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第78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5 07:53      字数:11761
  侍寝。”

  侍候在一旁的韩墨陪笑道:“小王爷是不是太性急了些,何如多来几回,捧几次场,叫她陪小王爷喝喝酒,彼此熟稔了,两情相悦,水孚仭浇蝗冢拍苁毯虻眯跻艿窖健br >

  朱有爋把折扇向他一指,乜着眼冷笑:“哼哼,韩掌柜的,别把你招揽其他客人那些手段拿来欺哄小爷,小爷哪有那些闲功夫,还要先哄得她开心了瞧她腰条腴润,神情妩媚,显见是个惯经风月的,还要夹紧了腿儿装处子么不要以为我大哥常来这里,小爷就不敢动你,惹恼了小爷,砸了你的韩墨坊。”

  几个帮闲装腔作势一番,唬得韩墨连忙赔礼打躬的答应下来,朱有爋这才转怒为喜,在众人奉迎之中喝起酒来,等他喝得酩酊大醉,几个帮闲起着哄得把“新郎官”送进了早已备好的房间,这才一发地散了。

  朱有爋抓起桌上茶壶狠狠灌了一通儿,拐过屏风,见那美人儿已经睡了,身着绯色亵衣,玉体妖娆,海棠春睡,令人一见便血脉贲张,惜乎房中只有墙上一盏壁灯,光线昏暗,看不清她容颜,这朱有爋是个性急的少年,又是一向只图自己爽快,哪管那女儿家感受如何,虽觉光线昏暗,有碍欣赏春色,性致上来,却也等不及去唤人再取灯来了。

  他急吼吼宽衣解带,赤条条爬上榻去,抱住那美艳成熟的妖娆美妇,这一番酣畅淋漓,到后来一泄如注,美得骨头都酥了,随即便伏在美人儿身上呼呼睡去

  朱有爋是被一杯凉茶泼醒的,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客栈里面。他虽醉得厉害,这房间里的铺陈摆设却还是认得出来的,抬头看看,面前一坐一站两个人,身上俱着锦衣卫官服,那坐着的面容藏在灯后,看不清楚,站在面前的却是一个眉眼清秀,却隐隐带着些煞气的青年。

  朱有爋不由大惊:“你们是甚么人,小爷喝醉了么这这是哪里”

  那青年冷笑道:“小王爷,你现在可不是做梦,清醒一下吧。”

  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女子惊慌的声音:“二王子,奴家奴家怎么在这儿”

  朱有爋扭头一看,只见床上还有一个美人儿,只拿一条被单掩着身子,花容失色,满面惊恐,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不是艾佳么,父王要纳她为侧妃的,她怎么在这里落入他人眼中,这下糟了”

  原来,周王经常带人搜罗草木样本研究著书,并不天天住在王府,像朱有爋这样的人物,哪有身边放着可人的姑娘却不侵占的道理,这艾佳在周王府后宫的侍女里边,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又兼年纪渐增,却不得出宫,也是春情寂寞,被他动手动脚,半推半就的便成了好事。

  到后来,艾宫女引起了周王的注意,想要纳她为侧妃,艾宫女一心要攀上高枝儿,再说那周王到底是个知情识趣的男人,比起朱有爋这样的毛头小子不知强了多少,便有意与他疏远了距离,朱有爋也是惧怕父亲,纠缠几次,见她不愿就范,只好悻悻罢手。

  可这朱有爋与自己的父亲和兄长极为疏远,却把那帮子只会恭维马屁揩他油水的帮闲纨绔当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兄弟,这桩风流事儿曾经同他们提过,这些人哪是能替人保密的主儿,以韩墨所在的行当,想要打听这些八卦消息,实在是无往而不利,竟然被他打听到了。

  合该这朱有爋倒霉,交友不慎,自遗把柄,这件事就被听到周王只有两个嫡子,而这两个嫡子间又颇为不合的萧千月利用了。

  朱有爋一开始本以为是有人设局害他,勒索钱财,但他很快就知道不是了,这两个人那一身衣裳,还有面前这个人有意引导的问话,很快就让朱有爋明白了一切,他虽然是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却不是一个白痴,如何还不明白对方目的何在

  “你们要对付我父王”

