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2节
作者:辣椒终结者      更新:2023-05-04 01:37      字数:3576
  早先看过来的人群,见她半点掀布的意思都没有,便有些按捺不住。

  一个中年妇人最先问道:“大妹子,这油糕是个什么?”

  一旁的穆空青朗声答道:“婶婶,这是我家做的点心,叫油糕,可好吃了。”

  说完,穆空青就将盖布掀起了一个小角。

  那黄澄澄的模样,一时叫人看不出什么。

  有人见穆空青年纪小,便出言逗他:“小娃娃,你说你家这点心叫油糕,里头还掺了油不成?”

  穆空青将手上的布放下,做出警惕状,看着那人道:“这可不能说。我娘说了,这是我家秘方,不能外传的。”

  这话一出,周围登时传来了一阵善意的笑声,穆空青还听见不少人在说什么“这娃娃机灵”。

  已经卖萌成习惯的穆空青半点都不脸红,他不仅不脸红,还能继续仗着年纪小,给自家娘亲造势:“我娘说,今日第一次将油糕担出来卖,怕大家不愿尝鲜,只好先定一文一块,后头可不能这么卖了,会将我家的地卖没了的。”

  哄一下,周围的人群又笑开了。

  孙氏也机灵得很,见这会儿大部分人都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神情,配合地敲了一下儿子的脑门,佯嗔道:“叫你啥话都往外倒。”

  说完,又向周围人解释:“这方子是我家祖传的,不好同大家细说。不过味道的确是顶好的。”

  说着,孙氏掀开一块木盒上的布,一阵清香瞬间散了出来。

  孙氏挑起一小块道:“这东西做起来麻烦,本就赚不了多少,今儿我就当赔本赚吆喝。大家要是喜欢,后头可得多来照顾生意。”

  三言两语的,就将卖东西说出了“免费试吃”的感觉。

  穆空青再次确定,他亲娘果然是个经商的人才!

  叫两人这么一来一回地话赶话,果然有不少人掏出了铜板。

  “大妹子,先给我来一块。”最先问话的中年妇人开口道。

  看她的穿着的也是细布衣裳,便可见家里虽不是大富大贵,条件也必定不差,不然也不会第一个掏钱尝鲜。

  旁的人见有人买了,也都不自觉地想要观望一下,看这味道是否真的如对方说的那般好。

  一块也不大,妇人接过后便直接放进嘴里了。

  初一入口,那绵软油润的口感,便叫她眼前一亮。

  还不待她嚼动,那块糕点便在口中化开。沁人的豆香带着丝丝甜味泛开,不腻不淡。

  那股清甜的味道在舌尖上打了个转,最后只留下一丝余韵,叫人回味无穷。

  “婶子,这油糕的滋味儿究竟如何,您倒是说说啊。”

  一旁有人嗅着香气,有些按捺不住地问道。

  妇人喉头微动,垂眸扫了眼装着豌豆黄的木盒,并未同他搭话,反倒是直接问孙氏:“你这一盒有多少油糕?你同我算算,我都要了。”

  “哎——”妇人这话一出,有人便不乐意了:“你这人,怎的上来便都包圆了,我还想买两块尝尝味呢。”

  “就是。”有人应和。

  “怕不是老板娘自个儿请来的人吧?”又有人质疑道。

  “哼,我可是镇上李老爷家的采办,什么人有能耐请我?”妇人一听这话便不乐意了,当即面露傲色,抬着下巴冲那人扬声道。

  “李老爷家的?”

  “是那个李老爷?”

  “清水镇上还有哪个李老爷?”

  妇人这话一出,又是一阵议论纷纷。

  穆老二听见这话,却是周身猛地一震。

  穆空青强压下心中掀起的波涛,赶忙握紧了他爹的手。

  若是叫人发现不对,买卖做不成了倒是小事。就怕李府知道他们又来了镇上,心里起了什么疑虑。到时候那些人会做出什么来,可就难说了。

  好在这做买卖的事,本就是孙氏在操持。穆老二怕有人认出他来,干脆别过了脸,倒也无人在意。

  孙氏心里也惊骇,可穆梅花跟她到底也没什么感情,所以那一瞬的不自然,很快便被掩饰了过去。

  孙氏赔着笑,正要拒绝,却被穆空青拽了一下。

  穆空青对那妇人说:“我们后头还会再卖几日的,您若是喜欢,后头再来买,我们必定欢喜得不行。可今日这些,我娘说是想叫大家伙儿都尝尝鲜呢,不能单卖您一人的。”

  这话要是换了旁人说,那妇人心里指定不快活。

  可穆空青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说话时面上先带三分笑,那话里的捧意也叫她舒坦,于是妇人虽有些不满,面上却也没带出多少来。

  穆空青又道:“不过,若是今天要买这么些的是旁人,我娘定是不愿卖的。可您却不同,您可是今日第一位客人,想必,这便是我娘说的缘分了吧。”

  说完,穆空青还煞有介事般地点点头,那人小鬼大的模样,又引来一阵调笑,就连那妇人都禁不住露出了几分笑意。

  孙氏虽然不知道自己儿子这是什么意思,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她若是再不卖,怕就真的是要刻意得罪人了。

  于是孙氏稍一斟酌便道:“这样吧,我们今日一共只带了两板油糕来,您这一开口便是一板,实在是卖不成。不若我匀出半板来,您若是吃着喜欢,后头我们再来时,便多带些,您看可好?”

