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51部分阅读
作者:未知      更新:2021-02-14 13:44      字数:11910
  个招呼混个脸熟而已。

  哪里知道刘德这一去。不止收拢了这巨头的心既然他们要办学苑,要拿朝廷的补贴,那么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些一直游离在体制边缘的巨头们就算被收编了。

  就这一点,天子刘启觉得都足以表彰刘德了。

  更何况,还能收买人心。

  天子刘启毫不怀疑,这个政策推行之后,至少那些想读书,愿意读书上进的地主富商子弟。统统都会心向朝廷。

  吴王刘濞为什么能得到吴国上下支持

  不就是他用着盐铁的暴利,来收买整个吴国三郡上上下下了吗

  朝廷推行别的政策,刘濞还能用他的财富来与朝廷争夺人心。

  但是。刘濞的财富,无论如何都收买不了诸子百家的巨头

  这些百家的巨头们,要是能被财富收买。

  朝廷早就干了

  这么一来,就算是吴国内部。恐怕也会出现问题了。

  这是很简单就能推理出来的结果。

  吴国的年轻人要上进吧

  但吴国地处南方。离传统的中原文化圈十万八千里,文学气氛向来不怎么浓郁。

  这些年轻人想要得到最好的教育,拜最好的老师,就得走出吴国,来到中原。

  这么一来,这些年轻人就会自动的被汉室影响,灌输一堆忠君爱国的思想回去。

  假如这样下去,用不了十年。吴国内部就要分裂了

  “朕这个儿子,若是父皇还在。恐怕会很喜欢呢”天子刘启想着。

  长安城的那些刘德类太宗皇帝,刘德从小就很受太宗皇帝的宠爱,刘德是太宗皇帝一手养大的等等流言,都是他下令放出去的。

  目的是给刘德造势。

  再加上章德的使命完成后,百姓们怕是立刻就要无比的同情和拥戴刘德了。

  当然,这还要看刘德的演技如何。

  若是演的逼真,说不定能让无数百姓愿意为之效死

  “路是铺好了,就看你怎么走了”天子刘启在心中道。

  同时,他轻轻的抚摸了一下自己有些饱胀的胃部。

  他的胃,情况不太好

  胃为五谷转化之所,精气化生之地,乃是人之根本之地。

  而通常,胃一旦出问题,就再难好转了。

  天子刘启很清楚的记得,他的皇父,最开始就是从胃开始,身体不断恶化,只拖了三年,就去世了。

  他比起自己的皇父,年轻一些,身体也强健一些。

  但恐怕能拖的时间也不过四五年,甚至更短。

  “这四五年时间,朕要帮你扫清障碍,削平乱臣”天子刘启看着刘德,心里想着。

  “继往圣之绝学,开天下之太平”

  “朕也有此愿啊可惜,时间不多了”他将头仰在御座上。

  郎中令周仁曾经建议他完全的放弃治理朝政,将国事托付给丞相与九卿,以太子监国,然后,他安心静养一到两年,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吃药,加强锻炼,就能延缓甚至祛除病痛。

  但他拒绝了。

  因为,他的皇父也拒绝过当时御医的类似提议。

  如今,他算是明白了自己皇父当年的选择了。

  “朕是天子,九五至尊,天上地下唯朕能作威作福,安可如妇人一般,为了活命,放弃权利,苟延残喘”

  “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

  “朕是天子天子死而余威在”

  这么想着,他的精气神就攀至巅峰,身体的所有不适全部不翼而飞

  “你起来吧,去替朕见见将军们”刘德只听到自己的老爹命令着:“条候周亚夫,弓高候韩颓当,曲周候俪寄,将军栾布,这些都是先帝留给朕的柱国大将你以后要向这些将军多多请教,要多问将军们军旅之事,要好好学习”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诺”刘德躬身一拜,这时候,穿越以来,两辈子,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他的父皇的父爱。

  这种感觉特别温暖。

  在这刹那,他甚至觉得以前老在心里腹诽自己的老爹,是有些过分了

  刘德已经至少二十多年没有感受过了。

  “去吧”天子挥挥手道:“朕也要去跟彻侯勋臣们好好谈一谈了”