  喝酒打架从不怵人的朱有爋冷笑起来,这人虽一无是处,倒有股子狠劲儿,冷冷笑道:“好啊,我是睡了父王的女人,不过一个女人罢了,父王又能把我怎么样,还能打死我不成你们想把我的丑事公开随你,小爷不在乎”

  朱有爋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他很清楚,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相比起这个严重的后果,他宁愿被父亲痛打一顿,拘禁起来,他的亲娘正受父王宠爱,枕头风一吹,最多三两年功夫,他还能出来,可要是周王被削了王爵,将置他与何地

  “不是我们要对付你父王,是朝廷要对付你父王。”萧千月微笑道:“是皇上,要对付你父王。”

  朱有爋脸色变了变,萧千月又道:“朱有炖才是王世子,你呢,将来只能做个有名无实的郡王,没有藩国,只有俸禄,你同样是周王嫡子,为什么要受到如此对待实话告诉你,皇上要对付王爷,原因只有一个:皇上真正要对付的人,是燕王。

  燕王是周王的亲哥哥,两位王爷一向走动亲近,不削其臂膀,皇上怎么能放心呢

  如果小王爷肯出面指证王爷和世子谋反,你想想,皇上会怎么对待你皇上毕竟是你的堂兄,也无心削去周藩,你肯指证周王和世子的话,就是向皇上表明了心迹,成为皇上的忠臣,这周王之位,不是要落在小王爷你的头上吗到那时候,你才是真正的王爷。”

  朱有爋怦然心动,气喘起来:“你说的,是真的”

  萧千月微笑道:“皇上的贤名,你还不知道若非为了江山社稷万千黎民的安定,皇上怎么会大义灭亲,对付意图不轨的燕王和周王,饶是如此,皇上也满腹愧疚呢,你若肯向皇上效忠,这周王之位,铁定就是你的,这开封城,注定了就是你的藩国。”

  朱有爋目光闪动,犹豫起来。

  萧千月将一张写满字的纸慢慢递到了他的面前,就像一个诱骗人签下出卖灵魂契约的魔鬼,微笑着说:“签下它,你就是周王;不签,就算周王念及父子情深,不惩罚与你,你也将因犯下忤逆大罪被人举告,被皇上囚进凤阳高墙,永世不得出头,何去何从,小王爷三思”

  朱有爋望着眼前这张墨迹淋漓的供状,心里强烈地挣扎了起来。

  夏浔坐在灯后,冷眼看着这丑陋的一切,默默地叹息了一声,结局他已经知道了,朱有爋一定会就范的,他能改变甚么么

  朱允炆如今大权在握,如果他立即下旨,直接削燕王之爵位,他这唯一的强敌没有众兄弟的前车之鉴,说不定就束手就缚了,到那时,要杀要剐还不都由得他,想不动声色地弄死困于浅滩的燕王,也不过就像捏死一只蚂蚁,可他偏偏自作聪明地搞什么先削羽翼,而且拿素有贤名的周王第一个开刀。

  上帝要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疯狂与愚蠢,是一对孪生兄弟。

  挣扎良久,贪欲终于泯灭了朱有爋心中仅存的一点亲情和良知,他在供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萧千月将那张供状小心地卷起来揣在怀中,微笑着瞟了眼床上的那个美人儿,对朱有爋欠身道:“打扰小王爷的兴致了,小王爷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小王爷如果喜欢,她将来就是小王爷的侧妃。当然,如果小王爷不放心,也可以让她永远闭嘴。”

  艾佳立即瞪大了惊恐的眼睛,萧千月很邪恶地加了一句:“她的生与死,都要由小王爷您来决定掌控他人生死的滋味,很不错吧”

  “王爷”

  艾宫女立即从榻上出溜下来,光着屁股扑到了朱有爋的脚下,像一只小狗狗正向自己的主人讨好地摇尾巴。

  朱有爋突然有点醺醺然起来,他觉得:掌握权力的滋味,真的不错

  第239章 狗皮膏药

  “好,好好好,杨旭,你果然能干,朕没有看错你,这么快的速度,就拿到了周王谋反的证据。”

