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河西告急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22      字数:2319
  重阳宴,历来都是朝廷的大活动。不同于明朝对官员的苛刻,唐朝对官员简直是历朝历代最好的。这不仅是唐朝官员薪俸高,每年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阳,这些大的节气,朝廷都会赐宴群臣,与民共乐。

  就算是颠沛流离逃难到成都的玄宗、僖宗都没有中断这一传统。

  只是,长安的官员对今年的重阳宴,心中有些忐忑,毕竟大家都经历了年初那次承天门之变,开端就是一元旦大宴起始的。

  但是,这段时间,从朝廷到百姓,大家都得了变法的好处,算是近年来难得的富裕年,加上今年也算是风调雨顺,周边藩镇也没有异动,应该会安稳度过吧,说不定还有不错的赏赐呢。

  加上自从变法以来,官员们被李晔搞得分工责任搞得可谓苦不堪言,因为办差不力不少官员被革职了,那些徘徊在目标考核线上下的官员,此时更不敢借故不来。

  所以,长安的官员,都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太极殿,参加这次重阳宴会。

  此时太极殿已经摆好桌案,放着时令水果和重阳糕,菊花酒,还算丰盛。不过百官此时没有多少食欲,大家都想着快点结束赐宴,回去聚会也好,一家团聚也罢,哪怕是回衙门加班都行,就是不想在太极殿。

  元旦朝会的那碗面条,给他们的印象太深刻了。

  此时,李晔来到大殿坐下,礼部唱礼官宣布按照惯例,宣读旨意,无非就是这大半年来,百官辛苦了,为表示皇上对大家的奖励,今天设宴款待大家,之类的客套话。

  不过,在宣读完这份圣旨之后,紧接着又拿出一份来,百官心中一紧,来了,来了,果然还是来了。

  “今朕得祖宗庇佑,上天垂怜,修炼大有长进,恰逢重阳佳节,为表示对百官勤勉,故赏赐每人仙丹一枚。”

  “呼。”大殿中传来明显放松的声音,还好只是赏赐仙丹,大家以为要出什么幺蛾子呢。

  “天下藩镇,对朕修炼一事,颇为上心,自朕进献丹方、祥瑞旨意以来,藩镇竭尽所能,尽心服侍,朕心甚慰,故特许藩镇在境内建设老君观一座,以示朕之宽宏。

  并朕拟定,朝中百官、天下藩镇有意者,可派遣子弟年十岁以下者,可入朝侍奉张仙师左右,以求仙法环绕,滋养身心。”

  “哄。”这下大殿就炸锅了,李晔这是要干什么?

  他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就不能安安生生吃顿饭,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吗,非得搞得这么刺激吗!

  京城的官员好说,毕竟大部分人的家眷就在长安,你这道旨意的意思是让天下藩镇送质子入京吗!疯了,绝对疯了,试问哪个藩镇还把你朝廷当回事,就算有,人家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长安,既不安全,又得不到什么好处。

  李晔是不是真的飘了,这不是招狠吗,还好说明是自愿,不然天下不知几人称王了。

  就在这时,一个满身尘土的禁卫军跑进大殿,“陛下,沙洲节度使张淮深遣使者进京!”

  大殿一下子就安静了。

  “沙洲是哪个地方?”一个官员小声地问道。

  “西北,河西之地。大中二年,沙洲豪族张议潮,率众组成归义军驱逐吐蕃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并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前往长安。大中四年,张议潮率众收复西州。大中五年,先后收复沙州、瓜州、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廓州岷州等十一州,派遣兄长张议潭携版图户籍入朝,宣宗遂赐诏任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

  咸通二年,张议潮收复凉州。咸通八年,张议潮入朝,敕封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咸通十三年,张议潮在长安逝世。至此河西之地,与朝廷再度失联。”有知道的官员给大家普及道。

  “原来如此。”说着那名官员周边的人,对解释的官员投来你真渊博的眼神。

  “宣。”

  “陛下有旨,宣沙洲信使进殿。”

  随着一声传召,大殿外走进来三个衣衫褴褛的人,看这三哥人的样子,定是经历了长途跋涉,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三人原本的样貌了。

  “微臣,沙洲别驾张怀鼎,叩见陛下。”三个土人领头的那人率先跪拜道。

  “平身。”

  “自打河西侯辞世,朝廷已经许久没有归义军的消息了,尔等此次前来,所谓何事?”李晔问道。

  “陛下,如今河西之地,嗢末动乱,地方豪族不负管教,吐蕃回鹘更是虎视眈眈,河西之地现在已到了岌岌可危了,微臣来时沙州节度使张淮深,正勉力支应,还请陛下念在张家世代镇戍河西,望陛下发兵支援。”

  “好,你先下去洗漱一番,吃饭好好休息,朕要点齐兵马,亲赴河西。”

  “哄。”大殿之中,一下就乱套了。

  虽然已经做好有什么幺蛾子的心理准备,但是这个幺蛾子也太大了,简直就是核弹一样。

  李晔要亲征河西!

  这和之前骆谷关不一样,骆谷关就在关中,就在长安边上,河西在哪,那是关中连接西域的咽喉之地,远在西陲。

  那里远离长安,和长安之间还隔着数个藩镇,更有吐蕃、回鹘、嗢末、鞑靼诸多势力鱼龙混杂,胡汉杂居,民风彪悍,就算是盛唐之时,那里也是纷乱频发,极难掌控。

  为此,当初张议潮在沙洲发动起义,赶走了占据沙洲的吐蕃人,就向朝廷派遣了使者,之后张议潮更是利用吐蕃残酷的压迫,打出回归大唐,汉人做主的旗号,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的壮举。

  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兄张议潭携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图﹑户籍奉献给朝廷,这表明河西地区又重为唐有。

  然,当时唐庭混乱不堪,无力掌控河西之地,又有大臣进言,河西豪族,多鼠首两端,无定性也,应分而治之,宣宗皇帝,当时将主要目光集中在中原,就采纳了这个意见。

  张议潮只得将其兄张议潭留质长安,后张议潭病故,张议潮亲赴长安为质,就是想得到朝廷的理解。

  但是时局动乱,谁又关心远在千里之外的河西呢!河西早就被众人遗忘在了角落里了。

  不,故土不丢,这是李晔给自己立下的目标,只要他活着,大唐的土地都要亲手,一寸一寸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