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299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8:08      字数:11679
  对不住,诏狱里边自有诏狱的规矩,您看您这身衣服”

  “哦”

  夏浔洒然一笑,道:“些许小事,我怎会叫你为难呢,那就换了吧”

  纪纲赶紧摆手道:“来人”

  当即就有个狱卒捧了套囚服过来,这牢里的囚服,分红白赭两色,红色是待死之囚,赭色是服刑之囚,白色是待罪之囚,如今夏浔尚未定罪,属于疑犯,故而要着白色。

  两个锦衣校尉上前为夏浔更换衣衫,就在这时,几骑快马飞奔而来,直扑诏狱,到了门口翻身下马,留一人把马系在拴马桩上,其他几人按着刀,蹬蹬蹬往石阶上走,看这几人,俱都是尖帽白靴,靛青色的曳撒,中间簇拥一人,穿锦衣千户冠服,杀气腾腾。

  “站住,诏狱重地,何人擅闯”

  诏狱门前侍卫上前阻拦,那中间的锦衣千户抬手亮出一块腰牌,侍卫一见便退了下去,那群人脚步不停,一窝蜂地冲进诏狱。

  夏浔刚刚换好囚服,这群人就冲了进来,纪纲扭头一看,眉头顿时皱起,沉声问道:“原来是东厂陈贴刑,陈贴刑何故前来”

  陈东朝天拱了拱手,高声道:“奉诏,辅国公杨旭一案,由我东厂审理。因案情重大,为防有人通风报信串通消息,厂督大人请了圣旨,吩咐卑职赶来诏狱,对杨旭严加看管,随时候审。”

  纪纲心中暗恨,面上却做不得声色,只好转过身,对夏浔皮笑肉不笑地道:“国公,请吧”

  夏浔微微一笑,举步便走,刚刚迈出一步,后边霹雳般一声喊:“怎么着,听说辅国公爷受j臣谗言,给逮进诏狱了么”

  纪纲被陈东呛了一肚子气正没处发,一听这案子还没审,就有人英明地给夏浔定性为“受j臣谗言”了,不禁勃然大怒,扭头呵斥道:“谁在这里胡”

  这一扭头,就见锦衣卫指挥佥事塞哈智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纪纲一瞧是他,说了一半的话登时咽了回去。塞哈智是个浑人,跟他呛起来的话,自己肯定给噎个下不来台,偏偏他是自己副手,就比自己低了半级,职权上又奈何不了他。

  “啊,国公爷老塞来晚了”

  塞哈智瞪着一双牛眼,好像根本没看见其他人似的,直接就冲到夏浔面前,抱拳道:“国公爷”

  夏浔笑道:“老塞啊,你怎么来了”

  塞哈智扯着大嗓门道:“老塞正在操练那班不争气的龟孙子,忽然听说了国公爷的消息,赶紧就回来了,国公对朝廷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对皇上意图不轨呢,这一定是j人陷害,国公您别急,皇上一定会查明真相,还国公以公道的。”

  塞哈智瞪着四下的牢头狱卒们,威胁道:“看清楚喽,这可是辅国公爷,一个个的都给你塞爷爷规矩着点儿,谁要是敢在国公爷面前不知恭敬,忤逆犯上,叫我老塞知道了,嘿嘿嘿,我塞哈智的手段你们可是知道的”

  “嗯纪大人也在这儿呢。”

  塞哈智威胁完了,这才发现纪纲站在一边,脸色非常难看,塞哈智咧开大嘴了笑起来:“哈哈哈,要是早知道纪大人你在这儿,我就不着急了,大人也是辅国公的老部下嘛,照顾国公爷的事儿当然不用我老塞来操心了。”

  纪纲皮笑肉不笑地道:“那是,那是,老塞啊,你这副牛脾气啊,真是”

  纪纲还没说完,塞哈智突然又发现了陈东,登时丢了个后脑勺给他,在陈东胸口亲热地捶了一拳,大笑道:“哈哈,是你小子,你也来看国公吗咱们可有日子不见了,我说你小子不像话,太不像话了,怎么自打做了东厂的贴刑官,就不找我老塞喝酒了东厂和锦衣卫之间那点腌臜事儿,你别往心里去,他们闹他们的,咱们交咱们的。”

