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162节
作者:吃鳖的猫      更新:2023-05-02 20:15      字数:3402
  有时候她挺羡慕徐婷的,娘家有钱有势,能经常补贴女儿,而不像她,反过来还要补贴娘家。

  徐婷照例从袋子里拿出了一把豆角,另外还加了两个西红柿,她知道鲁大姐有一个刚满10岁的女儿,因为这孩子来的晚,俩口子宠得厉害。

  “鲁大姐,拿回去给孩子做点好吃的。”

  鲁大姐如同往常一样,推脱了一下就接受了,这个月口粮又变少了,能攒一点是一点,谁家日子都不容易。

  回到休息间,马旭迫不及待道:“妈,小舅妈给我摘了一个大西瓜,让我带回来给你和爸爸尝尝。”

  徐婷把小儿子拉到眼前,仔细打量了一番,胖了,确实长胖了,以前下巴是尖的,现在都有些圆了。

  欣慰的同时又有些愧疚,她没把两个孩子养好。

  “外婆给你们俩做了什么好吃的?”

  “好吃的可多了,酸菜鱼、煎鱼排、蒸火腿、大海参、还有虾子,天天都不重样,还有小舅妈做的点心,特别甜,特别香,我和姐姐都很喜欢吃。”马旭如数家珍。

  “那有没有给妈带一份点心啊?”徐婷故意问道。

  马旭连忙打开书包:“带了带了,是乐乐帮我挑选的,都是最好吃的点心,本来还有冰激凌的,可惜带不回来。”

  徐婷吃了一个小面包就停下了,毕竟是工作时间。

  紧接着她将姐弟俩送出了车站,然后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下一班去狮城的火车马上就要开始检票了。

  同一时刻,廊舫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小马和他的埃尔法妻子钟夏,正在排队等着检票。

  话说,自打从埃尔法回来后,夫妻俩的运气一直都很不错。

  首先,钟夏顺利完成了入籍,成为了一名大夏人,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结果却是美满的;

  其次,由于听了徐东的建议,一家三口都在津门落了户,紧接着他们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首都人;

  最后,正当夫妻俩准备在首都买房的时候,房改来了,房价因此大跌,这运气也没谁了。

  最近几个月,这一家三口,包括小马的父母,一直都住在廊舫,因为这里的房租便宜,加上正在大兴土木,找工作也相对容易一些。

  这次去狮城买房,主要是那边的房价相对而言,是整个首都地区最便宜的,太贵了小夫妻俩也买不起。

  “老公,我们能买到房子吗?”钟夏忧心忡忡道,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她的大夏话倒是流利了很多。

  “放心吧,买房有户口限制,咱们有首都户口,肯定能买到。”小马信显得心十足。

  燕京总人口虽说超过了一个亿,但地方也够大,住房矛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突出。

  再说了,即便如今房价下跌了不少,但依然是天价,不说全款了,即使是首付,很多人都凑不齐。

  他们家之所以能凑到这几百万的首付,全靠了小马的姐姐,他姐姐嫁到了沪京,家中算是略有资产,因此直接借给了娘家300万。

  不借还不行!

  马甜甜可以不管弟弟,但总不能不管父母吧,父母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要跟着弟弟在外面租房子住。

  要是被亲戚们知道了,她这脸都没地方搁。

  ……

  坐了不到半个小时的火车,狮城西站终于到了。

  和廊舫一样,自从划归首都之后,狮城同样在大搞基建,火车站的西边就有一大片正在施工的工地,看宣传招牌应该是新建的植物工厂。

  进入市区,小马夫妻俩没有闲逛,直接来到了当地的住房管理局。

  这是一个新部门,是在原房管局的基础上成立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房屋交易,以及管理公租房。

  领号排队,号码是第3027号,由此可见,来这边买房的人挺多的,钟夏不由得有些紧张。

  排了一个上午的队,午饭吃了自带的两个红薯,下午又排了三个多小时,终于轮到了俩口子。

  不同于银行的办事窗口,住房管理局有一个很大的集体办公区,里面有几十张办公桌,一次可以接待几十人。

  小马拉着妻子坐到25号办公桌前,对面就是住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办公桌的中间有一台电脑,显示屏很大。

  “你们是申请公租房,还是购房?”女办事员抬头问道。

  “我们购房。”

  女办事员在电脑上敲击了一下,很快就出现了一个新页面。

  “你们想在哪个区买房?”

  小马赶紧掏出记事本,一家人早就做足了功课。

  在燕京住房管理局的官网上,是可以查询到所有的公示房源的。

  具体到小区名称、房源数量、房价、面积、户型等信息,都列举的清清楚楚。

  “仁丘区的怡园小区。”

  “怡园小区目前有剩余房源58套,你们打算购买多大的面积?”

