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156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7:58      字数:11703
  我娘,不不不,得先叫我娘。嗯等他一生下来,我就教他说话,头一声娘,一定是我的,哈哈哈哈”

  小荻皱皱鼻子,很认真地道:“两位夫人,生孩子有那么好玩吗我听我娘说,生孩子可痛了我以后嫁了人,才不要生孩子”

  谢谢瞄了她一眼,嗤之以鼻道:“鬼丫头,别在我面前装腔作势了,你还以后嫁什么人呐,你不是你家少爷内定了的人么”

  小荻的脸腾地一下红了,吃吃地道:“夫人,你你说什么呐”

  梓祺一下子来了精神,霍地坐起来道:“真的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小荻吃吃地道:“没有啦,雨夫人开开玩笑的。”

  谢谢撇撇嘴道:“哼哼,本夫人慧眼如炬,一切魑魅魍魉,在本夫人面前,都无所遁形的”

  小荻的脸蛋像块大红布,急急辩解道:“真的没有啦”

  三个女子在房中笑闹作一团,夏浔站在窗外,也不禁轻轻地笑了。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心里吟着这首十不足,夏浔的心情畅快了许多:“往者已矣,该放下的,都放下吧”

  他调整了一下情绪,推门笑道:“在说甚么,这般开心”

  第473章 潜流汹涌

  今天是洪武三十五年最后一次大朝会。

  要过年了,哪怕是那些年老体衰平日无需上朝的老臣子们也都来了,过年总要拜拜君父的。文武百官济济一堂,朱棣显得兴致很高,今天没有议太多的公事,主要就是君臣叙话联络感情,那架势有点像现代的元旦坐谈会,只是毕竟君臣有别,形式上比较严谨。

  不过,表面的一团和气之下,其实还是暗暗孕育着紧张气氛的,因为已经有消息传出来,转过年变成永乐元年,皇上就要要对各个衙门开刀了。也就是说,大部分职位都要动一动了,哪怕是皇帝想用的人,也要重新任命,一朝天子一朝臣,并不见得全都换成新人,但是必要的形式要走:你是我用的人,而不是前朝留给我的人。

  这个步骤其实官员们早就心中有数,朱棣刚进南京的时候,当时的形势只能是求稳,旧臣不但尽量留用,而且大多留任原职。经过这半年多的磨合,谁用着得心应手,谁人平庸或能干,皇帝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本帐,做出调整是必然的。

  不过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一天必定到来,关乎自己的仕途前程,还是不免为之紧张。有人关心还有没有官做,有人关心要换个什么官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而且,朱高炽和朱高煦的争嫡已经渐趋明朗,趁着这个机会,他们也势必要往重要的衙门里安插自己人,不知朱棣对两个儿子的暗中较劲全无所知,还是在他摇摆不定的心态里,就是想看看两个儿子的才能本领,他没有对两个儿子采取任何约束,这令得静水之下,暗潮更加汹涌。

  早朝一散,夏浔漫步出了金銮殿,黄真黄御使就快步追了上来。

  朝堂上,官员们打声招呼问候一声,有时就能看出许多问题来,甚至代表着一个风向。今日早朝一散,内阁几位大学士身前,便围满了文武官员。

  皇帝新官上任三把火,六部九卿的地位都不稳当,但是他刚刚确立并提拔起来的内阁成员基本上是不可能会动的,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知道皇帝准备动哪些衙门,所以这几个内阁大学士就炙手可热起来。

  最悠闲的就是勋戚了,他们有爵禄在身,在朝中没有常职,这种时候,任你朝中怎么动荡,也不关他们的事,所以这些人的步姿最是从容安详。

  黄真其实也想往大学士们身边挤,奈何他那身子骨儿挤不过人家,一转眼看见夏浔,他就奔着夏浔来了。

  他是少数几个知道夏浔和内阁首辅解缙相交莫逆的人之一。

  解缙和夏浔,属于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交情。两人平素全无往来,解缙不会刻意地接近夏浔,夏浔也不会特别的予以拉拢,但是真有事时,两个人却能很默契地互相照应。别人的关系是越走越近,他们两个是天天一起喝酒关系依旧如此;十年不逢一面,依旧不会淡漠,骨子里,两个人都是性情恬淡的主儿。

