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二更)
作者:文理风      更新:2023-05-24 06:54      字数:2642
  为了保障屏风的安全, 林泉特地在市里找了一家有经验的搬家公司,包了一辆小货车, 在精心打包加固后, 运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林泉按邮件上的地址,找到了鉴宝活动鉴宝处。

  鉴宝活动的鉴宝处并不是在央视大楼, 而是在某个大酒店节目组包的套间, 林泉在事先和节目组工作人员沟通后,直接将屏风拉到了酒店。

  随后在酒店人员帮助下, 送到了鉴宝的房间。

  鉴宝活动节目组包的套间并不算小, 林泉和几个酒店服务人员送屏风进去时, 里面正有几个专家模样的人围着一个瓷器做鉴定, 林泉也没打扰, 就把屏风搬到墙边, 然后一边看着屏风,一边看几个专家鉴宝。

  几个专家正拿着强光手电筒和高倍放大镜对着瓷器一点点的看上面的纹理,几个人还不时交换一下意见。

  林泉在旁边看着也没觉得惊奇, 很多人受电视鉴宝节目影响, 看到节目上, 上来一件藏品, 一群专家一人看一眼, 然后就在那夸夸其谈, 以为对专家来说鉴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眼就能看出出处,看出真假。

  可其实,这都是骗人的。

  鉴宝节目, 它只是个节目, 是节目就有剧本,所以整个鉴宝节目,其实是主持人、专家、送宝人、观众和幕后制片人、摄像组……一群人演给观众看的一出戏!

  而节目上,专家之所以能一眼看出真假,那是因为东西都事先鉴定过!

  许多藏品,尤其是古董类的,想鉴定假,比较容易,找出破绽就行,可要想鉴定真,除了那些大开门的东西,专家很难一眼认定是真,而且就算看着大开门的古董,在现代这个造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时代,想确定的断定一件藏品是真的也很难,所以古董鉴定,往往得好几个鉴定师一起鉴定,所有人都鉴定是真的,这才可能是真的。

  之所以说可能,那只是因为现在还没发现假的地方。

  就像某著名博物馆的那个《清明上河图》,至今质疑声不断。

  所以一眼断真假,对鉴宝师来说,那就是个笑话。

  林泉在这边看着几个专家忙活,大约过了十多分钟,一个拿着放大镜的专家突然咦了一声,然后招呼其他几个专家过来看,几个专家依次拿着强光手电筒和放大镜看过,几个人摇摇头,然后其中一个人对旁边等结果的中年人。

  “这位先生,您这件藏品我们有些看不准,您带回去吧!”

  中年人一听急了,“什么叫看不准,你们一群大专家,怎么会看不准!”

  那位专家丝毫不以为意,仍旧笑着说:“真是抱歉,这件藏品您还是带回去吧!”

  中年人一听不愿意了,“你们节目组通知我来,我带着藏品大老远来了,你们却一句看不准打发我,这是什么意思,店大欺客?你们央视节目就这么牛逼么!”

  林泉在后面扑哧一下笑了,看着几人突然都望过来,林泉笑了笑,对中年男子说,“这位大哥,几位专家并没有敷衍你,他们只是说的是行话,古董不论真假,看不准,就是不真。”

  中年男子一愣,“我这瓷器是假的。”

  林泉耸耸肩。

  “怎么可能,我这瓷器怎么可能是假的,这可是我在拍卖会花了三十万买的!”中年男子不敢置信的说。

  “谁说拍卖会拍的就是真的,就算再顶级的拍卖行,卖的古董都不一定保真,而且古董拍卖都是按工艺品拍卖,人家只是卖工艺品,可没真假一说。”林泉倚着门笑道。

  “什么,怎么会这样,”中年男子喃喃的说,“不行,我要去法院告他们!我就不信卖假的他们能不赔!”

  林泉摇摇头,“中国拍卖法规定:拍卖行古董可不保真!”

  中年男子激动道:“我不信,我现在就拿东西去找他们。”

  说着,中年男子抱着藏品气呼呼的跑了。

  等中年男子走后,林泉走上前,掏出名片,给每个专家发了一张,笑着说:“林记仿古工艺品工作室林泉,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刚才和中年男子说话的专家接过林泉的名片,语气有些微妙,“仿古工艺品?”

  林泉突然想起古董行“仿古”的含义,忙说:“别误会,我们工作室不是做古董的,更不是做高仿的,我们工作室是做仿古艺术的。”

  几个专家顿时笑了起来。

  和林泉说话的专家也笑道:“在行业这么久,还第一次听仿古是仿古艺术的,那这位小友,你把藏品拿过来,我们几个老头子看看你们工作室是怎么仿古艺术的吧!”

  林泉指挥旁边的酒店工作人员把屏风抬到房间中央,然后开始拆外包装。

  “看着好像是屏风!”几个专家小声说。

  “是屏风,还是刚绣好的呢!”林泉一边拆一边说。

  很快,外面的厚包装就被拆下来,露出里面的屏风。

  几个专家围过来,刚打算鉴定,可抬眼一看,眼睛就移不开了。

  “好精美的美人图,这针法,真是栩栩如生啊!”

  几个专家不由感慨,不过其中一个专家却没感慨,反倒迅速跑到背面,然后叹曰,“果然是双面三异绣!”

  几个专家也迅速转去过,看到两面完全不同的图案,更赞叹不已。

  刚刚反应最快的那个专家抬起头,对林泉问道:“你是刘大师什么人?”

  林泉听了一头雾水,“啊?”

  “这不是刘云大师让你带来的?”这个专家又问了一句。

  林泉想到自己来之前从网上查的双面三异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好像就是刘云,忙摆摆手,“这件作品不是刘云大师出的,是我们工作室一位姑娘出的,和刘大师无关。”

  “你们工作室的姑娘?”专家听了大惊,“那个姑娘是谁?”

  “她叫月娥。”

  “月娥?”专家听了有些茫然,转头问旁边另一个专家,“老刘有收女徒弟么?”

  另一个专家摇摇头,“没听说啊!”

  林泉听了暴汗,这才想起某些圈子很小,小到传人都是一巴掌数得过来。

  好在几个专家没纠结刘云到底有没有收新徒弟的问题,而是认真开始鉴定林泉带来的屏风。

  “这个外架用的是紫檀木的,好家伙,真够舍得的。”一个精通木质古玩的专家敲了敲架子,笑着说,“老李,你最精通绣品,还不快鉴定一下。”

  刚刚反应最快的那个专家笑道,“这件绣品一看就是刚绣成不久,一面是石榴花,一面是美人图,一面是红色,一面是彩色,一面是乱针绣,一面是平针绣,两面图案不同、颜色不同,针法不同,是一件现代精品的双面三异绣。”

  讲完,这个专家还一摊手,“这明瞅着的事,压根不用我鉴定!”

  众专家和林泉大笑,都很给面子的鼓掌。

  鼓完掌,林泉笑着问,“各位专家,不知我这件藏品可否上节目。”

  姓李的鉴定专家看看其他几个专家,说:“双面三异绣咱们鉴宝节目从来没上过,这件绣品又是精品,老刘这行业外界知道的太少了,咱们报一下吧!”

  其他几个专家点点头。

  林泉见状大喜,央视的鉴宝可不是真品、珍品就能上,他们每期选的东西,都是带有一定科普教育宣传文化的目的。

  这时,几个专家也内部统一完意见,李专家过来,伸手和林泉握手。

  “恭喜林先生,您的藏品双面三异绣通过鉴宝节目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