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河西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5      字数:1663
  这是崔尚写给他的信,信中提到了此次七望在洛阳聚会的事,说道七望中的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六家愿意加入李晔的计划。

  这对李晔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有了这六家的支持,他的计划也就更有把握完成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许多事要做。首当其冲的就是稳定现在的局势。

  现在李晔已经将关中收复,下一步就是推行变法,让关中成为他征伐天下的根本。

  这一点他有信心,但需要时间。

  这次对崔瑾的惩罚,也存着这方面的原因。按照李晔原本的计划,起码要在三年之后,将整个京畿道、汉中、金商州完成变法,再露出自己的獠牙。

  但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那他除了接受,也别无他法了。

  “陛下,沙洲有奏报传回。”

  李晔听完,先是一惊,然后拿过奏报,打开一看,非常高兴,又有些哭笑不得。

  安敬旭的奏报上写的是锐士营在河西的情况。

  安敬旭随着张淮鼎回到河西,果然,随着朝廷正式的任命一下,河西归义军就安静下来,毕竟大家当初闹事,也是以张淮深名不正言不顺为由的。

  现在朝廷正式任命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那他就有充足的理由对那些心存不轨的人,展开无情的打击。

  张淮深毕竟是张议潮指定的接班人,无论是战力还是管理能力,都是上上之选。

  他身边也追随者一班忠于他的班底,加上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甘心从旁辅佐张淮深,就让张淮深更能以归义军节度使的名义施展拳脚了。

  张淮深并没有因为朝廷的任命,对归义军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毕竟归义军本身就是派系林立,一旦清洗,势必会加快归义军的分裂。

  而是对周边的回鹘、吐蕃、鞑靼甚至龙家,伸向沙洲的势力,展开了大规模的清剿。

  他对安敬旭以及锐士营倒是很尊重,虽然人数不多,但毕竟是朝廷派来的。再说如果朝廷派遣大军来,张淮深才会担心,是不是朝廷要对归义军有什么动作。

  现在不过是安敬旭带着五百人,就算这五百人是天兵天将,能在河西掀起什么大风浪来,不会影响他对河西的掌控。

  安敬旭似乎就是这么想的,他自从到了河西,除了跟张淮深要粮草和马匹之外,几乎不与河西任何人接触,这支禁卫军显得有些什么有些神秘。

  但张淮深此时也顾不上这些了,他要平衡归义军的各方势力,加上禁卫军确实也很老实,他就只是安排一些人监视,只要禁卫军不接触归义军将领,给他捣乱就行了。

  自从得到朝廷的任命,他就开始准备,他要将那些威胁沙洲的势力,逐一驱逐出沙洲,不然,就算他现在是归义军节度使,也当不安稳。

  安敬旭毕竟是胡人出身,很快就适应了河西的环境,他开始安排锐士营的战士,出营适应。

  这些锐士,都是精挑细选的拔尖人才,很快就适应了河西之地的气候、水土,他们提出跟随归义军,参观战斗。

  张淮深只是提出不要干预归义军作战,就允许锐士营在一旁观战。

  锐士营确实很老实,他们只是在归义军每次战斗的时候,在一旁观战,然后再每次战斗之后,都会提着酒肉,去跟归义军的士兵聊天。

  聊得也都是一些河西战斗的寻常之事,从来没有拉拢、接触归义军的将领,甚至士卒都没有。

  张淮深也更加对朝廷的这支军队放心不少。

  三个月后,安敬旭向张淮深提出,禁卫军来了有些时日了,希望张淮深允许他们往伊州以及更西的地方看看,最好能给他们派遣几个向导。

  张淮深以为他们是在避嫌,毕竟自己通过几次战斗,已经将归义军紧要的几个外部势力逼退,现在是要开始内部整合的时候了。

  内部整合,意味着张淮深要对归义军中,之前那些不安定的因素进行清洗,朝廷的人在这还是多有不便。

  本来张淮深还想着如何支走这些禁卫军,没想到安敬旭如此有眼色,自然是无不应允,给安敬旭派了五十个出身西域的士兵,作为向导。

  另外,张淮深还按照一千人一个月的标准,给禁卫军拨付了给养。

  就这样,禁卫军在安敬旭的带领下,从沙洲出发,向着西域进发。

  经过三个月的时间,锐士营虽然不能说,和当地人无异,但也能操着当地方言和别人交流,对河西的气候、战斗模式,也熟悉的很了。

  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进入到了回鹘控制的伊州,也开启了西域的血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