贡,真的就能四夷宾服

  从他们贡献的贡品从他们在驿馆的耀武扬威,皇上可曾看出一点真心宾服的痕迹通过市舶交易,占有他们的市场,拿走他们的财富,当他们穿的衣服使用的器具阅读的书籍,统统来自我大明的时候,还怕他不真心地钦仰天朝宾服天子”

  朱棣仍然犹豫,夏浔见了,又出言相激:“难道皇上根本没有信心让四夷番国真心宾服,所以宁愿以厚往薄来的方式,换取一个虚名”

  朱棣身子一震,一双虎目霍地瞪向夏浔,目中射出凛厉的光芒

  夏浔毫无惧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就只怕,如此政策,不合天心人意,结果就是政在人在,政亡人亡”

  朱棣终于忍不住震怒,腾地一下站起来,狠狠一拍御案,厉声喝道:“杨旭,你大胆”

  夏浔夷然不惧,沉声道:“皇上垂询,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混帐滚出去”

  “臣告退”

  夏浔拍拍屁股走人了,朱棣站在御案后面,胸膛起伏,气怒欲狂。

  等到夏浔的身影完全消失在殿门口,朱棣的怒色却一扫而空,变得一片冷静。

  他缓缓坐下,开口道:“你觉得,杨旭所言如何”

  “句句发自肺腑”

  随着声音,三宝太监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

  第1002章 不一样的心思

  朱棣缓缓地道:“帝王之道,在之于衡。朕为天子,就是这个衡的执掌人,若不能持其衡,则祸乱自生。以前,不教你下西洋,所谓朝贡贸易,不过是庙堂上的一番吹拉弹唱,天下人自然不去理会。如今则不然,唉难得他肯把这藏在桌底下的龌龊坦白于朕”

  郑和微笑道:“辅国公忠心耿耿,对陛下自然知无不言”

  朱棣嗯了一声,道:“不过,朕若依他所请,文轩便尽得天下豪门地主巨贾士林之心了。朕是天子,也不能逆势而动,何况是他,时势一旦形成,文轩虽然忠心,却也不能逆势,昔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难道就一定是赵匡胤的本意吗”

  郑和心中一凛,不敢多言。

  朱棣沉默良久,忽又哈哈一笑,道:“管仲,桓公贼也,韩信,受胯下之辱;陈平,盗嫂受贿,皆用之以兴。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唯才是举,唯才是举啊

  古之帝王,性多猜忌,结果呢,原无恶意者遂生恶念,本无叛逆之心者逼生反心,建文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么朕治天下,唯才是举,以道御之,有何不可信之,则不疑”

  他缓缓站起,对郑和正容道:“就依文轩之言弃朝贡,改市舶。你曾主持西洋之行,熟悉海洋和西方诸国,此番下西洋,仍旧以你为主官,朕会另择大臣为辅。随行商队则招商于民间,你只负责宣抚之责去告诉文轩,叫他准备与你同行,不管如何,那个人的下落,一定要找出来”

  郑和连忙躬身道:“奴婢遵旨”

  皇太孙宫中,朱瞻基听陈芜说完打听来的消息,微微蹙起眉头,不悦地道:“皇爷爷也太宠信杨旭了吧杨旭虽然屡立功勋,可他纠结势力,广植党羽,却大是不该这一回,杨旭又在江南搞那么多事,先用辽东士林对峙江南,再用市井匹夫蛊惑人心。如今,他又利用此事邀买人心”

  陈芜道:“殿下说的是呢,若说罢朝贡兴市舶,虽然可为,但也不应由他来提啊。就算是进谏,难道不能私下里对皇上进言如今当着满朝文武这么说,皇上既然依从,朝野所念可不是陛下之德,而是他杨旭之恩了。他杨旭为官久矣,难道不懂得这点为臣之道”

  朱瞻基本是个外宽内忌的性子,闻言深以为然,他点点头,那还带些稚嫩的声却透着一股冷诮的寒意:“为君者治理天下,首在于德。治国之道,务在选贤杨旭此等行为,名为大义,实则是邀买人心,其心可诛,此等人应该立刻令其赋闲回家才是。哼若孤为君,此等人是断断不用的”

  “当真皇上同意了”

