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765节
作者:吃鳖的猫      更新:2023-05-02 20:41      字数:3177
  妞妞连忙劝道。

  徐东点了点头,没有再拒绝。

  等大儿媳妇走后,他用手拍了拍小海藻的后背:“还愣着干嘛,赶紧去把寒假作业拿过来,爷爷要亲自检查。”

  “爷爷,我还没写完呢?”

  小海藻苦着脸,想蒙混过关。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怎么还没写完?别废话了,赶紧去把作业本拿过来。”徐东板着脸“训斥”道。

  小海藻偷偷看了一眼老爸,大宝耸了耸肩,回了一个爱莫能助的手势。

  五分钟后,徐东一边吃着面条,一边检查二孙子的作业,好家伙,这哪里是没写完啊,压根就是没写多少。

  旁边的小海藻急得抓耳挠腮。

  大宝赶紧解释道:“爸,今年是灾后重建工作的第一年,特别是过年这段时间太忙了,我跟妞妞都没顾得上检查小海藻的学习情况。”

  “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你们身边就一个呢,这就管不过来了?以后还得了?”

  徐东放下饭碗,他气都气饱了。

  “爸,您别生气。”妞妞立马跑过来劝解道,“我跟大宝商量好了,等他当上了董事长,我就安心留在家里带孩子,下半年小西瓜和小毛豆要过来,家里没人管着可不行。”

  “你也别累着了,不行请两个保姆。”

  大儿媳妇这些年挺不容易的,徐东必须要给对方面子。

  妞妞摇了摇头:“我爸和我妈下半年会跟着一起过来,有了他们帮忙,家里暂时不用请保姆。”

  马普托这地方虽然总体平稳,但工业区里有不少外籍劳工,治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每年都会有几起恶性案件,甚至发生过灭门惨案。

  还是自家人更靠谱。

  毕竟事关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亲家能过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徐东笑着点点头,然后把二孙子拉到身边,亲自辅导起了作业。

  小海藻此时简直是欲哭无泪。

  他原本打算过两天就去杏子同学家,借对方的寒假作业“参考”一下,现在倒好,爷爷一来全泡汤了。

  ……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餐。

  大宝见老爸闲着无聊,便开口提议去外面散散步,顺便参观一下工业区,毕竟老爸三年多没来了。

  徐东想了想,待会儿还有客人上门,也去不了太远的地方,于是点头答应下来。

  至于我们的小海藻,此时正在卧室里“奋笔疾书”,爷爷说了,晚饭之前要检查今天的成果。

  如果完不成任务,不仅没收所有零花钱,还要打屁股。

  小家伙害怕极了。

  因为爷爷从来不开玩笑,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说到做到。

  出了大门,父子俩沿着主干道走了不到十分钟,徐东便忍不住疑惑道:

  “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吗?这大清早的,马路上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爸,马普托这边的工厂普遍都是两班倒,白班的工作时间从早上九点开始,到晚五点结束了。现在才八点不到,距离换班时间还早呢!”

  “怎么不是早八点到晚八点?”

  “咳,一方面是本地工人不愿意上夜班,他们只接受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另外工厂老板们也不想多付加班费,所以干脆让外劳专门上夜班。”

  大宝随口解释道。

  徐东心里默算了一下,瞬间惊讶起来:“照你这么说,那些外劳们岂不是一天要上十五个小时的班?”

  “确实是十五个小时。”

  大宝点点头。

  “那工资呢?他们一个月能拿多少钱?”

  “除掉吃喝,大概到手两三千吧!”

  “这么低?那正式工的工资呢?”

  徐东不自觉皱了皱眉头。

  雪梨市的最低工资都有三千五百块,而这还不算加班费,如果加上六七个小时的加班费,绝对能轻松月万。

  “正式工比国内还要高点,每个月差不多在七八千左右吧!”

  徐东好奇道:“这么缺劳力吗?目前菲洲总共有多少人口?”