  朱允炆拿着朱有爋的供状喜形于色道。

  夏浔欠了欠身,干巴巴地道:“谢皇上夸奖,微臣只是尽自己本份罢了。”

  罗克敌微笑着看了他一眼,对朱允炆道:“锦衣卫虽经大肆削减,幸好还有一些做事沉稳老练的人,皇上交待的差使,他们自然竭尽全力。今后皇上但有什么差遣,只要吩咐下来,锦衣卫上下,仍然要竭力效忠皇上的,微臣父子两代为朝廷做事,所思所想,唯皇上之思想。”

  朱允炆眉头微微一皱,黄子澄说过,这件事交给锦衣卫办最好,但是绝不可放纵锦衣卫,给予他们太大的权力,恢复他们昔日的荣耀,如今罗克敌这么说,显然是想讨取更大的权力。可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又不可太寒了他的心思,朱允炆犹豫了一下,便道:“嗯,罗佥事公忠体国,朕自然是知道的。哦,朕已请了黄子澄齐泰两位先生来,共议锁拿周藩的事情,你们两个,一并参加吧。”

  罗克敌见他丝毫不提对锦衣卫衙门的支持,微微有些失望,不过一听朱允炆让参与密议,和黄子澄和齐泰两位大臣共商国策,这分明又是极度的信任了,顿时又萌生了一线希望,连忙欠身道:“是,微臣遵命。”

  稍过片刻,齐泰和黄子澄先后赶到了谨身殿,朱允炆立即把周王嫡次子朱有爋的供状给他们看,两人看了也是喜出望外,黄子澄连连拱手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有此把柄在手,朝廷削周藩,便出师有名了。”

  齐泰也微笑道:“周藩一削,不但可以斩去燕王一条臂膀,还可藉此观望诸王动静,这叫投石问路,从诸藩的反应,朝廷也可从容拟定下一步的削藩策略,确保朝廷大政贯彻自如。”

  朱允炆被两个心腹大臣一赞,登时踌躇满志地道:“好,朕这便下诏,解周王进京问罪”

  “皇上且慢”

  黄子澄赶紧道:“皇上刚刚解除诸王兵权,各地驻军中还有许多将领是诸王带久了的部下,万一周王情急造反,军中有人响应,岂不酿成大乱纵然朝廷能将他擒获,地方必也受害。”

  朱允炆“啊”了一声道:“先生提醒的是,那朕该怎么办”

  黄子澄胸有成竹地道:“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齐泰皱了皱眉,心道:“堂堂朝廷,既然拿了他的罪证,不公示其罪,明令诏拿,还要搞什么出其不意的偷袭,这不是示弱于人么,这岂是堂皇天子所为”

  可黄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师,关系比他近些,见皇上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齐泰张了张嘴,却没有说甚么出来。

  朱允炆听了黄子澄的话道:“先生所言有理,那就这样吧,朕令魏国公徐辉祖率兵北巡,佯过开封,将周王一举擒获。”

  黄子澄因为上次杨旭一案,虽因杨旭只是一个引子,对他这小小人物并不放在眼里,却因此恼了中山王府,一听皇上要把这件大功许与徐家,心中甚是不愿,他想了想,说道:“臣以为,派魏国公去,不如派曹国公。”

  朱允炆惊讶道:“先生是说九江么怎么他便合适了”

  黄子澄道:“皇上,先帝在时,曹国公便多次赴各地练兵,巡阅,派曹国公去,更不惹人生疑。再者,曹国公之父岐阳王李文忠,有许多旧部,都在河南都司为将,若曹国公出马,这些将领见是昔日元帅之子,定当更为恭敬,肯附从周逆的,也就更少了。”

  朱允炆连连点头:“好好好,还是先生考虑周详。来吧,速速宣曹国公李景隆见驾”

  李文忠是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若说为帅者,徐达胡大海常遇春等人,那都是朱元璋手下久经战争训练出来的帅才,李文忠则是朱元璋手下第一猛将,到后期老帅们死的死退的退,李文忠更是成了军中第一号人物。李文忠同时又是朱元璋堂姐曹国长公主的儿子,所以和皇上是关戚,太子朱标在的时候,经常带着儿子朱允炆去李家做客,所以朱允炆和这个表兄关系也非常好。