  纪纲只当没听着这浑人说的浑话,朝诏狱的几个牢头儿没好气地吼道:“还愣着干什么,开门”

  虽然说天牢诏狱这类所在,几百辈子也不大可能发生一桩劫狱越狱事件,但是在设计上还是要防止这一点的,因此除了牢中的牢门游哨,临近门口这里还有一条长达二十丈长的甬道,甬道两端都有铁栅门一座,只能从外面打开。

  夏浔走进甬道,到了里边那道关口,牢子把铁锁打开,拉开大门,才是正式的牢舍。诏狱里边,现在一下子住进了好多官员,倒是有了几分人气,不再那般荒凉了。

  夏浔刚走进去时,两厢牢房里的人犯并未注意,这时不是饭时,他们只当是狱头巡视,四名狱卒两前两后将夏浔夹在中间,纪纲和陈东等人跟在后边,走过两座牢房的时候,其中一座牢房中的犯人才注意到又来了人犯。

  这座牢房里关的是工部左侍郎陈寿,陈寿一见有人被押进来,本还好奇是哪位同志也被锁拿入狱,定睛一瞧,顿时大吃一惊,他从榻上滚翻落地,抢到栅栏前惊骇地看着夏浔,失声叫道:“辅国公你你怎么也进来了”

  对面牢房里关的就是解缙,他正百无聊赖地躺在榻上,一听陈寿惊呼,抬头一看夏浔模样,赶紧翻了个身,背对牢门,装作正在熟睡,他心中有愧,怎敢与夏浔招面。

  夏浔并没看到他,夏浔根本没往左右牢房张望,他向陈寿点点头,就走了过去,陈寿看着他从眼前慢慢走过,不禁萎顿在地,惨然道:“连辅国公都被关进来太子大势去矣”

  这时候,其他犯官业已发现了夏浔,太子党领袖人物入狱,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产生了与孙寿一样的想法,那么诏狱之外的满朝文武会做何感想呢

  第939章 伏兵尽出

  汉王府里,汉党云集,大排筵宴。

  陈瑛作为汉王的首席幕僚,坐在最上首,前些天的失魂落魄已全然不见,陈瑛一脸的神采飞扬,他举起杯子,向汉王大声贺喜道:“杨旭入狱,可见皇上心意已决,恭喜殿下,守得云开见月明”

  汉王志得意满,举杯谢道:“说来,还是部院之功,若非当年部院大人力劝本王留京,而是赴云南就藩,本王安有今日呢本王见识浅薄,那时还以为安南战事是个带兵的机会,如今你看,那张辅在安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依旧不能平定安南局势。

  他在安南如陷泥沼,拔足不得,依本王看,他这一辈子,就要扔在那穷荒僻壤了。本王当初若真个就藩云南,如今在安南进退不得的就是本王了,一生岁月,尽数消磨在那里,哪还能够图谋大位。饮水思源,本王若能成为太子,部院当为首功,来,本王敬部院大人一杯”

  陈瑛赶紧举杯道:“不敢不敢,臣遇事思虑过深,反生猜忌,以致畏首畏尾,难成大事。殿下雄襟气魄,无人能及,乃真英雄也今日看来,欲成大事,还得殿下这样的英雄豪杰才成”

  汉王指着他大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部院大人这是说本王只会逞匹夫之勇么”

  陈瑛谄媚道:“臣哪儿敢刘邦项羽,皆世之英雄。他们哪里是不读书了,这都是不得志的书生们酸溜溜的牢马蚤话罢了。刘项二人非不读书,而是学而致用,不似一班腐儒,食古不化,拘泥于书罢了”

  汉王大笑,满堂心腹急忙凑起,举杯先敬汉王,再敬陈瑛。

  乱哄哄举杯致敬一番,汉王忽然一声叹息,放下杯子道:“解缙是倒了,杨旭也倒了,父皇果真爱我呀奈何,朝中食古不化的腐儒们依旧死不绝,他们抱着立嫡立长的贞洁牌坊就是不撒手,父皇什么时候才会废立储君呢”

  陈瑛道:“储君,国之根本。自古储君废立,莫不是了不得的大事,如那汉刘邦,开国之君,一言九鼎,满朝文武莫敢忤逆,他嫌弃长子刘盈生性懦弱才华平庸,欲立次子如意,还不是要循序渐进,百般试探群臣心意么。当今皇上虽是乾纲独断,在此大事上,也不能不予谨慎,总要有个过程的。”