  夏浔被骂回馆驿,丝毫不以为然,如今的夏浔洒脱得很,早已荣辱不惊,把那官场和前程看得云淡风轻了。

  不想,他前脚刚刚回去,后脚郑和便追了来。一听朱棣果然答应放弃朝贡贸易,改为市舶,夏浔不禁大喜过望。

  历史的发展,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来形成的,绝不是任何一个方面的因素就能决定全局,虽然说,本来历史上的明朝有机会从陆上大国变成海上霸主,但是把它的覆亡只归纠于海禁,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到了明朝中期,豪门巨室就已经开始巨舰出海,视禁令为无物了,到后来,大明朝廷也正式放开了海禁,到了明朝晚期,中国舰队依旧强大无比。

  如果不是这时天灾人祸接踵而来,让满清有机可乘,带兵入关亡了大明,野蛮入主中国,使整个中国倒退了三百年,那么虽然汉人的发展过程会坎坷一些,但是依旧会领先世界。

  如今呢北方的问题如今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起码,因为对北方的改造,哪怕历史还会走回老路,这个过程也要比本来的历史延长百十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已让在大航海时代晚起步百余年的大明重新成为称霸四海的海上帝国。

  大明将不会再出现崇祯时代已无可救药的情况,其改造很可能是内部新兴的资本主义势力与旧的封建主义势力的斗争和交替,这样,就不会让中华民族走上大踏步倒退的道路。所以,夏浔该说的都说了,即便皇帝不采纳,他也没了遗憾。

  可是如果这时大明就改变海洋贸易制度,就不会受到文官集团的打压和整个统治阶级的群起反对,他们都是受益者。在这种与世界各国的频繁交流中,整个世界的先进文明都将及时汇入中国,海纳百川。如果这样,中华民族将少走很多弯路。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夏浔所乐见的。

  郑和微笑着给了夏浔一个肯定的答复,他有心提醒夏浔应该收敛一下锋芒,可这些话不好说啊,说出来不但有诽谤圣上之嫌,而且一旦解说不清,引起夏浔误会,反叫他生出猜忌。反正陛下唯才是举,胸怀天下,并未把此事记在心上,不提也罢。

  想到这里,郑和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道:“国公,除了告诉你这件事,咱家还有一道密旨,要宣与国公知道。”

  “哦”夏浔听了连忙起身,肃立道:“臣杨旭,恭聆圣旨”

  郑和也站起,把皇帝的密令对夏浔说了一遍,夏浔听了不觉发愣:“出海下西洋我那里再有一年,便诸事准备停当,如今要我下西洋,这一去旷日持久,怕不得一两年时间这一下可是打乱了我的全盘计划”

  郑和见他发愣,不觉有些奇怪:“国公,有什么问题吗”

  “啊哦这个呵呵,没有,没有,只是乍闻这个消息,有些惊讶。”

  郑和微笑道:“是啊,这样的事情本没必要劳动国公,难怪国公觉得惊讶。只是这是皇上唯一的一块心病呀”

  郑和叹息一声道:“皇上雄才大略,比之汉武唐宗,丝毫不让。奈何,理教杀人,直到如今,仍有许多冥顽不灵者,耿耿于陛下。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啊,皇上倒不是担心那人复辟,昔日那人在位时,掌握天下兵马,尚且奈何不得陛下,何况今日。”

  郑和与夏浔是极熟了的,此刻又是小书房相见,只有他二人,郑和便也开诚布公,说道:“只是此人身份特殊,若他静极思动,在外面搞风捻雨,不但朝野不安,于陛下名誉更是呵呵,国公乃靖难功臣,自然知道原委。

  当初,太祖宾天,建文信任j回,残害骨肉,当今皇上迫于危祸,不得已而起兵,起初所图,不过是诛j佞清君侧。是建文自惭,羞见皇叔,自焚而死,皇上这才登基,如果现在建文突然又冒出来的话,皇上何以面对天下”

  夏浔点点头,他当然清楚,不要说朱允炆号召国朝旧部反了朱棣,只消他放出风声,说他还活着,朱棣这皇位就坐得尴尬之极了,到时候每日临朝,恐怕都是如坐针毡,面对百官也要底气不足,虽然他夏浔知道那朱允炆早已吓破了胆,藏都来不及呢,根本不敢给朱棣添堵,可朱棣不知道啊。

