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298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8:08      字数:11710
  大臣的,总该有同党吧

  解缙实在没法,只好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把那平时跟他一块儿发过牢马蚤的说过怪话的,都当了同党供出来:户部主事君行健工部屯田部主事邢凌山兵部武选司郎中赵锋通政司左通政慕容浩大理寺少卿叶岚等等

  纪纲得讯如获至宝,立即禀奏皇上,得了旨意,将一干人等全部锁拿,可这些官儿最大的也只是通政司左通政慕容浩以及大理寺少卿叶岚,纪纲怎肯甘心,便叫纪悠南继续用刑,力求弄出几个大人物来。

  纪悠南心领神会,回到诏狱便对解缙继续用刑,解缙拖着不招夏浔胡广等这些位高权重的朋友,是寄望他们能为自己脱困出一把力,及至从纪悠南口中听到夏浔闭门称病胡广意图退婚,解缙最后一点坚持也放弃了,咬着牙在供词上摁了手印,承认他们也是自己一党。

  纪纲终于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喜若狂,赶紧揣起解缙的供词,便往皇宫去了。

  衙门里,八大金刚集合众缇绮摩拳擦掌,只等圣旨一下,便去辅国公府和胡广家里抄家抓人。

  第935章 过家家

  谨身殿上,朱棣拿着一副手绘地图认真地看着,那是一副海洋地图,从所绘路线上看,就是郑和这次下西洋所经地区的路线图。

  朱棣看了许久,点了点路线将近尽头位置的一处标注,疑声道:“这里,距我大明已极远了吧,可能么”

  郑和侧身立在御案旁,低声道:“奴婢一路西行,诏宣各国国王,宣扬大明国威,原也未曾想到会得到这方面的消息。不料就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锡兰山国,奴婢在这里停泊宝船,会晤该国国王之后,曾在当地休整过半个多月。

  船上水手久不上岸,难免心生烦躁,因此每到一地休整,奴婢都不禁出行,叫他们也能散散心。当时有几个水师士兵叫向导带着他们,上岸去寻酒馆喝酒。因为那里很少见到我中土人氏,当地土著十分惊奇。

  他们都来围观攀谈,问我大明情形,给店里带来了生意,那酒馆掌柜兴起,便也与我官兵聊天,说是七八年以前,也曾有过一群中土人氏到过他们这里。水手们回船以后,只当闲话谈起,恰好被奴婢听见了。

  奴婢向那几人问了问情况,得知七八年前,曾有二十多个中土人氏搭乘货船,抵达该国。那店家掌柜还谈起过这些人的装束言谈形貌。说这些人以一个文弱俊逸的年轻人为首领,时时伴在他身边的是两个中年人,面白而无须,声音温润而柔细”

  朱棣的脸色凝重起来,郑和的声音也放轻了放慢了,低沉地道:“奴婢顿起疑心,便换了水手服饰,叫那向导领着,上岸去寻那酒馆,找到店主,向他仔细询问这个年轻人的相貌,说起来与那个人确有六七分相像。”

  朱棣沉吟道:“七八分相像”

  郑和道:“一路颠沛流离,风吹日晒,形貌必然有些变化,再加上衣着发型有所不同”

  朱棣喃喃地道:“会是他么真的会是他么这些年来,胡濙风餐露宿,每日奔波于大明各地,却始终找不到他的下落,朕还以为难道竟是因为他逃到了海外的缘故”

  郑和道:“奴婢听那店主说,那伙人在他店中住过些时日,就给了那店主几枚金币,叫他把他所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告诉奴婢,那店主说,他也很少看到从大明去的人,尤其是那些人行踪诡秘,身份成谜。

  除了一个向导负责接洽店主,这一行人其他人都不大与外人接触。因为他们出手阔绰,曾引起当地几个泼皮无赖的注意,想要敲诈勒索他们,结果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出手,那人身材也不高大威猛,却把所有人都打翻在地,就此再也没人敢惹他们。

  皇上,我中原技击之术,与西洋诸国不同,奴婢叫那店主比划了几下拳脚的样子,与我中原武功十分相像。这店主也觉得客人身份诡秘,曾有一次亲自送热水进房后,并未马上就走,而是趴在门缝上窥探里边动静,他瞧见”