  陈瑛说到这里,抚须笑道:“刘盈终不曾废,得益于商山四皓的扶持,可惜了,当今太子却没有商山四皓,只有杨旭解缙这哼哈二将,如今他这左膀右臂尽皆进了诏狱,欲废太子,还不易如反掌

  老臣一生唯谨慎,先前不敢判断皇上心意,所以竭力劝阻殿下尽出全力,以防万一。如今天意昭昭,再明显不过,咱们的人可以直截了当,上书皇帝,请求废太子,立汉王了老臣也会亲自上疏,为殿下请命”

  陈瑛做事一向谨慎,总是未虑胜而先虑败,打着狡兔三窟的主意,一旦失败,就可以不失元气,蛰伏起来,以候机会。这一次也是这样,在弹劾解缙,间接动摇太子之位的过程中,他只授意俞士吉找些新晋的御使言官打头阵,不但他自己没有出面,就连俞士吉乃至下面几个得力的手下都没有出手。

  不但他还留有相当大的实力没有暴露出来,就是这些年来汉王明里交结暗中勾引,好不容易攒下的那些文武班中的人脉吸纳的那些党羽,都在他的劝阻之下按兵不动,以防提前暴露全部实力。

  而今皇帝想废太子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陈瑛终于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连他这位汉王派的首席军师都要赤膊上阵了,其他人自然也就没有再保留实力的必要。

  汉王大喜,举杯道:“来,为你我共襄盛举,干杯”

  翌日早朝,依旧按着流程,先处理接见外使事陛辞出京官员事进京朝觐见驾事,这一环节大多数时候就是走个过场,一年下来,也难得真个用上两回。

  底下文武百官都憋足了劲儿等着,有打算力保太子的有打算攻讦太子的有打算为辅国公求情的,有打算继续落井下石的,陈瑛等人则打算旗帜鲜明地公开支持易储,力保汉王上位。

  沐丝询问道:“有无官员遣祭复命有无官员升迁谢恩有无官员到京陛见,有无外国使节赴京”

  底下鸦雀无声。各路大佬攒足了劲儿准备开战呢,谁那么不开眼,这时候拿些乱七八糟的事儿给大家添乱

  可是,不开眼的人还真有,满朝文武拿这个人还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这个人是皇帝。

  沐丝问完不见有人回答,就要宣布百官奏事。

  在明朝宣德以前,早朝奏事非常重要,那时候人主亲裁万机,很多大事是在金殿上商议决定的。直到宣德驾崩,英宗继位,英宗是个九岁的孩童,不具备当朝处断国事的能力,凡事用辅政大臣决断,早朝才变成形式,而且就此形成惯例。

  不料沐丝拂尘一拂,刚要说话,御座上的朱棣突然咳嗽一声道:“今天,各衙门官停了御前奏事吧,有事具本上奏就是。朕有一件大事要说,朕尚未回京时就下旨议迁都,如今过了好些时日了,朕想知道,众臣工议了这么久,有没有拿出个章程来啊”

  百官面面相觑,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问话给弄懵了,陈瑛黄真杨荣黄淮等一众大臣踏出一只脚去,连一口丹田气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就等沐丝喊一句:“百官有本早奏,无事退朝”便大喝一声“臣有本奏”冲将出去,可这一下

  几个人把踏出去的脚又慢慢收了回来,金殿上静了好久。

  总不能就这么把皇上撩在那儿吧翰林院学士慕容嵘铸率先反应过来,出班跪倒,高声奏道:“臣翰林院慕容嵘铸,奉诏以后,臣与翰林院同僚仔细议论过,臣以为,金陵僻在东南,不足控驭西北,非胜地也。皇上意欲迁都,实为英明之举,然迁都北京,却有失妥当”

  朱棣挑了挑眉毛,问道:“哦,有何不妥”

  慕容学士道:“纵观历史,建都其地而享祚长久的一是河洛地区的开封洛阳,一是关中地区的长安咸阳。太祖高皇帝当年就有意将都城迁至关中,关中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乃是都城绝佳所在”