  李景隆听说皇上召见,立即进宫见驾,一听要他带兵削藩,擒拿周王,立即答应下来。

  朱允炆欣然道:“有九江出马去办这件大事,朕就可以放心了。”

  他看了陪立最末的夏浔一眼,又道:“此番查寻罪证,杨旭出力最大。你二人又曾一起往东海缉匪,算是熟识,这一遭,仍让杨旭做你的先锋,一定要兵不血刃,顺利解决此事,不要让朕失望。”

  李景隆似笑非笑地看了夏浔一眼,躬身道:“臣,遵旨”

  夏浔暗暗叹了口气:“这贴狗皮膏药,又要贴上来了么”

  以李景隆挂帅,虽是黄子澄的一点私心,不过持公而论,干这种事,李景隆的确比徐辉祖更合适,因为近几年来,朝廷派李景隆出京公干的机会的确比魏国公徐辉祖多的多,去年刚去了陕西,年初又去了苏杭,现在让他北巡,不致招人疑心。

  至于周王藩地内将领多为李文忠统领过的,那就纯属黄子澄扯淡了。李文忠带过的将领哪儿都有,可没集中在河南,同样的,中山王徐达带过的将领,在河南一样有许多,这条理由实在不成其为理由。不过就个性上来说,徐辉祖性格方正,李景隆为人圆滑,鼓捣点阴谋诡计,他的确比徐辉祖合适,这也算是黄子澄慧眼识英才吧。

  李景隆奉圣旨,点兵三万,打着北巡边地的幌子,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南京,过黄河一路向北,直奔开封。

  到了开封,李景隆驻兵城外,进城觐见周王,周王对他的来意毫不知情,还设宴款待于他。此时夏浔才见识到这个所谓的大草包口蜜腹剑的功夫,他的目标就是周王,但是在周王面前坦然自若,一口一个周王爷,喝到酣处便改了自家亲戚的称呼,满口都是五伯父,把个非主流植物学家的周王忽悠得晕头转向。

  席间,只有二王子朱有爋对李景隆的到来有所察觉,等他见到陪在李景隆身侧的夏浔,更是脸色发白,心神不宁,很快就找了个身体不适的借口退席回避了。

  李景隆拜访了周王,尽了礼数,同时也成功地打消了周王的警惕,借口还要见见几位父亲生前的老部下,婉拒了周王留他宿在王府的好意,便转到了都指挥使司衙门。

  李景隆取出皇帝密旨,宣读了圣上旨意,河南都指挥使司的诸位将领连忙接旨答应,李景隆犹不放心,亲自坐镇都指挥使司,监督河南都指挥使将自己父亲当年的几个亲信部下安排为四门的守城将领,当晚,李景隆便携河南都指挥使赶回军营,率朝廷大军包围了周王的三护卫亲军的驻地,宣读了圣旨。

  既有皇帝旨意,又有大军包围,连开封都指挥使都站在曹国公帐前听令,周王的三卫兵马知道势不可违,只得乖乖弃械投降,李景隆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周王的三卫兵马,随即率军赶回开封,自南城门入,径直包围了周王府,此时,东方第一缕晨曦刚刚洒向大地。

  兵贵神速,李景隆来得急,开封都指挥使司配合得也默契,当朝廷大军刀出鞘弓上弦,把周王府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周王府里对此还一无所知呢。

  周王府周围本来就肃静,少有人行,此刻见这么多兵马,老百姓更是早早的就躲开了,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又不嘈杂,在高高的宫墙里边,压根儿就没得到半点消息。

  李景隆骑在马上,喝道:“砸开宫门”

  两个士兵冲上去,抓住硕大的门环嗵嗵嗵地砸了起来,只砸了几下,里边刚刚起来的两个门子衣衫不整地就跑来开门了,一打开门,两个门子也不看是谁,就骂道:“谁他娘的一大早儿就来砸门,这是甚么地方容得”

  话未说完,就见宫门外黑压压一片全是兵,那枪杆儿竖起来跟密林一般,不由得吓呆了,吃吃地道:“这这这有人造反么”

  李景隆摆手道:“把他们拿下”