  难道他夏浔跑去跟朱棣拍胸脯打保票:“陛下放心,那朱允炆活着跟死了已经没什么两样了,他远避异域,根本不敢透露自己身份”

  郑和道:“可要掌握他下落,实在是难比登天,除了国公,皇上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了,这件差使,只能辛苦国公一行”

  夏浔心道:“西洋之行,怕是推脱不得了,我的计划,也不得不稍作变更了。”

  如此一想,夏浔心中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心中急急盘算着,便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是臣子的本份,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皇上既然有所差遣,杨旭自然是要执行的。只是,杨某要与公公同行,每到一处,又要先于公公登岸,明查暗访一番,要想不引起那人的警觉,便得有个合适的身份才成”

  夏浔在房中踱了一阵,暗暗算计明白,便对郑和道:“要完成这项使命,我需要双屿卫”

  郑和讶然道:“双屿卫”

  夏浔道:“是,双屿官兵原是海盗出身,且熟悉如何与番夷交道。不妨令双屿卫官兵做下西洋的一支护卫,每到一处,杨某行于前,便叫他们换上便服,做回老本行。

  西洋海上,尽多海盗,公公自然清楚。如果那人藏匿于某处,虽然听说有一支海盗船队多为东方人种,谅也不会疑为官兵,以免打草惊蛇”

  “妙啊”

  郑和击掌叫好,赞道:“不错,使此手段掩饰身份最好否则,咱家还在担心,国公先行登岸,人若带得少了,一则难以打探消息,二则恐有人身危险。人若带得多了,使何身份前去呢那人闻知,必然远遁,那就更加不易寻他了。

  冒充海盗,最好不过。那双屿卫将士本就是海盗出身,做回本行,毫无破绽哈哈,好计策好计策咱家马上回复圣上,下旨调双屿卫将士随同下西洋”

  “公公且慢”

  夏浔连忙唤住郑和,问道:“此番下西洋,定在何时”

  郑和道:“万事俱备,随时可以采办货物,启航远洋。只是,如今要罢朝贡,兴市舶,皇上还要委派文臣参与,同时招商于民间,有了这些变故,恐怕要耽搁一些时间,如此算来”

  郑和略一计算,说道:“如今是四月,三个月该已足够了,七月就可启航”

  夏浔道:“七月么,那么杨某与公公同去面君吧,趁这几个月时间,杨某想回金陵与家人小聚。呵呵,这一趟远行,至少一年两载,所以”

  郑和了然,不禁笑道:“此乃人之常情,理当如此,理当如此”

  第1003章 无敌舰队

  “砰砰砰”

  火星四溅,铆钉牢牢地嵌进了船体,工匠们用那满是老茧的大手抚摸着还有些发烫的铆钉尾部,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长两米重七公斤,这就是一根铆钉,如同一杆长矛,而这艘船上,到处都用了这样巨大的铆钉,这是一艘九节桅杆的宝船,一艘恐怖的巨无霸,巨大如城。

  岸上,一声“起”,巨舰两侧各有数十头水牛哞哞地叫着,在鞭子的驱策下,迈着缓慢而有力的脚步向前走去,套在它们身上的粗大的绳索吱吱嘎嘎地响起,安置在甲板上的巨大绞盘转动起来,高高的巨木搭成的架子上,涂了油的滑索一寸寸地移动,将一块巨石吊起。

  巨石重达十吨,在船上无数的水手齐心协力的运作下,这块巨石被平稳地放置在平坦的舱底,舱底已经静静地躺着两块同样的巨石,舱盖砰地一声合拢。

  这只是一个密封舱,整艘巨舰共有十八个密封舱,每个密封舱内放置三块分别重达十吨的压舱巨石,整艘巨舰仅压舱石就重达五百四十吨。

  此时,世界上海军实力仅次于大明的舰队是突尼斯舰队,他们最大的舰船载重量仅为五十吨,其载重量仅仅相当于大明宝船压舱石重量的十分之一。

  船尾,一个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相似的巨大怪物静静地探入水中,它的长度高达十一米,仅仅是这一个方向舵,就是哥伦布的旗舰尼娜号的全长。