  既然来到这河东,身为天子,自然免不得要单独亲自接见河东河西河内的彻侯们。此三郡,是长安的外围屏障,也是汉家的粮仓和钱库。

  刘德拜别老爹,在两个宦官的带领下,来到了县衙中一个别院。

  将军们都被安排在这里。

  一进门,刘德就看到了,一副巨大的地图,被挂在别院的墙壁上。

  一个个代表烽燧与哨岗军营的三角形在地图上被密密麻麻被标记出来,在地图的中心,所有三角形拱卫的地方,一个城市赫然显目的矗立着:寿春淮南王刘安的都城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二十三节 将军们,请写书吧

  “殿下”见到刘德进来,将军们立刻躬身迎接。

  “诸位将军无需客套”刘德走到那副地图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三角形,他问道:“诸位将军在讨论淮南国”

  “是的,殿下”中尉周亚夫站出来,道:“陛下收到淮南国丞相张释之密奏,淮南王刘安接见了吴王刘濞的秘使所以陛下已经传召淮南王前来面圣了臣等目前就是在讨论,万一淮南王不奉诏,朝廷大军的进军路线”

  “这到底想要闹哪样啊”刘德听着心里腹诽不已,在如今的局面下,刘安居然还跟刘濞眉来眼去,只能说,这个家伙真是不知死活

  现在,汉室有宝鼎出现的这个利好。

  别说是刘安了。

  没看到连楚王刘戊都乖乖的安分守己,没去跟刘濞瞎凑合了吗

  “好好的写你的淮南子,编纂你的山海经不就得了,非要跳出来”刘德摇摇头,只能说,刘安这是作死啊

  淮南衡山庐江这三个藩国,是目前天下最没有底气跟朝廷掰腕子的诸侯封国。

  原因很简单,这三王,是在先帝孝文皇帝十六年时被册立的,至今才不过八年时间。

  在那之前,这三国是属于现在的城阳王刘喜的封地。

  八年时间,就算是穿越者,自带系统老爷爷,恐怕也没办法跟长安掰腕子。

  所以,刘德也没怎么关心淮南国到底会怎样。

  刘德觉得。就算他借个胆子给刘安,刘安也不敢造次,只能乖乖的来河东。跪到天子脚下认错谢罪。

  否则,大兵压境,小小的淮南国,立刻就要被碾碎了。

  刘德更好奇,刘安来河东面圣,张释之会不会跟着来

  按照制度,诸侯王朝天子。其国内的丞相与都尉内史,都是要跟着随行,向天子汇报的。

  “也不知道我老爹是否原谅张释之了”刘德在心里想着。

  张释之其实挺可怜的

  为汉家辛辛苦苦做牛做马。忙活了十几年,结果最后到头来落得一个晚景凄凉,这也算了,连他儿子。孙子甚至曾孙。从此仕途坎坷,备受打压和排挤。

  张释之家族的悲剧程度,在整个西汉历史上都能排进前十。

  刘德很欣赏张释之,并不希望看到他最后有这么个下场。

  但是,这个事情,刘德是完全帮不了张释之的。

  只能是张释之自己去跟老爹解开这个恩怨。

  前世张释之及其子孙的悲剧下场,就是因为,他到死都没有在正式场合。正式得到天子的赞赏。

  底下的官员一看,好嘛。你家都得罪了皇帝了,于是,没有任何人敢亲近张释之的子孙,没有任何人敢提拔张释之的子孙,所有人都对张释之的子孙敬而远之。

  这是官僚的特性。

  因此,张释之想要避免他的悲剧命运与其子孙的悲剧,唯一的办法就是,得到汉家天子在正式场合的原谅和嘉奖。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而这一次,淮南王刘安面圣,或许就是张释之最后的机会了。

