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贵妾 第190节
作者:淡淡紫Y      更新:2023-05-01 11:01      字数:4383
  第287章 日子好过

  小雪后知后觉地睁大圆溜溜双眼,捂嘴“嘻嘻”一笑打趣道:“嘻嘻,王掌柜这是要去看梅儿姐呢!”

  梅儿姐有时见书肆忙,顾先生没空回家吃饭,她带着珍儿接饭来时,难怪王掌柜有事没事净往顾先生那儿凑呢?

  还时常买些零嘴给珍儿吃,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王首道少有的对着小雪黑脸,严肃地对小雪说道:“别胡说!给别人听见有损顾姑娘的名声。”

  小雪一听朝他吐了吐舌头,不敢吭声。

  她也知道名声对一个女子的重要性,王掌柜如今也算是她师傅,可不能惹师傅不高兴······

  汪彤儿看了看他们俩人的表情,心一动,要是王首道能成为顾一鸣的女婿那是再好不过的一桩美事,便点颌道:“行,咱们边走边谈也行。”

  既然有王首道跟着去,汪彤儿便不用小砚或者小聪跟着。

  王首道驾着马车,盏茶功夫便到了西葫芦街头,刚进西葫芦街,便见一卖酒的酒肆,王首道“吁”的一声勒住马儿的缰绳,转身对汪彤儿说道:少爷,“少爷,小的想下去买壶酒带给顾先生。”

  “行。”汪彤儿答应道,心中夸赞王首道情商蛮高,还知道拍未来岳父的马屁,第一次上门知道不空手。

  等马车停了下来,小雪放下马凳子,汪彤儿下了马车,“小雪,你去牵着马儿的缰绳。”汪彤儿见附近没栓马墩也没什么粗壮的树可以拴马,便叫小雪先牵着,横竖王首道去买壶酒的时间不长。

  汪彤儿也没跟着王首道进酒肆的门,原因当然是她不爱喝酒,这酒肆门面还不大。因此她只是依在马车辕那儿就着琉璃灯笼的光看了看这个不显眼的小街道。

  小街偏僻也不大,所以没什么店铺,大都是居民居住地,只有少数几家铺子,还几乎都关上铺子门。

  她虽说也来了几次西葫芦街,大多是傍晚过来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就没注意瞧。

  须夷间,王首道便提着两小坛子酒出来,捆酒的是细麻绳,很结实。

  “王掌柜给我提着吧。”小雪伸手从王首道手里把两小坛子酒接了过来,放到马车角落里。

  王首道还不放心地叮嘱小雪道:“麻烦小雪姑娘拎在身边,别摔坏了。”

  “好嘞!”小雪等汪彤儿上了马车后,她跟着上去就先把那两小坛子酒给拎着放在身旁用手扶住。

  到了顾一鸣家门口,王首道手里提着两小坛子上前叩门“咚咚”几声响,随即便传来顾妻的柔弱的问话声:“谁呀?”

  小雪站在一旁高声答应道:“婶子,是俺,小雪,还有俺家少爷!”

  随着小雪这一声叫,屋里的灯顿时亮堂起来,“是东家跟雪儿姑娘来啦?”顾妻打开院门时,闻声而来的顾秀才跟女儿兰梅母女都迎了过来。

  “咦?王掌柜?”兰梅见到王首道惊讶道,跟着兰梅出来的珍儿见到王首道却是开心地小嘴甜甜叫人:“王叔叔。”

  “诶!珍儿好乖哦。”王首道伸出空着那只手,轻轻地揉了揉珍儿头顶。

  没想到糙汉子的王首道也有温柔的一面。

  汪彤儿上前一步对着他们一家人客气道:“顾先生,婶子,梅儿对不住,这么晚来打扰你们休息。”

  “诶?东家您这说那里话?妾身请都请不来的贵客,是恩公!”顾妻忙对着汪彤儿福了福说道。

  汪彤儿见她可比之前见到时精神许多,衣服虽然还是粗布的,不再是缝着补丁的衣服。

  日子好过······

  “东家,王掌柜还有雪儿姑娘快请进来。”顾秀才也赶紧热情地招呼他们进门。

  兰梅带着女儿珍儿对着汪彤儿侧身一福:“小女子见过东家,东家里面请。”

  接着兰梅还不忘跟小雪打声招呼,对着小雪抿唇一笑:“雪儿姑娘,快请进去坐。”

  珍儿也过来用小手牵起小雪的手说:“雪儿姨,珍儿拿饼子给你吃。”

  小雪乐哈哈地答应一声:“诶吆,珍儿还给姨饼子吃?你看,姨手里拎着的是什么?”