  港口中,静静地停泊着无数的大小舰船,船舰的缝隙间,返于舰船与岸头的小船黑压压一片,它们像辛勤的工蚁一般,一趟趟地向补给舰上输送着各种远洋必需物品。

  大量的蔬菜,多被制成了咸菜干菜,还有适宜长期保存的蔬菜,装满泥土的盆栽中则生长着水灵灵的新鲜蔬菜

  补给舰上的粮仓已经堆满,大豆面粉糖盐各种调料小米和大米。大豆是最重要的一种食物,它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发豆芽,以确保船员们在航行中不会患上败血症。

  当然,用来防止败血症的不仅仅是豆芽,运上船的还有大量经过特殊处理,可以长期保存的酸橙柠檬橘子柚子等水果,有些水果不宜保鲜,还晒成了干,或者制成了蜜饯。

  食物中还包括没有脱壳的稻子,因为带壳的稻子所含的营养物质可以预防脚气,大明现在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医术,可以明白这些食物预防各种疾病的原理,但是在悠久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些食物的特殊用处。

  巨大的淡水储存箱里已经注满洁净的清水并封存完毕,大明舰队的水手们已经掌握了从海水中脱盐取得淡水的技术,但是要满足这么多人的饮用,自然还是以贮存清水为主。

  肉狗肉鸡,肥猪用来捉老鼠的猫,还有传递讯息的信鸽也被大批地运上了船,一时鸡飞狗跳,热闹非凡。

  一筐筐的鱼也被运上了船,主要是腌鱼和干鱼,当然,船员们带了钩网,他们还可以在航行中捕获鲜鱼。

  此外,还有大箱的茶叶和一坛坛的米酒被运上船,这些可不是用来交易的,而是供船员水手们饮用的。

  当这些物资装满补给船后,这支舰队可以在海上持续航行三个月长达一万五千里的航程,而无需靠岸补充食物或水。

  它们可以从这里出发,不间断地航行,于五个星期内到达马六甲十二个星期内到达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它们有能力航行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每次航行时间持续数年。

  后勤补给方面的准备工作持续了整整三天,然后就是武器装备方面的准备。

  装马船上屯积了大量的牧草和豆渣饼,这里将饲养数千匹战马,供骑兵登岸,进行陆地作战

  与巨大如城的宝船相比显得快速机动的小型战船,则在加紧装配着各种舰载武器,此时,世界排名第二的突尼斯舰队其保卫力量主要还是弓箭手,而大明的战船上已经装备了火铳火箭大炮曲射炮以及向敌舰喷射火焰的火龙喉。

  这是一支无可匹敌的舰队,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摧毁任何一支试图与之为敌的舰队。

  此时,就算集中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海军,与这支舰队开战,其结果也不过是一群鲱鱼碰到了鲨鱼群的绝望。

  重型武器是早就安装好了的,如今只是配备各种弹药,所以武器装备的配装只用了一天时间,第二天一早,船队乘员就开始登船了。

  最先登船的是官校旗军勇士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阴阳官医士,铁锚木埝搭材等工匠,水手民稍

  接着是乐师厨师说书艺人杂耍艺人,以及大批兴高采烈的商贾。

  然后是精通星相天文农业动植物工程建筑冶炼铸造火器制作和维修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将负责研究实验测量测绘记录收藏等方面的专业事务。

  最后则是各级官吏。

  文官集团如愿以偿地成为大航海舰队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他们背后的豪门地主商贾等势力集团也都如愿以偿地成为分享远洋贸易的一份子,怨怼之气迅速烟消云散了,攻讦抹黑大明远洋舰队的种种言论已经完全没有市场,代之而起的叫人肉麻的歌功颂德。

  一夜之间,下西洋就从他们口诛笔伐的祸国殃民变成了利国利民的无上壮举。

  这支舰队还没有最后完成,在黄海边上,双屿卫的数十艘战舰以及数千名战士还在翘首等待。

  此外,在广州口岸,还有另外一支数不清的商船队伍正在集结,等候加入下西洋的大军。

  在广州口岸,还挤满了准备加入远洋舰队的流莺艳妓。

  上一次随远洋船队下西洋的妓女们不但做男人生意,同时还兼做生意,她们回来时都发了大财,除了少数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依旧重操旧业之外,其余人都从良了,过上了稳定安逸的生活,眼热之下,这次愿意随船队远洋的流莺人数远远超出了需要的规模,恐怕要竞争上岗了。

