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作者:文理风      更新:2023-05-24 07:03      字数:3061
  皇后一身疲惫地回到自己宫里, 就看到杨太妃正在她宫里喝茶。

  皇后摆摆手,让伺候的人下去。

  “今天杨氏的事是你弄的吧?”

  韩太妃放下茶盏, “娘娘这可就冤枉本宫了, 本宫不过是在御花园说了句众大人正在为娘娘议太后尊号,那位皇帝生母恰好听到了,这怎么能怪本宫呢。”

  皇后走到主位坐下, 揉了揉太阳穴。

  杨氏想当太后的心思, 她从来都知道,所以对于杨氏所生的九皇子, 她也从来不抱期望, 其实不止杨氏, 剩下那几个小皇子, 他们的生母又何尝不是这个心思, 只是比杨氏装的好一点。

  韩太妃看着皇后沉默, 笑着说:“今天的事,是我多嘴,不过要没今天的事, 怎么能让朝臣们看清楚咱们这位陛下的生母是什么样的人呢!”

  皇后放下手, 瞥了她一眼, “只是群臣?你是更想让本宫对小皇帝死心吧!”

  韩太妃笑道:“当然, 正好也给娘娘提个醒嘛, 娘娘出身名门, 又执掌中宫多年, 如今陛下年幼,按惯例该娘娘临朝听政,娘娘现在看清, 总比操劳一生, 最后却为他人做嫁衣强。”

  皇后听了默然。

  其实这事不用韩太妃提醒,她这几日也细细思量过,如今皇帝年幼,按惯例得她临朝听政,扶持小皇帝,弹压百官,这临朝听政算是大权在握,她未尝没有不心动过,只是思虑再三,她却有些犹豫,一旦她临朝听政,以后的路无非两条。

  第一条,除掉杨氏,把持小皇帝,垂帘听政,只是管家三年,猫狗也嫌,等到皇帝大了,肯定要归政皇帝,到时杨氏的事一旦爆出来,只怕她就是天下的罪人。

  第二条,压制杨氏,扶持小皇帝,垂帘听政,这样可能稍微好一点,走得路也不那么绝,只是随着皇帝长大,杨氏有亲儿子撑腰,必然彼消此长,以后压在她头上,她最后只怕也是退守宫中。

  皇帝终究不是她亲生的,纵观历朝历代,有几个非皇帝亲生生母临朝听政有好结果,就算活着时压制的住,可等一死,家族还不是被皇帝连根拔起。

  皇后想起家中的父母、宗族,她终究不敢放手一搏。

  皇后抬起眼皮,看着韩太妃,“你放心,本宫没心思学贤德太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后所说贤德太后,乃是前朝一太后,用心扶持庶子十余年,庶子终成一位明君,只是这位明君后来多次忌惮贤德太后母家,未免有些让人心寒。

  韩太妃听了,笑道:“娘娘是明白人。”

  第二日,群臣为皇后上尊号,册封为惠慈太后,并请太后临朝听政,却被太后以不知政事婉拒,于是重臣重议,最后由朝中宰相和大将军一文一武辅政。

  *

  三年后

  政事堂

  宰相坐在里屋,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奏折,这三年,他又平添了不少白发。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

  宰相皱了皱眉,抬起头。

  “谁在政事堂外面喧哗?”

  一个文官走过来,“相爷,不好了,杨舍人和其他舍人吵起来了。”

  “什么事?”宰相一听皱眉,不过心里却已经有个大概,定然又是杨舍人出了什么错,被其他舍人嘲笑。

  果然,文官不屑地说:“还不是那杨舍人又写错了字,被其他舍人讥讽,他不愤,就闹起来,也不是下官说,这中枢舍人一职,掌制诰,能居此职者,必天下才子,他杨舍人仗着是杨太后族人,就居这样的要职,这样其他舍人的脸往哪搁。”

  杨太妃,在一年前,终于拘着小皇帝,让小皇帝册封她为太后,而因为皇帝渐渐大了,群臣也不好不给皇帝面子,于是也没阻这件事。只是这杨太后当上太后,就给自己家族大大小小赏官封官,偏偏她娘家子弟又不成才,这让一众朝臣憋屈不已。

  宰相听了文臣说的,又听外面吵架声越来越大,只好起身,走了出去。

  一出门,就看到院子中,杨舍人正抓着一个舍人衣领,扬手要打这个舍人。

  “住手!”宰相赶忙喝止。

  几人一看宰相出来,这才忙停手。

  宰相走过去,“政事堂重地,你们居然敢吵闹打仗,有没有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几个舍人忙站好,“相爷。”

  杨舍人却满脸不在乎。

  “说说,什么事。”宰相沉声说。

  杨舍人抢先开口,“我不过在制诰时写错了两个字,他们三个就阴阳怪气讥讽于我。”

  周围众人听了齐齐翻白眼,在圣旨上写字,你都敢写错别字,你咋不上天呢!

