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花开(四)
作者:天亮故事      更新:2020-08-04 18:45      字数:1210
  家乡久违的笑声

  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开了东江市封闭的大门,开发本地人力和地利资源,招商引资是当务之急。 东江市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凤岭县就是其中一个,我的家乡柳树湾乡就是最贫困的乡镇。

  这几年,枣花村在我爸爸的带领下,走出了经济落后的低谷,妹妹花蜜成了县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那还得从三年前说起,为了我的学业,妹妹辍学到了南方,在一家水果罐头厂打工,她心灵手巧,长相靓丽,身材又好,嘴巴也甜,忠诚肯干,很快就得到了老板刘佳成的赏识,半年后被提拔到供销部门工作。

  妹妹大胆地向刘老板提出了她的设想,到东江收购山枣,制作保健食品罐头。刘老板非常赞同,马上带技术人员到凤岭县考察,经论证柳树湾乡的大部分面积是山岭,水源缺乏,可常言说得好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

  “旱枣涝栗子”,干旱的山区到处都是野生的山枣,酸溜溜甜丝丝的,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开发山枣保健品,必然能为山区农民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由妹妹牵头,老板和枣花村签了基地发展合同,约定产量达到2万公斤,就在当地建立山枣加工厂。

  爸爸成在村里成立了山枣发展合作社,还聘请了果业技术员,经过两年的发展,周围十几个村子都加入了这个合作社。山枣树经过新品种嫁接,个头大了,品质也好了,年产很快超过了2万公斤。

  妹妹花蜜又带着南方老板来了,爸爸代表村委和刘老板进行了充分协商,由刘老板投资49%,村里投资51%是控股方建立一座山枣加工厂,主打产品是去核山枣干。只是这厂址的选定让人作难,枣花村是产枣地域的中心,对于鲜枣的收购和运输,提供了便利,可是枣花村到柳树湾没有沥青路,产品出厂运输也很困难。厂址选在柳树湾,就增加了农户的运输负担,并且工厂用地也需要一大笔资金,最后还是定在了枣花村,村乡公路的修筑就请求县里支援。刘老板留下一句话:“只要公路修好,我再投资在村里建一个枣花蜜加工厂。”

  刘老板到我家做客,我妈妈用最普通的山里饭菜招待了他。刘老板看见挂在墙上的我穿着警服的照片,一个劲地夸奖妈妈:“嫂子教子有方,培养了这么好的一双儿女,儿子学业有成,花蜜辍学打工助哥求学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和我公司的员工,花蜜吃苦耐劳,聪明能干,我认她做干女儿,留在我身边帮助我做事业,我把儿子刘亚洲留给你们,借帮助建厂之际让他好好感受一下艰苦创业的含义,如果你们不嫌弃,就让他做你们的干儿子吧。”妈妈一时激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好啊,你们城里人不嫌弃我们山沟里的乡下人,那我们就是干亲家了。”

  刘亚洲住进了我家,弥补了我和妹妹不在家的儿女情感,山村里的农家有了城市长大的干儿子,不亦乐乎。

  山枣加工厂建成投产了,县里拨款乡里施工,柏油路修到了厂门口。工厂规模在不断扩大,农民的收入迅速增长,村里的光棍数量在陆续下降。

  周围村庄的人们都在称赞枣花村的枣花酿出了枣花蜜,甜蜜的事业使得山沟里传出了久违的甜蜜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