  朱棣目光一凝,沉声道:“瞧见什么”

  郑和低声道:“店主瞧见,那个年轻人端坐在椅子上,两个面白无须的仿佛管事模样的中年人,就跪在他面前,挽着袖子给他洗脚。店主觉得十分惊奇,不晓得他们到底是什么来路,生怕被他们发觉给自己惹来祸事,就此不敢再有窥视。”

  朱棣神色一动,急忙问道:“后来情形如何店主可知这些人去了哪里”

  郑和道:“奴婢自然问过的,那店主说,那些人在店里住了些时日,就托他帮助寻找继续西去的船家,店主帮他们找到了一艘货船,他们就继续往西去了。”

  朱棣道:“继续往西”他在地图上急急看了看,伸手一指道:“是这里,这里,还是这里你标注的小葛兰柯枝古里,都在这一片,这是你此番西行的终点了,在这几个地方,你可曾打探过他的消息”

  郑和道:“奴婢既已生疑,到了这些地方,自然极力打听。只是,却并未再听说过这群人的任何消息。奴婢特意在这些地方休整了很久,依旧没有所获。”

  郑和顿了顿,又道:“或许他们继续往西走了,即便是他们留在了原地,想找他们实也不易。在锡兰山,只是因缘巧合而已。皇上您想,奴婢有宝船两百多艘,其形巨大,西洋人氏从不曾见过,即便是他们国王,一见如此巨舰,都惊叹犹如浮城。

  船上又有军士近三万人,有些小国举国人口也未及此数,一路西去,声势浩大惊人,只消在一处停泊,消息顷刻间就传遍该国各地。奴婢带领这么庞大的一支船队,声势本就过于浩大,又奉有宣抚万国的旨意,每到一国,必先与该国国王接触,消息因此传播更快。如果那个人真的藏在那里,也早得了消息逃之夭夭了。奴婢想打听他的消息极其困难。”

  朱棣点点头,慢慢站起身来,在殿上踱了半天,才道:“三保,你这次西行,对朕的旨意完成的很好,尤其难得的是,你还能有这样的意外收获。朕宣示我大明武力,控四夷以制天下的主张不会改变。

  朕还要再次下西洋的,只是各种准备,还需一段时日,另外,正可利用这次远洋经验,完善海图改善船舰,总结航海技艺,等再下西洋的时候,我大明宝船一定可以走的更远,到时候正好查一查,这人到底是不是他,他是不是跑到西洋去了这个人不在掌控之中,总是朕的一块心病”

  郑和道:“皇上,以咱们的船队之庞大,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隐藏不了行踪,这就等于是敲锣打鼓地告诉人家咱们到了,再加上异域他乡,人地两生,想找一个存心隐藏且比我们早了好几年赶到那儿的已经隐藏起来的人,恐怕奴婢不担心别的,只担心会误了皇上的大事”

  朱棣微笑道:“这一点你已说过了,朕自然有所考虑。你不必担心,到时候,朕会派人与你同去,随你大船同行,先你大船而到,等他秘密打探完了,你的舰队也就到了呵呵,这个人,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在任何陌生的环境下,都能如鱼得水,很快融入当地人里。”

  朱棣笑吟吟地对郑和道:“对了,朕还告诉你,这个人跟你一样,也是个回回,你们不是有个说法,一生之中,该当朝觐一次圣地么,朕正好成全了你们。”

  郑和又惊又喜,连忙跪倒叩头谢恩,却又担心道:“皇上,圣地距我大明,实在太过遥远”

  朱棣瞟了他一眼,道:“这有什么你的祖先能在元朝时候就历千万里之遥到我中土定居,朕的宝船难道就不能扬帆万里,抵达你们那里朕的宝船不只要到你们那儿,还要走得更远更远”

  朱棣望向殿外,深邃的目光穿过千山万水,不知道看到了什么地方:“朕的舰队,要一直驶到那天尽头,朕很好奇,朕想知道,那天边是什么样子,那天外,又是个什么样子朕要让我大明龙旗,飘扬到天外,飘扬到天外天”

  郑和激动地道:“皇上想看天边,奴婢就为皇上把船驶到天边皇上想知道天外天的样子,奴婢就为皇上把船驶到天外天去只要奴婢还走得动,还有一口气,就一定完成圣命”