  黄真琢磨,走走夏浔的路线,如果夏浔肯帮忙,只要他在解缙面前提一句,于自己就有莫大的好处,于是就烧起了夏浔的冷灶:“国公,你说下官亏不亏啊在都察院打熬了一辈子,历洪武朝建文朝到了如今这永乐朝,也算三朝元老了吧可是下官一直坐冷板凳啊。下官做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夏浔瞟了他一眼,黄真略微有些尴尬,压低声音解释道:“那次去济南咳咳,国公面前,下官不敢说假话,确实下官确实是有点自暴自弃,琢磨着这一趟下去,以后还是不受人待见,得受用时且受用,这个荒唐了一些,荒唐了一些。不过自那以后都察院几任长官更迭频繁,下官觉得还是能老有所为的,所以做事确实十分认真啊。”

  黄真牢马蚤满腹地道:“国公,都察院里下官的岁数算是比较大的,可是接连几桩大案,下官都有参与,陈大人办案性子又急,下官没日没夜地熬,有时就住在都察院里,一连几天不着家啊,结果呢,到了年底,都察院的考课吏部的考功,下官都是中等偏下。

  要是别人真比下官做事勤奋,下官也无话可说。可那得了优等考评的都是些什么人呐事情没见他们做多少,话说的比谁都漂亮,好像事情全是他做的一般。再不然就是溜须拍马,奉迎上官,提着厚礼深更半夜钻本司上官的角门子投贴子去吏部官员的门房,像个三孙子似的点头哈腰”

  黄真说的咬牙切齿,夏浔拍拍他的肩膀,唤道:“老黄啊”

  “啊”

  “能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挖门盗洞的。这种事儿,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有。干活的时候被推在前头论功行赏的时候被挤在后面,这事儿少见么你在都察院熬了一辈子,始终不见出头之日,不就差在这上面了么摊上个明事理想做事的主官,或许不会亏待了你,要不然你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还想不开算了吧”

  黄真呆了一呆,又追上去道:“国公,新朝甫立,谁不想出人头地啊,就算下官岁数大了,别的不图,还要图个荣养退休,风光体面吧陈大人那儿就不说了,就说这吏部考功司吧,哦,对了,这吏部考功司的郎中原来是周文泽,上一次因为包庇亲家归德知府孙广和,在狱中自尽了。现在提上来这个叫吴笔,原本是吏部员外郎。

  员外郎是负责外官考课的,郎中是负责京官考课的,吴笔提拔为考功郎中之后,又把他原来的副手拉到了员外郎的位置,这内外官吏的考核,可就全把持在他手里了。借着年终考课皇上要重新调整各部官员的机会,此人是大饱私囊啊没有好处,你休想得个上佳的考评,你说这样一个人负责考课,来年咱永乐朝都将是些什么官儿呀。”

  夏浔睨了他一眼,说道:“你都察院不是监察百官的吗既然如此,怎么不弹劾他呢”

  黄真顿足道:“哎哟,我的国公爷,你当我都察院想办谁就办谁么劾倒了还成,劾不倒呢那不是自找不痛快么。”

  他四下看看,压低嗓音道:“国公,我们陈大人,如今跟二皇子走的很近。”

  夏浔不动声色地“唔”了一声道:“那又怎样”

  黄真道:“这吴笔,如今也投到二皇子门下了,同为二皇子的门人,你说,他们还能不互相照应没有陈大人的支持,下官就算弹劾了吴笔,能起作用么”

  黄真更加神秘地道:“还有呢国公有所不知,这吴笔因为负责考功司,有机会接触朝中百官,甚受二皇子器重。他投效二皇子以后,二皇子投桃报李,也还了他一份大礼,据说,他的儿子吴子明,马上就要做郡马了”

  夏浔对郡马这个词儿特别敏感,马上追问道:“甚么郡马”

  “嗨,中山王府小郡主的郡马呗下官听说,二皇子使了手段,在郡马的候选人中,让皇后娘娘特别注意到了吴郎中的儿子。皇后娘娘选了几个人,其中最中意的就是他的儿子。要说呢,吴郎中投到二皇子门下,那就连吏部尚书也得让他三分了,如今又有可能和皇后娘娘结成亲家,你说,谁还敢对付他”