  这位学士就是陕西籍,得着机会,便竭力推销起了自己的家乡,他话音刚落,一向在朝堂上只顾打瞌睡,万事不参与的太常寺卿柳岸跳了出来,奏道:“皇上,长安咸阳历宋元两朝,已然败落不堪,如何可为京城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开封就更不用说了,黄河在侧,不但不能为其屏障,四时泛滥,反成祸害,亦非佳地,所以,臣以为亦不可取。”

  朱棣问道:“那么你觉得何处可为都城”

  柳岸道:“将燕京与长安洛阳汴梁相比较,臣认为燕京形势最优,天地间之形势,大抵无如燕京,沧海绕其东,太行峙其西,后枕居庸,前襟河济,饶谷马鱼盐果窳之利。顺天为皇居,东南转漕,秦晋入卫,形胜甲天下”

  朱棣精神大振,立即道:“柳爱卿所言甚是有理”

  话音刚落,本来心悬太子安危,不想就此事发表意见的大学士丘浚火了,腾地一下跳了出来,大声道:“居庸,吾之背也;紫荆,吾之吭也。以燕京为都城,切近北狄,恐其反扼我之吭而拊我之背,东临沧海,近在咫尺,如有寇自海上来,亦难防蔽”

  柳岸马上道:“燕京北有雄关,又有辽东以扼鞑靼,以我大明之强,何虑之有东虽临海,却是内海,有辽东山东狭峙,拱卫内海,如果都不能抵御外寇自海上来,那么就算都城迁得再远,能阻止敌寇铁蹄兵临城下么”

  两个人这一开头,文武百官想不计较都不成了,纷纷开口,七嘴八舌,那反对迁都的官员,在整个金殿上十成中占了八成,这一通批驳,把同意迁都他处的骂作鼠目寸光,把同意迁都北京的骂作谄颜媚上,骂得金殿狗血处处。

  如此种种,听在朱棣耳中,简直就跟直接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差不多,朱棣那张大黑脸越来越黑。满朝文武也不理会,本来就是指桑骂槐么,皇上脸色越难看,他们心中越快意,众大臣捉对儿厮骂,这一骂就骂到了天将正午。

  朱棣忍无可忍,沉着脸拍案喝道:“众卿既无定议,那么迁都一事,就继续议下去,无论多久,一定要拿出个定论退朝”

  朱棣霍地一下站起来,转身刚要走,黄真和陈瑛忍不住一齐踏出朝班,高声叫道:“陛下慢走,臣有本奏”

  朱棣扭头一瞧,居然是都察院的左右手。

  陈瑛和黄真互相看看,谁也不愿谦让,朱棣一指黄真,点名道:“黄卿有何话说”

  第940章 一本,又一本

  黄真硬着头皮道:“臣为辅国公杨旭进言,辅国公忠于朝廷忠于皇上,勤勉任事,素无大错,今无故入狱,百官非议,难免皇上寡恩之名,臣请皇上开恩宽赦,若辅国公确有实证,再予严惩不迟”

  朱棣震怒:“你之所言,就是为此么解缙招供,杨旭与之勾结,怂恿东宫,意图不轨,朕要查他,自然不能叫他逍遥于外,暗做手脚。若他果然坦荡无私,可不正是要还他清白么什么百官非议,朕躬寡恩,除了你,朕怎么从不曾听他人说过你如此迫不及待为杨旭说项,莫非也是他的同党”

  黄真的根本,全在夏浔身上,夏浔要是倒了,他得被陈瑛和俞士吉给玩死,他哪能不保夏浔,结果皇上却扔了一顶大帽子给他,黄真都快吓尿了,他卟嗵一下跪倒,高呼道:“皇上,臣冤枉,臣赤胆忠心”

  朱棣拂袖道:“是否无私,查过才知,锦衣卫,把他拿了”

  黄真听了双腿一软,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

  朱棣又问陈瑛:“卿有何奏”

  陈瑛:“呃这个”

  他把请易储君的奏章往袖子里一塞,朗声道:“臣是想问,皇上要百官议迁都,这个不知可有时限啊”

  朱棣:“”

  “咣啷啷”

  诏狱的牢门打开了,四个狱卒又送进一个人来。

  经过昨天辅国公入狱的事,牢中的犯官开始敏感起来,刚一听到声音,他们就扑到牢门前,抓着栏杆向外瞧。

  黄真被四个狱卒夹在中间,失魂落魄地往里走。

  户部主事君行健失声道:“啊都察院黄大人也进来了”