  刘德觉得,自己有必要为张释之创造一些良好的条件。

  但周亚夫等人,却明显得到了天子的命令,也不管刘德有没有兴趣,拉着刘德在地图前,一一的为刘德讲解了,假如刘安不奉诏,朝廷大军会怎么行动。

  针对着不同情况,分析局势刘安应对,与汉家军队的应变之道。

  刘德听了,感觉大为受益。

  这些知识是他前世所无法获得的。

  听完周亚夫等人的讲解后,刘德消化了一下,然后,看着站在他身旁左右的将军们。

  周亚夫的老爹是周勃,开国大将,战功赫赫,所以周亚夫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家学渊源和他自己勤奋好学的努力。

  曲周候俪寄,他的父亲是曲周景候俪商,他本人更是常年在长城一线与匈奴对峙的大将。

  弓高候韩颓当,他是匈奴跑过来的降臣,在匈奴之时,他就是重臣,担任过匈奴某个部落的相国,再往前推,韩颓当的父亲是卢绾的手下,跟着卢绾一起叛逃到的匈奴

  将军栾布,他是彭越的发小,从汉初的乱军中杀出来的大将。

  这些人,是汉室勋臣贵族军事集团最后的余晖了。

  这些人死后,汉室的勋臣贵族们,再也没有如此兴盛过了。

  周亚夫的后代,从此不见于史书。

  俪寄是个熟女控,也死在熟女手上刘德记得,前世这货胆大包天,居然想娶平原君为妻。

  平原君是谁

  当时的皇后王娡的生母

  于是果断的被ko了。

  韩颓当嘛,可能知道他的很少,但是

  他儿子知道的人就很多了。

  韩嫣是他的长子,韩说是他的幼子

  好好的将军世家,居然变成了搞基世家

  栾布嘛

  嗯,后世的土地爷就是以其为原始素材构筑的

  于是,刘德看着这些将军们,现在最出色的大将们,道:“诸位将军可为兴致著书”

  刘德虎视眈眈的看着周亚夫道:“条候,卿父子两代相继为大将,于军旅之中前后七十余年,可谓当世第一将门,且我方才听君侯言及军伍,分析局势,已不弱古之司马骧且孙子吴起,何不将这些著于竹帛,不使前人专美于前”

  周亚夫听了瞳孔猛然放大,写本书这倒是个好主意

  刘德转身,看着韩颓当,又道:“弓高候深谙骑射之道,能奔袭千里,离合而战,何不将此种种妙法与心得著之于竹帛,开一派之先河”

  韩颓当闻言,低头沉思了起来,心中却翻滚着滔天的巨浪作为降臣,他最受不了的毫无疑问的就是别人看他的异样的眼神,每次见到陌生人,他都会怀疑对方在心中嘲笑他是三姓家奴背主之臣。

  特别是每每周亚夫独处,他都能感受到周亚夫的鄙夷与不信任。

  若能写出一本书,作为天下骑兵的教材,那么

  谁还敢瞧不起他

  就是文官们恐怕也得恭恭敬敬的拜他一声韩公或者韩君侯

  刘德又看着俪寄:“将军亦然,将军多年坚守长城,为汉抵御匈奴,劳苦功高,先帝曾褒将军诏曰:带砺山河,朕命尔唯懋哉小子浅见,功名利禄如浮云,著书立作,方为大功”

  最后刘德对栾布拱手道:“将军先随彭越,后随臧荼,此二者,虽乱臣也,然必有过人之处,将军何不试之将其带兵之道,著于文字,好叫后人知道,有彭越臧荼曾在这个世上来过”

  栾布闻言,低头沉默不语,但心中却已经决定一定要写书了。

  ps:今天,白天楼下商店促销放那个小苹果,吵得我心烦,然后加上懒癌发作,咳咳,拖拖拉拉的到8点才开始码字,恩,我太废柴了~

  今天5更是不可能了,我尝试一下4更吧,目测可能只能做到3更~

  恩,就是这样,后天在补上吧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二十四节 你行的

  “殿下,请留步”