  珍儿毕竟还是个小孩子,立马眼睛便亮了起来:“呃?是糕点呢!”

  小雪把手里的糕点跟果子递到珍儿的小手上,“喜欢吗?快拿着去尝尝。”

  小丫头忙把小手別在背后,亮晶晶的小眼珠子朝外祖跟娘亲看过去。

  汪彤儿见小丫头想接小雪手里的糕点,又怕大人责怪的小模样,真是可爱极了。忙说道:“珍儿,快收下,这可是你雪儿姨从嘴里省下来,专程带给你吃的哦。”

  顾一鸣对着外孙女点了点头,说道;:“还不谢谢雪儿姨?”这么一说就是同意她收下的意思。

  小姑娘别看她人小,立马就听懂了外祖话中的意思,开心的把糕点从小雪手里接了过来:“珍儿谢谢雪儿姨。”随即便手捧着糕点蹦蹦跳跳地往堂屋走去。

  兰梅无可奈何地对着女儿摇了摇头,高声提着醒:“慢点,别摔着!”转头不好意思地对着汪彤儿跟小雪说道:“东家,雪儿,又让你们破费。”

  汪彤儿忙说:“不用客气,这点糕点不值几个钱的。”

  王首道咧着嘴,把手里的两坛子酒递给兰梅,声音低低的道:“梅儿妹妹,这是给顾先生的酒。”

  兰梅红着小脸蛋从王首道手里把两坛子酒接了过来,还没开口,顾妻忙说:“王掌柜客气了,来就来了,还让你破费。”

  宾主说说笑笑便进了堂屋,今儿的堂屋点的灯可比上次来的时候要亮堂许多。

  顾妻忙对着汪彤儿说道:“上次东家来一口水都没喝就走了,今儿无论如何要和杯茶才是。”说完便往外走去,去厨房里烧水去了。

  “梅儿,你去帮你娘烧灶去,顺便抄点瓜子来给东家尝尝。”

  “好的,爹爹,俺这就去。”兰梅拉住女儿小的手就往外走“乖,别打扰外祖跟东家谈事。”

  “这么晚,叨扰了。”汪彤儿一脸歉意地对着兰梅说道。

  第288章 女子难为

  “咳,东家您这说啥话,怎么能说叨扰?请还请不来的贵客,俺全家的恩人。”兰梅诚恳地说道。

  汪彤儿赶紧摆摆手道:“顾姐姐,快别这么说。”

  “梅儿姐,等等俺。”

  小雪无聊地便也跟着她们去厨房,王首道虽说也想着跟着去,可他一个大男人跟在后面算啥?只得找了个板凳坐在那儿听汪彤儿跟顾一鸣聊天。

  汪彤儿见顾家如今也舍得点油灯,家里老小的衣服也好了许多,大人孩子脸上也有了生气脸上也红润起来。

  特别是小丫头珍儿,眼见的小脸蛋儿红扑扑的,甚是可爱。

  这说明顾一鸣不是个抠的人,之前因为穷,没银子没办法而已。

  富养憨善,穷养刻薄。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不是说穷就是没理没长相。富足相对而言,多少对孩子的心态是有着好处的。而有些穷,甚至未必是穷,只是抠,一抠,反而各种问题都出现了。主要是事多。

  顾一鸣过了近四十年,从没遇见像汪彤儿这样子有钱人家心地善良的少爷。

  往后不管少爷在不在溱州,只要少爷的书肆继续办下去,他都会用心把店经营管理好。

  以报小爷对他的知遇之恩,以及对自己一家子的关照。

  “顾先生,前日麻烦你帮忙找瓦匠把隔壁小院子砌堵墙隔开的事弄好了没?”汪彤儿坐到他家古朴的樟木椅子上问道。

  “东家交待在下的事,在下当晚就去做泥瓦匠的王家,请他们父子仨第二日一早就去院子里砌墙个院子,他们也是紧赶着做活,今儿饭后就弄好了,东家,你去瞧瞧?”

  汪彤儿也知道单纯砌堵子墙,再开个院门是不费劲,工程简单,这隔开来也是担心以后两家人住在一起万一有什么矛盾。吵嘴打架什么的,违了汪彤儿的一番心意。

  见顾一鸣这么一说,摆摆手说道:“不用,你做事我放心,我这一去,她们又要跪来跪去的,唉!”汪彤儿揉了揉鼻尖:“只是,以后还要麻烦顾先生你一家照看一二,只要不被地痞流氓欺负就行。”

  不管是一些无赖泼皮,或是人贩子啥的,都不安全。尤其是贩子更可怕,一个女人两个孩子都是钱,在他们眼里,这就是钱,哪里还有什么良心?!