  对面的工部屯田主事刑凌山苦中作乐,调侃道:“黄大人,你为何事入狱啊也是解缙检举的么”

  这几个人都是解缙受刑不过屈打成招的,因是解缙攀咬,这几个人心中不忿,对解缙便少了敬意,他们官职虽比解缙小,如今都是难友而已,懒得再用敬称。

  黄真咧了咧嘴,没有说话。

  再往前去,左牢房是兵部武选司郎中赵锋,右边是通政司左通政慕容浩,看见黄真被抓,垂头丧气也不说话,二人只是嘿了一声,并未言语。

  接着往里就是大理寺少卿叶岚,工部左侍郎陈寿都督陈铭刑部侍郎思温大理寺右卿耿通安南布政司参议解缙等官员的牢房,黄真左右一看,喝再凑几个人,朝廷的六部九卿就可以搬到监狱里办公了。

  黄真哀声一叹,心道:“皇上这回真是铁了心啊”

  接着往里去,就是东宫属官了,东宫属官也是按照官职从小到大的顺序往里排的,这倒不是有什么规矩必须如此,只是牢头儿为了管理方便,排个顺序。一间间牢房都是满的,到了尽头,左面牢房是杨士奇,右面牢房是杨溥,这是东宫属官里头官儿最大的两个人了。

  两人见了黄真也很惊奇,不过以他们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会像户部主事君行健一样大惊小怪了。两人穿一身白色囚衫囚裤,看见黄真,还向他拱了拱手。

  这时,黄真突然发现了夏浔,夏浔在更靠里的一间牢房,与杨溥的牢房隔着一间,中间这间是空的,大概是为了让夏浔清静一些,官儿太大,坐牢的条件也要论资排辈的。

  因为牢房都是栅栏式的,隔断不是土坯砖墙,所以黄真一眼就看到了夏浔,夏浔正盘膝坐在木板床上入定,练习吐纳功夫,黄真一见,如丧考妣地哀号一声,便像兔子似的从四个狱卒中间猛扑出去,跑向夏浔的牢房,大叫道:“辅国公国公爷”

  夏浔听见声音,放在膝上的双手抬起,缓缓做了个下压的动作,收功抬头,张开眼睛,就见黄真已扑到牢门前,抓着栅栏,一头花白头发,老泪纵横地道:“国公爷黄真来陪你啦”

  夏浔笑道:“你又不是如花少女,来陪我做什么”

  黄真听了不禁想笑,可他实在笑不出来,只好哭丧着脸道:“国公爷,您还有心说笑话”

  这时那四个狱卒恼怒,上前扣住黄真就走,夏浔把脸一沉,喝道:“放手”

  那狱卒都是些耳目灵通的人氏,知道这位国公爷的厉害,人家以前是锦衣卫的头儿,现在锦衣卫的头儿还是他的下属,听说他以前就进过一次诏狱,纪大人好酒好茶地侍候着,没多久人家就拍拍屁股出去了,天知道这回是不是旧事重演

  反正前两天纪大人送他进来的时候,依旧是恭恭敬敬的。

  这些狱卒不敢违拗,忙松开黄真,对夏浔行礼道:“国公爷”

  夏浔指指左手边儿上,道:“这间牢房不是空着呢么,就让黄大人住这间吧”

  “这”

  夏浔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那牢头儿就服软了,一位国公的气场,就算是成了阶下囚,也不是他们能抗拒的。

  黄真被送进了夏浔旁边的牢房,一进牢房,他就扑到与夏浔一栏之隔的地方,急急叫道:“国公”

  夏浔下地,走过去道:“你因何事入狱”

  黄真嗫嚅道:“国公勿怪,下官没有听从国公的吩咐,眼见国公入狱,便具本为国公保奏来着。”

  夏浔默然片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笑道:“好,很好”

  人孰无情,夏浔虽然对他有过嘱咐,但是黄真能这么做,不管他帮人是否是为了帮己,患难之中,不做缩头乌龟,便也不枉这么多年来对黄真的提携。

  黄真擦擦眼泪道:“国公,看样子,皇上是铁了心要易储了,如果汉王上位,咱们就没指望了”

