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264节
作者:吃鳖的猫      更新:2023-05-02 20:20      字数:3010
  “爸、妈,我还给你们买了一些衣服,有夏天的,也有冬天的,现在夜里气温低,家里又没暖气,一定要记得穿暖和些。”

  “知道了,这衣服很贵吧?”

  “没花多少钱,现在衣服便宜。”

  “我们自己有衣服,下次别乱花钱了。”

  “建邦、弟妹,烟酒是给你们的,还有这两个玩具是给孩子们的,刚好一人一个。”杨丽娜继续分配礼物。

  “谢谢大姐。”

  柴涵连忙道谢,烟酒虽然比不上海鲜干货,但用来送礼却是最适合不过了。

  而且这段时间,邮局刚好有个正式工的名额,只是公公婆婆一直舍不得粮食,打死都不同意。

  这下可算是等到机会了!

  ……

  为了照顾大姑姐,柴涵和杨母傍晚五点多就开始准备晚饭。

  “大姐,你们家有保姆吗?”

  “没有。”杨丽娜摇摇头,“我们家一般都是我婆婆烧饭,她老人家厨艺好,孩子们都喜欢吃奶奶做的饭。”

  “你婆婆腿好些了没有?”杨母一边切着咸鱼,一边随口问道。

  “上个星期刚做完手术,养几个月就能下地了。”杨丽娜回答道。

  杨母对着女儿叮嘱道:“回头一定要多劝劝你婆婆,老头乐可不能再开了,太危险了。”

  “放心吧,妈,东子已经把老头乐当破烂卖了,他现在比谁都担心。”

  杨丽娜说完笑了笑,因为这事,婆婆前前后后跟她抱怨了好几次。

  “女婿这回做得不赖。”

  半个多小时后,晚饭终于做好了。

  主食是长棍面包,用簸萁装了六七条,平时只有午饭才吃这个,今天家里来了贵客,算是破例了。

  另外还有四个菜,一道蒸咸鱼,装了满满一大盘;一道干菜炖豆腐;一道豆芽炖干虾;最后还有一道海带炖咸鱼。

  杨丽娜夹了一块咸鱼朝两个孩子招招手,刚才做饭的时候,两人就一直在厨房里来回晃悠。

  最后还是柴涵嫌他们俩碍事,才把姐弟俩给赶走了。

  “姑姑……”

  小杨臻馋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姐姐杨舸也没好到哪里去。

  “快张嘴。”

  杨丽娜给姐弟俩一人喂了一块咸鱼,咸鱼是海鱼,没有什么刺,小孩子吃起来很方便。

  “谢谢……咕咕!”

  小姑娘嚼着咸鱼,笑得一脸满足。

  第三百五十二章 供水站

  “建邦,你姐不是带酒过来了吗?今晚咱们爷俩好好喝一杯。”

  杨父看起来很开心。

  “爸,您身体还没好呢,不能喝酒。”

  第一个开口劝说的居然是柴涵,这酒早就被她视为了囊中之物,关系到接下来的工作调整,少一瓶都不行。

  不是她自私,是现实情况不容许。

  他们家的生活条件,虽然比一般家庭要强上不少,但也没到肆意挥霍的地步,高消费还是能省则省。

  其他人紧跟着劝了几句,事关身体健康,杨父最后不得不妥协,杨丽娜趁机给老爸冲了一杯奶粉。

  “爸,干脆喝牛奶吧!”

  小杨舸看到牛奶,又嘴馋了:“姑姑,我也想喝牛奶。”

  “这是成人奶粉,你个小孩子喝不了。”杨建邦摸着女儿的脑袋解释道。

  “乖孙女,到爷爷这里来。”杨父朝孙女招招手。

  “爸……”杨丽娜赶紧劝道。

  “没事,喝一口没关系。”

  喝了一大口牛奶,小姑娘满足了,小杨臻当然也没落下,姐弟俩回味了好一会儿。

  晚饭很丰盛,一家人吃得很开心。

  最后所有饭菜都被一扫而空,大侄女杨舸一个人就干掉了一条面包,把杨丽娜看得心惊胆战。

  也不知道小姑娘哪来的饭量?

