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拉开序幕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2      字数:2418
  看着李晔自信的样子,李克用有些迷离了,这应该才是真正的李晔!

  那个在朝堂之上,插科打诨,语无伦次的李晔,完全是他装出来的。

  既然李晔说不要自己出手,那自己就坐山观虎斗,看看李晔如何应对。

  其实在来之前,郭崇韬已经将大体事情和他讲了,只是李克用对经济兴致缺缺。

  他认为,一旦有什么变故,只要自己的河东铁骑一出,联合近十万禁卫军,就算是几大藩镇联合,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而且,李克用已经安排人,将河东存储的金银铜,尽量搜集,随时可以驰援长安。

  此时的长安城,却没有因为李晔的自信,而安稳起来,相反,随着李晔的旨意,人们的恐慌反而更加强烈了。

  毕竟长安已经经历了太多言而无信的皇帝。

  所以大家虽然对李晔,在承天门一举诛杀宦官集团,在骆谷关打败杨复恭集团,取得朝廷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涉及到自己的肚子和钱粮,大家还是谨慎些好。

  “小姐,你怎么亲自来了。”崔周有些意外,作为清河崔氏与李晔合作的联系人,崔文媛只需调度自己手中的筹码,配合李晔就可以了。

  但是,这次崔文媛竟然跟着押送粮食的队伍,亲自赶到长安,这让崔周有些意外。

  “家中出了些变故,二房和三房已经开始联合起来对付我们了,这次长安的事,离不开他们从中协调。”崔文媛说道。

  崔周是崔文媛的父亲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是他们长房最心腹的存在,所以崔文媛并不隐瞒,而是将家中的事简单说了一下。

  “看来这次不光是我们崔家,想必其余几家也参与其中了。”崔周说道。

  “是啊,自从上次之后,二房三房已经察觉我们对皇上的态度,只是不屑罢了。不过这段时间,长安的变化还是让他们心生警觉,这次撺掇这朱全忠出面。”

  “呵呵,小姐放心,这次他们定然不会得逞,就小人看来,他们血本无归的面很大。”崔周自信满满地说道。

  崔文媛听了崔周的话,有些意外,她抬起头看着眼前的崔周,似乎崔周已经和崔湛、安敬旭之流一样,完全被李晔洗脑了。

  不过,崔文媛并没有问崔周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内幕,既然崔周已经委身道李晔身边做事,起码的忠诚还是要有的。

  不管他是否出自清河崔氏,只要不是事关崔氏生死存亡的事,崔周完全没有向崔文媛禀报的必要。

  看着自信满满的崔周,崔文媛莫名地安心了不少。

  “这次我准备了七千斤铜,随后就会运到。”崔文媛说道。

  “小姐放心,小人以姓名担保,此次长安,定会成为那些别有用心之徒的伤心地!”

  见崔文媛没有别的事了,崔周就转身离开了。

  崔文媛看着离开的崔周,心中的烦躁稍有减轻。此次她来长安,也是迫不得已,崔氏二房和三房,历来对长房心存敌意。

  尤其是长房只有自己一个女儿,根本无法继承崔氏家业,二房和三房对长房就更加轻蔑了。

  虽然父亲和自己勉力支撑,但终究还是势单力薄,只是自己这次联合李晔,却得到了崔氏老祖宗崔尚的鼎力支持。

  自从得到崔周的传信,知道了李振的阴谋之后,崔文媛更是夜不能寐。

  一旦李振成功,那么长安再想翻身,就势必登天了。

  所以,崔文媛一咬牙,将长房能调动的全部资源,都投入进来了,这也是得到了父亲崔匡的鼎力支持,崔匡从塞外弄回来的三千斤铜,也在分批押送的路上。

  崔尚则是对崔文媛大开方便之门,亲自出面,将运送之路打通。

  崔文媛知道,如果这次事败,那么迎接自己和崔氏的命运,将是二房三房掌控崔氏,长房则彻底退出崔氏舞台。

  二房的崔瑾,更是放出话来,他已经和朱全忠说好了,纳自己为妾!

  “长安现在境况如何?”李晔回到御书房,对着眼前的薛康问道。

  薛康现在主要负责羽卫在长安的活动,赵继明则是亲自跟随安敬旭去了河西,田五征侧重羽卫培养,三人分工明确,也让李晔省心不少。

  “陛下,现在长安市面还算稳定,不过对方已经开始散播谣言,已经有不少商家和百姓,开始道钱庄兑换铜币了。

  长安市面的粮价,也在缓慢上涨,和去年相比,已经上涨了两成。”

  “嗯,意料之中。朕让你准备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已经准备就绪,只等陛下下令。”

  “好,既然如此,那就耐心等着,这次朕要让那些人知道,长安不再是他们的狩猎场了,长安,将变成他们的绞肉机!”

  听了李晔的话,那张万年不变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激动。

  “这才对嘛,整天板着个脸,多吓人。”李晔看着薛康的表情,打趣道。

  “嘿嘿嘿。”薛康听罢,极力挤出一个他自认为很完美的笑容。

  “算了,还是继续板着吧,太难看了。”李晔无情地打击道。

  长安城,吉王府。

  “先生果然是旷世大才,长安的粮价和去年相比,已经上涨了两成,这还是我们悄然进行的,现在内阁已经焦头烂额了。”

  李保从内阁下差之后,迫不及待地来到后院与李振见面。

  作为内阁成员,他知道许多常人难以掌握的内幕,比如长安市面的粮价。

  “还是王爷洪福齐天,不然李某就算再算无遗策,也难以做到如此。”李振嘴上说的谦虚,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

  这是他到朱全忠手下以来,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件大事,这种几百万贯钱粮的运筹,以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这次事成之后,对那个崔瑾还是要给些好处,毕竟这次要不是他,自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联合这么多藩镇。

  “如果不是大家对当今多有不满,吉王殿下有深的人心,咱们也不会办成这件大事。”

  “先生就不要过谦了,那咱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下一步了?”李保迫不及待地问道。

  “殿下勿急,我已经安排人在长安散布缺粮的消息,想必用不了多久,长安就会有所变化了!”李振阴恻恻地说道。

  不过,李振对于李保的评价,也瞬间降低了许多,如此沉不住气,也不是个做大事的人,不过也好,这样的人才更好控制。

  果然,如李振所说,长安城很快就传出,朝廷发行新币收割民财,粮食也因为种种原因,很难运抵长安。

  一时间长安物价飙升,尤其是粮价更是一日数涨。内阁连发数道安民告示,李晔更是在两天内连下三道旨意安抚百姓。

  只是,这些在在流言之中,显得有些单薄无力,长安之乱似乎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