  朱棣龙颜大悦,亲自扶起他,感慨地道:“起来,起来,三保啊,你是朕最亲近的人,也只有你,才是一心一意,只为朕打算啊”

  郑和站起身,道:“皇上夸奖了,奴婢是皇上的奴婢,自然该一心为皇上着想。只是奴婢才能有限,做不得大事,没法子帮到皇上更多。呃不知皇上所说的那位可与奴婢同行的大人是谁啊”

  朱棣莞尔道:“那个人啊呵呵,那个人这时正在家里头装孙子呢。”

  郑和大惑不解,讷讷地道:“装孙子这皇上语带玄机,奴婢愚昧,实在是不明白,好端端的,装孙子做什么”

  朱棣叹道:“爷爷装孙子,孙子才好装爷爷啊,要不然这家家可怎么过下去。唉不会装孙子的爷爷,不是好爷爷,不会装糊涂的皇帝,也不是个好皇帝啊就是朕,如今也”

  他刚说到这儿,纪纲就屁颠屁颠地跑了进来:“皇上,解缙招认啦,他们果然是有大图谋的,原本招出的只是些小鱼小虾,这次解缙招出了两个主谋人物,这两人的权势地位非同一般,臣不敢作主,一接了消息,马上就来禀报皇上”

  朱棣瞟了他一眼,轻轻一摆手,郑和就像一道影子似的飘了出去,身形犹如鬼魅。纪纲知道这位郑公公是皇上心腹中的心腹,他当初在军中效力时,就曾亲眼见过这位郑公公可怖的武功,对他很是忌惮,虽然殿中宽敞,无须让道,他还是侧了侧身,以示敬意。

  朱棣回到座位上坐下,收了海图,慢悠悠地问道:“我的纪大人从解缙那张大嘴巴里,又捞出了哪条大鱼啊”

  纪纲赶紧迈着小碎步迎上去,凑趣道:“皇上,这次可不是大鱼,而是鲸鱼啊”说着自袖中抽出一份解缙亲笔画押的供词,双手奉了上去。

  第936章 掐指一算

  朱棣取了供词在手,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便呵呵地笑了起来。

  纪纲连忙一哈腰,竖起了耳朵,仿佛一直要扑向老鼠的猫,就等着听朱棣口中说出一个“抓”字,立马便去拿人,可他等了半晌却依旧没有动静,纪纲悄悄抬起头扫了一眼,就见朱棣拿着那供词,微微有些出神。

  纪纲讶然道:“皇上”

  “哦”

  朱棣醒过神来,轻轻弹了弹写着供词的纸张,问道:“这个杨旭,功名利禄,都是朕给他的。如今他已位极人臣,爵禄世袭罔替,纵然不与太子结党,于他荣华富贵又有何碍他会参与东宫之乱对朕不利么”

  纪纲小心地道:“这个臣不敢断言。不过古人云:人心不足蛇吞象啊,皇上,如那凌烟阁上的侯君集,比之杨旭如何还不是一样昏了头脑,参预太子李承乾之乱”

  朱棣的身子微微震动了一下,徐徐说道:“杨旭有大功于国家,不可只凭解缙一面之辞便定其罪。可是解缙曾是内阁首辅,如同国朝宰相,既有他的供词在此,朕若不查不问,似乎也不妥,朕很为难呐。”

  “呃”

  纪纲摸不清皇上的心意,不敢胡乱搭碴,只好吱唔过去。

  朱棣又指了指供词,道:“听说胡广前几天为了跟解缙划清界限,逼着自己女儿悔婚,胡家女儿节烈,为抗父命,割了自己一只耳朵明志”

  纪纲心道:“这是谁告诉皇上的定时东厂那班阴人所为了。”

  纪纲心中想着,口中忙道:“是,臣也听说过此事,因为只是一个女子的家事,臣以为不涉及国计民生,所以没用这等市井间话题来分扰圣上的心神。”

  朱棣道:“嗯也不能说没有用,起码据此可以断定,胡广与解缙并非同谋,否则,他急着悔婚有什么用处,只消查明解缙与之勾结图谋不轨,还不是一样要拿他问罪,受国法制裁么

  他若真是解缙同党,就算不全力营救解缙,也不会在这时悔婚,这等举动一旦传入解缙耳中,那不是激怒解缙,逼解缙招出自己么说不通,这必是解缙听说胡广悔婚,痛恨之下有意攀咬。”