  立即抢过去几个兵丁,把两个呆若木鸡的门子提到了一边,李景隆正要提马进门,心中忽地一动,乜着眼睨了睨坐在一旁黑马上面默然不语的夏浔,微笑道:“周王毕竟是当今皇叔,还是先礼后兵的好。杨百户,劳驾你,进去一趟,向周王宣读圣旨,令周王携金印御册,率一家老小,于承运殿内跪迎天使,束手就缚,否则,只有兵戎相见,到那时玉石俱焚,莫怪本国公言之不预”

  “这贴狗皮膏药还不死心”

  出乎李景隆的预料,夏浔既没有畏怯,也没有着恼,他只是淡淡地一笑,翻身下马道:“卑职遵命”

  紧了紧腰带,摆一摆佩刀,夏浔便向那半开的大门走去,稳稳的,消失在门内

  第240章 投石问路

  周王起得很早,此刻正在松下练剑。

  周王今年三十八岁,一个王爷,正值春秋鼎盛,却能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早起早睡晨练舞剑的习惯,其中固然不乏马皇后对他从小的严格教育,可也见得此人是极为自律的。

  “王爷,王爷,这白屈菜,老朽已经想出了剔除毒性的办法。”

  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兴冲冲地跑过来,周王赶紧收了剑,迎上去道:“喔,徐老想出了办法”

  那徐郎中喜悦不禁地道:“是啊是啊,王爷,老朽尝试用细土与煮熟的白屈菜浸泡在水中加以淘洗,最后再以清水洗净,发觉其中的毒性果然滤去,苦味儿也没有了,可以放心食用,不必再担心产生什么后果。”

  周王大喜,还剑入鞘,随着他往试验场所走去,这是一幢庙宇,周王崇信佛教,在王府里盖了座庙,内有五百罗汉四大菩萨如来佛祖等塑像,后边院舍本来是家庙中几个香火道人的住处,他想研究本草,便把这些人都安排在了这寺庙的后边,清静。

  周王一边走,一边问道:“可已尝试过了么,确定无疑”

  老头儿肯定地道:“那是自然,若非有了绝对把握,老朽岂敢禀与王爷。”

  这徐郎中所用的法子,其实就是近代植物化学领域中吸附分离法了,只是当时还没有成为系统的一个学科,徐郎中也是凭着经验,偶尔想出这个可能,加以试验,果然成功。

  周王哈哈大笑道:“好极了,好极了,这白屈菜漫山遍野,生长的时间也长,如今有了解决的办法,一旦发生洪灾,便可作为救急充饥的食物,快快记入孤的本草”

  徐老头儿恭维道:“王爷编撰这本本草,不仅惠及万民,而且惠及万世啊。功德无量,功德无量。”

  周王喜悦异常,他著书立说,固然有自幼喜好医术的原因有因为崇信佛教而普度众生的念头,自然也希望通过这件善举流芳百世。

  周王跟着徐老头儿到了寺庙后进,亲口尝了尝蒸煮清洗之后已没了苦味儿的野菜,又听其他几人讲了食用之后的感觉,非常开心地答应,这个月每人加赏宝钞五贯。

  他正兴冲冲地说着,一个小内侍忽地跑了来,禀报道:“王爷,曹国公营前百户杨旭求见。”

  “哦”

  周王有些诧异,不知道李景隆一大清早的派人来干什么,忙放下野草走了出来,刚刚走到五百罗汉的佛堂,就见夏浔正负着双手,在佛堂里慢悠悠地欣赏着一尊尊罗汉,此时王府中各司各衙的官吏内侍已陆续听到消息,惊慌地跑来想要禀报周王,却见杨旭捷足先登,便都远远地停住,不敢过来。

  周王一见夏浔,立即有了印象,因为昨日宴请曹国公时,此人曾在下首陪饮,自始至终,此人就没说过一句话,所以周王反而对他印象深刻,周王站住脚步,说道:“唔,孤记得你,怎么,九江可是要拔营往北去了么”

  周王心下是微微有些不快的,李景隆是他的子侄辈儿,爵位也没他高,昨日他盛情款待,今天李景隆若是继续北行,还在乎进城道一声别么,只遣一个百户来告知一声,似乎有些不合礼仪。

