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91节
作者:辣椒终结者      更新:2023-05-04 01:44      字数:3426
  自打来了江南,谢青云一天少说也要喝上八壶茶水。

  送走了青山书院的夫子,谢青云在心里将穆空青骂了无数遍。

  我说那小子怎么同我将事情的原委交代得这般细致!

  好在谢青云的茶水没有白喝,穆空青的骂也没有白挨。

  这些日子以来,去各地讲堂外蹭课的百姓明显增多,民间甚至出现了专门教人识字的讲堂。

  无需科举也能入仕,这于家中银钱不丰的底层百姓而言,便是又多了一条青云大道。

  在第一届理工科学子正式入学时,工部的新式海船也已改造完毕。

  此时的蒸汽机经由大炎工匠们改造之后,同穆空青记忆中的蒸汽机的模样已经全然不同。

  就算是提供了初始版本的穆空青,都有些认不出它了。

  但是根据穆空青从张华阳那儿打听到的消息来看,这改造之后的版本,似乎比穆空青前世所知的蒸汽机动力更足一些。

  第一批被装上大炎版蒸汽机的海船,自然是留守大炎的水师战船。

  战船改造完成之后,便要开始对商船动手了。

  有早早便得了消息的商户们,近些日子不仅没有趁盟约尚未落到实处时出海,反倒是不顾冬季港口冻结的风险,直接将海船停到了津沽口岸一心等候着什么。

  这些时日一来,工部除却改进蒸汽机与海船之外,旁的事情几乎都被放置了下来。

  到了改造商船之时,工部在人手上的捉襟见肘便更甚了。

  穆空青算算大炎使团出海的时间,再算算改造后的商船出海所需的时间,只觉得时间紧迫。

  穆空青在户部翻了一天的账簿,回府后又同秦以宁来了场彻夜长谈。

  第二日一早穆空青便到了户部衙门,而后他户部衙门里坐了一整天,拉出了一长列的各项明细,到散值时都不忘将这份明细揣在身上带走。

  今日在文渊阁当值的钱大人蓦地眼皮一跳,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坐在钱大人对面的工部尚书关切问道:“怎的了?”

  钱大人摸着眼皮沉思半晌,盯着工部尚书道:“方才莫不是又有人在算计国库的银子?”

  工部尚书面上的笑容一僵,不留痕迹地将手下一封奏折往边上挪了挪:“瞎说什么呢!国库如何不是你户部的事吗?怎的要往我工部身上赖。”

  第137章 一颗大树

  钱大人那不祥的预感, 在他第二日来到户部衙门时应验了。

  这些身上兼着六部堂官的阁老们,平日里如无意外,都是文渊阁和衙门两头轮着值守的。

  钱大人今日一进户部衙门的大门, 就见他的麾下爱将冲他笑得如沐春风。

  穆空青真诚道:“大人今日来得好早, 近些日子公务可还繁忙?”

  钱大人斟酌了片刻, 谨慎答道:“烦心事倒是有, 可繁忙也谈不上。”

  穆空青闻言笑意愈盛,将钱大人迎入了堂厅中。

  但钱大人的眼皮却跳得更厉害了。

  “不知大人近日在为何事烦忧?下官或可为大人排解一二。”穆空青接过小吏送来的茶水, 摆出欲要同钱大人促膝长谈的架势。

  钱大人警惕:“还能是为何事?工部和兵部那儿讨去的银子,就同个无底洞似的,没边儿地往里砸,你又不是今日才知道。”

  先前只是改进蒸汽机的花费, 便已经叫钱大人看着便痛心了。

  好容易等成品出来了,钱大人欢欣鼓舞地就等着回本了,却忘了在改造商船之前, 还有战船这么个大坑要填。

  亏得那铁矿素来都是捏在朝廷手中的, 不然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造出数量足够的蒸汽机,还当真是困难不小。

  穆空青安慰他道:“这些也都过去了, 大人不若想想津沽码头停着的那些商船?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呢。”

  改造战船是朝廷出银子, 改造商船可就不是了。

  装载了蒸汽机的新式海船不提旁的,只速度这一项,就足够让海商们为得改造机会而不惜成本了。

  钱大人哼了一声:“若非如此,当初我哪儿能批得那么痛快。”

  钱大人掌管户部多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他自然懂。

  改造商船所获利润不过九牛一毛。

  他真正看中的,是新式海船在今后的海贸中将会起到的作用,以及为大炎带来的税收。

  不过知道归知道,该心痛的时候也还是会心痛。

  若是放在十年前, 有人说要花费这么大一笔银子造船,他非得拿对方当卖1国1贼来骂不成。

  只改造战船所用的花销,就能抵得上十年前大炎一整年的税收了。

  更何况这还只改了一半。

  另一半如今还在海上飘着呢。

  穆空青见钱大人又露出了心痛的表情,适时地给他递上一杯茶水,又温声安抚道:“我知晓大人忧国忧民,故而心中焦急。可工部人手不足,商船一时无法出海,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这话可说到钱大人心坎儿里去了。

  他理智上清楚,待到商船改造完成,所得利润必然会是如今的数倍。

  哪怕不算商船在西方大陆的商贸所得,只盯着番邦大陆上的金矿做几笔短期买卖,也足以填上这些日子以来的所有花销。

  可现在,商船不是还没有改造完吗?

