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旱情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19      字数:2244
  回到后宫,李晔就看见何皇后在检查李裕的学业,似乎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不过看着李裕骄傲的表情和何皇后眼中闪现的欣慰之情,李晔知道何皇后对李裕的课业很满意,李晔没有进去,只是默默地在外看着。

  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何皇后对孩子的学业很重视,生怕李裕脱离自己的视线后没有专心学业。

  何皇后放下手中读书,伸手抚摸着李裕的笑脸,一脸慈爱道,“裕儿你要记住,你是大唐皇帝的儿子,不论今后如何,你都要对得起你的血脉。”

  “儿臣几下了。”李裕小大人一样施礼。

  “裕儿长高了,也瘦了。”课业检查之后,母亲的通病又一次来袭,总觉得孩子不在自己眼前,就衣食无着。

  “母后,儿臣没瘦。您要是看见猴精,那才叫瘦呢,他还特别能吃,一顿要吃两大碗面,还要吃五鸡子。”

  李裕想何皇后说着自己那些同学的趣事。

  和李裕一起学习的那些丹童,虽然都比李裕大,但还是喊李裕大师兄。

  倒不是因为李裕是太子,而是因为李裕是最早跟随李晔学习的人,现在这些丹童私下都称李晔为老师。只有在有外人的时候,才会跪拜口称皇上。

  这些孩子大都在十五岁上下,五岁的李裕本来受的就是皇家教育,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尽量做到师兄的职责。

  都是孩子,很快大家就融洽地成为好朋友。

  “怎么,你意思是你这个大师兄做的很不错了!”

  “父皇。”

  “陛下。”

  何皇后带着李裕赶紧起身行礼。

  “平身吧。说过多少次了,就一家人,不必如此。”

  何皇后帮李晔把外衣脱下来,“陛下,裕儿表现的挺好的。”

  “是啊,咱们的孩子会差到哪去。”

  “裕儿,今天想吃什么,父皇给你做。”

  “我要吃狮子头、红烧肉、酱排骨。”李裕马上说出几样自己喜欢的食物。

  “你这孩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只吃肉,菜蔬也不能少的。”李晔笑着说道。

  “父皇,张师傅那什么都好,就是吃的太差了。”

  “陛下,看看裕儿的嘴都被你喂叼了。”

  这个时代被大家厌弃,只有穷人才吃的猪肉,在李晔二把刀的厨艺下,得到了何皇后和李裕的一致好评。

  一家人说了一会儿,就起身换了一身轻便的衣服,去御膳房了。

  这也是每次李裕休假的必备项目,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在御膳房共享欢乐。

  第二天一早,李裕早早起床,收拾好之后,就随着李晔去丹室了。何皇后送走李晔父子,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她将盛世旗下的店铺账目拿出来,看过之后,有接见了几个掌柜。

  这次她见的主要是粮店的掌柜,李晔和她说过目前的局面,她按照李晔的要求,下达了尽量采购粮食的命令。

  本来唐朝风气就比较开放,女人经商从政都很常见。安排好之后,何皇后就动身前往流民营了。

  马上就是秋收开始了,李晔已经组织男丁开始秋收,何皇后现在也组织留守的老弱妇孺给农忙的男人们做饭,整个行宫所属一派忙碌景象。

  而蓝田其他地方也在尽量收割,虽然旱情严重,但还不至于绝产,所以大家抱着能收一点是一点的想法,开始秋收。

  “老人家,这么大岁数就不要这么辛苦了。”李晔一身短打,参与到了秋收大军之中,还不忘和身旁的老农攀谈。

  “你这后生好不懂事,以前就是好年景也只能管半年,还是参着野菜,现在托皇上的福,只交一份皇粮就行了。”

  就在这时,李晔看到管道之上一骑快马奔驰而来,李晔知道肯定有什么大事发生,赶紧起身。

  看着起身离开的李晔,老人摇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啊,说两句就走,真是一点规矩都没有。”

  李晔刚刚来到田边的凉棚,就有人将那名骑士带到凉棚。

  李晔接过奏报,打开一看,朱全忠派遣部将朱珍攻占蔡州,活捉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德湮献地投靠朱全忠。

  李晔收起奏报,起身走向田里,继续参与到秋收当中。不管他愿不愿意,历史的走向还是按照原有轨迹行进着。

  李晔知道,作为自己穿越后最大的威胁,朱全忠也就是篡唐的朱温,正在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

  而自己现在却连一个县城都还没有控制,可是他现在急不得,不然之前的努力就全都前功尽弃了。

  他站起身,重新回到收割大军之收结束之后,李晔依旧重复着往日的生活节奏。只是,开始加快自己的布局。

  秋收结束后,如先前预料的一样,蓝田因为大旱,富商们开始哄抬粮价,士绅们开始大肆发放印子钱,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流民。

  这些流民开始向着蓝田聚集,崔湛已经开始安排人在县城外的空旷之地搭建帐篷和粥棚。

  整个蓝田县在籍七万户,二十三万人。原本就有大批失地农民,幸好被李晔消化掉了,不然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外出逃荒潮。

  何皇后也安排人在县城开始招募流民,充实自己的工坊。虽然多项并举很快将流民问题解决,但是蓝田的米价开始大幅度增长。

  原本已经由五百文一斗上涨到六百五十文一斗,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李晔没有让崔湛或者何皇后平抑米价,只是让盛世旗下的粮店正常销售。

  三天之后,满头大汗的崔湛来报,粮价已经涨至千文一斗了,问李晔是否需要官府出面平抑米价。

  “陛下,再这样下去,蓝田就乱了,会有更多的人居家迁移。”

  崔湛也很无奈,真这么下去,他这个县令就变光杆司令了。

  “差不多了,你回去安排开仓放粮平抑粮价。”

  “是。”崔湛心里很疑惑,现在才平抑粮价是不是有点晚了。

  不过一来李晔既然这么安排,肯定就有后招。

  “你放粮那些大户肯定会捣乱,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刻意就行了。”

  崔湛不明白李晔的意思,但还是坚决地执行了。

  当天县衙八字墙就张贴出官府开仓放粮平抑粮价的告示,并且官府将向士绅购粮。

  果然,县衙的告示贴出后,本来惊慌的百姓就开始平静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