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贵妾 第100节
作者:淡淡紫Y      更新:2023-05-01 10:57      字数:2742
  章管家这次可是有备而来,家里的老东家早就做好准备,让他带来一纸李记茶楼每月给秦少爷二成利益的协议书。

  也难怪李老板愿意割舍茶馆利润,以图秦少爷能点头答应写词曲给他家茶馆。

  最主要原因当然是今年斗茶大赛他家儿子得了个末了名次,不但让人笑掉大牙,生意更是一落千丈。

  生意人毕竟脑子灵敏,听见那天秦家少爷的歌声,简直是新颖别致且动听之极。

  且引起众人的追捧跟轰动,顿时眼眸亮了起来。

  要是能跟秦少爷合作,请她写词曲让茶馆里面的名伶演唱,借助于秦少爷的名头,生意定会蒸蒸日上。

  这才有了章管家三顾茅庐之举。

  试想世上有那个嫌弃银子多的人呢?

  秦宝臻当然也不例外。

  你可别小看这里的茶馆,他是知道茶馆不单纯是经营茶的生意,三层高楼里面有酒有菜还有各式点心。

  有唱小曲的演地方戏的名伶艺人,还有说书的。

  秦宝臻有时跟外地客商谈生意,去茶楼包厢哪次不消费二百多两银子?

  他暗自算了一下,李记茶楼一天没一千两也有八百两的收入。

  照这样子算下去,两成的利益分成,儿子每月最少也能额外得到四五千两左右的银子,何乐而不为呢?

  真是天上掉馅饼······

  不过,先要征求儿子的同意,他才能做主答应。

  心里感慨着:自己是个世上少有的开明的老父亲哦!

  同时在心里又一次感叹:儿子真是个福星。

  不是,儿子真是个有福之人呐!

  儿子要不是有福之人怎么能轻易就拿了斗茶大赛第一名?

  又怎么会落了知府大人的眼?

  又怎么会有人低声下气求合作,送分成?

  想到这,秦宝臻一边让人给章管家倒茶,一边说道:“章管家稍后半刻,待我派人去问一下儿子,看他意思如何,我才能答应。”

  章管家诧异下,忙点头称“好好!”

  于是,秦宝臻高呼一声:“李忠!”

  一直站在门外的李忠听自家老爷喊他,忙大声答应着:“老爷,小的来咯!”

  李忠一进门,躬身问道:“老爷您有何吩咐?”

  “喏,快去把这合约拿个少爷瞧一下,听她的意思,再来回话。”秦宝臻把手里的合约递给他交待道。

  “是,小的这就去。”李忠手拿合约,对着秦宝臻躬身一揖,转身离开。

  李忠毕竟是个会功夫的,他动作迅速,眨眼功夫就不见身影。

  ······

  汪彤儿正坐在书房里规划着是先开一间戏楼还是开一见书肆?

  要不,俩个铺子一起开?

  另外打算着再开一家酒吧。

  话说,不管什么朝代,爱酒人士是比比皆是啊!

  开个跟现代差不多的酒吧,层次高档些。

  除了各地方上的招牌酒,再弄些桂花酿,桃花酿还有葡萄酒,再搞点西洋酒······

  整点下酒小菜,弄些穿书小说必备的蛋糕,蛋挞等现代小点心,估计生意应当不错。

  开业那天,自己亲自高歌一首: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

  胜利的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十月里、响春雷,

  ······

  舒心的酒啊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

  手捧美酒啊望都京,

  豪情啊胜过长江水,胜过长江水;

  祖国前程似锦绣,万里山河尽朝晖。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

  要不然,再来一首:美酒加咖啡?

  第149章 合作

  汪彤儿仿佛看见书肆跟酒吧门前车水马龙,雪花花的银子“铛铛”掉落钱匣子里。

  话说,腰包里有银子万事都好办。

  只是万事也是开头难······

  戏楼肯定是跟古代唱的戏曲不同,以流行歌曲为主,戏曲为辅。

  顺带着弄些相声小品等新奇搞笑的节目。

  只是,凭借她一人之力弄出来还是有点吃劲的。

  歌词倒也无所谓,横竖是盗用现代的。

  可是,其余就要自己亲力亲为了。

  既要培养会唱曲的艺人,又要动脑子写适应这个时代的相声小品。

  她知道自从自己那首《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引起全城男女老少的追捧。

  喜爱唱小曲的,有事没事的嘴里都要哼唱两句:

  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突然我感觉,你没走远

  怀里,有你紧拥的温度······

  书肆呢,肯定没四书五经之类的踪影。她打算只卖小说,跟故事丛书,也就是话本子。

  只不过,自己书肆卖的话本子是独具一格,别无二家的。

  她准备招些落第文人,自己把小说内容大纲列好,把大体的故事情节讲解一遍,其余留给他们去润色,遐想。

  当然了,等他们把小说写好,她会一一过目,只要故事情节不太离谱就行。

  汪彤儿给自己的书肆定下的原则是:第一不涉黄,第二不涉及政治,第三故事情节丰富多彩。

  还要印刷精美,纸质上佳。

  并且图文并茂······

  因此,她想着首先先办个印刷厂,自家的书自家厂子印刷。还要打上防伪标志。

  此时的大周朝早就用上活字印刷术,只是活字印刷术不能印刷插图。

  有插图的小说话本子只能用雕版印刷术,就是在木板上雕刻出要印刷的内容,然后再用纸墨进行拓印。

  按理来说,活字印刷术相比于雕版印刷术省时省力,制作完之后可以多次使用。然而据统计,在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书籍不过上千种,而用雕版制作的书籍却多达数万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那就是活字印刷术本身的局限性。活字印刷术,是由活体字组成的,印出来的都是文字。

  第二,中国书籍的局限性,古代绝大部分都是儒家经典、经史子集。也就是说,这些书籍都是固定的内容,不像近代以来的报纸杂志一样,每天的内容都不一样。所以用雕版印刷的话,一块雕版可以用很多年。

  第三,中国文人的爱好。正是因为前文所提的一块雕版可以用很多年,所以出于对艺术和收藏的需求,中国文人更喜欢雕版印刷,而非呆板的活字印刷。许多人都以拥有某种雕版版本的书籍为荣。

  所以在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之后几百年时间里,雕版印刷术仍是主流,直到近代报刊、杂志的出现,雕版印刷才被取代。

  因此,汪彤儿决定,她的印刷厂,既要用活字印刷,也要用雕版印刷术。

  二者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想到这,她还要招些画师才行。

  “少爷,李忠来了。”小聪站在书房门口回禀道。

  由于是夏季,书房门是开着的,她抬头就见到李忠手里拿着张纸,正朝自己行礼。

  “是李忠,进来吧。”汪彤儿点颌说道。

  “少爷,您看。”李忠一进门,先把章管家给的合约拿给她看。

  汪彤儿伸手接过来一瞧,嘿!正合吾意!

  她刚刚还在纠结,是先开办个戏楼还是书肆呢?

  “小雪!”于是,喊来在门口廊檐下绣花的小雪帮她研磨,她铺好宣纸,另外补充了自己合作的三点要素。

  不然,到时候李老板狮子大开口让自己每月给他出个十首八首新歌,自己岂不什么事都不用做,专职为他写歌曲?

  再说,每月十首八首歌的,不用一年下来自己可定会江郎才尽······

  虽者说现代歌曲成千上万首,可谁记得住那么许多歌词哦!

  自己可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不为今后长远利益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