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8章
作者:零点浪漫      更新:2023-12-12 23:33      字数:2070
  陶弘方结束巡视回城后,便立刻开始安排以工代赈的相关事宜。不过在实施之前,他还得再次拜会石迪文。

  他很清楚,以工代赈计划看似美好,但欠缺的资源太多,募集这些资源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唯有石迪文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给予自己所需的支持。

  石迪文在听完他的汇报后,不置可否地问道:“那你希望我能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呢?”  陶弘方沉声应道:“在我看来,目前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劳动工具、懂行的工头,以及给难民发饷的专项资金,解决了这三样,我才能组织难民开工。其次,粮

  食和生活物资的供应也必须跟上,否则以当下给难民提供的这点食物,根本没法让他们有足够的气力干活。”  石迪文微微点头道:“你说的这些,我会尽快替你安排。但你要明白,目前给予你这么大的支持,只是为了应对南京当下的特殊困难,这种好事不会一直都有

  ,你作为地方长官,还是要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能事事都想着动用整个东海大区,乃至举国之力,来达成你所希望的目的。”

  陶弘方心中微惊,连忙躬身应道:“多谢伯父教诲,弘方定会谨记于心!”

  石迪文的话,明显就是在告诫他不要遇到困难就想着走捷径,利用自己的身份从外界获取超出常规的援助。

  如果陶弘方将这种事视作理所当然,长此以往,恐怕就会对来自上层的援助形成依赖,进而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石迪文见他态度端正,也没出言辩驳,这才继续说道:“你为官一方,为百姓着想,这是好事,但也切莫太把百姓的感受和想法当一回事了。一样米养百样人

  ,你要做的,不是让这百样人全都对你满意,而是要让他们都能服服帖帖地顺从官府的管理。”

  两人会晤结束后,石成武将陶弘方送出大门,然后回到书房中。他有些不解,为何父亲石迪文要对陶弘方作这样的训诫。

  “父亲,既然您要给他提供支持,那又为何还要训他一顿?”

  石迪文听到这个问题,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向石成武反问道:“你有没有想过,陶弘方所需的这些条件,为什么没有找你商量,而是直接来求我?”

  石成武道:“这自然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事找我没用,只有您才能给他提供这些条件。而你马上要回杭州了,再耽搁只怕是来不及了。”

  石迪文点点头道:“陶弘方要做的事,必须由东海大区提供支持,而这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他是聪明人,我提点他一下,免得他日后犯糊涂。”

  石成武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原来父亲是担心自己与陶弘方的搭档会出问题,所以提前将这个隐患排除掉。  石迪文继续道:“陶弘方之前没有当过地方官,更别说管理应天府这样的重要地区。他要是在任上能做出成绩,那皆大欢喜。但要是捅了漏子,那他爹会怎么

  想?”

  石成武道:“所以您担心的不是陶弘方会怎么样,而是他父亲的看法。”  石迪文道:“我跟陶东来认识有三十年了,虽然当初是一同打天下,但真正待在一起共事的时候不多。我不想猜测他为什么把儿子送来南京,也不想让他对我

  们石家有任何误会。”

  石成武应道:“孩儿明白了。”

  即便石迪文掌握着东海大区的众多资源,陶弘方向他申请的援助内容,实施起来也并不容易,要是换个人,他可能就直接回绝了。

  但陶东来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石迪文答应给予帮助,但也不希望陶弘方对此形成依赖,这中间的分寸,就只能由他亲自来把控。

  石迪文离开南京三天之后,由陶弘方倡导主持的以工代赈活动在南京城外拉开了序幕。  作为上任后要办的第一件大事,陶弘方对此还是倾注了不少心力。短短几天时间,他已筹备了多个工程项目,预计要动用超过五万劳动力,可谓是雄心勃勃

  。

  第一个项目是修整长江江堤和秦淮河河堤,以防范每年夏季的洪水过境。

  对于应天府来说,夏季被洪水湮没沿江地区属于惯例了,有时洪水水位太高,倒灌入秦淮河导致上游大片农田被淹也不稀奇。

  大明统治时期当然也对江河堤坝进行过多次修整,但最近这些年国库的资金大部分都被充作军费,也就没有闲钱再投入到这些公共设施上了。

  第二个项目是扩建南京至镇江,南京至湖州的两条官道,以增加陆上的人货通行量。

  这两条官道的状况其实还算不错,之前两国交战期间,一部分海汉军及物资装备就是从这两条道路推进至南京城下。

  不过陶弘方希望能将这两条官道的路面进一步拓宽夯实,让海汉制式的重载马车也能在道路上顺畅通行。

  但这两条官道的里程都太长了些,不是三五个月能干完的工程,只靠招募难民的话,工程很难长期持续,估计也只能修多少算多少。

  第三个项目是疏浚应天府境内的多条河道,一方面保障南京城及周边地区的日常用水,另一方面也借此加大内河航运的运转效率。

  应天府的东、南两侧湖泊众多,河道四通八达,如果能充分加以利用,其航运能力应该丝毫不亚于长江与钱塘江之间的苏杭一带。

  这几项大工程,如果能按照海汉的工程标准好好修整一番,也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这份政绩更是能让陶弘方名垂青史。

  招募告示在城南的难民营区张贴之后,响应倒是十分热烈,短短几天便募集了近三万民夫。  光是每天供应三顿伙食这一条,就足以吸引很多饥肠辘辘的难民踊跃报名了。更何况只要干满一个月,就能领到至少二两银子的工钱,这甚至比相当一部分

  难民在战前的收入还多。  有了这笔工饷,返乡的盘缠就有了。到时候是去是留,也可自行决定,起码不必再担心饿死在返乡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