  刘德刚走出别院,就听到身后传来了栾布的声音。

  “将军何事”刘德回过头,微笑着看着栾布。

  其实,栾布还真跟后世的土地爷没什么相似的地方,他身高差不多将近一米八,身材魁梧壮硕,即使年已六十余,依然如同铁塔一般。

  这很正常,刘德记得,当年栾布微贱时,与彭越两人一起给齐国的酒商做保镖。

  当时和现在,所谓给人做保镖,除了要保护老板的安全之外,还承担着万一某人买了东西不给钱,武力讨债的责任。

  没有一个高大魁梧的身材,健壮的体魄,是吃不了保镖那碗饭的

  刘德望着栾布,在汉室,名布的臣子,基本都是猛将。

  英布如此,季布如此,栾布也如此。

  “殿下,臣真的可以著述彭越臧荼用兵之道”栾布双眼望着刘德,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渴望。

  他早年微贱时,是臧荼提拔了他。

  臧荼叛乱,为高皇帝击败,他被俘,是彭越出手,救了他,这两人一个是他的恩主,一个是他的兄弟兼救命恩人。

  两个人他都很敬重。

  只是,不管臧荼也好,彭越也罢,都是叛贼,特别是彭越,高皇帝刘邦亲自下令看下他的脑袋,传首睢阳。

  给这两个人立书,会不会犯忌讳

  刘德看着栾布,微微一笑。道:“将军尽管去写吧,小子为你担保,不会有任何人找将军麻烦。更不会有任何人为难将军”

  “五十年了,尘归尘,土归土,况且,臧荼彭越,有罪的是他们的行为,不是他们的用兵之道”刘德走到老将军面前。为其理了理甲胄上的衣带,道:“且,臧荼彭越用兵之道。就是我皇祖高帝也是赞许的将军就放心的去写吧”

  别说是写彭越的用兵之法了,就是给彭越作传,都没有人去管的

  后世的史记,可不仅仅给彭越立传了。还给英布陈烯刘濞这些大叛贼都单独立传。也没见刘彻把司马迁怎么着。

  “诺”栾布闻言,只感觉瞬间整个人都轻松了,浑身上下一下子就充满了力量。

  臧荼彭越,这两人一直是他的心结,总觉得亏欠了这两人什么。

  如今,他已至垂暮之年,能在入土前,为这两人留下传承。就算对得起他们了,即使日后九泉相见。也不会惭愧。

  望着栾布兴奋的像个孩子一样,奔跑着回去准备写书的样子,刘德摇摇头笑了一声。

  正欲抬脚,身后又传来了人声:“殿下”

  刘德回过头,发现是弓高候韩颓当。

  “卿有事”刘德微笑着问道。韩颓当应该是有些混血,他的外貌中明显有着东西混杂的味道,这不奇怪,匈奴人控制了整个中亚触及延伸到了南亚与西亚,他们甚至逼的月氏人不断西迁,远走上万里。

  而在此时,中亚与南亚地区,密布着亚历山大东征军后裔所建立的无数小国,他老爹娶一个金发碧眼的希腊女人,没什么好奇怪的。

  后来韩颓当的儿子韩嫣,就是以外貌,与女子无异,皮肤白皙,深受刘彻的宠爱,两人几乎形影不离。

  “臣粗鄙,不识典故,也能著书”韩颓当望着刘德,紧张无比,他是在匈奴长大的,匈奴人能懂的写一二三四就不错了,即使他老爹教了他识字,但,匈奴那地方去哪里找典籍

  所以,他的文化水平,也就停留在只会基本的读写上,再深奥一点要引经据典,写出优美的文字,那就实在是为难他了

  “当然可以”刘德呵呵一笑,觉得韩颓当有些可爱。,刘德问道:“卿著书,给谁看的呢”

  “武官们”刘德笑着道:“一般武官,可能还不如卿,卿以为,他们能看得懂太过深奥的东西”

  “我倒是觉得,卿写出来的兵书,说不定,比其他人的更好呢”刘德笑着道:“兵书又不是比的谁的文字好看,正如战场上,诗词歌赋做的再好,能敌得过刀枪剑棒”