  夏浔盯了他一眼,问道:“此话属实你怎么这么清楚”

  黄真嘿嘿地笑了两声道:“国公爷,他昧着良心给下官评了个中下,下官一直憋着逮他的小辫子呢,可惜,人家后台太硬,下官抓着把柄也不敢动他呀。”

  夏浔吁了口气,这些事儿他还真不知道,京城里每天也不知要发生多少事,潜龙密谍也不是千眼千耳的包打听,什么事儿都了解,他们了解事情也是有一定针对性的。这还真是,最了解你的人,一定是你的敌人。吴笔得罪了黄真,黄真便盯上他了。

  “茗儿要嫁个一个贪官之子么”

  想到这儿,夏浔心里就犯堵,可他有什么资格干预呢,只能自我安慰:“和绅还有个好儿子呢,或许这吴子明是个人品道德没得挑的君子,也说不定”

  这么安慰着自己,心里还是发慌:“不成,我得提醒她,可我把她得罪狠了,她肯见我么对了,我去找徐景昌,通过他,透露与茗儿知道”

  夏浔正盘算着,黄真苦着脸道:“国公爷,在您面前,黄真可是毫无隐瞒啊,黄真是把自己当成您的门下了。门下也不敢求您什么,陈御使和吴郎中那儿,都不大待见下官,可国公爷您的面子,满京城里谁不给呀,要是国公爷您给下官说句话儿”

  黄真豁出了一张老脸,为了前程也不嫌丢人了,眼巴巴地看着夏浔,一脸的殷切。

  夏浔心中一动,微笑道:“要让我帮你说句话,倒也不难。不过,你以前如何辛苦,不都是跟在陈瑛屁股后面做事么纵有功劳,有你几分所谓苦劳,也不过是份内之事本国公听说,东海剿倭战事不利,如今皇上还不知此事,不如你用心打听打听这方面的事,向皇上奏上一本,这样,一旦有所查处,本国公也好替你说话。”

  黄真迟疑道:“这个等下官的奏章递上去,恐怕考功一事已经尘埃落定了”

  夏浔哼了一声道:“目光短浅就算考功簿上评个劣字,本公国便不能保你前途似锦,一片光明么”

  黄真吃了这颗定心丸,心中登时大定,马上眉开眼笑地道:“有国公爷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国公,下官回去,马上着手查办此事”

  夏浔微一颔首,黄真便屁颠屁颠地跑开了,瞧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好像已经官升三级似的

  第474章 上天言好事

  象山县,石浦古城。

  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也随山势起伏连绵,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当有晨雾的时候,依山建筑若隐若现,仿佛人间仙境。

  而这人间仙境,此刻却已变成了人间地狱。

  血水,沿着蜿蜒而上的石阶汩汩流下,石径两旁的摊位全都被打乱了,地上丢弃着许多东西,一片狼藉,时不时就可见到一具血淋淋的尸体倒卧在地。

  一家依着山径而建的商铺竹棚已经半塌,斜支在地上的竹杆上似乎挂着个枕头,可是那仍沿着竹竿淋漓而下的血滴,表明着那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那幼小的婴儿,被人灭绝人性地穿到了竹竿上,这小小的生命来到世上还没有几天,就已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倚街的一户人家的窗子开着,窗上趴着一具年轻的女尸,半截身子垂在窗外,凌乱的长发垂在地上,她赤裸着身子,死前显然曾经受到过凌辱,血从她的身下沿着石墙淌下,在墙壁下面积成了一片血洼。

  小巷深处,传来一阵呜呜咽咽的哭声,声音在焚烧的房屋冒出的浓烟间飘忽不定,摸不准具体的位置,一些侥幸保全了性命的人,依旧躲藏着,探头探脑,战战兢兢,不知道那些凶残的倭人是不是已经离开了。

  象山县城被倭人攻破了。

  丘福制定的是主动出击主动打击的对倭策略,但是他太轻视倭寇的力量了。原本依海设立的各个卫所,能够辐射到周围较大的城镇,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倭人不太敢太予深入,不敢攻击防御比较健全的城阜。被动防御虽然不是好办法,却能保护比较大的城池。

