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艰难的决定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8      字数:2124
  荆元在薛康那里等了一天,第二天,郭毅等十五人,就被带来,荆元也没有多说,就带着这十五人一行人出城去了。

  荆元等人一路上多次变换路径,他们知道,羽卫肯定会派人跟踪,即使他知道李晔可能已经知道了门派的据点,但出于习惯,还是尝试摆脱跟踪。

  一行人经过几日的奔波,终于赶回了终南山墨家的据点。

  自从安史之乱后,墨家就在此经营,期间虽然多次更换,但始终都是在这莽莽大山之中,

  “你是说皇帝知道我们这么多隐秘之事?”

  “是,一开始我还曾怀疑过郭毅,但是后来接触下来,发现不是郭毅,所以我就弄不明白,皇帝是怎么知道我们门派的这些隐秘的。”荆元此时见到了墨家真正的巨子。

  墨家正副巨子,都是在同一代当中选出来的,荆元也不是那种傀儡巨子,只是墨家为了保证传承,而不得已采取的这种方式。

  这次荆元回到据点,就马上召集的长老们,大家一起商讨今后该如何办。

  “难道说门派中有人早就和朝廷有联系,还是说其他隐门早就已经投效了朝廷?”一个长老说道。

  “我觉得应该是后者,门派中知道这些核心的只有我在座的几人,那就是其他隐门先于我们和朝廷联系,甚至已经投效了。”另一位长老说道。

  墨家现在有正副巨子二人,长老五人,七个人组成了墨家的核心。

  “行了,不要纠缠于这些了,我也觉得是后者,但不管是哪种,现在既然朝廷已经知道了这些,那我们接下来,可能就会陷入道被动了。”巨子开口道。

  随着巨子的一句话,场面瞬间就安静下来了。

  当初他们想的就是和李晔建立一种类似和秦国一样的联盟关系,但是现在形势不同了,李晔似乎掌握了许多他们门派的秘密。

  而且似乎对他们是否合作,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这倒不是李晔故弄玄虚,从李晔在蓝田开始,李晔就极其重视研究,尤其是在掌控了朝廷之后,更是力排众议把将作监升级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仅官职提升了许多,甚至可与六部比肩,这是历朝历代不曾有过的,更不要说给将作监开出的优厚待遇,更是极尽所能。

  这极大地刺激了将作监的热情,好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不管是民生部还是军事部,都飞速发展。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墨家才急于联系李晔,因为他们能拿来和李晔交换的,只有这个还是能引起李晔注意的。不然难道去和李晔传播那些兼爱非攻的思想吗?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有些想当然了。李晔似乎没有他们也能研究出不少好东西,这就让他们可以和李晔交换的筹码,大大缩水。

  正如巨子所说的,现在李晔怎么知道墨家核心机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确定下一步怎么办。

  是更换地点,继续隐世,还是出山寻求与李晔的合作?

  也许有人会纳闷,为什么墨家就盯紧李晔不放呢?难道这天下藩镇就没有其他可疑合作的对象了吗?

  还真没有了!

  现在时局动荡,藩镇们想的更多是如何保全自己,或者扩大自己,很少有人想李晔一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搞这些研究。

  尤其是将作监的民生部,根本没有外界猜测的那样,只是军事部的附庸,民生部在整个将作监占据了将近一半的位置。

  也就是说,李晔从来没有把将作监,单纯地定义为一个军事部门,而是要军同步发展。

  在这乱世当中,能重视科研,就已经很是难得了,能向李晔一样,在军事意外,还如此关注民生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是那些藩镇眼光短浅,而是实在是时代的惯性,不是李晔这种穿越者能改变的。

  也正因为如此,李晔当初变法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来源于此,但李晔还是顶住了压力,将这个政策推进下去了。

  这也给现在的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民生部不断研究出来的新型农具,在关中、汉中、蜀中大地,将粮食产量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冶铁法,更是让长安的铁矿石成为最紧俏的商品。

  虽然这些都是朝廷掌控,但却无不在诉说这李晔变法的成功。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墨家才会在众多势力当中选择李晔作为合作对象,只是他们高估了李晔的耐心。

  李晔似乎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想法,而且提出了自己的条件,要么归顺朝廷,要么继续隐世。

  这下就让墨家的选择变得有些尴尬了,毕竟李晔的意思是归顺,而不是合作,这种强势的要求,和命令没有区别。

  “欺人太甚,我看我们直接去秦岭,我就不相信,莽莽秦岭,他李晔还能找到我们。”一个火爆脾气的长老说道。

  “三长老还是息怒。我觉得就算我们不去秦岭,皇帝也不会找我们的麻烦,只不过,难道我们真的放弃这次机会吗?”荆元开口道。

  是啊,当初大家就是看中了李晔如此重视学术,根据他们打探的消息,皇家书院教授的许多学问,都已经超越了他们的所知的学派。

  如果墨家再保持沉默下去,不说他们的引以为傲的学术会被超越,甚至会被时代所湮灭。

  这才是他们所在乎的。

  他们无法忍受自己传承两千年的学术,就这样毁在自己这代人手中。

  现在看来,李晔的皇家书院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旦李晔完成对大唐的真正统一,那皇家书院肯定会硬来爆发式的发展。

  到那时,别说墨家一家,就是其他隐门,也都很难独善其身。

  他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急于和李晔联系,现在这种形势下,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无疑都是异常艰难的。

  毕竟这涉及到学派的传承和延续,稍有不慎,就是学派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