  大炎水师的规模再大,也比不上海贸开放之后民间的商船数量多。

  一些小商户如今甚至没能知晓新式海船的消息,可以暂且不提。

  但如范家、覃家这样的人家,是宁愿憋几个月不出海,也要让手下的海船,成为第一批被改造的商船。

  只这些大海商的商船数量,便足够让工部头痛了。

  也足够让钱大人头痛了。

  钱大人轻叹一声:“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事儿又非是普通人能帮得上手的,急也急不得。”

  蒸汽机的结构或许算不上是最精巧的,但它的价格却一定是最昂贵的。

  若是对蒸汽机没有一定的了解,即便是搭手打杂,都可能会导致安装出现错误,带来巨额损失。

  穆空青也跟着叹了句:“不错。若是工部之外,也有人能对蒸汽机有所了解就好了。即便是他们造不出来,至少也能帮忙安装。”

  钱大人看看穆空青,穆空青无辜回望。

  钱大人“嘶”了一声:“你莫不是想?”

  穆空青将袖中叠得规规整整的纸推到钱大人跟前:“我也就是想想。”

  算一算,永嘉书院新招的理工科学子,如今入学也有一个多月了。

  就连被他诓去做打手的谢青云,都已经将诉苦的书信从永嘉寄到京城来了。

  理工科学子这一个多月里所用的书籍,几乎全部都是工部匠人们的手记。

  要说除却工部那些匠人们之外,还有谁对蒸汽机有所了解,那必然是永嘉书院新招的那些理工科学子了。

  “让那些学子入京研学?”钱大人刚看了个开头,就直接将那张纸合上了。

  这儿可是朝廷合法征役的大炎,不让那些学子自费入京服役就算行仁政了。

  瞧穆空青列出的这些明细,似是还要朝廷给他们安排食宿,连路上的花销都得朝廷负责,做什么美梦呢?

  穆空青劝到:“大人莫急,你再往后看看。”

  钱大人狐疑地看了两眼穆空青。

  秉持着对穆空青的信任,钱大人耐下性子,重新展开纸张。

  那纸上确实是写了不少东西,自家右侍郎也不是个不着调的人,还是看看吧。

  一盏茶的时间后,钱大人无声无息地盖上了纸张。

  钱大人端起茶盏,掩饰性地呷了一口:“新科为工部取专精数理匠事之士而开,学子研学不易。我等身为朝廷命官,自然也是要为朝廷考虑的。”

  有了那数百学子的帮手,商船也能早日完工。

  只要商户们脸皮够厚,赶在大炎使团归来之前,少说也能再给朝廷缴纳那么成百上千万两的商税。

  况且,这改造商船一事,钱大人急,商户们更急。

  为了能早日将自家商船改好,他们连海贸都停了,那再多掏些加急费用,应当也是不介意的吧。

  穆空青见钱大人动摇了,又不轻不重地给添了把火:“眼看着江南局势将稳,小谢大人也将要归京了。若是大人有心,说不准这些学子们还能搭上小谢大人的官船。”

  穆空青佯做感慨状:“每逢大比之年,我永嘉书院的学子搭乘学兄们的官船入京赶考,也是一桩佳话呢。”

  反正送谢青云一个也是送,送几百号人也是送。

  了不得派遣一艘大些的官船接谢青云归京便是,总比另掏路费来的节省。

  该花的得花,该省的也得省呀。

  钱大人这些日子为海船之事着急上火,再一听这无本买卖哪有不心动的道理。

  于是,在江南舌战群雄最终大获全胜的谢青云,终于等来了接他风光归京的船。

  不错,这船身规模,都不比三品大员用的船差了。

  谢青云意气风发地想道,算他穆空青还有点儿良心。

  而后他便发现,这船的规模是够大了,可船上的人也多得离谱啊!

  仔细一看,还各个都挺眼熟。

  正是新入书院的理工科学子们。

  朝廷调派理工科学子们入京,并令其跟随工部匠人研学之事并不是什么秘密。

  甚至于士林间最后的那点儿反对的火苗,也是被这一纸调令给扑灭的。

  虽然穆空青是为了改造海船的速度能拉快些,同时也为这些学子们提供实践经验,叫他们见见蒸汽机实物,但这事儿落在旁人眼中,便是朝廷在为理工一科的学子们撑腰了。

  眼看着上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非得新开这理工一科,那他们便是再写多少文章,也动摇不了朝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