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贵妾 第155节
作者:淡淡紫Y      更新:2023-05-01 11:00      字数:3521
  寻常人就是有银子也不一定能让他老先生开尊口点头答应收学生,没想到他竟然自荐······

  可想而知,华老先生心目中是多么的看中秦玉。

  不过,秦玉也确实讨喜,见过她的人,没有不喜爱她的。

  除了秦家歹毒的嫡母朱氏。

  不用说自己,连皇帝都是对她一见如故,为了她明年能去恩科考试,竟然为她破例,私设考场让她县试。

  没想到,读书不多的商人之子秦玉,不负皇帝的所望跟期待,竟然就考中。

  其实,那日要是自己在皇帝眼眸下跟谢玉珩亲自监考中考县试,估计会胆颤心惊,手抖得握不住笔。

  有皇帝在,哪是县试,简直堪比殿试!

  因此,汪彤儿如今在宁知府心中又是多了层钦佩。

  “知府大人,学生想去海边盐场一趟,望大人首肯。”汪彤儿见宁致远看着自己那变幻莫测的表情,打断他的思绪,说明来意。

  “行,本官随你前去。”宁致远二话不说,立马点颌答应道,不但答应还要亲自陪她前去。

  第229章 书肆

  宁知府是知道汪彤儿在皇帝面前提过有方法使海盐增产的事,这会儿听她一提,不但答应还要陪她一同前往。

  今儿汪彤儿不提,他也会找个时间上门讨教,不然,海盐没能增产,皇帝派人下来一问,自己就是失职的罪过。

  海盐增产对朝廷跟老百姓来说都是百利无一害的好事,对自己来说也是政绩一件。

  “多谢宁大人。”汪彤儿还不忘对着他作揖。

  “咳!秦少爷别跟本官客气。”宁知府边说边往外走去喊人准备马车。

  没想到,马车辘辘到了海边盐场竟也走了近一个时辰。

  汪彤儿下了马车,远远望去海边晒盐的场地,还蛮震撼的。

  满目都是书中所描绘的古代煮海盐的盔形器,跟几百个正在烈日下劳作的盐农。

  作为一个现代人,肯定知道现在海盐的晒制方法主要是“盐田法”。

  该法需要在气温高,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地势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盐田一般分成蒸发池与结晶池两部分。

  在每月的大潮至时,将海水引入盐田的蒸发池,经日晒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引入至结晶池,继续日晒,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水渐渐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继续曝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结晶。这时的晶体就是粗盐。

  古代是用盐灶、卤水池、淋卤坑、储卤坑摊场,利用涨潮时把海水引进来,一次举火煮盐的产量能到一千斤。整个渤海南岸的海盐年产量能到五十万斤,参与制盐的工人能到五六千人。

  可是,溱州就这么大的滩涂可以煮晒海盐,一次也就四五百人,每次举火煮盐也就二三百来斤,再被盐商克扣,成品盐出来就更少了。

  因此,这么多盐根本是供不应求的,价格肯定也是昂贵的。

  这时代的盐跟现代人食用的细颗粒白花花的碘盐不同,都是那种米黄色粗花子盐粒,且杂质还挺多。

  汪彤儿根据潮涨潮汐跟大潮小潮的自然规律,从小包里拿出她画的现代盐田的图纸,再在旁边添上三个字:蓄水池。

  知府大人亲自驾临,盐场的俩个三四十岁的管事立马赶了过来。

  两人对着宁知府一揖到地:“小的见过宁知府。”

  把他们一行人领到他的办事处。

  汪彤儿到了他们的办事处,立即把自己画好的图纸摊到案桌子上,对着宁知府跟那两个管事说道:“你们过来看一看,这是我关于海滩晒盐增产的法子······”

  刚刚那俩个管事还惊奇,知府老爷怎么带了个俊秀的相公来盐场的呢?

  还担心,别把这么个细皮嫩肉的小相公给晒黑了。

  没想到,这白净的小相公不是来耍子的,竟然是为海盐的事来的。

  姑且不论能不能真使海盐增产,单凭她有这种想法就值得称赞。

  在他们眼中有哪个文人,哪个富家子弟愿意过问海盐增补不增产的事?

  他们自己风花雪月,吟诗作对还忙不过来,哪还管到海盐这等俗事上面来?

  俩个管事凑过身子来一瞧,就知道这是内行人才能画得出来的图纸。

  还真别小瞧了这白面书生,是有两把刷子。

  于是,那两位管事,立马去外面喊来其余几个管事跟经验丰富的盐农,一齐进来听汪彤儿给他们讲解如何操作。

  ······

  汪彤儿为了俩日后能安心去华闻阁老先生那儿学习,先把书肆的事加班加点安排妥当,才能放心交给王首道跟小雪打理。

  她为了小雪以后跟许锦珅成亲后,能独挡一面,别被人给小瞧。

  首先要锻炼她要有管理的能力,想要管理好内宅的中馈,让她先从管理书肆开始学吧。

  话说,把书肆铺子管理好了,管理中馈还不是简单的事吗?