  旁边一个舍人忙说:“相爷,这道圣旨之前已经发到尚书省,然后被人家圈出,打了回来。”

  这下连老宰相脸上都挂不住了,政事堂的诏书出了错别字,被宣旨的尚书省官员发现,把圣旨打回来,这已经不是杨舍人自己丢脸,而是整个政事堂丢脸。

  堂堂朝廷诏书,居然有错别字,还一道诏书错了两个,这简直可以被整个朝堂笑话了。

  “他写完圣旨,你们没有给他检查一下么?”宰相怒道。

  几个舍人不吭声,其中一个舍人小声嘀咕,“是他写的,又不归我们看。”

  宰相气结,这次的圣旨,虽然不过给一个外臣的圣旨,可也得有人起草,有人用印,偏偏这么多人都没发现,最后被宣旨的官员看出来,这其中要没有猫腻才怪。

  不过宰相虽然知道肯定是其他人一起整杨舍人,可谁让他德不配位,明明没这个能力却偏坐这个位置。

  宰相看了众人一眼,“杨舍人改中书郎中,其他舍人未尽督查之责,罚俸三个月。”

  其他几个舍人应声说:“是。”

  杨舍人却急了,“凭什么让我改中书郎中,我不服!”

  宰相却没理他,直接回去了。

  ……

  文渊阁

  小皇帝正在读书,杨太后突然闯了进来。

  杨太后一把拉起小皇帝,“你还在这有心读书,你舅舅都快被人欺负死了!”

  正在教皇帝读书的太傅吓了一跳,“太后娘娘……”

  杨太后拖着小皇帝就往外走。

  太傅忙阻拦,“娘娘,现在正是陛下读书的时候。”

  “什么读书的时候,哀家找老宰相评理去,他凭什么贬我家兄弟!”杨太后扯着小皇帝风风火火走了。

  太傅被气得差点升天,直接将戒尺一扔,“有此泼妇,天下大不幸啊!”

  *

  惠慈太后宫中

  太后正悠闲地喂着鹦鹉,韩太妃走过来。

  “娘娘好兴致,这只鹦鹉被娘娘□□得越发机灵了。”

  太后转过身,“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韩太妃笑道:“娘娘不知,刚刚文华殿好一场热闹,宰相老大人被气得硬生生晕了过去。”

  太后看着自己保养的精致的指甲,“哦,是么,真是辛苦老宰相了。哀家等会让御医去看看。”

  韩太妃恭维道:“娘娘真是体恤老臣。”

  太后叹了一口气,“老宰相忠心为国,哀家是真心敬佩。”

  韩太妃笑了笑,“可惜被他保得人蠢得不明白。不过娘娘可要谢谢本宫,要不如今被他们母子折腾得可就是娘娘。”

  太后淡淡说:“这不也正合你意么。”

  韩太妃笑道:“那也是她们自己作,太后娘娘还不知道这一两年杨太妃和她家人都做了什么吧,安插亲信、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强抢民女……她杨家可是一样都没少做,如今朝堂上下民怨沸腾。”

  太后看着韩太妃,“你在里面,又插手多少?”

  韩太妃摇摇宫扇,“太后娘娘这就冤枉本宫了,就她杨家那嚣张劲,还用本宫插手,她家做的,哪件事不超过大家想象,本宫要是插手,说不定还是帮她杨家呢!”

  “欲令其亡,必先疯狂,这杨家,嚣张不了几年了。”太后摇摇头。

  韩太妃点点头,“不过本宫近来听说杨太后已经对娘娘越来越不恭敬了。”

  “自从陛下登基后,她何曾对哀家恭敬过。”

  “可本宫听说杨太后不满娘娘执掌后宫,想让皇帝下令让她执掌。”

  太后笑了笑,“这不是早晚的事么,毕竟她可是皇帝的亲娘啊!”

  “娘娘真甘心?”

  “这有什么不甘心的,哀家正好在宫里歇歇。”太后笑道。

  韩太妃也笑了,“可是本宫不甘心啊!”

  ……

  大昭文帝四年,文帝母族卖官鬻爵,被人敲闻天鼓揭发,文帝母杨太后却包庇外家,强压案子,最终引发京城民变,幸先帝皇后,惠慈太后出面,弹压臣民。

  事后,惠慈太后废文帝,以文帝褚弟年幼,立文帝皇叔贤王为新君,风波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