  纪纲连忙道:“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纪纲把胡广提出来,本来就是陪绑用的,否则单独把杨旭浔提出来,目的不免过于明显。其实既然是解缙招供,与他全无干系,皇上又怎会怀疑他别有用心但纪纲做贼心虚,难免没有这样的顾虑。

  如今皇帝一言否决了胡广的罪名,那就只剩下杨旭了,瞧皇上这样子,似乎不相信夏浔会勾结太子,不利于皇上啊。纪纲想着,眼珠微微一转,便叹了口气道:“其实臣最不希望被解缙招出来的,是辅国公”

  朱棣似乎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轻轻“哦”了一声,便转眼看向他,纪纲重重地叹了口气,痛惜地道:“说起来,辅国公那是臣的老上司了,当初皇上起兵靖难的时候,臣在金陵,就与辅国公并肩作战,为皇上效力,自有一种袍泽之情,因此拿到解缙的供词时,臣真是大吃一惊,同时也无比痛心啊”

  说着,他就很痛心地垂下头去。

  朱棣眼中飞快地闪过一抹意味难明的神采,当纪纲缓缓抬头时,朱棣的脸上已一片平静。纪纲凝视着朱棣,沉声说道:“臣虽痛心,却不敢因私情匿而不报。臣至今还记得,皇上御极登基之日,宣布三大诏后,曾对满朝文武有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训诫。”

  朱棣的眼神飘忽了一下,好像思绪飘到了很远的地方,登基十多年来,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十多年前的往事,在他脑海中仿佛已经过了许多年似的。

  纪纲动情地道:“皇上说:过去,以武功开创天下的君主,必然倚赖将臣的辅弼。可是到后来往往难以保全将臣。常有人说,这是帝王狡兔死走狗烹,屠戮权重功臣,以安宗室江山。真是这样吗”

  “皇上说,可曾有人查过,那些不能保全的将臣,是否骄纵枉法是否恃宠而骄君主代天应物,不只是功臣们的君主,而是整个天下的君主,不能有所偏倚。所以功臣犯法,一样要依法严惩。即使至亲至信,也不得宽宥”

  纪纲越说越动情,目中已是泪光闪闪:“皇上说,希望功臣都能长命富贵,与国同休。可若有人怙恶不悛,为非作歹,届时可莫怪皇上寡德少恩这么多年了,皇上这番话,臣一直铭记心头”

  朱棣的目光闪闪发亮,激动地道:“好好好,难为你还记得。昔日靖难,沙场战场,朝而不知夕死,你们都能站在朕的身边,不离不弃。能同患难,也当同富贵才是,朕不希望共享荣华的时候,你们却一一触犯国法,弃朕而去”

  纪纲泣声道:“皇上的苦心,臣都明白,臣知道,眼见靖难功臣违法入狱,皇上心中不好受,皇上巴不得是冤枉了他们,臣又何尝愿意把自己的袍泽送进牢狱啊。

  臣以为,解缙举报辅国公,关系重大,朝廷既不枉也不应纵,臣是辅国公旧部,为了避嫌,不宜查办辅国公的案子,可是这事又不能等闲置之,是以可否由东厂暂时控制国公自由,查明真相,再还国公清白之名呢”

  “嗯”

  朱棣起身,在殿下缓缓踱起了步子,纪纲垂着头等着,心中忐忑不已,眼见皇上不肯拿杨旭,他只好先动之以情,再拿皇上自己说过的“诫忠臣谕”来挤兑他,最后又以退为进,抬出东厂,也不知如此作态,皇上能否下定决心拿人。

  过了半晌,朱棣缓缓站定脚步,道:“东厂甫立,对其职权便有明确界定,东厂只有查缉之权,没有刑狱之权,这样吧,为了公平起见,杨旭就交由你锦衣卫控制起来,暂且押入诏狱,有关他的案情,由东厂来办”

  纪纲连忙伏地叩头:“臣谨遵圣命”

