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先到先得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5      字数:2180
  李保从没听说过禁卫军参与到变法当中,就算有,也是李晔提出的什么军民鱼水情,禁卫军帮助驻地百姓收割庄稼,整修水利。

  根本没有禁卫军镇压反对变法“愚民”的桥段。

  “当然,要说变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官吏尽职尽责。”李保见李拓对自己的回答似乎有些不满意,赶紧补充道。

  李拓显然对李保的回答很不满意,只是没有表现出来。他觉得李保完全是在应付自己。

  “小人此次来长安,家父嘱托,一定要向王爷多多请教,还请王爷不吝赐教才是。”

  “公子言重了。说起变法,其实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神秘,本王不是虚应公子,确实是变法就是如此简单。

  如果真要找出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陛下在蓝田培养了一大批官员,他们对陛下忠诚无比,对变法更是了解颇深,每一步似乎都是亲身经历一般。

  这也是变法能迅速取得成效的原因所在。据本王所知,这次长安商战,似乎陇西也有所涉及,应该知道陛下做事,向来不按常理。”

  李保对李拓的质疑,显然也有些生气了。正如他说的,李晔的变法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与李晔在蓝田培养的那些基层官员分不开。

  李保当然不会告诉李拓,这次选派到那些新占之地的官员,也是如此。

  但李拓也不是傻子,能作为七望之一的李氏继承人,难道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傻子。

  从李保含有怒气的话里,他知道,李保没有骗他。

  只是他想不明白,就靠着一些不入流的小官,就能将变法推行的如此顺利?

  “王爷言重了,应该是家中一些目光短浅之人,被人利用了,小人回去之后,定当禀明父亲,严查此事,给朝廷和王爷一个交代。”

  “呵呵,公子此次来长安,想必有很多要事,本王就不多留公子了。”李保显然是误会李拓的话了,他在那次商战中,也是损失惨重。

  现在李拓说要严查此事,给朝廷一个交代,在礼部听来,完全是在嘲笑他也参与其中,而且损失惨重。

  其实李拓知道李保肯定参与其中了,但李保身为阁臣,肯定不会损失太大,毕竟内阁是天下大事,消息最灵通的地方。

  不过显然是自己的话惹怒了李保,李拓也无从解释,只好起身告辞。

  这算不上一次成功的见面,不过李拓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第一,李晔的变法确实如传言一样,是想天下公开的,第二,李晔的变法除了高层,更得益于李晔在蓝田培养的大批低阶官员。

  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了蓝田,这个本不怎么起眼的小县城。

  李晔当初登基不久,就以各种理由躲在蓝田不出,所有人都认为李晔是在那多清闲,毕竟当初李晔修仙的事,是人尽皆知。

  再者,长安当时被杨复恭把持,他完全是一个傀儡,在蓝田,他多少还算是自由一些。

  后来随着李晔在新年朝会上,强势崛起,大家又觉得,李晔当初在蓝田时韬光养晦,训练新军。

  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龙纪元年的大朝会,禁卫军闪亮登场以后,这支屡建奇功的部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但大家似乎都忽略了,李晔在蓝田就开始变法,只是蓝田在整个天下来说,实在是太小了,小到大家很容易就把他忽略了。

  现在看来,当初李晔完全是在那蓝田作为一块试验田来操作,不仅在那里建立了战力强悍的禁卫军,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培养出大批合用的官员。

  崔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个小县城的县令,能一举登上内阁第四的位置,除了李晔心腹这层原因,想必还因为他始终跟随李晔变法,对变法的了解无人能及。

  看来自己得找机会接触一下这个崔湛。

  崔湛虽然也姓崔,好像也是出身崔氏,不过是属于那种边缘人物,旁系血脉。

  只是不知道,他是出身清河,还是博陵。

  如果他出身博陵,那就是说,现在李晔起码已经有了清河、博陵两大门阀的支持。

  起码是已经与两大门阀有了交往的桥梁,而作为七望中与皇室关系最密切的陇西李氏,显然在这次竞争中,落了下风。

  不管怎么说,自己都要加快脚步,就算李晔不能完成对大唐的中兴和统一,起码也会成为大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更何况他还占据着朝廷的名分。

  李晔也仅仅只有二十岁刚出头,看样子不是早夭之相,如果李晔能一如既往下去,说不定还朕让他完成对大唐的统一,也说不准。

  因此,李拓决定,此次要不惜一切代价,与李晔建立起关系,起码保证李晔对陇西李氏没有恶感。

  想到这,李拓催促赶紧回府。

  他不知道的是,他与李保的谈话,在一个时辰之后,就摆在了李晔的案上。

  李晔对于重点人物的关注从来都没有松懈过,尤其是内阁成员中的几个异己分子,更是得到了羽卫最大的关照。

  “难道他还没死心?”李晔看着二人的谈话,有些不解地嘟囔道。

  “陛下,那个陇西的李公子没有回驿馆,而是直接去了他在长安的府邸。”赵继明禀报道。

  “哦?他在长安还有府邸?以谁的名义?”

  “启禀陛下,是以一个洛阳粮商张启亮的名义,在务本坊的一套五进的院子。”

  “嗯,盯紧了就是,只要他不做什么出格的举动,就不要惊扰他。”

  此时,李拓顾不得避嫌,其实也完全没必要避嫌,凡是有些势力的,谁在长安等大城还没几处落脚的地方。

  当初李拓之所以住在驿站,一是给足了李保面子,再就是想从驿站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得到些消息。

  现在之所以要回府邸,是李拓要给自己的父亲李政写信,将这几天在长安的见闻告诉父亲,另外就是向父亲建议,尽快和李晔建立联系。

  必将在这场竞争中,他们已经落后于崔氏的两大门阀了。

  就在李拓给他父亲写信的同时,他父亲李政,此时正在洛阳的一处大宅里,等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