  晚饭结束后,几个女人一起收拾厨房,杨丽娜忍不住提醒道:

  “柴涵,以后别让杨舸吃太多了,容易伤身体。”

  “没事,平时家里没什么菜,一条面包刚刚好。”

  柴涵毫不在意,现在到处都在挨饿,能吃饱就是福气,也就是大姑姐家条件优渥,才会在意什么养生之道。

  杨丽娜见弟妹没放在心上,就连老妈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于是就没再劝了,她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说多了只会惹人烦。

  接下来,杨建邦带着老姐和一双儿女,打算出门溜达溜达,消食的同时还能看看本地的风土人情。

  一行人走在小区里,杨舸姐弟俩手上拿着饼干,吸引来了一大帮小朋友跟在后面。

  杨丽娜作为五个孩子的母亲,最是见不得小孩子受苦,尤其是其中有几个小娃娃,满身补丁,瘦得跟竹竿似的,让人不忍直视。

  “小弟,你们这儿没有儿童局吗?”

  杨建邦苦笑道:“姐,这里是瓷都,不是首都,市里的儿童局也不是想进就能进去的,而且就算进去了,也不一定比外面过得更好。”

  “真是造孽!”杨丽娜叹了口气。

  “能活下来就烧高香了,我听说南边的好几个国家都快要死绝了,相比之下,咱们国内做的已经很不错了,大家终归还是有口饭吃。”

  “你从哪听说的?”杨丽娜好奇道。

  “市里有不少人家娶了那边的媳妇,现在都传遍了,应该不可能是假的。”

  “什么娶的?我看是买来的媳妇吧?”杨丽娜没好气道。

  杨建邦有些尴尬:“姐,这种事你也知道啊?”

  “燕京那边也有类似事情,你姐夫有个同事,都五十多了,还娶了一个三十左右的南朝女人,听说还是名牌学校的大学生呢,现在连孩子都怀上了。”

  “花了不少钱吧?”

  南朝以前好歹也算发达国家,再加上高学历,行情肯定不一样。

  “听你姐夫说,光大米就花了两百多斤。”

  “这也太…太……”

  杨建邦也不知道是该说太贵了,还是太便宜了,好像说什么都不合适。

  杨丽娜瞪了一眼小弟,无奈道:

  “也不知道这旱情,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杨建邦耸耸肩:“这谁知道呢!”

  杨丽娜突然话锋一转:“小弟,咱家老房子还在吗?”

  “应该还在吧,老家的东西能卖的都卖光了,卖不掉的也被咱爸偷偷埋起来了,现在就剩一个光秃秃的房子,拆了也没几斤废铁。”

  “真想回去看看!”杨丽娜憧憬道。

  杨建邦连忙劝道:“别,出了城区,外面连个警察都没有,太危险了,我都快两年没回去过了,老家那边还不知道啥情况呢!”

  “你不用跟我解释,我只是说说而已,就算想回去,我也没时间,明早还要赶飞机呢!”杨丽娜摇摇头。

  杨建邦松了一口气。

  出了小区大门,四人沿着街道逛了起来,大街上沙尘滚滚,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位环卫工人在清扫街道。

  此时正值下班时间,马路两旁的店铺里挤满了人,这些商铺大部分都是卖二手商品的,除了吃的,基本上什么都能买到。

  其中也包括生活用水,一桶普通的桶装水,居然要价800多块钱,端的是巨贵无比。

  杨丽娜帮两孩子买了几件衣服,衣服虽然是二手的,但起码没有补丁,比两人身上穿的好多了。

  最后,杨建邦领着老姐来到了附近的供水站。

  燕京没有供水站,杨丽娜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公共设施,它和粮店很像,只不过一个卖粮食,一个专门卖水。

  供水站外面排了三条很长的人龙,大家手上拿着五花八门的装水容器,有塑料桶、大矿泉水瓶、皮袋子,甚至还有高压锅。

  “这边的水什么价格?”

  “官方统一定价每升5块钱,每个月的用水额度都会打到粮卡上,一般夏天的时候会多一些,冬天会少一半以上,基本上能凑合着用。”

  “让你搬出去,你非要留下来,这种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头?”杨丽娜叹气道。

  “姐,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的,你就别劝了。”

  杨建邦这人很容易满足。

  他过年期间陪老婆回了一趟娘家,说真的,老丈人一家虽说在沿海地区,但生活也没好到哪里去,跟他们家一比差远了。

  ……

  逛了一圈回来,杨丽娜给家里打了一个视频电话,几个孩子一看到她,就忍不住嚷着要妈妈。

  特别是大宝三兄弟,哭得一个比一个伤心,从小到大,这是妈妈第一次离开他们出远门。

  “好了,都别哭了,妈妈明天下午就能回来。”杨丽娜连忙哄道。

  “哇……妈妈,你是不是摔断腿了?奶奶之前也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