  一俟出了谨身殿,纪纲颊上泪痕未干,一抹狰狞的笑意就浮现在眸中:“我帮了你汉王这么大的一个忙,接下来可该你投桃报李了。杨旭,我只负责替你把人看住,能不能搞死他,就看你的手段了”

  杨府里这些天很平静。

  夏浔无所事事,只在家中闲坐。

  可他这个年纪,实在还不到贻养天年的时候,娇妻美妾倒是常伴左右,可是夏浔已非知好色慕少艾的一个小青年,身体上当然没问题,却也不致于天天迷恋那床第之事。

  当此时刻,他又不便到处游山玩水,要不是家里两个小生命的诞生,给他增添了许多人生乐趣,夏大老爷真要在家里活活憋出病来。

  其实夏浔在府上也不是无事可做,现在每天下午末时三刻,夏浔都会准时坐到书房里用功,一直待到申时才出来,杨家的下人几乎要以为自家老爷准备弃武习文发愤读书来年考个状元郎回来了。

  夏大老爷读书的这段时间,哪个下人都不许进去的,甚至连夏浔的几位娇妻爱妾,都自觉地不去打扰。整个杨府,只有茗儿约略知道一些,有一天有些自家的事务,需要他这一家之主决定,管事在前院儿候着呢,茗儿才去了一趟小书房,等她叩门说明身份,夏浔就叫她进去了。

  茗儿就是那时匆匆瞅了一眼,她看见相公在房中弄了好多绘画用的上好大纸,用戒尺画了很多的框图,里边填的都是些官员的名字籍贯为官的经历,与其他官吏的关系,以及他的主要政治主张。

  茗儿当时问过一句,夏浔告诉她这叫统计图,通过比对这些官员的相同与异同,找出问题的所在。

  他还告诉茗儿,他这么做的目的绝不是试图继续插手皇储之争,只是想做到心中有数,以避免可能的祸患,茗儿便不再问了。她相信相公,相信相公对她的承诺,除了在女人这个问题上

  午餐后,夏浔在后花园散了一阵步,遛了遛食,便在小校武场上练拳,打扮成送菜小贩的徐姜每天午后会送菜进府,然后把头一天搜集到的京城里各个方面的消息送给夏浔。

  一见徐姜到了,夏浔便收了架势,走到校武场边上,从武器架上拿起一块毛巾,一边擦着脸上颈上的汗水,一边对徐姜道:“结合这几天搜集的资料,我分析,恐怕我会进诏狱了”

  徐姜大惊,失声道:“什么怎么会”

  夏浔莞尔道:“你慌什么诏狱,我又不是第一次去了,这种地方出来进去的多了,就跟串门子没什么区别了。”

  徐姜干笑:“国公说笑了,如今国公闭门不出,这朝中的纠葛,没道理牵扯到国公身上,国公多虑了吧。”

  夏浔叹了口气,道:“本来,的确是不会再牵扯到我身上的,可是以纪纲的为人,解缙落到他手里,他不会不大做文章的。”

  徐姜道:“就算纪纲想做文章,想要扳倒国公,他还差点份量吧”

  夏浔道:“本来是的,可现在不同了。皇上一回京,就挖了一个坑,可是狐狸太谨慎,不肯往里跳,皇上怎么办只能往坑里丢点诱饵,叫它觉着诱饵很美味,而且坑里没有机关。可这够份量的诱饵只有两位,一份是太子”

  夏浔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一脸无辜地道:“另一份就是我了把太子丢进去的话,万一弄假成真怎么办你说,不丢我,丢谁”

  第937章 夜猫子进宅

  徐姜走后,夏浔在校武场徘徊良久,才去简单地冲洗了一下,换了衣袍,绕进花厅。

  几房妻妾正在厅中聊天,说的左右不过是些儿女经,手上还顺道做些营生。

  两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正在午睡,其他几个孩子却已醒了。

  夏浔儿女满堂,十分高产,叫外人好生羡慕,对自己来说,也确是给家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若只一班成年人的话,夫妻坐在那儿,有多少话这么些年也说光了,可是有孩子在那儿,就有无穷的话题。半大不大的孩子,襁褓之中的孩子