  象山县城因为距海港极近,一直是倭寇垂涎三尺的地方。只是象山县城附近就设有一个千户所,倭寇一直无机可趁。然而依着丘福主动出击的计划,沿海诸卫的兵马都集中起来了,结果在沿海城阜伏有眼线的倭人对他们的行踪了如指掌,倭寇避实击虚,引着他们东奔西走,令得诸卫官兵疲于奔命,却连倭寇主力的影子都找不到。

  这一次,明军又被倭寇成功地引开了,他们只用数百人虚张声势,把明军主力调虎离山,数千倭寇却突然出现在象山港,直扑内部空虚的象山县城,烧杀抢掠,近乎屠城。象山县令战死,整个县城在倭寇的兽欲滛威之下,化做了人间炼狱

  大戢山,许浒踏上陆地,只觉自己还像站在甲板上似的,有种起伏不定的感觉。

  连日的海上奔波,就算是他这样从小在水上讨生活的人都有些吃不消了。

  许浒胡子拉茬,眼窝深陷,一身官服皱皱巴巴的,他疲惫地在岩石上坐下来,问道:“还没有宇侠的消息么”

  “没有,小人已经找到二当家了,二当家说”

  说话的,是个络腮胡子的男人,穿一身百户的军服,许浒瞟了他一眼,那人一拍后脑久,哎哟一声,改口道:“小人已经找到任大人了,任大人说会尽快赶来与都司大人汇合。”

  许浒点点头,叹口气道:“叫大家都上岛上歇息一下吧。”

  “是,大当大人,这么打不成啊,咱们从来也没打过这种窝囊仗啊,倭寇说聚就聚,说散就散,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上,人家要是不想跟你对阵,你上哪儿逮他去。何况,为了找人,咱们的船都拆散了,找到了以寡敌众,那能打么咱们虽然使惯了船,可也不曾这么没日没夜,跟只没头苍蝇似的在海上转悠啊,尤其是冬天,许多兄弟都生病了。”

  许浒缓缓地道:“这么打,确实不是个办法,我已经向上头提出了意见,但是将令一日不下,咱们就得坚持。”

  他沉默了一下,又道:“明天,回双屿一趟,补给些食物饮水,损坏的船只也需要拖回去修理一下。”

  那大胡子道:“说起这船,我就生气。给咱们的战舰,都是他们水师淘汰下来的,火炮火铳也是,上次火铳炸膛,伤了咱们几个兄弟,现在都没人敢用了,奶奶的,大家都是朝廷的人了,凭什么把咱们当后娘养的”

  许浒火了,吼道:“咱们本来就是后娘养的你哪么多废话做事去”

  大胡子哼哼唧唧地走开了,许浒看看正从舰上走下的疲惫不堪的将士,深深地叹了口气。

  象山县城被破,百姓死伤逾万,一个多月的剿倭行动丝毫未见成效,倭寇反而愈剿愈烈的消息快马驰报到了京城。丘福接到战报又惊又怒,他深知皇上的脾气秉性,那是极为好强好胜的一个人,自己原先夸下了海口,结果以堂堂天朝威武之师,围剿倭寇反被围剿,损兵折将也就罢了,象山县城几乎被屠城,皇上一旦知道

  丘福暗暗心惊,立即拿着这封战报去见朱高煦。

  朱高煦正与驸马王宁左都御使陈瑛在书房小厅中谈笑。

  窗子开着,今天一早下了一场小雪,地上蒙了薄薄的一片白,梅花已经开了,星星点点的梅花缀在棕黑色的树干上,树干上侧又蒙毛茸茸的一片白,那鲜红的花瓣簇拥着冰清玉洁的花蕊,在风中轻轻地摇曳。

  朱高煦笑道:“小王昨夜读史,略有心得,遂成感兴诗一首,驸马与陈大人都是饱学之士,还请为评鉴一番。”

  陈瑛讶然道:“是殿下的诗作么殿下之勇武,天下皆闻,至于殿下的翰墨,臣还不曾见识过,今日真是来对了”

