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第100节
作者:吃鳖的猫      更新:2023-05-02 20:13      字数:2971
  饭桌上,气氛有些凝重。

  中午的伙食是大饼,埃尔法的大饼政策早就崩溃了,这些大饼还是小马亲自送过来的面粉。

  为了给家里多弄点面粉,夫妻俩前几天刚把新房卖了,换了三百斤的面粉,反正一家人都要离开了,房子留着也没用。

  “钟夏,你们什么时候出发?”岳母用当地语言问道。

  小马抢着回答道:“等领事馆通知,大概这个星期吧!”

  “能不能带上胡斯尼?”岳母恳求道。

  胡斯尼是钟夏龙凤胎的弟弟,姐弟俩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母亲,不是我们不愿意,实在是没这个能力。如今一张去大夏的船票要价20万美元,而且就算去了,拿不到绿卡,还是会被遣返的。”小马一脸为难道。

  胡斯尼倒是很通情达理,他一把握住妈妈的手,安慰道:“妈妈,我要留下来陪着你和爸爸。”

  “我可怜的傻孩子,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啊!”岳母抹了抹眼泪。

  如今埃尔法的情况非常不乐观,主要是人口太多了,而且又不是大夏这种工业强国,国家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口。

  另外,它与邻国的战争也是一触即发,眼下局势危如累卵。

  午饭期间,钟夏的姐姐又带着孩子们过来蹭午饭了,小马看两个孩子面黄肌瘦的,偷偷给大姨子塞了1000美元。

  至于埃尔法的本国货币,早就成废纸一张了,满大街扔的到处都是。

  三天后,在岳母一家的送行下,小马一家三口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工作人员检非常认真,不仅检查了夫妻俩的结婚证、孩子的出生证明,还有领事馆的证明文件,一样都不能少。

  钟夏自从上船后就一直在流泪,小马搂住妻子安慰道:“好啦,别哭了,我回国后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你妈他们全部接过来。”

  “兄弟,你这纯属想多了。”旁边一位的大哥忍不住插嘴道,“目前国内移民非常严格,别说你岳父岳母了,就算你老婆都不一定能入籍。”

  “什么意思?”小马有些不理解。

  “你老婆回国后只能拿到绿卡,想入籍,起码还要再等三到五年。”

  “拿绿卡就绿卡呗,反正只要留下来就行了。”小马无所谓道。

  “绿卡只能拿到三分之二的口粮份额,说不定会饿死人的。”

  “这么严重?”小马立马重视起来。

  “当然了,现在国内粮食问题一样紧张,听说下个月的口粮还会减少。”

  “我和我老婆都结婚三年了,又不是今年才结婚的,应该不受影响吧?”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建议你回国后,第一时间就去有关部门咨询一下,说不定还能钻个政策漏洞。”

  “您说得对,谢谢提醒。”小马感谢道。

  一旁的钟夏虽然大夏话说得不流利,但还是听懂了大半,一时间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迅速取代了离别之苦。

  轮船出了亚丁湾,很快汇合了其它船只,组成了一只拥有五十八艘各种轮船的巨大船队。

  突然有人喊道:“你们快看,前面有军舰。”

  “不用担心,那是海军的护航舰队。”立马有人解释道。

  随着旱情的持续恶化,不仅陆地上风起云涌,海洋上同样也动荡不安,尤其是海盗问题,日益猖獗。

  海上的生活是枯燥的,如此过了差不多一个月,轮船终于达到了目的地。

  小马是宁州人,所以他们一家三口在津门下的船。

  ……

  徐东接待的第一批归国侨民,其中就有小马一家三口。

  “宝宝几岁了?”

  “两岁半。”钟夏回答道。

  “你们从哪国回来的?”

  “埃尔法。”

  徐东接着问道:“那边局势怎么样了?”

  小马简单说了下,然后重点说了夫妻俩的情况,继而直接问道:

  “徐警官,我老婆这种情况,能马上办理入籍手续吗?”