  夏浔沉声道:“王爷错了,曹国公并未北行,此刻,就在王府外面。”

  周王一诧,茫然道:“就在王府外面这是甚么意思”

  夏浔自袖中缓缓抽出一卷黄绫,漫声道:“周王殿下,接旨。”

  周王大惊,隐隐意识到必有事情发生,此刻也无暇问清缘由,连忙掸掸衣袍,跪倒接旨。

  “查周王蓄意谋反蓄意谋反”

  周王听罢圣旨又惊又怒,腾地一下从地上跳了起来,须发如戟,根根森立,老实人一发火,那怒发冲冠的样子实在挺吓人的。

  “这是何人进的谗言皇上有什么证据入孤之罪”

  周王怒不可遏地道:“孤乃皇叔,一国藩王,如此轻率,便要定孤之罪么”

  夏浔袖着双手,云淡风轻地道:“殿下,先接旨吧,曹国公此番就是奉圣上旨意,锁拿殿下回京的,若是抗旨,大军顷刻入门,那时,便不好相见了。

  不瞒殿下,殿下的三护卫兵马,已被解除了武装,予以看管起来,开封都指挥使司,亦已接了圣旨,协从处断。”

  周王倒退两步,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是个王爷,虽然平时醉心于研究医术,却并不是对政治一窍不通的菜鸟,如果皇上听人奏报他要造反,下诏要他进京质询,那还有得回旋余地。如今三护卫的兵马解除了武装,开封都指挥使司已接到了圣旨,曹国公李景隆重兵包围王府,这就不是问罪了,而是不由分说,已经定了他的罪。

  周王慢慢冷静下来,盯着夏浔道:“皇上打算怎么处治孤王”

  夏浔摇摇头道:“下官职位低微,不敢揣测圣意。不过”

  他盯了周王一眼,意味深长地道:“这一次,不止王爷要进京,周王府所有人等,俱都要锁拿进京。”

  周王听了心中顿时一片悲凉,所有人等俱都拿进京去问罪,那周王这一脉是要绝了。

  当年堂兄靖江王朱文正意图谋反,被父皇拘禁,却还罪不及家人,将王爵封给了堂兄之子朱守谦,朱文正谋反那是罪证确凿啊,自己是当今皇上的亲叔叔,就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罪名,全家就要锁拿进京,绝周王之嗣,这个侄儿好狠,皇上这是要削藩啊。

  周王悲愤交集,呛地一声抽出了宝剑,夏浔目光一厉,问道:“王爷不接圣旨,拔剑做甚么”

  周王悲凉地笑道:“哈哈,你道孤要谋反么那岂不正遂了j人之意,坐实了孤的罪名皇上不放心是么,那臣叫皇上放心就是了”

  周王说着,便将宝剑架到了自己的脖子上。

  夏浔目光一转,突地落在一尊罗汉像上,走近去,念着像下的佛偈:“劝君乐观莫悲叹,人生自古多艰难。苦尽甘来终有日,功成名就锦衣还。殿下是信佛的,以为阿那悉尊者这句偈语如何”

  周王悲愤交集,本来想要向皇上交待几句遗言,便自刎明志,听他忽地念出这句佛偈,心中不由一动,忽又萌生一线希望,他在暗示什么莫非皇上不想治我之罪

  周王停剑,目不转睛地看着夏浔,问道:“你想说甚么”

  夏浔的目光在周王身后的小内侍身上盯了一眼,周王摆手,将那内侍赶开。

  夏浔道:“王爷精研佛法,不知可听过一个故事”

  周王忍不住问道:“甚么故事”

  夏浔道:“庙中有铜铸的大钟一口,佛像一尊,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每天都会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大钟很是不满,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但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说:你也不必羡慕我,你可知道,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般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难忍能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供养和礼拜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了”

  周王神色微动,却没有说话,夏浔道:“忍受艰苦的雕琢和捶打之后,大佛才成其为大佛,钟的那点捶打之苦又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王爷以为如何”

  周王苦涩地道:“佛说:一切法,成于忍。而孤能忍得甚么正果呢”

  夏浔瞟着那佛像,问道:“殿下现在当已明白圣上心意了”

  周王冷笑道:“不错,他”