  王宁也笑道:“臣倒是知道殿下文武双全,不过殿下的文墨却也不曾见过,今日正好欣赏一番。”

  这两个都是文人,被朱高煦倚为智囊,与他们谈笑,自然只能论文,朱高煦微微一笑,起身走到书案边,铺开一张玉版宣,陈瑛立即挽起袖子为他研起墨来。

  朱高煦向他颔首致谢,提笔蘸饱了墨,在那纸上如走龙蛇地书写起来:“疏泬带小雪,皎皎当前楹。暗香袭罗幕,诗怀浩然清。呵手写新句,异彼尘俗情。追咏古帝王,得失相与评。污青究心迹,丹铅分重轻。知我及罪我,愧彼春秋名。寒月照绮窗,冏冏为我明。整襟重自警,凛冽如怀冰”

  只提笔写了第一行,王宁已轻轻鼓掌,赞道:“好字殿下的书法雄伟灵动豪放大气,自成一格呀。”

  朱高煦嘴角噙着微笑,将这一首诗写罢,轻轻搁好笔,退开两步,呵呵轻笑道:“还请驸马与陈大人评鉴指教”

  “啊殿下这首诗”

  陈瑛搜肠刮肚,正想着拍马屁的词儿,王府管家匆匆走入,在朱高煦耳边微微低语几句,朱高煦脸色微微一变,随即恢复从容,对王宁和陈瑛道:“小王有些俗事,离开片刻。”说着随那管家匆匆走了出去。

  “丘公”

  另一处书房,朱高煦沉着脸道:“马上就到元旦了大明要改元永乐,这个时候,我们给父皇送上这么一份厚礼哼,你想,我父皇会不会龙颜大悦啊”

  丘福是个大老粗,只想到以皇帝的脾气,势必不能接受朝廷大军惨败于小小倭寇之手的耻辱,倒没想到这一层意义,一听朱高煦说起,额上便沁出了冷汗。

  朱高煦咬着牙根,继续说道:“大哥知道你是我的人,你说,他听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会不会落井下石,踩我们一脚呢”

  丘福的脸色更难看了。

  朱高煦又道:“新年伊始,各国使节都来朝贺,到了金陵一看,天朝上国果然威风,居然被一群倭寇打得落花流水,必然对我大明诚惶诚恐心悦诚服,到那时候,父皇脸上无比光彩,依着我父皇有功必赏的好脾气,你说他会怎么做呢”

  丘福擦一把冷汗,道:“殿下,老臣糊涂,倒是没想到这一层,那咱们怎么办”

  朱高煦沉着脸在房间里踱了几步,忽地伫足问道:“这个消息,现在都有谁知道”

  丘福道:“象山县县令县丞县尉全都战死了,咱们的兵马赶回去的时候,城中百姓,十存一二,现在由洛宇接管了象山县,消息是洛宇派了快马驰报来的,所以应该还没传播开来。”

  朱高煦目光一闪,断然道:“象山县的地方官都死光了,知府衙门不会那么快知道消息。马上派人回信,叫洛宇把那儿整个给我控制住了,消息绝对不许传扬。无论如何,先过了这个年,别给我父皇心里添堵”

  “是是,老臣明白”

  “象山县归属宁波府,本王会派人去宁波府疏通一下,如果宁波知府听到了消息,叫他拖延一二,暂勿上报。在此期间,你务必给我打个大胜仗回来,最好缴获一些倭船,活捉一些倭寇一败一胜先败后胜,两封奏报一齐呈上,方可化险为夷,息我父皇雷霆之怒”

  “是,老臣知道怎么做了,马上回去安排”

  丘福没有这些心眼儿,不过一旦有人给他出了主意,如何运作,他自然是懂得。

  “慢着”

  朱高煦抿着薄薄的嘴唇,透着些凉薄的狠意,淡淡地道:“如果不能将功赎罪,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殿下是说”

  “找只替死鬼”

  “老臣明白”

  陈瑛和王宁正端详着那首诗,房门一开,朱高煦脸上挂着和煦的笑意走进来,谦和地道:“呵呵,小王这首拙作,还入得两位法眼么”