  “我不是专业警察,具体情况也不清楚,你明天最好去港口的综合服务中心去问问,那边什么问题都能处理。”

  “综合服务中心是吧,我记下了。”小马点头道。

  “对了,你们是打算留在津门,还是直接回宁州?”看一家三口挺不容易的,徐东打算帮他们一把。

  “应该回宁州吧,我们在这边连个亲戚都没有。”

  徐东摇摇头:“如果我是你们,肯定会顺势留在津门。”

  “徐警官,这话怎么说?”小马连忙虚心请教道。

  “现在除了沿海地区,其它内陆城市的日子都不好过,宁州深处内陆,情况肯定更糟糕,你们还回去干嘛?

  刚好上面出台了一个关于侨民的政策,如果你们不想回原籍,不如直接落户这边的集体户。”

  “可集体户口限制太多了。”小马苦笑道。

  “管那么多干嘛,只要能留在津门,生活肯定比宁州那边要好。”

  徐东言尽于此,至于对方听不听得进去,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换粮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徐东总共接待了上千位的夏侨。

  他们中间有衣锦回乡的大老板,也有穷困潦倒的“失败者”,甚至还有好几位金光闪闪的土豪尼哥。

  这些尼哥肯定不是侨民。

  他们是国家邀请过来的贵宾,毕竟菲州不可能一直混乱下去,总有返回的一天。

  3月2日,交接完工作,徐东总算可以回家了,李科长给他批了两天假,加上周末刚好可以休息四天。

  “东子,你回来了。”

  本来想给家人一个惊喜的徐东,被突然出现的老姐,吓了一大跳。

  “呃,姐,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昨天下午刚到。”

  徐婷刚从菜园子里出来,手上还抓着一把刚摘的豆角。

  徐东进屋转了转,除了老婆正带着三胞胎睡午觉,家里并没有其他人,于是好奇道:

  “妈去哪了?还有姐夫和玲玲他们呢,怎么都没看到人?”

  “马杰带着妈和玲玲他们,去廊舫看房子去了。”徐婷回答道。

  “什么时候交房的?房产证下来了?”

  “房产证昨天下来的,房子是今早交接的,卖家那边催的急,中介加快了速度。”

  徐东点点头,随着撤侨工作的开展,正常的航班肯定会受到影响,也难怪卖家如此迫不及待。

  “庐阳那边的事,你们处理的怎么样了?”

  徐婷皱了下眉头:“你姐夫找了一家搬家公司,家算是搬过来了,其它的也都很顺利,就是我的工作可能保不住了。”

  “什么情况?”

  “这边暂时没有适合我的岗位,如果再找不到接收单位,我就只能选择内退了。”徐婷说着给自家老弟倒了一杯水。

  徐东接过喝了一口,问道:“那你这边是怎么打算的?”

  “妈已经拜托了王阿姨帮我问问,能不能成就看天意了。”

  “姐,你就放心吧,王阿姨路子广,肯定没问题的。”徐东安慰道。

  “借你吉言了,大不了重新找工作呗,你姐可不是轻易认输的人。”

  徐东见老姐心态不错,于是就没再多问。

  ……

  傍晚时分,马杰一行人终于回来了,所有人都是满脸笑容。

  “老舅,我又来你家了。”马旭跑过来嚷道。

  “好,这次过来就不回庐阳了。”徐东摸了摸大外甥的头皮。

  “嗯嗯,这边比老家好玩多了。”

  徐妈笑骂道:“就知道玩。”

  “妈,这下您老人家总算放心了吧?”徐东抱着小宝打趣道。

  看到小儿子出差回来了,徐妈高兴道:“你姐家的事办妥了,妈这颗紧悬着的心啊,终于能松口气了!”

  “本来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把小宝给我吧,你姐夫有话要和你说。”徐妈接过小宝,然后带着玲玲和小旭一起进了屋。

  徐东拉着马杰进了餐厅,然后开口道:“姐夫,到底什么事啊?”

  “东子,我想用大米跟你换点玉米粉。”马杰缓缓说道。

  “姐夫,咱们两家什么关系,还换什么换啊,明天你们直接扛一袋回去吧!”

  “别,我这次要的量有些多。”

  徐东奇怪道:“姐夫,你要这些玉米粉干嘛?”

  按理说,老姐一家囤了几百斤的大米,家里应该不缺粮食才对。

  “姐夫也不瞒你了,这些玉米粉,我准备寄回滇州老家,我父母那边日子眼下挺困难的。”马杰叹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