  “80平以内的都可以。”

  小马很无奈,他也想购买大一点的房子,但超过80平,首付比例是30%,超过一百平是40%,大于一百三十平则必须过半。

  而小于80平只需要20%,这才是他们家能买得起的房子。

  “80平以下的房源有15套,你们有五分钟的选择时间。”

  说完,办事员把电脑显示屏掉转了一个方向,直接对准了小俩口。

  第两百一十七章 出生(1)

  “钟夏,你想选哪一套?”

  小马拿着鼠标,切换着不同的房屋内部的图片,这些在官网上是看不到的。

  钟夏仔细对比了一下,指着一套78平的房子说道:“我觉得这一套房子挺好的,装修很新,而且房子还是朝北的,应该很凉快。”

  小马看了一下房价,标的是1860万,两成首付就是372万,刚好在他们家的承受范围之内。

  于是点头道:“那就选这一套吧,不行我们再换。”

  半个小时后,小马夫妻俩出了住房管理局的大门,房子已经预订好了,接下来是看房,如果满意的话,一个星期内就能办好过户手续。

  之所以这么快,主要是因为贷款手续非常简单,只要户口没问题,没有犯罪记录,成功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

  毕竟,官方已经垄断了所有的房屋买卖,不管是买房,还是卖房,都只能通过住房管理局。

  如此就彻底杜绝了炒房,最大程度保证了住房的按需分配。

  而且当前阶段,就算买不起房也没关系,因为接下来,公租房的规模将会扩大千倍,乃至万倍。

  说不定若干年后,公租房会成为主流。

  ……

  回到徐东这边,利用午饭时间,他去火车站接了马玲玲姐弟俩,暑假还没结束,两人肯定是要待到月底的。

  尤其是徐妈,根本舍不得放两孩子回家,就怕在家里吃苦了。

  接完人,刚回到公司。

  李科长也刚好从医院里回来,李婶已经到了临产时间,预产期就在这几天。

  “李叔,婶子安排好了?”

  “一切顺利,就等着孩子出生了。”

  李科长一脸幸福的同时,还夹杂着一点焦虑,毕竟是大龄产妇,也能理解。

  “李叔,提前说声恭喜了,等孩子生了,我一定包个大红包。”徐东笑道。

  李科长摆摆手:

  “红包就免了,最近上面管的严,咱们没必要撞到枪口上,心意我领了。”

  伴随着“房改”的推行,上面顺势掀起了新一轮的廉洁风暴,李科长也是老滑头了,一向谨慎的很。

  说起这个,徐东低声问道:“李叔,我听说上面要求科级以上的干部,必须主动上交所有房产,您这边……”

  “咱们是事业单位,这事跟咱们没关系。当然了,如果主动上交了,也是一份政绩,好像廖总他们都上交了。不过你李叔都快退休了,就不趟这趟浑水了。”李科长解释道。

  “您老是明白人!”

  “嘿嘿,不仅是我,曹处长也没上交,我们俩年纪差不多大,交了那才是真亏,到头来什么都捞不到。”李科长叹气道。

  徐东拿起热水瓶,给李科长的杯子倒满水:“李叔,小向也快生了,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不用了,等孩子出生后再说吧!我和老何说好了,到时候两家一起办满月酒,省的你们多跑一趟。”

  “这个主意好,人多还热闹些。”

  李科长正想说话,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对方拿起手机,脸上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是,我是。”

  “什么,要生了?好的,我马上过来。”

  挂断电话,李科长直接对着徐东吩咐道:“小徐,麻烦你送我去一趟医院,我现在这状态,估计是开不了车了。”

  “没问题,李叔,我在南门等您。”

  “好,我给曹处长打个电话,马上就过来。”李科长点头道。

  半个小时后,医院到了。

  李科长下后车直奔妇产科,徐东还要回去帮对方看着工作,因此直接回去了。

  下班后,徐东顺路过来看望了一下,一直陪到晚上八点才离开。

  结果刚回家没多久,他就接到了李科长的电话,孩子已经生下来了,是个男孩,整个过程无比顺利。

  李科长高兴的在群里发了一万块钱的红包,徐东运气不错,加在一起,总共抢到了2800多块钱,仅次于老方的3100块。

  “老公,你在看什么?笑的那么猥琐,饭菜都要冷了。”杨丽娜提醒道。

  徐东将手机屏幕亮了亮:“我们科长老年得子,一高兴在群里发了一万块钱的红包,你猜我抢了多少?”

  “多少?你们那个李科长还真大方。”

  “2800块,这个月的油钱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