  第475章 躺着也中枪

  二十三祭灶天。

  到了这天,夏浔家里也应节备了祭品,香烛,由夏浔领着全家人,在灶台上拱上灶王爷,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正儿八经地拜上一拜。

  随后,夏浔就出门了。

  今天是大报恩寺最后一批役夫返乡的日子,这批役夫的家离京城最近,所以安排在最后,夏浔得去看着,别在这时出什么纰漏。

  大街上已经有了年节的气氛,卖年货的买年货的,卖炮仗爆竹对联年画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有些人家已经贴了门神对联和倒福字,店家则挂起了一串串的红灯笼,在门楣上醒目处贴上“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横幅,卖炒米卖灶糖卖糖葫芦的人满街地吆喝。

  隶属兵部的五城兵马司吏目指挥们带着巡捕役卒吆吆喝喝地随着巡城御使到处游走,打架斗殴的小偷小摸的随地大小便的柴禾垛旁边放炮仗的,什么事儿他们都得管。这时节,他们是最忙的。满街的人都带着喜气,也只有他们是横眉立目的。

  大明的假日本来就少,五城兵马司更少,别的衙门官员生了病可以告病假,而五城兵马司是不可以的,他们的官员要是生了病不能当差,只能退休荣养,不许请病假,所以只要不想回家吃那点俸禄,有点小病小灾也得挺着,那脾气哪好得了。

  夏浔骑在马上,一边走,一边看着街上种种气象。到大明七八年了,他这还是头一回太太平平地与家人一起过节,那心中的感受与往年便也不同,他的心中也有一种莫名的喜悦。

  忽地,前边吆喝连天,许多百姓听了动静,都飞奔过去看热闹,夏浔勒住马匹,探目望去,就见几个戴着穿皂衣戴纱帽的捕快正自一条巷中走来,头前两个抡着铁尺轰赶着围观的百姓,中间有个捕快懒洋洋地背着手,手里拈着一根细铁链子,铁链子拴在一个人脖子上,跟牵羊似的,优哉游哉前行。

  那犯人四旬上下,三绺长须,面貌清瞿,倒看不出什么歹人形像。他穿着松江棉的小衣小裤,冻得脸色发青,瑟瑟发抖,却低着头,好像生怕遇见熟人似的,瞧着非常可怜。

  夏浔微微有些好奇,因为普通百姓被逮捕,直接锁人即可,像这样剥去外袍,只着小衣的,那就只有一种可能的,这人是朝廷官员,官服是朝廷公服,锁上囚链岂不有辱国体

  夏浔纳罕地看了那人一眼,这才提马离去。

  后边,有人正在议论:“嗳,那不是吴大人吗犯了什么事儿呀,怎么给抓起来了”

  “哪个吴大人”

  “哎哟,这你都不知道咱京城里最肥的衙门主管,吏部考功司郎中吴笔吴大人呐,昨儿晚上我还看见不少官儿大包小匣的往他家偷偷摸摸送东西呢,嘿这下可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夏浔赶到大报恩寺,工部侍郎黄立恭已经到了。

  朝廷人事调整在即,官员们都像上足了劲的发条,谁也不愿在这个时候出点纰漏。

  有黄立恭这个行家帮衬,夏浔只在这儿坐镇即可,喝喝茶,养养神,黄立恭跑前跑后的事情办得差不离了,进来禀报一声,夏浔的差使就算应了。

  夏浔喝了会茶,闲极无聊,跑到报恩寺里那几座完好的禅房里,找到住持老和尚,跟他摆起了龙门阵。正听老和尚讲着元朝至顺年间他在这儿当小沙弥的陈年往事,又跑进一个老和尚来,对方丈道:“师兄,外面有位姓黄的官员,寻找国公大人。”

  “姓黄的”

  夏浔估摸到了几分,对老方丈笑笑道:“大师,借你禅房一用,见位客人。”

  “使得使得,国公慢坐”

  老方丈连忙站起,跟着师弟退了出去。他们刚出去,黄真就跟扭大秧歌似的扭了进来,兴高采烈地道:“国公爷,你叫下官好一通找。去了国公府上,说国公在大报恩寺,下官又去工部搭的棚子里瞅了瞅,说是您到庙里来了,呵呵”