  韩颓当听了,顿时大受鼓舞。他揖首道:“既然连殿下都认为臣能写出一本书来,那臣,一定写出来”

  然后他就高高兴兴的回去了。

  刘德却留在原地回味了一下栾布与韩颓当两人的言行

  让将军们写书,这是第一步。

  等他们的书写好了,刘德就会找个机会要一本过来,然后,刻成雕版,印刷个几百本,将之作为他的太子卫队的基础教材。

  实在是此时的兵法书籍太少了。

  不过等寥寥数本。

  就这,大多数的带兵将军都可能没机会接触到这些。

  只有彻侯子弟,才能有机会接受这些兵书的教育。

  所以,刘德才要鼓励将军们写书啊,支持他们写书啊,不管写出什么样的书,文笔烂根本不算缺点,反而是优点

  刘德甚至觉得越详细越好。

  以前,孙武与司马骧且的兵书,那是没办法,限于竹简的条件,只能尽可能的压缩内容。

  但现在有了白纸。

  刘德甚至觉得,将军就算在书里画插图,甚至把一个小事给捏碎了,一条条罗列出来,那就最好不过了。

  有了这样的书,刘德才有机会以他的太子卫队为基础,培养出一支军官教导队伍。

  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军校,专门培养军官,刘德都想好了,以后要是有条件,所有郡国司马以上军官,全部都必须是上过军校的人来出任。

  打仗,靠匹夫之勇,一头热血就嗷嗷叫着向前冲的时代早就结束了。

  将来的战争,是钢铁的战争。各种技术兵器,肯定会层出不穷,一个文盲,不懂兵法的人,肯定玩不转。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现在,汉室弩兵集群,一个文盲带军,最多也就靠着经验指挥部队防御和反击。

  但假如是一个懂的测定风速,位置与远近的有文化的军官,那胆敢攻击他的人,肯定会撞个头破血流。

  这两者,谁能在战场上获胜,几乎是不用想的事情

  ps:嗯,彭越跟栾布早年确实是给人做保镖的。史记记载是:为酒人保,汉书音义解释:为酒家做保佣也。可保信,故谓之保。

  可见在秦汉之交与之后,是有保镖这个行业的,而且保镖们还兼职讨债。

  所以彭越与栾布的身高体重是能推断出来的,没有足够高大健壮的体魄,怎么吃保镖这碗饭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二十五节 棉花有着落了

  第二天下午,刘德站在吴山脚下的一个山坡上,稍微动弹了一下身子,刘德问着身边的宦官们:“王兄到哪里了可有消息”

  “殿下,前世宗正说,代王已经离吴山只有三十里了,想来,再过片刻,就应该能到了吧”一个宦官答道。

  “哦”刘德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今天他干了一天迎宾的活了。

  从早上到现在,不断的迎接河东河内河西太原赵国等地赶过来朝觐天子的彻侯们,脸上的肌肉都笑得有些僵硬了。

  但没办法,老爹身边现在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迎接彻侯大臣的活,就只能让他来做了。

  特别是诸侯王们,必须由刘德亲自迎接,其他大臣无法代劳。

  不久,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浩大的车队。

  一面代字旗帜映入刘德的眼帘。

  代王刘登来了。

  刘德于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冠旒,策马带着迎接的队伍迎上前去。

  见到刘德的迎接队伍,对面的车队停下来,从一辆四马拉驰的马车上,走下来一个年纪与刘德差不多的身穿王袍,头戴九旒的男子。

  刘德连忙露出笑脸,迎上前去:“可是王兄当面小弟有礼了”

  说实话刘德笑的连他自己都感觉有些虚伪。

  代王刘登,名义上是刘德的堂兄,但实际上。刘登这一系诸侯王,在汉室的诸侯谱系中的存在感几近于零,就是燕王那一系的存在感都比刘登这一系存在感强多了。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证明代王一系究竟有多么不受重视。

