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5节
作者:辣椒终结者      更新:2023-05-04 01:37      字数:3435
  冬日里寒气重,热气散得也快,不多时,便到了能入口的温度。

  一口下去,外层的酥皮发出清脆的“咔嚓”声,烧饼的表面出现了几道裂纹,却是酥而不散,并未碎成小片。

  饶是穆空青尝过各类五花八门的小吃,也被这一口惊艳了。

  新麦的香气中和了油酥的腻,酥脆的外壳搭在内里柔韧的面饼上,唇齿嚼动,浓烈的咸香在口中迸开。

  绝妙之处在于这咸味并不均匀。咸淡交错间,仿若每一口都有新的滋味,一块油酥烧饼,吃得人满心里都是期待。

  “如何?”孙氏急切地问道。

  穆空青的小脑袋点得飞快:“香得叫人恨不能吞下舌头!”

  这话听得孙氏心花怒放,转头便将后头的几个也挑了出来,分给众人。

  穆二丫捧着油酥烧饼,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孙氏:“娘,我们日后都能吃到这饼子吗?”

  孙氏喜道:“憨丫头,这可是咱家日后吃饭的手艺了,保管叫你日日吃个够。”

  说完,孙氏又将剩下的几块烧饼挑了出来,推了穆老二一把:“你去隔壁,给云平他爹送去。咱这生意能做起来,还多亏云平家。”

  要不是族长家也预备在镇上做些小生意,公爹还真未必能松口呢。

  孙氏看着那大炉子,只觉得里头装的都是银子。

  穆空青接过孙氏手中的瓷碗:“我去送吧,刚巧还得找云平哥说说私塾的事儿。”

  一听私塾两个字,孙氏哪儿有不答应的?忙连声道:“那你小心些,早些回来。”

  穆空青应了声,出门前还听到孙氏正同穆老二商议摊点之事,话语中尽是对未来的期盼。

  穆云平和穆云安家就在隔壁,几步路的距离。

  到了门口,穆空青双手抱着大瓷碗,刚准备叫门,那门便从里头打开了。

  开门的正是老族长的大儿子,穆云平的亲爹,穆空青该叫一声大强叔。

  穆大强见着门外站了个小娃娃,也是一怔,随即便道:“空青来了啊,我刚巧有事寻你爹呢,他现下可在家?”

  第17章 一个发现

  穆空青往边上挪挪,让出了位置:“大强叔好,我爹这会儿正在家呢。”

  穆大强摸摸他的小脑瓜,笑道:“在家就成。”

  说完,又见他手里捧着的大瓷碗,鼻头耸了耸,不由惊诧道:“这便是你爹说的那烧饼吧?好家伙,这味儿闻着可勾人!”

  穆空青将碗捧高,对穆大强道:“那您可快些回来。这些都是我娘叫我给送来的。”

  穆大强发出爽朗的笑,将穆空青推入门内道:“成,你先去找你婶子,大强叔去同你爹商议咱两家摆摊的事儿。托你家的福,日后你婶子的生意怕是都得好上不少。”

  “这话说得真,我老远都能闻着味儿。”强婶子听见了声,从屋内探出头应了一句。复又对穆空青招手:“空青进来,你云平哥正念着你呢!”

  “哎!”穆空青应了一声,冲穆大强摆摆手,一路小跑进了屋。

  强婶子就站在门口,一把将穆空青拉进暖烘烘的屋里。

  屋内烧着热炕,暖气熏得穆空青一激灵。

  “强婶子,云平哥、云安哥,这是我家做的烧饼,特意送来给你们尝尝。”穆空青端着的大瓷碗被强婶子接过去,放在了炕桌上。

  他人小,穿得又多,动作一大,就摇摇晃晃的像个小企鹅,还是靠穆云平拉了他一把,才成功坐到了炕上。

  刚出炉的油酥烧饼,再叫热气一烘,香味瞬间又弥散开来。

  就连一贯寡言少语,看着比穆空青还老成的穆云安,也禁不住伸手拿了一块。

  一时间,这屋里竟没人能腾出空档来说话,耳边尽是清脆的“咔嚓”声。

  强婶子吃得快,几口下肚,不禁叹道:“这下可好,我可得沾你娘的光了。”

  强婶子预备要卖豆腐脑,两家为了彼此照应,准备将摊子摆在一块儿。

  就凭这恨不能香飘十里的劲儿,日后根本就不愁生意。

  穆空青笑眯眯地摆手:“可别这么说,若不是大强叔帮忙,我家连屋子都没地儿租呢。”

  这话可不是客套。

  清水镇太小,没什么外来的人,对外租的屋子也少。

  若不是老族长家有些门路,想找到这种离私塾和坊市都近的屋子,当真困难得很。

  接着,穆空青又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穆云平和穆云安:“云平哥,云安哥,咱们去私塾,须得备上哪些书呀?”