  夏浔坐在禅床上没下来,向对面一指,笑道:“坐坐,这么急着找我,什么事呀”

  黄真在他对面闪冲冲地坐了,自袖中摸出一封奏疏来,笑道:“国公,您瞧瞧,下官已经写得了,您看这样成吗”

  夏浔展开一看,还别说,黄真一手蝇头小楷写得倒是端端正正,再将内容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夏浔抬头问道:“这里边所讲的这些事,从哪儿查到的,属实么”

  “国公下官又不曾奉命去东海查过,风闻奏事,风闻奏事嘛五分真,三分假”

  “那剩下两分呢”

  黄真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这个,是需要自己补充的。”

  夏浔很是无语,想了想,颔首道:“也罢,你就先这么呈上去,回头,我帮你查查那边的详细情报,再提供给你。”

  黄真大喜,连连道谢,然后涎着脸问道:“国公,下官那事儿”

  夏浔摇摇头:“难怪这黄真混了一辈子也没大出息,这么沉不住气,又这么不懂交际技巧,难怪都察院走马灯似的换主官,就没一个看得上他的。”

  对这丝毫不懂技巧的人,还真不能说含蓄的话,夏浔只好无奈地道:“你放心,这事儿,我已经帮你知会了能说得上话的人,明日之朝廷,少不了你一席之地。”

  “多谢国公爷,国公对黄真,真是恩同再造,黄真没有跟错人”

  黄真感激涕零地道谢一番,又喜孜孜地道:“国公,你听说了么吏部考功司郎中吴笔,刚被刑部给抓起来,哈哈哈”

  夏浔一怔,奇道:“抓起来了不是说,他索贿之事,百官敢怒而不敢言么是你们都察院哪位御使弹劾的”

  黄真笑吟吟地道:“国公,这可不是我们都察院的人弹劾的,左都御使陈大人与他交情匪浅,不看僧面看佛面,哪位御使也不好为了他,开罪本司都堂大人呐,呵呵,这一回呀,吴郎中是犯了众怒了”

  “小姐,小姐,小姐”

  巧云跟一只花蝴蝶似的,一路飞进了茗儿的闺房。

  “这么大的丫头,一点也不稳重,行不掀裙,懂么,慌张甚么”

  茗儿没好气地训斥几句,巧云当时就蔫了:“是,小姐,奴婢知错了”

  茗儿无聊地支着下巴,自己跟自己下着围棋,懒洋洋地问道:“什么事呀”

  这一问,巧云又来了精神,调门猛地提了上去,激动地道:“小姐,你还记得前些天,定国公爷说过的那位吴郎中么”

  茗儿拈起一枚棋子,一面斟酌着下子的位置,一面说道:“哦,什么郎中,谁生病了”

  巧云急道:“哎呀,不是看病的郎中,是吏部考功司的郎中,皇后娘娘替小姐相中的那个吴子明吴公子,不就是吴郎中的儿子么”

  茗儿把棋子“啪”地一声按下,扬眸,淡淡问道:“怎么”

  巧云攥着一双小拳头,激动地道:“抓起来啦,真的抓起来了。”

  “嗯”

  茗儿转了转眼珠,狐疑起来:“因为何罪,何人弹劾”

  巧云道:“哈,他还真有本事,一个小小的考功司郎中,这得罪的人来头可都不小。”

  “都是谁”

  巧云扳着手指头数起来:“开封周王刑部尚书郑赐吏部右侍郎蹇义,还有哎呀,我偷偷听见定国公跟人家讲的,记不清了。皇上听说他藉考功之机,勒索百官,勃然大怒,要砍他的头,还夺了他儿子的功名,全家流配云南元谋去了”

  她拍拍胸脯道:“好险好险,幸好小姐没有真个许给他家”

  茗儿一双秀气的眉毛微微颦了起来,她是知道徐景昌是从哪儿打听到吴郎中贪墨索贿的事的,姑姑的婚事,需要他一个小辈操心么茗儿当时起了疑心,只一问起,徐景昌又怎敢瞒她

  如今

  茗儿慧黠的双眼微微地眯了起来:“开封周王,和杨旭极为友好,已经不止一次听景昌说过,周王远从开封给他寄送特产了,一个王爷,如此折节下交,这是什么交情刑部尚书郑赐,是杨旭从大牢里捞出来的,要不然,当初就被陈瑛纪纲给弄死了。