  “根据官方的数字,大概五千八百万,不到六千万。尤其是最近三四年,移民潮几乎停滞了,实话实说,劳动力缺口确实不算小。”

  第八百八十一章 居安思危

  这里插嘴一句,这波移民潮之所以虎头蛇尾,主要有内外两大原因:

  内因是菲洲这边基础设施跟不上,短时间内根本容纳不了太多的人口,六千万已经是极限了;

  外因是国内的重建工作,同样需要海量的人力资源。

  而且伴随着雪灾的结束,加上重见光明,悬在民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暂时消失了,移民意愿大大降低。

  不管怎么说,国内的繁华程度在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加上这些年的持续移民,导致人口压力大减。

  而没有了人口压力,上面有了更多的缓冲空间,官方也不想急功急利,花个几十年时间一样能完成任务。

  而且还没有后遗症。

  徐东这边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有些低于预期啊,菲洲这么大的面积,绝对可以迁移三四亿人过来,不然白白浪费了这么多的土地。”

  某种意义上,菲洲的成败得失,关系到了高科集团的未来发展。

  无论任何时候,人口才是根本,没了移民潮,菲洲接下来再想保持高速发展,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大问号。

  大宝苦笑道:“爸,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菲洲这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即便是最乐观的估计,想把菲洲建成跟国内一样,起码需要一个世纪。”

  “你能有清醒认识就好。”徐东满脸欣慰,“既然说到了这个,那你对集团接下来的发展规划有什么想法吗?”

  “爸,你这个问题也太大了。”

  “今天这里没有外人,只有我们父子俩,你畅所欲言就是了,也算是我对你最后的考验。”

  徐东拉着大儿子走进了一座凉亭。

  父子俩相对而坐。

  大宝停顿了片刻,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爸,集团去年的利润是三百八十九亿,已经是连续三年下滑,利润率虽然不低,但下滑趋势越来越明显,我觉得应该重视起来。”

  “你认为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两大方面,一个我们刚才说过的,由于移民潮的结束,本土市场增长缓慢;

  还有一个就是,歐联盟正在缓慢复苏当中,他们这两年进口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徐东吓了一大跳:“欧联盟居然恢复得这么快?他们以前不是哭着喊着…求咱们多出口一些海藻粉吗?”

  “爸,他们只是减少了进口量,并不意味着内部就真的不缺粮了,其实根据我打听到的消息,他们这两年口粮压力并没有缓解多少。”

  大宝详细回答道。

  “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为了省钱。”

  “省钱?”徐东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命都不保了,要钱有什么用?”

  “爸,认真说起来,歐联盟这些年发展得还算不赖,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大部分利润都被用来采购粮食了。

  他们如今严重缺乏投资资金,只能勒紧裤腰带,先集中一切力量重点发展植物工厂,不然永远受制于人。”

  “原来如此,这下咱们麻烦了。”

  徐东眉头紧皱。

  生意场上果然是变化莫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一旦失去了欧联盟这个最大的海外市场,集团利润恐怕会直线下降,到时候就不是股价下降的问题了,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这不是开玩笑。

  高科集团充其量只是一家超级跨国公司,不管她再牛叉,以欧联盟如此庞大的体量,绝对能轻松碾压。

  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

  大宝连忙安慰道:“爸,你也不必过分担心。我跟叶总讨论过这件事,我们俩都一致认为,欧联盟本身问题很多,眼下只是有一点苗头而已,五年之内应该无忧。”

  “既然你们商量过了,那你打算怎么解决这次的危机?”

  大宝没有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道:“一个是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只要咱们能在成本上取得绝对优势,就能高枕无忧,不惧怕任何竞争。”

  “这是在赌博,搞科研不是光有钱就行的。”徐东当即反驳道。

  谁都知道科研的重要性。

  但这个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比例,其中的风险太大了,说不定还会起反作用,加速集团的衰落,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爸,你以前不是……”

  “你听我说完。”徐东打断道,“集团这些年,陆陆续续向实验室投入了四五百亿的研发资金,可取得成果甚至还不如以前,你想过原因没有?”

  “呃,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实验室,他们亲口告诉我的,搞科研越到后面越难,只能拿钱去砸,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放屁!”徐东忍不住爆了粗口。

  “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