  岸边,无数的人汇聚于此,为自己的亲人送行。

  夏浔与自己的家人正殷殷惜别。由于他执行的是秘密任务,所以朝廷并未对外公开辅国公也在下西洋之列,因此他此刻只着一身便装,如同一个普通的文士。一家人惜别送行的位置距码头也稍远一些。虽然家里人早就知道夏浔将要往西洋一行,可是事到临头,茗儿等人还是禁不住热泪长流。

  以前,夏浔经略辽东的时候,也曾一去经年,可那毕竟是在陆地上,这时代的大明人,对海洋还陌生的很,飘洋过海,行千万里之遥,那是八仙才应该做的事吧。大海的陌生和神秘让她们心里充满了畏惧,所以这离愁也就特别的强烈。

  “不要哭了,你们看看,数万人呢,有将士有水手有官员有商贾,哪一个不要背井离乡就我一人特别么。”

  夏浔轻轻擦去茗儿腮边泪水,柔声安慰着。

  茗儿再也顾不得什么国公夫人在人前应有的礼仪,忘情地抱住了他,用尽全身力气,泪水潸潸而下,淋湿了他的衣襟。她就只是他的小女孩儿而已,为了做好这个国公夫人,她已付出了太多太多,快要忘记本来的自己,这不是她,她不快活,她只想扑在自己的男人怀里。

  夏浔拥抱着她,许久许久,在她耳边轻轻嘱咐:“家里的事情,就全交给你了。我的计划,如今也只能由你来承担。嫁给我之后,叫你付出了许多许多,我欠了你欠了你们。”

  夏浔抬起头,看看同样泪眼朦胧的梓祺谢谢小荻等人一眼,低声道:“我答应你们,等这次回来,从此再也不离开你们,再也不叫你们为我思念为我担心”

  茗儿把头深深地埋在他的怀里,许久许久,她才缓缓放开双臂,仰起头看着夏浔,脸上泪痕犹在,却努力绽开一个美丽的笑脸,说道:“相公,我们等你回来一定要安全回来”

  夏浔点点头,又看看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儿女,对最大的思杨笑了笑,道:“等爹回来,我的宝贝女儿也该长成大姑娘了,到时候爹亲自给你选个称心如意的好郎君”

  思杨本来眼泪汪汪的,叫他这么一说,却不禁羞红了俏脸,便忸怩地低下了头。

  杨怀远还不到知道离愁滋味的年纪,听了爹爹这话不禁嘎嘎地笑起来,冲着姐姐挤眉弄眼。

  夏浔瞪他一眼,训斥道:“笑什么傻小子等老子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考较你的功课要是你学的不好,看我不打烂你的屁股”

  杨怀远一听,立即钻进茗儿的怀里,不依地撒起娇来,一家人都被他这副样子给逗笑了。

  借着这离愁别绪被儿子冲淡的机会,夏浔最后看一眼自己的亲人,沉声道:“保重”便转身大步走去,一身男装打扮的苏颖看看几位姐妹,又不舍地看看自己一双已是豆蔻妙龄的亲生女儿,向茗儿低低说一声:“夫人,我走了”便追着夏浔而去。

  夏浔不愿叫家人陪他远行吃苦,可这一去两年,他又不是郑和,总会有需要的,难道叫他堂堂国公去逛花船就算他肯,家中妻妾也不肯呐,总要叫人随身侍候才是。

  苏颖原是海盗出身,水性惊人,作为双屿海盗的三当家,她又同南洋商人打过交道,熟知许多国家的风俗民情,再加上这些年夏浔与双屿卫一直通过她来联系,她就成了陪伴夏浔下西洋的不二人选。

  无数条船,有的停泊在岸边,候着乘客上船,有的远在水中央,需要用小船把乘客一船船地运过去,岸上又有许多为亲人送行的家人,虽然具体下来,乱中有序,可是从整个港口看来,却是纷乱一片。

  张熙童由户部员外郎火箭似提升为右侍郎了,上任之后的第一个使命就是下西洋。老张新官上任,排场不下,从属的女眷和仆从不下数十号人,浩浩荡荡地登船而去,同时登船的还有其他一些官员家的家人,大家拥挤在一起,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青衣小帽书童打扮的“少年”,悄悄地混进了他们的队伍。