  因此,从盐场回来后,汪彤儿就把小雪跟许嬷嬷带在身后。

  先从招人开始,到书肆里面的书类的摆放等等。

  汪彤儿打算把书肆开成像图书馆那样的模式。

  一楼专营售书,什么类型的书都有,像正规的书籍四书五经之类的。像闲书之类的什么话本子,地方趣谈跟古籍游记,志怪小册子等。

  许锦珅离开前,不但把书肆建好,印刷匠人也都找好,签了合约。还帮她招来了十几个落第秀才跟识字的寒门子弟。当然,这些专职写文的文士也都签了合约,并且保证俩年内不毁约不外泄工作内容。

  不然,汪彤儿让他们写的小说还没出版,就被别人家书店给盗版去,岂不白费精力?

  汪彤儿已经把《西游记》跟《怀珠格格》这两本每年寒暑假必播的电视剧,立好了大纲跟每集的剧情,分发给他们。然后再系统的把主要内容当讲故事给他们讲了一遍。

  接着就是张三李四从第一集 到二十集,小郑小吴写三十集到四十集。

  故事基本情节不变,只是细节就靠他们各人的想象力去发挥了······

  一等他们把小说写好,首先拿到李记茶馆让说书先生先去说书,形如打广告。

  二楼靠墙全是一排排书架,再放几张桌子跟圈椅,留着买不起书的寒门子弟在那儿免费阅读。

  毕竟这个朝代,买不起书的寒门子弟多了去。

  汪彤儿想起自己的哥哥汪家辉来,想起他书橱里的书几乎全是别人丢弃的书籍,还有那几支用秃了的毛笔。

  因此,她才有了这个想法,做生意不能只顾朝钱看,要让买不起书的寒门子弟也能有书读。

  人多力量大,汪彤儿把青松院所有的人,包括厨房里的厨师跟烧火的丫头全都召集的书肆里来帮忙。

  不肖一日光景,所有的书籍全部按类摆放清楚。

  楼上的桌椅也都摆放整齐,屋内打扫得是窗明几净。

  楼上楼下所有的窗户全部都用的琉璃,甚至屋内四周墙角上面也安装了琉璃灯,这样子一来,便于所有的顾客在阴天或者傍晚看书不受影响。

  汪彤儿还打算在书肆门外挂个跟李记茶馆一样的广告牌,但凡新书出来便广而告之。

  第230章 烦恼

  广告牌子上写着:明日书肆开业,开业三天所有书籍都是打八折。

  楼上所有书籍免费阅读等等······

  只是招收店伙计到也容易,哪怕去人牙子那儿买几个手脚勤快,聪明机灵也行,横竖是要签身契的,不管活契还是死契,肯定不会跟现代人爱跳槽。

  可是招收账房先生不是这一俩日就能成的。

  实在不行,只能请李记茶馆的老板李源生先从他茶馆里临时找一个账房先生前来帮忙,等自己从华老先生那儿回来再说。

  没想到,汪彤儿让小聪拿着自己的书信去李记茶馆找李源生说明来意,随即,李源生便把他茶馆里老账房先生带回书肆。

  汪彤儿信心满满的,本来是想做甩手掌柜,把书肆交给许锦珅跟季雨打理的。

  计划赶不上变化,许锦珅认了亲爹离开了。

  唉!

  找谁来管理书肆?

  真是头疼,烦恼······

  假使自己不去华老那儿呗,自己先管理起来,把小雪带在身边让她慢慢学会,来接手就成,可问题是现在让谁来管理好呢?

  汪彤儿望着满院子的下人,一时没了主意······

  小砚是谢玉珩的人,他不可能留下来不陪着自己去华老先生那儿的,小聪小敏大字不识几个,肯定不能堪当此任。

  “少爷!”

  正在汪彤儿纠结时,王首道从院外走了进来,老远的见到汪彤儿高声打着招呼。

  汪彤儿抬首见到王首道,呃?这不是现成的管理书肆的好人选吗?

  “嘿嘿,王管事,请去书房一叙。”汪彤儿对着他一笑,客气地侧身对着书房的方向挥手道。

  “诶,少爷,不用麻烦去书房,小的在这儿说就行。”王首道摇了摇手,说明来意:“少爷,老爷叫小的带你去库房挑取你明日带去用的文房四宝。”

  汪彤儿一听,便宜爹的库房里的文房四宝肯定都是好货色。忙点头答应道:“好的,你前面带路。”

  心中打算跟他边走边聊吧,看他的意愿,愿不愿意帮我管理书肆。

  “少爷,伞。”小聪还不忘把那把罗伞接给汪彤儿。

  汪彤儿撑开罗伞,一边往前走,一边先试探一下问道:“李管事,我在净余街开了间书肆,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的少爷,当初小的还曾陪着许公子一起去看房子的呢!”王首道听汪彤儿这么一说,也点头说道。

  汪彤儿赶紧接话道:“哎!别说了,说到许公子本少爷真的是舍不得他离开呀!”

  王首道附和道:“少爷真是重情义的人。”

  “只是,当初办这间书肆原本就是为他们师兄弟开办的,为的是他们能赚些体己银子。唉!如今想找个管理的人都没有啊!”

  “少爷真是心善啊!”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