  夏浔马上便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殿下就该知道,殿下的生死,周王一脉的存续,并不决定于皇上,也不决定于殿下。”

  周王茫然道:“那决定于谁”

  夏浔不答,只是弦外有音地道:“寒山寺里,有一副佛偈,寒山和尚说: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和尚是怎么回答的,王爷可记得么”

  周王目光微闪,答道:“拾得大师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夏浔微笑起来:“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殿下何不听从拾得大师的教诲呢”

  “孤受教了。”

  周王将颈上的宝剑缓缓地挪了下来,他并不以为听了这番话就真能百忍成佛了,但是他明白一点,眼前这个人是锦衣卫,又是奉圣上旨意行事,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他不会也不敢对自己说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这番话内中大有深意,必定牵涉到朝政时局的什么大秘密,这个秘密,一定关乎到自己的未来。

  人一有了希望,又岂会甘心寻死

  李景隆伫马门外,非常希望暴怒的周王气极败坏之下把夏浔斫成肉泥,这些凤子龙孙,就算是有贤名的,也还毕竟是凤子龙孙,一旦发起脾气来,绝非一介匹夫可比。

  如果周王斩了夏浔,再集合府中侍卫反抗,他就可以按照朝廷密授的旨意,当场予以诛杀,一举两得,公私两宜,岂不快哉

  可是,等了许久,突然中门大开,王府侍卫都空着两手,肃立两旁,夏浔按着刀,正一步步地从里边走出来。

  李景隆霍地瞪圆了眼睛,吃惊地看着他,有些不敢置信:“海盗杀不了他,连王爷也不肯杀他,这个小子,倒真是命大。”

  “李景隆,真小人也”

  夏浔看到李景隆那副面目可憎的模样,脸上不禁露出了轻微的笑意:“这个用兵运谋尚堪一顾的曹国公,后来怎么就成了大明第一草包呢真是奇怪,不知道这里边有没有我的功劳。如果有,我一定会毫不吝啬,助你李九江成就这千古英名的”

  现在么,且容你得意一时。

  能忍恨骂枉怨,笑看风清云淡,于荣辱之事而心无挂碍者,天下能有几人呢

  周王一家老小,全被锁拿进京了,其中最小的王子和郡主,还在襁褓之中,一位王爷,突然落得这般下场,妻儿老小全被关进囚笼之中,也真是够凄惨的。

  周王嫡次子朱有爋自然也在其中,他对父亲还是极为畏惧的,生怕被家人发现他就是举告自己父亲谋反的人,一见自己也被抓起来,反而放下了心事,一心只盼望着到了京城,叙功论罪,到时候自己的堂兄皇上,便下恩旨,由他继承周王之位。

  朱允炆听说周王一家被顺利锁拿还京,当即大喜,立即召集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于文华殿议事。朱允炆欣然道:“三位先生,周藩已然束手就擒,削藩之策首战告成,这都是诸位先生为朕运筹之功啊。”

  三人连忙谦谢,朱允炆兴致勃勃地道:“三位先生不要过谦,这份功劳,朕会记在心里的。如今周藩已锁拿进京,三位先生以为,朕该如何发落周藩,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

  此番擒拿周王,黄子澄献计献策,连顺利擒拿周王的有功之臣李景隆都是他举荐的,出力最大,因此抢先说道:“谋逆大罪,理应全家处死。不过,皇上素以仁孝治天下,周王毕竟是皇上的叔父,臣以为,可开恩,将周王削爵为民,流配边荒,如此既可彰其罪行,又显陛下宽仁之心。”

  其实他也知道,所谓周王谋反,纯属锦衣卫炮制出来的罪名,周王在诸王之中名声非常好,如果一条白绫把周王赐死了,其他诸藩不反也要反了,说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真落到自己头上,有几个人肯干这样的事儿

  朱允炆颔首道:“先生所言甚是,这样的话,就把周王废为庶人,徙往云南吧”

  黄子澄道:“西平侯沐春刚刚病逝,现在由左副将何福代领其众。沐春无子,当由其弟沐晟继承侯爵之位。皇上可下诏由沐晟承西平侯爵,令其与何福严加看管周庶人。”

