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出征在即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31      字数:2209
  次日一早,新年第一次大朝会,大部分藩镇代表和属国使节,都没有离开长安,只有少数要回去当面禀报长安情况的人,大多数都是派出心腹将消息传递出去,自己则留在长安。

  毕竟大部分人就算是往回赶,也不可能赶回去过年,与其那样,还不如在长安把年过了再慢慢回去。

  现在的长安城,繁华如斯,让那些代表和使节,甚至有点乐不思蜀了。

  此次朝会,也是诸多藩镇关心的事。

  因为每年年初的这次大朝会,朝廷的各个衙门都要将新的一年的任务、预算各项情况当殿宣读。

  接受李晔和内阁的审阅,和御史台的监督。

  这将是朝廷今年一年的施政纲领,可以从中解读出许多朝廷的动向。

  比如兵部所要的钱粮、支出,就能看出朝廷是否有对外用兵的意图,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

  朝廷每年都会为兵部专门留出一定数额的预算,用于特别开支,这所谓的特别开支,只有户部、兵部、内阁以及李晔知道,其他人根本不会接触到这些。

  这个特别开支,就是专门用于对外用兵的钱!

  而且这部分钱是在朝会之后才确定下来,所以根本不会在朝会上公布。

  但这丝毫不影响,各个藩镇对朝廷每年新春政令的关注。

  “今岁,皇家书院将有一千三百二十人完成学业,然后安排到各地观政,计划招录学子一千六百八十人,政治学院有六百七十人完成学业,计划招录新生一千零六十人。”

  “户部去岁税赋余额三百七十九万银币,按照各部所需,经御史台审计后,共计需要对外拨付二百九十五万银币。

  预计今岁财赋收入到达一千四百五十万银币,各项支出共计约为一千零七十万银币。”

  六部、御史台、将作监等部门也都将自己本年计划公布,但是有心人发现,户部在公布收入的时候,没有把将作监和开元钱庄计算进去。

  这是一大笔收入,也是属于朝廷的,根据去年的结算来看,完全不会比财赋收入少多少,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将作监还是开元钱庄,哪个更高。

  不过这么一大笔钱,不公布,对各地藩镇来说,尤其紧张。

  毕竟,兵部的计划,根本没有涉及到对外用兵,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支出数字,根本看出端倪,但将作监、开元钱庄的收益,很有可能有兵部的一大部分!

  要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现在朝廷如此富足,足以发动一场对一个甚至几个藩镇的战争,所以他们越听越害怕,生怕自己成为朝廷征伐的目标。

  倒是有些藩镇,诸如岭南、安南、桂管等地则是距离朝廷较远,暂时不用担心。

  朝会结束之后,各地藩镇和属国使节,没有向往年一样离开,而是留在长安。

  因为即将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李晔的东巡,有些不怕事的使节甚至打点行囊准备去洛阳一看究竟。

  此时的大唐,除了朝廷之外,还有公认的四大势力,就是卢龙节度使李匡威,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以及占据淮南的杨行密。

  这四大势力中,又以宣武最为强大,但也是相对了,宣武根本无力对其他三家发动战争,就连天平军节度使朱瑄和其兄兖海u观察使朱瑾的联军,宣武都没有碾压取胜。

  现在更是处在胶着状态。

  而朝廷经过这几年的变法,和几次对周边藩镇的讨伐,已经充分体现出强横的一面。

  已经成为大唐第五支强大的势力,甚至有人觉得,只要朝廷愿意,完全可以将其他四大藩镇剿灭,只是因为兔死狐悲,加上那些藩镇也不是等闲之辈,才没有出手罢了。

  现在李晔突然宣布要去洛阳,虽然东都防御使张全义和宣武军镇都极力阻挠,但朝廷似乎根本没有当回事,该做的准备,丝毫没有停顿。

  所以,这将是朝廷对四大藩镇出手的一个征兆。

  也有可能成为大唐一个转折点。

  如果朝廷能一举将宣武打残,甚至拿下,那朝廷就完全具备了统一大唐的实力,到时候就算是其他藩镇联合起来,也很难与之对抗。

  毕竟这今年朝廷的变化是有目共睹,朝廷不仅有强大的军队,更有完善的后勤保障,最难得的是,这些都是建立在朝廷日渐富足的基础上。

  关中、蜀中、河朔、山南两道,这些朝廷掌控的区域,已经成为大唐有数的富庶之地,这里的百姓富足,人心向往,朝廷对外来的难民也好,移民也罢,都一视同仁。

  这给朝廷相邻的藩镇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随着人口不断向朝廷区域迁移,周边的一些藩镇已经出现财政紧张的局面,为了保持强大的军队,他们不得不加重辖区内税赋。

  这就更加速了人口的流失,有些藩镇,甚至开始悄悄在与朝廷区域接壤的地方设置关卡,阻止百姓流失。

  可这也只是暂时缓解,一旦朝廷大军开到,他们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毕竟打又打不过,还没人家有钱,换成谁都一样难受。

  大唐纪元二百八十五年,龙纪四年正月初六,在万众瞩目中,李晔身坐御撵,来到长安城外教军场上。

  此时教军场上,两万挑选出来的禁卫军已经整装待发。

  李裕、李存勖、李庭则是一身小戎装,跟着李晔登上点将台。

  三个孩子一脸激动,除了李存勖曾经在军营生活过,李裕和李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即使是李存勖,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整肃的军容。

  看着眼前的将士,三个孩子顿时有种人血沸腾的感觉。

  此时的李晔一身黄金铠甲,在初升的阳光下,有种光芒四射的意思,李晔一直很抵触这种装扮,因为这样的装备除了好看,在战场上,简直就是天然吸箭器。

  所以除了这种动员场合,李晔在战场上,从来都是一身普通将领的装扮。

  当然,自从李晔对禁卫军改革之后,也引用后世的办法,在将士的衣甲上设有标记,不然大家都一样的装扮,谁知道你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

  李晔走到点将台前,手拄着龙泉宝剑,扫视这校场上的两万大军,一股豪气直冲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