  爱情的幸福,一双男女就能体会了,而家庭的幸福,总要有个孩子,才能显得圆满。

  眼看过了末时了,夏浔还在罗汉榻上逗弄着孩子。小荻生了个胖墩墩的男孩,西琳生了个白白嫩嫩的女儿,兄妹俩只差几天,全都放在罗汉床上午睡,女孩儿打小就老实,吃饱了打个哈欠就睡,很少折腾,男孩子就不然,精力充沛的不得了,这时候二少爷已经醒了。

  夏浔侧卧在罗汉床上,逗弄着小儿子。他手里握着一个用各色丝线缠成的球,把球一晃,小家伙就手脚并用,拼命地来勾这个球,抓呀抓呀,抓累了就躺在那儿,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稍稍恢复了气力,立即四肢朝天,继续奋力想从父亲手中把球夺过来。

  这个小子精力太充沛了,不把他的力气耗光,他就会跟混世魔王一般,咿咿吖吖的折腾得你谁也别想安生。思杨和思浔已带着怀远跑出去玩了,思雨和思祺却依偎在夏浔的身边。

  这两个小丫头毕竟比两个姐姐小着几岁,两个姐姐已经懂事了,杨怀远又太小,所以都不大在意小弟小妹的出生,这两个丫头可不成,平时不大缠着父亲的,可这时看见老子宠爱小弟小妹,心里就生了醋意,非要缠在他身边分一份父爱。

  于是,夏浔只好一边哄着小儿子,一边给两个小丫头讲故事,扮足了慈父相。夏浔讲的是屠夫与狼的故事,这故事不长,架不住夏浔能讲,狼被勾在肉钩子上翘了,他接着讲狼哥哥来复仇,狼哥哥挂了,狼弟弟又来,每匹狼的死活都不相同,现在他已讲到狼外婆

  茗儿坐在一边看着账本儿,时不时抬头插话,跟几个姐妹说笑几句,忽然,她看了一眼墙角的铜叶莲花状的漏壶,提醒夏浔道:“相公,已到末时三刻了,还不去读书么”

  夏浔“哦”了一声便坐起来,两个小丫头知道老爹要去“读书”了,便不再缠他,她们下了床,趿上鞋子,跟爹娘说一声,就跑出去找姐姐玩了,夏浔却盘膝坐起,咳嗽一声道:“夫人呐,各位娘子,且停一下手中的活计,为夫有话说”

  夏浔这一说,不管是绣花的看账的,给孩子缝做衣裳的,全都停了手向他望来,茗儿好笑地道:“相公有什么事儿要吩咐,这么郑重其事的,莫吓坏了姐妹们”其他几女听了也察觉大家一脸紧张,不觉笑起来。

  夏浔道:“这个为夫近日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当有牢狱之灾。看朝廷上现在这情形,恐怕要往诏狱里走一遭了。”

  夏浔这句话一落地,房间里登时静到了极点,几个女子都非呼吸粗重之人,这时竟能听得清她们急促的呼吸声。梓祺惊声道:“老爷,你别吓我,出了什么大事了”

  茗儿也急声道:“相公,你可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夏浔摆摆手道:“莫急,莫急,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沉不住气。”

  说是这么说,他这一家之主要出事,谁还不担心,一众妻妾俱都围上前来,满面惊慌之色,好像他这一去就回不来了似的。

  夏浔道:“这,只是我的猜测,作不得准。我只是了解了一些东西,揣摩了一下圣意,大致做此推断。其实,对这件事,我是有些期待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自从皇上这次回来,所作所为,天马行空,无迹可寻,我也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皇上到底想做什么,那才是最危险的。如果我的话应验了,就证明我的猜测是对的,那样,我自然能够趋吉避凶,平安无事”

  纵是以谢谢的机敏伶俐,听了夏浔这番没头没脑的话,也不禁大皱眉头:“相公到底在说什么怎么入了狱,反而平安无事。难道不入狱,反而要有祸事临门”

  夏浔微笑道:“非也,若是我不入狱,那就证明,我猜测的不对。我猜测的不对,倒也不致有祸事临门,不过那样的话,恐怕太子就真的要倒了,如果太子倒了,皇上千秋万岁之后,汉王登基大宝,我们这祸事还是不免要临头,正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如果确如我所言,真的拿我下狱嘿嘿,这祸患就能彻底了结,再也不用担心了。”

  茗儿急道:“哎呀,这里又没有外人,相公你还打得什么机锋,你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不就成了么”