  一般诸侯王是三年一朝。唯独代王,从代孝王刘参开始就是五年一朝,汉室天子,从来没有特别下诏,想过要将代王召到长安来。

  而且,代国出了名的穷

  汉律中有一条法律就特别规定,代地地恶。刍稿税可以减免或者不征。

  至于田税

  呵呵,在一个亩产连两石都很难的地方,又能收多少田税特别如今税率是三十税一。

  更令人心寒的是。代国地广人稀,所以连人头税跟徭役钱都收不了多少。

  所以,当初,刘武所代王迁为梁王时。先帝都懒得将刘武的代国重新划归为郡县。直接并入了刘参的太原国。

  不过这二十几年来,代国发展的不错,这从刘登能凑齐一支完整的诸侯王出巡仪仗,乘坐王驾马车前来就能知道。

  代国要是还是前十几年的那个穷酸样,是根本没有财力凑齐这样一支队伍与仪仗的。

  “殿下客气了,寡人愧不敢当”刘登下了车,朝着刘德一礼,道:“劳动殿下远迎。寡人惭愧”

  “王兄切勿如此”刘德回礼,然后挽住刘登的手。道:“我虽与王兄久未蒙面,但王兄与我,手足兄弟,骨肉相连,闻知王兄前来,我自然要出迎,以尽兄弟情谊”

  刘德这番话,让刘登感动的几乎都要掉眼泪了。

  天可怜见,自从他老爹去世后,他这一系就再也没得到过朝廷的赏赐,更没有什么慰问和嘉勉。

  他在晋阳王宫里单机了七八年了,从一个垂鬓童子,成了一个有孩子的父亲,总共就见了两次天子。

  一次是去年天子登基,一次是今年太皇太后驾崩

  说起来都是泪啊

  如今刘德一番话,说的他的心里暖暖的。

  嗯,至少,朝廷,天子,殿下还是记得他的

  对刘登来说,这就够了

  因为他最怕的就是朝廷不记得有他这么一个诸侯王,那么以后要是有什么好处,那肯定也没他的份了。

  譬如,换个地方做诸侯王

  嗯,代国这个又冷又穷又偏僻又危险的地方,若有可能,他是不想再呆了

  于是,刘登垂首道:“寡人无德,又无功于社稷,面见天子,寡人也惭愧,更不敢当殿下亲迎”

  刘德笑了笑。

  代国的资料,他已经从晁错和宗正哪里看过了,包括但不限于代国这些年的人口户籍增长与田亩数量增长。

  从这些资料里,刘德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最近七八年,代国的人口田亩和编户都在稳步增加,每年的增幅虽然都不大,但是,每年都在增长。

  对于代国来说,这样的成绩,真是难得

  你要知道,代国不仅仅多山地恶,还直面匈奴的威胁,匈奴人隔三差五的就跑代国打秋风。

  因此,自晋阳以北的广大地区,目前实行的是军民一体,全民皆兵制度。

  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让代国的人口特别是编户数字持续增加,代王这一系,最起码是合格的

  嗯,现在,不折腾的诸侯王都算的上贤王了

  “王兄常年居于代北,不知可曾听说过有一种叫棉花的东西”刘德问刘登道。

  “棉花”刘登一脸雾水,他在晋阳王宫里宅了七八年,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对于植物什么的真的不了解,也懒得去了解,反正,国事他交给丞相,军事交给都尉卫尉和中尉,其他的事情的话,内史也能帮他处理。

  于是,他转头,唤来自己的丞相,问道:“丞相可听说过棉花”

  他的丞相摇摇头:“臣未尝有闻也”

  于是,他又叫来自己的中尉,问道:“将军可曾听说过棉花”

  中尉也摇头拜道:“臣不知也”

  就在连刘德都感觉失望的时候,刘登却还是信心满满,他对刘德道:“殿下勿慌,丞相不知,中尉不知,寡人内史一定知道”

  过去七八年他治理国事就是这么来的。

  先问丞相,丞相解决不了,问中尉,中尉也没办法的话就找内史,总能有一个人帮他解决问题。

  从他即位起,他就是这么过来的,反正过去七八年,他的臣子们基本没有让他失望过。

  就是去年,匈奴大举入寇的情况下,他在大臣们的帮助和辅佐下,也守住了晋阳和大多数城市,没有让匈奴人得到什么便宜。

  于是,他唤来内史,问道:“爱卿可听说过棉花”