  齐泰觉得有些不妥,插嘴道:“皇上,那周藩一脉要就此断绝了么举告周王的朱有爋可是立了功的,此人”

  朱允炆眉头一皱,厌恶地道:“以子告父,忤逆不孝如此不孝不义之人,会是个忠节烈士吗自应一并发配”

  黄子澄笑道:“尚礼兄愚腐了,且不说这朱有爋卑鄙无耻,就说皇上的本意,乃是为了削藩,如果要给他朱有爋叙功封赏,要如何封赏封他为周王么,这诸藩岂不削了又起,何时是头儿”

  齐泰听了,垂首不语。

  方孝孺道:“皇上,削周藩并不是咱们的目的,咱们的最终目的,是削去所有可能攘助燕藩的藩王,继而铲除燕藩,燕藩既除,其余诸藩皆不足惧,到时候,咱们就可以寻究诸藩过错,一一削爵,贬为庶民,朝廷自此稳如泰山矣。”

  他顿了一顿,又道:“如今周藩被削,正是投石问路。依臣之见,皇上可将周王谋逆之罪记于敕书,诏发诸藩,令诸藩共议其罪,这么做,有三个好处。”

  朱允炆精神一振,连忙道:“希直先生请讲。”

  方孝孺道:“一则,诸藩议罪,便是承认周藩有罪,如此,可令天下周知,周藩之削,并非皇上不念亲情,也不是皇上独断专行,而是罪证确凿,彰显朝廷公道。二则,诸藩承认周藩有罪,便再也无法质疑皇上的决定,为周藩复起而滋扰皇上;三则么”

  方孝孺微微一笑,抚须道:“皇上可藉此试探诸藩心意,看看诸藩的反应,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朝廷削藩才好有的放矢有备而去”

  朱允炆击掌赞道:“希直先生运筹帷幄,此计甚妙,就依先生,立下诏旨,令天下诸藩,共议周王之罪”

  牙床吱吱呀呀,夹杂着男人的喘息声和女人的呻吟声,帷帐放下,看不清帐中情形,只有两个朦胧的影子,传递出一股诱惑的味道。

  许久,一声荡人心魄的长吟,律动的纱帐缓缓停歇下来,一条结实修长的大腿从帷帐里边无力地滑落出来,白嫩嫩的,结实而不失肉感,修长笔直中带着一股异样诱人的魔力。

  “相公,你有心事”

  彭梓祺脸蛋上带着一抹绯红,那是高嘲之后的余韵,一头青丝铺散在榻上,衬着她雪白如玉的肌肤,额头沁着些细汗,眸中带着慵懒和满足的疲惫,她像一只小猫儿似的轻轻啄吻着夏浔的胸口,柔声问道。

  夏浔仍然俯在她软绵绵的身上,应了一声道:“嗯,周王被贬为庶民,发配云南了,我想押送周王一家去云南,可是罗佥事不准。”

  “去云南做甚么山高路远的,再说云南那是未开化之地,人烟稀少,蛇虫遍地,瘴疫横行,不是善地。不去还不好”

  夏浔闷声一笑,说道:“你不懂,我这一去一回,少不得半年功夫,不知可以少沾多少事情,可惜”

  彭梓祺在他胸口咬了一下,嗔道:“新帝登基,人家都巴望着有机会得到皇上的青睐呢,偏你喜欢躲来躲去,出人头地有甚么不好,我虽盼你长相厮守,却也想你功成名就呢。对了,这趟差回来,有几天假吧咱家地里的庄稼收成很好,马上就要丰收了,佃户们要交租,肖管事一个人怕忙不过来。还有,你离开这些天,谢谢来过几回,明儿抽空去看看她吧,你答应了明年中秋娶她过门是吧前两天中秋,我把她们兄妹接过来一起过的节,谢谢整晚都心神不宁的,看样子人家一直巴望着明年中秋呢”

  彭梓祺有一搭没有一搭的还没说完,夏浔突然道:“把地卖了”

  彭梓祺讶然从他怀里探出头来,问道:“啥”

  夏浔断然道:“把地卖了,除了这幢宅子,家里能处置的财产全都处理掉,换成易于携带的浮财。”

  彭梓祺察觉了些甚么,问道:“要出什么大事了”

  夏浔道:“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