  妇人叫穆空青那么一哄,早先的那点不愉早就忘到脑后去了。一听还能买到半板,竟还有几分欣喜,干脆地就掏了银子。

  那李府是什么人家?他家的采办都觉得好的东西,那还能有错?

  李府采办这么大手笔地采买,就像是给其他人吃了颗定心丸一般,立时便围了一圈人上来,都是要买几块尝尝的。

  后头再来人,见这片儿围了这么多人,争先恐后地要买,便也起了几分兴趣,想要跟风来上几块。

  可能这就是古代版名人效应,没过一会儿,他们带来的两大盒豌豆黄便卖了个干干净净。

  有没买到的人正遗憾,也有买到的人现下已经尝过滋味,迫不及待地问孙氏何时再来卖。

  孙氏笑得牙不见眼,连声道:“后头逢集便来,还是在此处。”

  说完,又听人群中有人喊道:“下回可得多带些油糕来!”

  喜得孙氏高声应和,直到人群散去,都还有些不真实感。

  清水镇三日一小集,后头再来镇上,穆空青肯定是没法跟着的。

  见人群散得差不多了,穆空青便凑到了穆老二的耳边,同他轻声说了句什么。

  穆老二看着自家年幼的儿子,一脸震惊。

  第13章 一些变化

  穆老二怎么都没想到,他儿子刚刚那一通唱念做打,居然是为了和那妇人搭上关系,好打听李府的事。

  穆空青知道自己后头不能跟来,索性直接将自己的打算同他爹说了。

  “方才那阿婶像是在李府做了许多年,她许是会知晓梅花姑姑的事。”

  穆空青点到即止。

  这话同穆老二提一句,也是怕他日后反应不及,叫李府的人察觉出不对。

  好在他娘亲精明,应当会知晓分寸。

  东西卖得快,也叫穆老二和孙氏得闲,带着穆空青去了一趟镇上的书肆。

  清水镇不算大,书斋也仅有一家,是清溪县博闻书肆的分店。

  只这一趟,就让穆空青深感自己的时间紧迫。

  不仅是读书的时间,还有赚钱的时间。

  一本最普通的《论语》便定价一两八钱,《孟子》定价二两,还有些名家集注,价格更是高得吓人。

  而他们今日的两大盒豌豆黄,统共也不过卖了八钱银子。

  虽说后头价格会提,但这么算下来,怕是他家的豌豆黄都卖光了,也凑不到买齐四书五经的钱。

  怪道寒门难出贵子,只买书这一道门槛儿,便足够叫底层百姓望而却步。

  若不是穆氏好歹有个族学在,那哪怕穆老头得了梅花姑姑留下的那十多两银子,也不敢开口提供他科举之事。

  回去之后,穆空青便着手开始回忆并记录下自己知道的,对当前朝代来说比较新奇的吃食。

  另一方面,穆空青在学习接收新知识的同时,也在练字上花费了较往常更多的精力。

  对古代寒门学子来说,几乎人人都曾为书肆抄过书,也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

  所以,借抄书的机会背书,便是穆空青想到的,一个低调,又能开源节流的法子。

  之后,孙氏和穆老二又卖了两趟豌豆黄。

  当他们第四次挑着木盒去镇上时,便有一家糕点铺找上了两人。

  卖方子,这是之前早早便商议过的事。

  清水镇不大,镇上最有名,也最能出得起价的,也就这一家糕点铺。

  所以当对方提出用十二两银子买断方子的时候,孙氏和穆老二根本没想过拒绝。

  孙氏一番抬价,将价格提到十五两,收了银子,便爽快地将方子给了出去,甚至都不必回家商量。

  事实上,镇上的糕点铺过了这么久才找上门,已经很出乎穆空青的预料了。

  再一听这十五两买断的价格,穆空青估计,八成是他们也想过自个儿做着试试,只是没想到油糕这名字太有误导性,所以失败了,这才不得不出钱买。

  卖方子加上之前卖糕点的钱,这一一个豌豆黄,便给穆家换来了近二十两银子。

  有了这笔银子,穆家这些天里,因穆空青开始用纸、墨写字,而颇有些紧绷的气氛,也稍缓和了下来。

  穆空青知道自己手上力道不足,又怕自己骨骼畸形,不敢用什么坠重物的法子去练,就只好整日里悬着手腕。

  吃饭时悬着、看书时悬着,闲来无事还要在空中做执笔状,默一默当日学过的内容。

  就连教穆大力、穆大丫他们时,也用握笔的姿势握树枝,在沙土地上一笔一划地练。

  该说不说,到底是有过硬笔书法基础的人,穆空青练字的进度,也还算顺畅。

  至少在老族长看来,已经不输给他读书的天分了。

  穆空青的几本启蒙书学得快,多少仰赖他的好记性,以及过去在学堂外零散听了不少的功劳。

  可这练字方面,老族长可以亲眼看着他从一□□/爬字,到现在称得上一句“端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