  他的内史让刘德有些好奇,跟韩颓当一样,刘登的内史明显是混血儿,而且是匈奴人与塞种人的混血。

  圆脸,大眼,鼻孔还有穿孔存在,显然,这是一位匈奴降臣。

  不过这人一开口,却是一口纯正的不能再纯正的官话,他跪下来拜道:“回禀大王,小臣曾经听臣父说过,西域似乎有一种花,名为棉花,乌孙昆莫曾献此花为匈奴老上单于寿礼”

  刘登听完,一脸得意与骄傲的对刘德道:“殿下您看,寡人没说错吧”

  刘德终于刘登是怎么治理国政的,他走的是惠帝刘盈的路子

  而知道棉花匈奴人也有,这就给刘德解决大问题了。

  “棉花有着落了”

  想要棉花,需要打仗吗

  不需要

  等今年十月按照惯例,匈奴与汉室会各遣使者问好各自的君主,到时候,刘德托派遣去匈奴的使者带回棉花就行了,最多给匈奴人一些好处就是了,无非就是黄金与丝绸嘛

  ps:嗯,今天南宁下好大的雨~所以逛街购物的计划泡汤了我乖乖的滚回来码字了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二十六节 扫把星

  将刘登接到吴山之上,刘德马上又得到了报告,赵王刘遂已经到了大阳县境内。

  于是刘德又马不停蹄的前去迎接。

  刘遂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莽汉一个,几乎跟当年的淮南厉王刘长是一个磨子刻出来的,说话嚣张跋扈,口无遮拦。

  刘德也没把他放在心上,只是例行工作的客套了一番,将他带到吴山,就算交差了。

  但刘遂的随行卫队,却给刘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支弓马娴熟的精锐骑兵,人数大概在四百到五百左右,虽然数量少,但刘德一点都不怀疑,这支卫队在战场上能抵得上四千甚至五千普通军队。

  “早就听说刘遂有一支精锐骑兵卫队,号为冲卫”刘德望着那支一直保护在刘遂左右的骑兵,流着口水,他真想想个办法,把那支骑兵,弄到他手下来。

  因为传说,刘遂的冲卫,是从整个赵国的郡兵中,经过层层选拔,仔细挑选出来的,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

  当此之时,一支精锐骑兵所能发挥出的战斗力远超人们的想象。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后来刘彻的羽林卫和八校尉,每一支都不过千余人甚至最多几百人,但他们在战场上却发挥出了几千甚至几万人的作用。

  然而,刘德也只能想想而已。

  诸侯王的亲卫,就算天子。也很难弄到自己手里来。

  除非杀了刘遂或者废了刘遂

  刘遂之后,如今身为大将军的窦婴,也领兵从荥阳赶来朝拜天子。

  刘德自然是马上前去迎接。

  “殿下”一见面。窦婴就笑着躬身道:“别来无恙”

  如今的窦婴,可谓是达到了他人生的一个巅峰。

  身挂大将军印信,统兵十余万,兼有齐赵六国兵权在手。

  男人一旦掌握了权势,立刻整个人的面貌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的窦婴,与之前相比,少了一些文雅的味道。多了一些雷厉风行的气势,左右簇拥的都是关东各郡的都尉与司马,让刘德看了。都有些感慨。

  刘德还记得,当初,窦婴被晁错一拳打破了额角的狼狈模样。

  如今,晁错怕是再也不敢那么对他了。反而。要在窦婴面前规规矩矩。

  “有劳大将军挂记,我一向还好”刘德笑着还礼:“大将军身在荥阳,一切可好”

  “回殿下的话,臣一切都顺遂”窦婴站起身来,将他身边跟随的军官一一介绍给刘德。

  “殿下,这一位是雒阳都尉程嘉”一位黑脸都尉出列朝刘德一躬身:“殿下,末将程嘉有礼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请殿下赎罪”