  夏浔沉着地道:“沉住气,今天朝会,都有些什么事情”

  黄真见夏浔一脸的平静,心态顿时平静下来,他对夏浔已经形成习惯性依赖,夏浔如此从容,让他心里不禁萌生了一线希望:“莫非这一遭还是个有惊无险的局面否则国公怎会如此镇定”

  黄真便把今早发生在朝堂上的一切叙说了一遍,夏浔听了,便背起双手,在牢房里徐徐地踱起步来,牢房里铺着防潮的稻草,夏浔的双脚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

  黄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过了许久,依旧不见夏浔说话,黄真忍不住问道:“国公,这一劫,咱们能闯过去么”

  夏浔站定脚步,看了他一眼,意味难明地笑了笑:“会”

  黄真之信夏浔,如信徒之信菩萨,一听这话,顿时心中大定,急忙问道:“国公估计,得什么时候”

  夏浔道:“地藏王菩萨曾发下大愿,是怎么说的”

  黄真一呆,想了一想,讷讷地道:“地藏菩萨立誓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一切众生,故发宏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夏浔微笑道:“呵呵,妙极”

  黄真顿足道:“国公啊,您就别打哑谜了,老黄都快要急死了,可听不懂您的意思”

  夏浔道:“世间有善就有恶,有恶就有恶人,有恶人就化恶鬼,恶鬼度不空,菩萨怎能成佛所以,地藏菩萨就只好一直住在地狱里。我没有菩萨心肠,也没有菩萨的宏愿志向,我可度不尽诏狱中一切囚犯,我是地狱住满恶鬼,我便成佛你且安心,等这诏狱住不下人的时候,咱们就可以出去啦”

  黄真嘴巴张得老大,他看看那长长一排空空荡荡的牢房,带着哭音儿叫道:“国公爷,那这诏狱什么时候才能住满了人呐呐呐呐”

  牢房里空空荡荡,黄真说到后来,悲从中来,声音拔高了些,凄惨的尾音传出好远。

  黄真入狱时正当中午,夏浔抬起头来,看着从那一角天窗直直投下的光柱,低沉地说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要说快,也是很快的”

  “百官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一句老生常谈随着这拂尘一动,从沐丝的口中宣了出来,听在陈瑛口中,却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他的六识在这一刻似乎一下子敏锐到了极点。

  他似乎听到了沐丝手中的拂尘扬起时那“唰”地一声清醒,他看清楚了那拂尘扬起时每一缕丝的飞扬。

  卤簿拂尘,朱氂为之,缨长二尺,柄长二尺一寸二分,上饰镂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环以缀拂,下饰镂金龙尾三寸三分,末箍金环。这拂尘从沐丝的左臂上飞起,如一抹流云,在空中画了半个圆,落在他右手前端四尺处,拂丝纷纷落下,旋即悬如马尾,寂然不动。

  陈瑛弹劾过许多人,一品大员封疆大吏公侯伯爵,皇亲国戚,这其中很多人都是他号准了皇帝的脉,体察上意,进行弹劾的。

  这一次,他也是认准了已经明白皇帝的心思,才赤膊上阵亲自出马。只是这一回弹劾的是国之储君,是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大明天子,心情的迫切和紧张就在所难免了。

  可他很奇怪,明明自己的心跳的厉害,声音居然异常的平静,听不出一丝的紧张颤抖。他端着玉笏,目不斜视,一步踏出班列,微微一欠身,沉声道:“臣有本奏”

  朱棣睨他一眼,道:“哦,陈卿有何话说”

  第941章 本本催心

  朱棣看了陈瑛一眼,陈瑛没敢仰视,但他只是飞快地闪了一下眼神,就清晰地捕捉到了朱棣的神情。朱棣的神情有些古怪,似乎他知道陈瑛要说什么,而且很想听他说出来,可是隐隐的又有一些犹豫,怕他说出来,这很矛盾的心情,同时出现在皇帝的眸中。

  这一切都被陈瑛捕捉到了,这复杂矛盾的心情,可不正是既为人君又为人父的永乐皇帝想废太子的时候,亲情与社稷冲突挣扎的真实写照么这念头在他心中只是匆匆一转,便化成了无穷的勇气,陈瑛捧笏弯腰,声音陡然变得响亮起来:

