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局势
作者:大猪蹄子      更新:2023-05-01 18:18      字数:2387
  之后的几天,李晔就把自己关在县衙的书房里,为下一步军改做准备。他先是行文长安,说自己整修行宫需要匠人,把将作监几乎全都搬到蓝田,杨复恭等大太监没意见,倒是孔纬等朝臣极力反对。

  先是横行蓝田圈地,无故斩杀士绅,接着敲诈当地士绅,强制将玉山皇庄的土地扩充,虽说是安置流民,但也蛮横了些,不符合圣人之道,最过分的是李晔亲自下厨,李晔这是彻底放飞自我的节奏啊。

  为此,孔纬、杜让能多次进奏劝谏,都被李晔以忧思过度为由挡回来了,人家因为哥哥去世伤心,乃是孝道,你老是拦着算怎么回事,最终拿李晔没办法,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李晔先是安排安敬旭对带来禁军进行筛选,剔除老弱病残、奸猾狡诈的人,然后将剩下的人分成十二队,让安敬旭负责操练。

  李晔没有急于按照自己总结的练兵方略练兵,现在这些人只是初选,肯定还会再去除一部分,他要建立的是一支对自己绝对忠诚,自己可以绝对信任的军队,目前这些人,他还不能确定他们的忠诚,所以先让安敬旭依照他自己的方法训练。

  这段时间,杨复恭在长安过得十分舒坦。李晔远走蓝田之前,加封杨复恭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专领禁兵,使得他压过刘季述、西门重遂、刘景宣三人一头,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宫第一宦。只要李晔不回来,皇宫大内、朝堂之上就是他一言九鼎了。

  他也没有放松对李晔的监视,李晔到蓝田之后,每天除了画他的鬼画符,就是教皇后做饭,据说,皇上做饭香气四溢。

  只是,李晔将身边的宦官整治的够呛,先是方成,因为言语冲撞,被他直接砍了,而后李晔对身边的宦官进行整训,就是安排这些宦官按照士兵的要求进行训练,不合格者一律遣返,至此,李晔身边再没有几个宦官,这让杨复恭有些警惕。

  “老祖宗,刘景宣叫人传话给刘季述、西门重遂,似乎要密谋什么。”一个小宦官打断了杨复恭的思绪。

  “哦,他们去了?”

  “刘季述没去。”

  “算他识相,看来刘景宣和西门重遂对杂家有意见呐。你去把景务修、宋道弼找来。”

  不一会儿,景务修和宋道弼就来到太极殿。

  “看来我们得加紧了,刘景宣似乎闻到什么气味了。”杨复恭一脸狠厉地说道。

  李晔离开长安之前,就交代有杨复恭、刘季述、西门重遂、刘景宣四人协同办理一应事务,以杨复恭拥立有功,加封杨复恭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专领禁兵,这就将其他三人的兵权剥夺了大半。

  杨复恭更是一跃成为内府最高职位,所以他变得骄横起来,甚至把刘季述、西门重遂、刘景宣当做下属指使,和引起了三人的极大不满,几人多次与杨复恭发生冲突,尤其是刘景宣,仰仗着和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关系密切,经常让杨复恭下不来台。

  为此,杨复恭以进入内府核心为条件,联络景务修、宋道弼,想要一举铲除刘景宣。为此,杨复恭和景务修、宋道弼二人商议多次,但毕竟刘景宣根深蒂固,且还有外藩为援,不好轻易下手,不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震荡。

  倒不是杨复恭心胸宽广,不跟刘季述计较,而是刘季述背后就是天下第一强藩朱温,这就让杨复恭有些投鼠忌器了。至于西门重遂,属于典型的笑面虎,每人知道他的底细,但是能在皇宫混迹到右神策军中尉,至于他是否和外藩勾连,因为西门重遂向来低调,就不得而知了。

  “你们那边准备的如何了?”杨复恭继续问道。

  “老祖宗,据回报的消息,刘景宣派人联络凤翔的李茂贞,想要引李茂贞入京,李茂贞那边还没有明确的答复,不过似乎对主政长安颇有些意动。”景务修回答道。

  “回老祖宗,现在禁军准备好了,就等老祖宗一声令下,咱们就能将刘景宣他们一举拿下了。”宋道弼现在主要负责对禁军的整编,将不是杨复恭势力的人清除出去。

  听着两个心腹的回答,杨复恭还有些犹豫,如果刘景宣真的与李茂贞勾结,那么自己将很被动,毕竟他虽然安插众多义子在各地掌权。

  如杨守立为天威军使,杨守信为玉山军使,杨守贞为龙剑节度使,杨守忠为武定节度使,杨守厚为绵州刺史,但是终究与李茂贞、朱温这样割据多年的强藩不能比,李晔将玉山划做行宫猎场之后,给杨守信调换到新丰驻扎。

  当时,杨复恭还有些不满,觉得李晔这是有意躲避自己,是不是想将他身边自己的势力清除掉,现在看来李晔的无心之举倒是成全了自己。杨守信多次截获刘季述与朱温往来的信件,在长安东面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大网,虽然自己不敢把刘季述如何,但是刘季述想联络朱温也是困难重重。

  只是杨复恭有些想不明白,刘景宣为何放着王行瑜不联系,反而去找李茂贞,这不是舍近求远吗?

  就在这时,一个小宦官急匆匆跑进来,趴在杨复恭耳边耳语一阵,交给杨复恭一封信。

  杨复恭打开信快速浏览一遍,顿时脸色阴郁起来,他将信丢给景务修。

  宋道弼凑过来,两人一看,是刘景宣给李茂贞的信,“李都护钧鉴,贱人杨复恭自陛下哀悼先帝与蓝田以来,专横跋扈,扰乱朝纲,孔纬、杜让能之流只知诺诺相迎,为保大唐江山安定,刘某再次诚邀都护进京,铲除妖孽,维护朝纲安定,届时都护外有凤翔、陇右强军,内掌朝堂东都之事,天下诸藩必将为都护马首是瞻。”

  两人看完信之后,对视一眼。景务修将信双手交还给杨复恭,“老祖宗,看来刘景宣已经察觉到不对了,他这是下重注邀请李茂贞入京,也能看出李茂贞现在还没有答应刘景宣,我们就该早些动手,尽快铲除刘景宣才是。”

  杨复恭之前一直动手,一是忌惮刘景宣与李茂贞联合,再者用内府的职位吊着景务修和宋道弼,现在看来,如果再不动手,难免不会前狼后虎。想到这,杨复恭对着二人招招手,三人开始谋划起来。

  此时,李晔正走在玉山行宫的工地上,玉山原本有皇帝避暑的行宫,身旁就是玉山营原来驻扎的营寨,只是玉山营移防新丰之后,营地被保留下来了。

  玉山行宫前,是流民整修建的这一片茅屋,现在刚刚入春,天气晴好,大家就先建造茅屋居住,不过茅屋虽然简单,却格局分明,正片区域干净整洁,此时临近正午,村舍却没有炊烟,也看不到人。李晔疑惑地看向身后的崔湛。

  “人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