  登上船头,“他”鬼鬼祟祟地向岸上张望了一眼,一双秀气的大眼,透着古灵精怪。

  “呜呜呜”

  号角声起,永乐大帝的无敌舰队启航了。

  大舰六十二艘,中小战舰二百一十八艘,商船一百一十六般,樯橹相接,张帆如云,浩浩荡荡地驶去。

  官员学者水手们都挤在船栏边,努力想再看家乡最后一眼。

  接下来,他们将长年颠簸在海上,要很久很久才能重新踏上祖国的陆地。

  远洋航行是危险的,船上的一行人将再也无法回到故土,他们或因疾病死在异乡,或因风浪葬身大海,或因失事或其它原因永远留在异域他乡,在那里繁衍生息,大明将从此成为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这一年,欧洲人正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地刚刚睁开眼睛;

  这一年,美洲仍是一片原始部落的乐土;

  这一年,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的帖木儿帝国已彻底分崩离析,内乱不止,战火不断;

  这一年,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两头猛虎,鞑靼和瓦剌,一头已被圈养在大明的后院,一头还在奄奄一息的挣扎;

  这一年,东边的朝鲜国正陶醉在小中华的美梦中;

  这一年,日本正处于刀光剑影的战国时代;

  这一年,南亚诸国寺庙里的钟声依旧悠扬安静,节奏缓慢得仿佛还没睡醒。

  这一年,大明的远洋舰队开始了它的第二次远航。

  公元九世纪以前,能在海域航行的船几乎都是外国的,但是从九世纪起,中国建造了它自己的海上舰队。宋元时候,中国大型的远洋舰队向海外派遣特使并建立了固定的海外贸易网,逐渐地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对香料贸易的控制。

  这张网在元末明初曾经被收了回来,现在朱棣大手一挥,又把它撒了出去

  第1004章 一棹春风一叶舟

  浩浩荡荡的舰队沿长江顺流直下,在出海口汇合了奉命集结于此的双屿卫四十八条战舰,组成一支庞大无匹的船队,折向南海。

  这支船队的整个编组队形是前哨左右前营突出整个舰队队列的左右哨列,最后是分向左右雁翅状的后哨,中间位置是最巨大的宝船和无数的商船,那阵形仿佛一只背负神山的巨龟。

  从空中俯瞰下去,整个舰队黑压压一片,铺开来有好几平方公里,这样的场景,酷似二战时海上的巨型混合舰队,但那时候,美英德日等国都拥有这样的海军舰队,而现在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涉沧溟兮十万余里,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或烟雾之溟,或风浪之崔嵬。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清晨,礼部右侍郎张熙童站在船头,俯瞰大海,忍不住诗兴大发,旁边的郑和听了不禁淡淡一笑。张侍郎的这种心情,他第一次乘着巨舰,驶入大海时,也有同样的感觉。可是大海的这种壮观瑰丽,也只有刚刚踏上大海的人才会有。

  郑和笑微微地心想:“等着吧等巨浪如山,舟如败叶的时候,等数月航行,四望茫茫,枯燥乏味的时候,这位张大人就知道航海远非他想象的那么诗情画意了。”

  此时还是黎明时分,可第一次出海的人都起了个大早,等着看那红日跃海而出。船员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目前大明航海使用的导航方法主要是航海罗盘和过洋牵星之法。

  此时,舵手正保持船的正尾对着北极星,导航员则用牵星板测量北极的地平纬度,获得初次数据后,他们将可以保持整整一昼夜的正南向航行,然后再进行另一次北斗的测量。这时他们还未能掌握经度的准确测算方法,纬度的确定也不是以赤道为基准点,而是根据北极星等星体来确定,但这已足以让他们在赤道以北以惊人的准确性抵达想要到达的地方了。

  海浪翻涌而来,方形的船头两侧设计有海水的通道,浪头涌来,就会灌入通道,当船头一沉复起时,水就从两侧排出,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船的颠簸问题,所以这船行驶在海上平稳得很,让赵子衿这种初次乘坐大船出海的人也少有不适的感觉。