  顾一鸣见汪彤儿此刻真像自己的梅儿那样子的小女儿状,眼眸滑到她喉结处,不由唾弃自己:想什么呢?东家明明是个如假包换的少年郎,只是模样出挑些,自己怎么能把她跟女子相提并论?

  世间哪有女子有她的能耐?

  其它不说,自己考了近二十年都没能考中举,人家刚十几岁轻松就中举,世上能有几人能行?

  汪彤儿要是知道顾一鸣内心所想:嗬!现代社会,满大街都是女大学生······

  说话间,汪彤儿看了看王首道,立马调转话头说道:“顾先生,请恕我多嘴,”她看着顾一鸣一脸的疑孤,继续说道:“隔壁王家跟李家俩位寡妇因为没生个儿子旁身,所以被族人吃‘绝户’,可怜几个孩子。顾先生,梅儿还年轻,你想过你百年后,梅儿跟珍儿的日子吗?”

  汪彤儿之前还没想到这些,经过盐农遗孀的事,她这才想到顾一鸣家也是如此。

  据说顾一鸣家本来也生了个儿子,奈何得病去世,之后,顾妻由于身体素质差,也就没再生孩子。

  万一顾一鸣有个三长两短的,你让她们祖孙三代孤儿寡母怎么过活?

  “哎!不瞒东家说,在下也帮梅儿找媒人说了几次亲,奈何都是些不着调的,要不是比她大上十来岁家里有几个孩子的鳏夫,需要找个晚娘去做老妈子带孩子,烧煮缝补。要不然就是家里穷得掀不开锅的二流子懒汉······叫我怎舍得把她母女往火坑里推?”顾一鸣见汪彤儿问起,顿时也是蹙眉,愁肠道。

  女子难为······

  古人女子嫁人真如摸奖,抽到了好人家,单纯丈夫是个好的还不行,还要看婆婆是不不是个惯会搓磨媳妇的。要婆婆不是搓磨人的人家,哪怕丈夫不疼人,日子也不会很差。

  要是抽到过丈夫是个疼人的,婆婆却是个跋扈蛮不讲理的,他家日子在好过也是跟儿媳妇不沾边的。

  因为,婆婆会指使着儿媳妇像个陀螺似的从早忙到黑,不得歇息。

  更不用说,家里本来就穷,丈夫还是个妈宝不疼媳妇的,婆婆又是个狠角色,女子嫁过去迟早被搓磨死。

  还架得住是二婚带这个拖油瓶的兰梅?

  也有疼女儿的人家,在媒人帮忙介绍时,会偷偷去男方家私访,问问邻居这人家的去世的婆婆如何?

  有的人家婆婆苛刻,媳妇儿受了婆婆的搓磨后会从自己儿媳那儿把本再讨回来。说不定还会加倍的搓磨儿媳。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媳妇磨成婆······

  大多数的女方嫁女儿都是抱着卖女儿的心态,用女儿的彩礼银子替儿子娶媳妇,那管女儿以后日子好不好过。

  人们都说安然若素,其实又有几个女子能做得到?绑定可能就是一生,怎么安然若素?

  如果不合心意的话,那岂不是安然若素本身就是麻木,或者是劝自己麻木?

  时代所限,不得已啊,女人只有生了儿子才能立足。世情如此,谁又能抵抗呢?!没有儿子的人家,死后没人上坟还是小事,而是,活着的女儿再多,也保不住自家的家业,能被人趁势吃‘绝户’夺了。

  所以,为啥拼死拼活的要生儿子呢?

  也不是老百姓非得这样做,有那么多重男轻女的。而是,自古以来,生男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现实!冷酷的,残忍的。

  而久而之久的,就成了定例。谁都改变不了,也撼动不了了······

  大周朝,女子的地位其实还算蛮高的,有手艺的女子,只要嫁了人,在外行走,抛头露头的做生意,是常事。

  第289章 喜得佳婿

  世情只是对未婚的女子外出抛头露面的稍微苛刻了些,农村小姑娘就没那么严格了,她们要做农活,要拾柴火挑猪草什么的,又不是富家小姐只是关在后院绣绣花,没事还能看看话本子,不愁吃穿。

  对于被休弃还是寡妇再嫁的女子还是没人说什么的。关键是夫家跟娘家没人出来闹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