  “程都尉好”刘德眉毛一挑。这可是一位战将,在吴楚之乱中,以军功封侯。

  你要知道整个吴楚之乱,汉室只有寥寥数人最后因军功封侯。

  其中有四位彻侯是因为死王事而被封侯,简单的说是拿命表了忠心后才封其子为候,剩下的每一个的战功都是不容置疑的。

  特别是程嘉随后被任命为江都国丞相,直接进入中两千石大员的序列。

  随后,窦婴又向刘德介绍了数位都尉,全部是他目前手下用的顺手的大将。

  最后,来到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之前,窦婴介绍道:“殿下,这一位乃是臣目前大将军行营的主薄司马,协助臣协调关东各郡国兵马,姓季名心”

  刘德闻言,瞳孔不免稍微放大了一些。

  季心啊,如雷贯耳呢

  “末将拜见殿下”季心与之前的将官们一样微微躬身道。

  “故河东郡守季公是足下何人”但刘德还是要装出一副不知道他背景的模样问道。

  “正是家兄”季心低着头,老老实实的回答者,但心里却不免有些火了,人人都只知他的哥哥,却不知道他,真让他无奈

  但谁叫他哥哥名声太大了呢

  号称季布一诺,价值百金啊

  刘德点了点头,心里下意识的就让他稍稍远离了季心一步。

  为什么

  季心堪称汉室的一大扫把星啊

  几乎有沾之倒霉,触之遭殃的神奇功效,地位越高的人与他们亲近,遭灾更厉害。

  譬如说,当年季心跟舞阳侯樊哙私交甚笃,结果樊哙绝嗣,舞阳封国废除。

  再譬如当年先帝时,将军陈武与季心以兄弟相称,结果新君登基,陈武被一脚揣回老家种田了

  还有袁盎,当年,季心杀人犯法,躲到吴国,是袁盎收留了他,结果后来袁盎被刘武咔嚓掉了

  这扫把星的神威,后来甚至还传给了季心的家奴与手下。

  譬如,季心有个家奴叫季夫,后来有军功就改回本姓:灌。

  嗯,就是那个后来坑死了窦婴的灌夫

  总而言之,刘德觉得,离季心远一点,总是没错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世除了剧孟外,关中的季心也是游侠头子,但刘德却舍近求远,跑去雒阳征辟剧孟。

  实在是季心的超自然扫把星威力太强大了

  可刘德千算万算,没想到窦婴居然把这个扫把星给请了过去

  想了想,刘德觉得这挺符合窦婴的为人。

  窦婴本来就很亲近游侠,喜欢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

  前世灌夫就是在他手下出人头地的。

  只能说是命运使然啊

  刘德看了一眼窦婴,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告诉窦婴这个残酷的事实比较好,反正,有他罩着,窦婴应该悲剧不了,最多也不过是跟陈武一样的下场

  季心却是有些狐疑,望着似乎对他有些疏远的刘德,他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能尴尬的笑了一笑。

  刘德却是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带着窦婴急匆匆的来到吴山脚下,将窦婴与瘟神季心一起送到天子营帐中,他这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殿下”

  刘德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发现是王道领着褚强,朝他走来。

  说实话,刘德已经习惯王道照顾他的起居,这王道不在身边,他总感觉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头。

  毕竟,两辈子了,这种习惯很难改变了。

  褚强却是走到刘德面前,跪下来道:“殿下,草民已经安顿好家小了,随时愿为殿下效劳”

  “善”刘德点点头:“等回长安以后,需要借助先生的地方还有很多”

  ps:等下还有一更~~~~~~~

  恩,今天有大推荐,但我好2,好颓废~

  明天后天多写点吧。

  嗯,周日晚上我会总结下本周的更新数量,计算一下这周任务的完成度。

  基本上我感觉应该能完成承诺。

  以后每周都是如此,每个周末会总结更新量~这样大家就能知道我这个废柴这一周的工作成绩,到底有没有达成目标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到长风文学www.

  第两百二十七节 自以为是的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