  夏浔在另一条船上,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知道辅国公也在下西洋的队伍当中,除了正使郑和副使张熙童双屿卫指挥使许浒之外,就只有周满洪保周闻杨庆等几位主要的大太监和文官。

  主舰上官员众多,所以为了保密,夏浔住在双屿卫的战舰上,张熙童也住在另一艘大舰上,但是他起得早,一早起来是为了观日出,但是为了和正使郑和拉近关系,他就兴冲冲地跑到郑和的大舰上来了。

  他的侍妾有梦此刻才刚刚起床。

  有梦没有姓也没有名,自小就是青楼长大,原是京师有名的红歌妓,张熙童从辽东回南京,荣升礼部员外郎后,同僚设宴庆祝,邀他花船饮酒,一眼相中,这才为她赎身,从此做了自己爱妾。张熙童十分宠爱这位如夫人,此番下西洋,她是唯一一个被他带在身边的妾室。

  有梦睁开眼睛,眼神稍稍有些迷惘,过了片刻才清醒过来。忽然意识到此刻自己还在船上,此刻自己正在海上,不禁一掀薄衾,欢喜地跃起,赤着双足跑到窗口,掀开窗子向外望去。

  一股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撩起了她的秀发,浪涛声不绝于耳,有梦啧啧地赞叹几声,这才意犹未尽地转过身来。窗子就在舷板上,不虞有人看见,有梦懒洋洋地转身,准备唤丫环进来侍候她梳洗着妆。

  昨夜与老爷缠绵半宿,这时她身上可真够瞧的,下体不着寸缕,只是套了一件亵衣,亏得那亵衣肥大,直垂到臀部,所以下边只露出一双白生生的美腿。芳胸半裎着,一头乌亮的长发半掩在雪腻丰腴的胸口,婉媚的味道经这一件春衫而有种放大的效果。

  有梦走到桌边坐下,拿起牛角梳子,对着桌上铜镜刚刚梳理了两下头发,突然尖叫一声,扔了梳子跳起身来,掩着胸缩到墙角,惊叫道:“你是谁”

  唐赛儿一身青衣小帽的侍童打扮,悄悄潜进房来,已经躲藏了一阵了。

  她发现这船上比起当年在军中时反而不易藏身,再加上那一次她是惊恐万状,只当害死了人,想要逃之夭夭,什么苦都忍得,这一次却不同,叫她衣服整日不换澡儿几天不洗也不梳洗打扮,只吃残茶剩饭,睡觉要睡在硬梆梆的犄角旮旯,她当然不愿意。

  可是她已偷偷听船上的水手说过了,现在还不算真正的出了海,接下来还要去广州,如果这时被夏浔发现了她,难免一个被押解上岸,着人送回的下场,所以她现在还不是叫夏浔知道的时候。所以她鬼鬼祟祟地潜进有梦的房间,本想看看有什么自己得用的东西。

  未料她防了有梦姑娘,却一时大意,没注意到那面铜镜可以反映到的角度,被对镜梳妆的有梦姑娘看个正着,有梦看见一个人影儿在后面鬼鬼祟祟地行过,这一吓真是非同小可,一时间花容失色,一颗芳心卟嗵卟嗵跳个不停。

  “嘘”

  唐赛儿也被她吓了一跳,赶紧竖指于唇,小声道:“噤声不要怕,我不会害你的。”

  有梦姑娘定睛瞧她,十三四岁一个少年,虽是青衣小帽下人打扮,却是唇红齿白,秀眉大眼,清而秀,魅且丽,如此罕见的俏美少年,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有梦姑娘上下打量她几眼,怯意便去,隐隐生起一种难言的感觉,不禁微微挺起了饱满诱人的酥胸,佯做怒意,娇嗔道:“你这小厮,是哪位大人府上的,怎么这般无礼,闯入姐姐寝舱我若张扬出去,还不叫人打杀了你”

  “我我”

  唐赛儿干笑两声,眼珠儿咕噜噜一阵乱转,却想不出个托辞。

  这时,舱门敲响,那小丫环在外边叫:“夫人,夫人,你怎么啦”

  有梦姑娘瞟了眼唐赛儿,见她一副手足无措的模样,叫人一见便爱煞了她,不禁心生维护之意,忙道:“没甚么,做了个噩梦,吓醒了”

  支走了那小丫环,有梦便似笑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