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霸气外露还是脑子不好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9      字数:2154
  “陛下!”这下何皇后都出声了。

  没办法,她虽然贤惠,虽然秉承着后宫不干政的训诫,但是这不仅仅是朝政,也是她的家事。

  李裕是她唯一的儿子!

  坐视李晔身犯险境,已经让她彻夜难眠了,现在李晔要带着李裕一块去,她怎么能淡定下去。

  “行了,朕说了,朕意已决。不过你们说的有道理,现在去东都确实有些不妥。”

  众人刚要继续劝谏,听到李晔有松口的迹象,赶紧把劝谏的话强行收回来,换成委婉的劝诫,“陛下,现在朝廷和东都之间,还隔着陕虢、河中两个藩镇。

  王珙和王重盈更是之前被朝廷打击的奄奄一息,此时陛下前往,难报这二人不会有所异动。

  更何况,现在的东都防御使张全义,几乎就是朱全忠门下走狗,为陛下安危,为大唐万年基业,还请陛下暂缓巡幸事宜。”崔湛说道。

  “是啊陛下,现在新军招募刚刚完成,微臣在此向陛下保证,半年之后,一定将新军训练成一支可战之师,微臣现在就回去和兵部几位尚书商议。

  确保新军的第一战,就在陕虢,只要拿下陕虢,想必河中的王重盈也不敢有所异动。到时候,不管是新军和老军调换与否,定能保证陛下在东都的安危。”刘崇望赶紧说到。

  变法之初,李晔就将六部按照不同的职责,增设了尚书人员,比如兵部,就有尚书三人之多,侍郎更是有九人。

  这充分保证了尚书职权的充分行使,尤其是三位尚书,每人分管一部分兵部事宜,领侍郎三人,及不会出现专权,又能更好地实施既定策略。

  三位尚书各行其职,互不干涉,只对内阁负责,也就是说,三位尚书只对分管兵部的阁臣刘崇望和内阁首辅孔纬负责。

  “算了,等你把新军练好了,黄花菜都凉了,再说,新军初战,就选择这样的强敌,难免不会出现意外,到时候军心受损,得不偿失。”李晔说道。

  众人觉得李晔似乎已经接受了现实,打消了去洛阳的打算,就在他们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李晔接下来的话,再次把他们拉回到了残酷的现实。

  “裕儿他们等不起,朕等不起,大唐更是等不起!传旨,来年元宵,朕要在洛阳城,与万民同乐!”李晔说完,根本不给大家劝谏的机会,转身走了。

  大家被李晔的决绝给打的晕头转向,李晔离开后好长时间,众人才陆续缓过神来,齐齐地看向孔纬、杜让能、何皇后。

  希望能从他们口中得到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梦!

  但孔纬三人木讷的表情,却告诉他们,这是实实在在、真真实实的,李晔已经做出了决定。

  虽然李晔很尊重制度,很少越级处理朝政,但在这种事情上,李晔从来都是特立独行,根本没有和内阁商量的先例。

  李晔不在乎朝臣的任免,不在乎财权的控制,甚至是乱世第一重要的军队,李晔都能逐步放权,移交内阁和兵部,涉及到对外用兵,只要不是想当初一样,必须出兵,李晔也很尊重内阁的意见。

  盛世集团的开元钱庄,在李晔的推动下,户部也已经完成了接管,军队现在从征兵,到训练,再到调防出征,几乎全都是内阁和兵部票拟决定。

  但是李晔也有自己的倔强,那就是对朝政实施的大方向,还有自己的行踪,其他朝政几乎从不干涉。

  现在李晔强势决定下来,内阁也只好依照李晔的决定,进行部署,这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

  不是李晔多么独断专行,而是李晔每次决定,不管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最后的结果,都是对朝廷对大唐十分有利的。

  也正因为如此,众人才会形成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但凡李晔强势决定的事,他们只要做好后勤保障就好了。

  可这次又有所不同,李晔不仅是自己以身犯险,更是将国家的未来,太子一并带到险地,这就是将整个大唐都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可现在李晔已经决定了,他们也丝毫没有办法。

  “皇后娘娘、贵妃娘娘,这次就劳烦你们再劝劝陛下,看看能不能让陛下回心转意了。”孔纬此时也已经回过神来,有气无力地说道。

  “孔相言重了,哀家知道你也是一心为国,我等自当尽力,只是陛下如此坚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何皇后说道这,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转身回后宫了。

  “不行,陛下如此一意孤行,我等定要劝谏!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是春节了,我们还有机会。”新晋的阁臣王抟说道。

  “哎,还是做好陛下和太子巡幸东都的准备吧。”杜让能无力地说道。

  “难道就这么由着陛下,我等身为阁臣,身负劝谏职责,”新晋的阁臣李溪激动地说道。

  李溪,字景望,是前北海太守李扈的孙子,也是皇族的一脉,自幼以博学闻名,宣宗大中年间,凭借自身才学,考中进士。

  这次因为崔昭纬主动请辞,李溪递补近内阁,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是尽心尽力,也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之时。

  “景望,还是不要再行劝谏了,孔相依然做到如此地步,都不能挽回陛下心意,我等身为臣子,也”孔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说,一气之下,转身也走了。

  众人见状,也只好跟着离开御书房了。

  当天,就传出了李晔的旨意,来年元宵佳节,在东都洛阳,他要携太子李裕,与万民共度!

  此消息一出,天下震荡!

  有人说李晔服药过度,头脑不清了。有人说李晔刚刚平定几个藩镇,忘乎所以。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不过这次调子倒是出奇的一致,就是李晔的这个决定,和英明毫不沾边。

  只有不明就里的百姓,对李晔的霸气,兴奋异常。

  百年来,朝廷已经没有这么强势过了,百年了,大唐的皇帝从来没有踏上过曾经的东都城。

  李晔,不管他的决定是否凶险,在百姓眼中,这都是大唐强势崛起的征兆,都是他们翘首期盼了一百多年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