  其他的人官职太小,只是跟风附从而已。一位地方上的藩王一位朝廷中的尚书,突然不约而同对一个小小的吏部员外郎大打出手官场上,岂有无缘无故的作为,他们这么做不会是受了杨旭的怂恿吧”

  茗儿托着下巴,怔怔地坐在那儿,一时之间,也不知是想哭还是想笑。

  大报恩寺里,夏浔哪知道自己躺着也中枪啊,他正对黄真唏嘘叹道:“唉,这些贪官贪来贪去,不就是希望给子孙置办一份享用不尽的家产么,结果,反而贻害子孙。吴家公子本是举人,这下功名削了,贬入贱籍,可是永世不得翻身了。我在青州时,有位入赘孙家的庚员外,就是因为何苦来哉,何苦来哉啊”

  夏浔嘴里感叹着,心里却在偷笑。他忍不住谴责自己:“太不应该了,我的心理怎么可以这么阴暗呢不对,我这是因为一颗水灵灵的小白菜没让猪拱了,所以开心。对,我这是怜花之心,人皆有之呵呵,哈哈”

  不过,很快,当庆幸不已的徐皇后为妹妹选择了第二个官宦佳子弟,而这户人家刚刚欢喜了没两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锒铛入狱的时候,夏浔笑不出来了。

  茗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第476章 毁人不倦

  徐皇后有点恼羞成怒了,替妹妹找了两个郡马,长得都是相貌堂堂,才识学问也都不俗,家中情形听那些人的介绍,不也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清清白白么怎么就

  徐皇后真的恼了,放出话去说,谁敢巧言令色,再用些德行有亏的人家糊弄本宫,必严惩不贷,这一下求亲的人家倒是真的少多了,不过一旦攀上这门亲,就能鱼跃龙门,敢死队还是不虞匮乏的。

  这不,又有人给徐皇后介绍了一位青年俊彦,这人姓甘,名叫甘钰,金陵崇正书院院正甘清浅的长公子。甘夫子道德文章无可挑剔,大明立朝以来,第一个状元就出自他的崇正书院。甘夫子治家严谨,这位长公子甘钰自幼在父亲教导下努力读书,不涉外物。

  如今甘公子已及弱冠,女色没碰过酒滴酒不沾。酒色财色,样样与他无缘,所以受托推荐甘公子的官员底气甚足,这样的男人,简直是无可挑剔完美无瑕,他老子更是清清白白,潜心学问,不问仕途,绝对不虞有什么把柄。

  可是

  锦衣卫,北镇抚。

  朱图纪悠南王谦,袁江庄敬李昆春钟沧海高翔,八大金刚肃立两侧,纪纲坐在上首,跟座山雕似的,一双锐利的眼神鹰隼似的扫视着他的八个心腹,问道:“怎么着说话呀”

  朱图苦着脸道:“大人,卑职查过了,这姓甘的祖宗八代卑职都查过了,实在是挑不出毛病来了。这小子品学兼优,毫无缺点,如果选圣人可能还差点,但是绝对称得上是个清白如水的君子。说实话,这小子一天到晚根本就没别的事,每天就是读书读书读书,整个一书呆子,卑职抓不到他的把柄呀”

  “愚蠢”

  “是”

  “废物”

  “是”

  “白痴”

  “是”

  纪纲不悦地横了他一眼,转向自己的本家纪悠南:“小纪,有办法么”

  纪悠南微微一笑,答道:“大人,这样的人,最好对付了。他没有毛病,不是因为他修了一身浩然正气,百邪不侵,而是因为他压根就没机会去惹沾这些东西。所以,这样的人最好对付”

  纪纲大悦,看看其他七个小弟,说道:“你们听听,你们听听,平时叫你们多读书,一个个只知道喊打喊杀,现在知道读书人的厉害了吧没毛病的人,咱们可以帮他长毛病啊,做事情,要多动脑子”

  纪纲手下八大金刚,只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