  言犹未了,二愣子急急跑来,方到厅口,便大声叫道:“老爷,咱们府门外,来了好多锦衣卫”

  “当真哈哈,果然来了”

  夏浔拍手大笑,欣欣然好不欢喜。

  茗儿和谢谢虽然依旧不明白夏浔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过见他如此神情,便暗暗地放下心来。茗儿心想:“相公既说入狱比不入狱好,想来应有缘故。相公胸中自有定计,我们只管照顾好家里,莫叫相公操心便是。”

  梓祺和苏颖小荻可想不到这一层,一听锦衣卫围了国公府,再加上夏浔刚刚说过他要入狱,顿时焦急起来,急忙围上来,七嘴八舌,乱乱纷纷,梓祺道:“纪纲怎么来了老爷一向与他不和,进了诏狱还能有好么”

  小荻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乱转道:“怎么办怎么办夫人,要不然你进宫向皇上求个情吧,皇上甚爱娘娘,夫人是娘娘最疼爱的幼妹,不看僧面看佛面”

  苏颖杀气腾腾地道:“岂有此理老爷为朝廷为皇上,上刀山下火海,几番出生入死,功劳苦劳哪样没有,这皇帝老倌儿三番五次五次三番拿老爷入狱咱们反了吧任他做皇帝的如何了得,咱们逃到东海,往海上一躲,他奈我何”

  西琳和让娜俏目含泪,巧云已经捂着嘴巴,眼泪噼呖啪啦地落下来。

  夏浔瞪了苏颖一眼道:“胡闹还嫌乱子不够多是不是你们都安分些,家中一切,尽由夫人作主,不许给我惹事,老爷方才说的话你们都忘了么”

  夏浔举步就往外走,一脚跨出门槛,扭头又嘱咐了一句:“方才我对你们说的这些话,你们心中有数就行,万万不可泄露一句,否则,老爷我可就真的有麻烦了”

  夏浔说罢,抬腿就往前院走,众女子忽啦啦便把茗儿围了起来,急急问道:“夫人,怎么办”

  茗儿也是心乱如麻,十分牵挂,但她一来相信相公既发此番言语,必有所恃,二来相公已经走了,这府里就得由她撑起来,谁都能哭谁都能乱,唯有她不能乱,便故作镇定地道:“方才老爷说的那番话,你们不是都听见了么不要慌,该干嘛干嘛去,安生过日子,老爷心中有数,不会有事的。”

  见众女依旧犹疑,谢谢也道:“姐妹们不要愣着了,夫人说没事,自然就没事。何况方才老爷有言在先,你们好好想一想,咱们老爷除非叫人打个措手不及,但凡他事先有了提防的,从来只有他叫人吃亏,谁能叫他吃了亏的”

  见这位智多星也这么说,众女想想,也是这个道理,惊恐之意这才稍减。

  夏浔由二愣子管事陪着,一路到了前厅,就见喜鹊登枝的八扇屏下,一人锦袍鱼服,头戴无翅乌纱,肋下悬一口长刀,双手负在背后,正在观望屏上图画。

  夏浔轻轻咳嗽一声,那人倏地转过头来,接着转过身来,鹰视狼顾之象,跃然入目。这人虬须如猬,目光锐利如同冷电,正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不过这位在金陵城凶名可止小儿夜啼的狠人,见了夏浔却没有狠像,他的脸上立即堆起笑来,便疾迎上来。

  纪纲笑容可掬地迎上前来,左腿迈前一步,左手扶着膝,右手下垂,右腿朝下屈膝半跪,整个动作潇潇洒洒,透着一股俐落劲儿,尽显心中的轻松和愉快,笑吟吟便道:“纪纲给国公爷请安”

  请安是大明军礼,俗称“屈一膝”,到后来满州人一甩马蹄袖,踏前一步,请安行礼,就是沿袭的这种明朝军礼。

  不过在明朝这时候,这“屈一膝”可用的场合还不多,除了军营之外,只在私人场合才能行这个礼,在衙门和公众场合,就必须依照级别高低行作揖礼或者叩拜礼了,如今纪纲在夏浔家里见了夏浔,如此行礼,便比作揖亲近了几分。