  “臣启皇上,当今太子,不法祖德,不遵圣训,专擅威权,鸠聚党羽。折辱大臣不敬天子,种种恶行不可枚举。今皇上回京,中外使臣恭迎圣驾,独有太子迟迟不到,藐视天子,一至于斯,此人子礼乎此人臣礼乎人子如此,即为不孝人臣如此,即为不忠不忠不孝之人为君,其如祖业何谕”

  虽然争储尽人皆知,但是这般放在台面上公开言论废太子还是头一回,满朝文武都被震住了,大殿上鸦雀无声,只听陈瑛声音朗朗地道:“故,臣请皇上,废黜太子,另立贤明”

  “臣附议”

  陈瑛话音刚落,御使班中便呼啦啦站出一群人,向皇帝叩头高呼。

  为什么叩头呢因为明朝制度,金殿奏对,必须跪奏。但是又有规定,一衙之长,无需叩头,所以像夏浔陈瑛这样的人只需躬身,这些普通的御使就得磕头了。

  “臣反对”

  “臣反对”

  反对的声音七嘴八舌,远不及御使们整齐划一,显然是不曾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紧接着,“臣附议”“臣附议”声又起,武将班中又站出一班人。

  朱高煦的班底除了一个都察院,主要就是武将,他四年靖难,始终冲在一线,四年间结交下的军中将领实不在少数,这些人平时没有机会参预政务,才没有显现出来,现在是议储,而非单纯的政务,他们既然有资格上殿参加朝会,当然有权发表意见。

  他们的挺身而出,立即又激起一些文臣和武将的愤慨,这些人马上站出来反对,内阁大学士杨荣怒发冲冠,振声高呼道:“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太子乃皇长子,恭懋谦让,人品贵重,幼习诗书,晓明礼乐,乃克承大统之不二人选,没有大错,安能轻言废立臣反对”

  内阁大学士黄淮也站出来,连声反对:“皇上三思,太子废不得废不得呀”

  内阁大学士胡广眼见这混乱场面,当即站立班中,眼观鼻鼻观心,继续划水打酱油。骑墙派有样学样,任由太子党和汉王党争吵不休。

  针锋相对的两派各执己见,相持不下,一时间争得面红耳赤。朱棣见此情形,眉头不由一皱,说道:“有关东宫事,你们具本上奏,容朕思量,此事暂且不议,百官尚有其他国事者,上前奏来”

  皇帝这句话一说,跳出来的文武百官只好退回本列,犹自恨恨仇视,剑拔弩张之态充斥于朝堂之上,接下来所有政事的讨论和决定,都是在硝烟味里完成的。

  朝会一散,陈瑛等人就被接到了汉王府,汉王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道:“父皇明明已有意传位于我,可恨这班不识相的臣子横加阻挠,哼等本王得继大宝,这班人一个也不饶他”

  说完了狠话,朱高煦又道:“部院大人,父皇乾纲独断,当朝下旨不就完了皇帝做久了,胆子也小了,一见百官反对,群情汹汹,便打了退堂鼓,这该怎么办才好”

  陈瑛道:“殿下莫急,皇上若硬要废立,自然也可以。只是,太子在众多反对声中被废黜,殿下在众多反对声中被立为储君,于国家绝非幸事,就算是殿下被强立为储君,百官不肯甘休,继续纠缠,朝廷上岂非离心离德,散沙一片皇上为慎重计,暂不有所动作,这是老成谋国之意。

  皇上已经有了这个念头,那就好办了,咱们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反对者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只要他们被打垮了,在朝堂上不成气候,只剩下寥寥几个人反对,嘿就算他们自缢死谏,也无改于大势了。”

  朱高煦道:“部院大人说的容易,如今咱们倾巢而出,动用全部力量,在朝堂上也不过是个势均力敌的局面,这还是因为东宫官属和杨旭解缙入狱,许多官员心生恐惧,做了墙头草,想把反对本王的人打垮打散,如何去打这又不是沙场做战,本王率一路兵马,提七尺长枪,就能解决的事儿”

  陈瑛笑道:“官场争斗,比的本就是无影刀无形剑,含沙射影旁敲侧击,殿下的手段,那是用不上的。眼下就有个大好机会可用,只要稍稍迂回一下,一样达到目的。”

