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消失了!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3      字数:2211
  近乎在一夜之间,长安大大小小的寺观,出现了巨大的变故,大量僧侣还俗,寺观开始向当地官府申报田地数目,补交过去一年的税款。

  一系列变故,都让人惊讶,没听说朝廷要对宗教界做什么啊,再说看着那些人的样子,一点没有被逼迫的样子,完全是心甘情愿啊。

  不管怎么说,关乎长安变法的成败的动荡,在开始不久之后,就因为宗教界的鼎力支持,被消弭于无形。

  长安百姓对李晔的信任,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时,禁卫军的军营,自从安敬旭远走河西之后,就由程溪和彭凡负责日常训练。

  两人偶尔还要去皇家军士学院授课,虽然他们很不想去,但李晔都会抽时间去教学,他们也只好坚持去了。

  不管怎么说,皇家军士学院的效果却给了他们一个大大惊喜。

  学院里除了在各支队伍战绩优异,准备提拔的将士外,还有不少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这里边就包含了,当朝首辅孔纬的嫡长孙孔志。

  作为一个读书世家出身的学子,孔志秉承了家族优良的传统,无论是军事理论,还是体能格斗,都尽最大可能做到最好,孔志也是第一个,由士官学员转到将校学员的人。

  为此,孔纬甚至第一请假回家,等待自己的孙子回家庆祝一番。

  皇家军士学院,又分为士官学院、将校学院以及纳言学院三部分,士官除了在军中已经对正以上的人必须参加外,再就是从士官学院成绩优异者中检把出来的。

  不管哪一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入学测试,和审查,一点瑕疵,都会被无情拒之门外。

  纳言学院,则是培养军队中的纳言司马一职,虽然大部分课程都和其他两个学院一样,但是对纳言司马的思想要求极高。

  凡是纳言学院出来的人,或许军事素养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对国家、对皇家最忠诚的存在。

  皇家军事学院大门口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写着“用我们手中的铁剑,给大唐的铁犁换取耕作的空间。”

  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当初孔志就是因为这句话,才依然投笔从戎的。

  孔纬当初还一个劲勉励孙子,说如果自己年轻二十岁,一定不让他独美于前。

  当时在一旁的李晔,看看豆芽一样身板的孔纬,撇撇嘴,还哼了一声,为此,孔纬没少找李晔麻烦。

  但是不同于军事学院的严苛,皇家书院招生,只问户籍,只要是大唐户籍之人,都能进入学院学习。

  学院里边的课程不仅仅局限于四书五经,还细化出了许多其他分院,诸如医学院、算学院、法学院等等。

  皇家书院学制四年,第一年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诸多学科,到了第二年,根据学生的自愿,再进入不同的分院学习。

  现在虽然学院才只招收了一批学生,但却已经是声名远播了,有些学子更是不远万里前来求学。

  因为皇家书院的宗旨就是,教授天下诸学,济世安民,扶危救困,凡自认有才学者皆可入学。

  学院大门矗立的石碑上书写着李晔的手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学院有天下闻名的饱学鸿儒讲授,更是有孔纬、杜让能这种朝廷高官授课,就连李晔也亲自讲授算学、格物学。

  规格之高,不说是空前绝后,也是前无古人了。

  当然,李晔还兼职在皇家军士学院,教授一些课程。

  李晔之所以这样做,除了是让学子们对他有强烈的认同感,再有就是注入游击战、山地战、闪电战等理论过于超前,只有他这个门外汉讲解个大概。

  至于成效,就看学员们自身的悟性了。

  书院里的算学、格物学,倒是他的强项,毕竟是一个理科生,这些东西还是手到擒来的。

  现在禁卫军中,就充斥着大量的学院毕业生和实习生。李晔要求,不管是军事学院还是书院的学生,每年都要在各部门学习观政。

  军事学院相对学制较短,每届两年,尤其是现阶段,更是以速成的方式,加快进度。

  这也给禁卫军体系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很多见习的伙长、队副、队正,很多都是禁卫军出身,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很快就能融入到队伍当中。

  此时,程溪、彭凡还有纳言司马周臣,看着手中的旨意,一阵阵激动。

  这段时间,长安城风云涌动,他们也感受到了,只是作为军人,他们对这些无能为力,有时甚至想拔刀把那些搅风搅雨的鼠辈全都咔嚓了。

  但没有李晔的命令,也只能想想就作罢了,不然除了身边的亲兵,他们一个军卒也带不出去。

  没有虎符、没有纳言司马的核堪签押,他们调不动一兵一卒。

  现在李晔的命令到了,周臣激动地签署了禁卫军改编以来,第一份出兵令!

  随之而来的是九万五千禁卫军枕戈待旦。

  一时间,本就严肃的禁卫军大营,变得更加肃杀起来,只是在外根本看不出任何变化。

  吉王府里,此时一片愁云惨淡,李振在知道寺观向朝廷献粮以来,就一直闭门不出,在自己的小屋里时哭时笑,借酒浇愁。

  更悲催的是吉王李保,虽然这次他也损失惨重,但他是内阁成员,必须按时上差办公。

  每天回来,李保例行公事一般,到李振的屋外看看,只是每次除了李振的醉酒之后的鼾声,就是李振对李晔的咒骂声。

  俗话说的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长安的变化,就落到了那些藩镇和大家族的首领面前。

  虽然大家此次都是抱着稳赚不赔的心态,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加上囤积粮食,他们这次虽说不上血本无归,但也是损失惨重。

  粮食收购全是高价,不然不能做到短时间内将长安的粮食收购一空,兑换小额铜币,更是拿出的真金白银,一来一去,他们这次最少损失七成以上。

  这让一贯坐享其成的他们,如何接受的了。

  是夜,无数府邸传出打杀之声,许多破破烂烂的尸体被抬出府邸,扔到城外。

  就在他们准备对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振,作出惩罚的时候,李振却突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