  夏浔看他惺惺作态的样子,心中不禁好笑,这个装爷爷不像装孙子不会的瘪三,平时见了自己,恨不得早早就避开去,似乎向自己行个礼都是莫大屈辱,如今他要抓自己回去,反而格外地恭敬起来。

  说到底,这是他的自卑心作祟,可怜这纪阎王,满京城几乎没有不怕他的,谁知道他骨子里竟是一个如此自卑的人呢纪纲既然想猫戏老鼠,夏浔也就不跟他客气,只大模大样点一点头,开口问道:“纪大人一向公务繁忙,今日登门,所为何来”

  第938章 二进宫

  纪纲笑眯眯地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下官这次来,的确是有点儿事情”

  “哦”

  夏浔睨了他一眼,一撩袍摆,往椅上端然一座,淡淡地道:“讲”

  纪纲见他还在摆架子,自觉被他压了一头,心中大是不悦,立即把胸一挺,喝道:“皇上口谕”

  他这胸挺得实在是太高了一点儿,胸前补子顶起,感觉有点鸡胸。

  夏浔站起身,慢腾腾地揖了下去:“臣,杨旭听旨”

  他是公爵,不要说是口谕中旨一类的旨意不用下跪,就算是非重大场合重要典制的圣旨也无需下跪,纪纲拿他没法,只好咳嗽一声,道:“皇上说:罪臣解缙,招认杨旭与其共谋,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事关重大,不可不查,着即将杨旭羁于诏狱待查”

  “臣领旨,谢恩”

  夏浔揖了一揖,直起腰来,对纪纲坦然道:“走吧”

  纪纲登时一呆,他本想看到夏浔惊怒咆哮胆怯恐惧,怎么都好任何一种意料中的表现,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比山珍海味还要可口,比绝色佳人还要销魂,比可他

  纪纲大失所望,只好讪讪地道:“下官素知国公对朝廷忠心耿耿,毫无私心,这定是解缙诬告,说起来,下官在皇上面前也力保过国公,奈何呵呵,下官也是奉旨行事,委屈国公了。”

  夏浔道:“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连纪大人都知道解缙乃是诬告,皇上英明,又怎么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呢相信皇上自会还我清白。眼下要控制我的自由,以便公平问案,这是规矩使然,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杨某一等公爵,禄位虽高,却也高不过王子去,国法面前,自当遵从。”

  纪纲窒了一窒,嘿嘿笑道:“国公豁达,真是豁达啊,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国公的气度,比诸宰相尤胜三分国公放心,一俟查明确系解缙诬告,攀咬国公,下官一定会好好整治他,替国公您出这口气的。国公,请”

  纪纲满口套着近乎,心中却暗自发狠:“哼哼保太子的官儿加上东宫属官尽皆下了大狱,解缙也是个太子死党,如今皇上把你也下了狱,摆明了是要削净枝干,拔掉太子。你还想出来我肯,有人不肯呐,这个恶人我不做,自有汉王做恶人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夏浔大步流星,头前便走,纪纲一路跟着,心里头转着主意,等到出了大门,才察觉自己一溜小跑地跟在夏浔后边,像个小跟班儿似的,急忙想踏前一步,纵然不抢在他头里,也要争个并肩而行,夏浔突然站住了,气定神闲地道:“车来”

  夏浔伫足止步,纪纲却加快了脚步,一头就抢到了夏浔前面,而夏浔于此时恰巧这句话出口,结果纪纲抢这一步出去,就好像急着给他牵马赶车似的,在自己众多部下面前,纪纲的脸登时臊成了猴腚。

  纪纲嘴里不说什么,只在心里发狠:“莫得意,等汉王那边使出手段,定了你的死期,你看老子怎么夹磨你”

  夏浔这是第二次到诏狱坐牢了,他就那一身便服,背着手跟闲庭散步似的,纪纲一身锦衣官服,带着一大票手下,前呼后拥的本来很是威风,可眼下不能给夏浔上刑具,跟他走在一块儿就尴尬了。

  夏浔这身袍服,与他及其一众手下同行,这算什么关系纪纲走在前面觉得自己像个带路的,走在后边又觉得自己像个跟班,走在他身畔吧,貌似又像保镖纪纲别别扭扭地陪着夏浔,好不容易撑到大牢门口,纪纲趁机道:“国公,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