  汉王双目一亮,大喜道:“部院大人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陈瑛笑道:“说起来,也是咱们心急了些,眼见殿下守得云开,迫不及待便想功成,其实这火候还是差了一些。此刻想来,臣倒不得不佩服皇上了,还是皇上沉得住气,只是这种事情,总不能叫皇上面授机宜呀,咱们得体察上意,迂回着来达到目的”

  汉王眉头一皱,不耐烦道:“部院大人一席话莫测高深,本王一介武人,实在是听不懂。部院说明白些”

  陈瑛道:“很简单,还是利用东宫迎驾一事继续攻讦太子,解缙既然承认结党营私,为太子图谋,这件事也可以加以利用,继续造大声势。嗯如此一来,殿下倒是不得不接纳那纪纲了,无妨为成大事,不拘小节,这纪纲背叛过殿下一次,断然不敢再来一次,殿下便接纳了他吧,这纪纲若用得好,倒是一个咬人的好狗”

  汉王道:“纪纲,小人而已。不过海纳百川,小人亦有小人的用处,要本王接纳他也没甚么。只是本王还有一点不明白,利用东宫迎驾一事继续攻讦,这是什么道理”

  陈瑛呵呵笑道:“殿下,你想,咱们直接说太子无德,请皇上废黜,那些太子党就可以站出来,大喊太子仁厚,不可废储。百官这立也罢废也罢,都是为了皇上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皇上无论心向哪边,总不能因此就说那力保太子的人有罪吧,若是不遂圣意就是有罪,以后还要不要百官议政了”

  汉王连连点头道:“嗯,这个道理本王明白,你说下去”

  陈瑛道:“所以,这样辩下去,无休无止,皇上一旦担心因为立储之争动摇国本,暂且息了易储之念,殿下又得等下去了,错过这次机会,殿下是不是还能成功,殊未可料。所以,咱们得变通一下,弹劾依旧是要弹劾的,这一点必须抓住不放,但是咱们不提易储,只追究他迎驾来迟有失人臣礼的事情和解缙所供述的结党罪名”

  汉王眼珠转了转,似乎明白些了:“嗯”

  陈瑛举起茶杯,轻轻摇了摇,自得地道:“醉翁之意不在酒,相信杨荣黄淮那班人也看得出来,可他们接不接招呢不接招,叫我们把这些罪名都给太子定实了,关在诏狱的那班人都定了实罪,那么太子有没有罪呢有了罪该不该废太子呢如果接招哼这结党,都有谁是太子一党啊,你们这么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岂非正是太子一党皇上健在,储君结党,不是图谋不轨又是什么呢”

  陈瑛把茶一饮而尽,微笑道:“这是个死局踏进来是死,不踏进来还是个死,他们踏还是不踏呢”

  汉王放声大笑:“妙,妙,妙不可言啊部院大人,汉刘邦有张良,曹孟德有贾诩,本王有你陈瑛陈大人,何愁大事不成”

  诏狱牢房里,夏浔双脚微分,稳稳站定,双手如抱圆球,缓缓前推,然后深吸一口气,脚跟提起,双臂内旋,松肩虚腑,手心向下,并指成爪,如翅双开,轻轻抖动,动作刚柔相济,动静相兼,姿态十分的优美优雅,仿佛一只大雁凌风而行。

  夏浔道:“这就是大雁功的抖膀了,来,你试试这个动作。”

  栅栏的另一面,黄真学着夏浔的样子,双手佝偻如同鸡爪,松松垮垮地张开双臂,抻着脖子,跟一只扑愣鸡似的使劲抖了抖。夏浔苦笑:“这大雁功脱胎于五禽戏,是极易学的一门功法,怎么到了你的手里,就变成了这副样子,要点都说给你听了,你要再这么练下去,就能成为一代宗师了”

  黄真抖着“翅膀”兴奋地道:“下官真有这等好悟性么,要成什么宗师啊”

  夏浔笑道:“母鸡下蛋功的创派祖师”

  黄真顿时泄气,收了动作,愁眉苦脸地道:“老朽这胳膊腿儿骨头都硬了,哪还练得了什么功夫,再说,实在是没有那个心思,下官可比不得国公豁达,唉,不练了不练了。”

  黄真嘟囔着回到榻上,往那儿一躺,道:“陈抟不是睡觉悟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