  明日去行拜师礼,约莫后日便是正式进学的日子。

  穆空青家现下能拿出的银钱不多,没法一气备齐所有书,所以便想着,待明日见过夫子之后,将先学的几本买下,后头银钱缓过来了,再买旁的。

  只是穆空青方才忽然想起来,既然老族长同周秀才有些交情,说不准穆云平两兄弟会知道些消息,这才借着送烧饼的时候问上一句。

  穆云平偏过头想了想,道:“我听爷爷提过,周秀才的私塾都是自《论语》和《史学提要》开始教,你暂且先买这两本便是。”

  一旁的穆云安却忽然开口道:“你既已将四书背下,也可自己默一本《论语》出来,省得白费银钱。”

  穆空青虽然还未学到四书,却借这两兄弟的书看过。

  穆云安觉得,以穆空青的好记性,怕是早就已经背下了。

  想到这,穆云安便有止不住的羡慕。

  而他羡慕的对象却忽然直起身,对着穆云安拱手打了个揖,作怪道:“我就说,要论起聪明心善来,我云安哥当属是第一档的!”

  穆云平笑倒。

  穆云安却拧起眉头,被他这作态逼得挪开了视线,口中嘟囔道:“怪模怪样的。”

  穆空青成功让少年老成的小孩变了脸,禁不住乐得笑出声来。

  就在穆云安快要忍不住恼羞成怒时,穆空青当机立断跳下了炕,口中喊着:“强婶子我先家去啦,我娘唤我早些呢!”

  然后便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不过,穆云安的话,也真真切切地给穆空青提了个醒。

  他都想到抄书赚钱这一出了,怎么居然忘了,自己要用的书,也可以自己默下来啊!

  当天到家,穆空青找出自己仅有的一叠中品熟宣,将其裁成了书本大小。

  他这回写得极慢,这叠纸这还是他在族学时老族长奖励的,柔韧不易破,写起来的手感也极好,浪费一张都能叫他心疼半天。

  直到天色昏暗,穆空青将将默到《论语》第三篇《八佾》。

  为了保护视力,穆空青向来不会在昏暗时读书写字,于是他将晾干的纸张挨个收起,整齐地摆在一旁。

  明日早起去行完拜师礼,还有一天的空余时间,足够他将剩下的再默出小半来。

  这样一来,他明日只需再买上一本《史学提要》,便足够了。

  除此之外,穆空青也有旁的想法。

  他一个六岁稚童,便已然可以默下整篇论语,且字迹工整,这点必然会叫夫子欢喜。

  要知道,周秀才当初是在乡试路上遭逢意外破了相,这才绝了科举之路,回到清水镇开私塾的。

  有这层名声在外,他的私塾自然也是清水镇上,乃至整个清溪县里最有名的私塾。

  听老族长说,那私塾分甲、乙、丙三等,甲字班便是预备下场的学生,乙字班火候不够,便居中游,丙字班则是如穆空青这般,初初入学者。

  尤其丙字班中,不乏有开蒙早的孩子,也在穆空青这般年纪,便已经读完蒙学,进入私塾。

  在这许多孩子中,若是无甚优异之处,八成是只能跟着旁人的进度一起,最快也须得七八年后方能下场。

  期间有多少时间,都是耗在记诵书本内容上的?

  穆空青既然有着过人的记忆力,自然不愿将时间空耗。

  可时下读书人最重谦逊之名,他来镇上之前,老族长还特意叮嘱过他,须得按着周秀才的安排,莫要做出惹眼之事,叫周秀才觉得他轻狂。

  因此,穆空青只能想法子,好不动声色地叫周秀才主动注意到自己。

  便如同他当初进入族学时,想着写出《三字经》一般。

  第二日清早,穆老二和穆大强备齐六礼,带上三个孩子,几人一同去往周秀才的私塾。

  穆空青看着那处处透着雅致大气的院落,以及不时路过的青衫学子,眉心忽地一跳。

  是他之前一直忽视了一件事!

  第18章 一次考试

  老族长曾经说过,周秀才的私塾,是整个清水镇上,甚至清溪县内,名声最大、也最好的私塾。

  有那富足的人家,打从孩子会说话,便开始教孩子读书习字,只为早早地将孩子送来周秀才的私塾,将来也好考个功名。

  而方才路过的几个青衫学子,皆是簪金戴玉,面上隐有傲气,显然是家中富裕的。

  “瞧那模样,怕是书都没见过吧。”

  “李兄天资绝伦,加之自幼便有名师教导,这才能以稚龄入周夫子门下,苦学六载便得功名。大家出身的做做梦也就罢了,现在这些小穷酸也敢效仿。”

  那几人的声音不大,现下还浑身紧绷的穆老二显然是未注意到的。

  可穆空青却耳尖地捕捉到了一个称呼——“李兄”。

  李是大姓。

  可莫说清水镇,便是整个清溪县中,姓李,又是富户的,也唯有那一家。

  清溪酒楼的东家,也是穆梅花曾经的主家。

  能以清溪为名,足以见李家在这片小地方的权势。

  本朝律法,商户不可科考,却不禁止商户的近亲族人科考。

  有些有门路的大商,便想出了一家两户的法子。

  即是户主尚在时,便主持家中子弟分家,另立一户,再略走动一番,便可将那一户转为良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