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节
作者:九月轻歌      更新:2023-05-01 08:39      字数:2087
  想到唐修衡对自己发火时那个眼神……他不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不用想了,他是得不着好了。

  “你怎么会那么大意?”梁湛很有些啼笑皆非,“连这种证据都没保管好。”

  “我那个密室,是特地找能工巧匠建造的,处处机关。府里再没有比密室更安全的地方……”

  梁湛喝了一口茶,“那就没辙了。擅长排兵布阵破阵的人,走到寻常的密室,如履平地。”

  厉阁老叹息一声,“看起来,我也要好生安排安排家中的事了。”

  只要他离开官场,都不用程阁老出手,便会有人尽力打压。石楠先前一副赴死的样子,跟他这件事相仿,只是,他只是活得艰难,石楠的日子却一定是生不如死:唐修衡一手提携出来的人,与各地武官曾一同冲锋陷阵的人,如今竟违反唐修衡为人处世的宗旨,就算唐修衡愿意放石楠一马,别人也会以他为耻,断不会轻饶了他。

  梁湛思忖多时,缓声道:“这个事儿,也不是全无转圜的余地,虽然扭转局面的可能微乎其微,但也不是不能试试。就看你怎么想了。”

  “王爷有何高见?”厉阁老这样问,却并没抱什么希望。

  “不急着说这些。”梁湛道,“商陆等会儿就到,到时候一起斟酌。”

  厉阁老黯然点头,“也只能这样了。但愿王爷与商先生能有奇招,助我避过此劫。”

  ·

  程阁老与杨阁老落到最后。

  杨阁老今日很是尽兴,酒是好酒,席间又与程阁老、黎兆先、唐修衡说起了茶道、书法,谈的极为投契。

  上马车之前,他拍着唐修衡的肩头,“你这样的后生,才担得起后生可畏这一句。真是能文能武、大俗大雅兼具之人。”

  “您谬赞了。”唐修衡笑起来,亲自扶着杨阁老踏上脚凳,“您当心。”

  “虽说相识已久,今日却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杨阁老笑呵呵地上了马车,“得闲一定要再聚。”

  “晚辈随叫随到。”

  “说定了啊。”杨阁老笑声愉悦。

  唐修衡笑意更浓,有着近似于对待小孩子的耐心与柔和,“说定了。”

  送走杨阁老,程阁老笑道:“我不着急走,侯爷若是得空,想与你细说两件事。”

  “自然得空。”唐修衡把程阁老请到了静虚斋,亲自去沏了明后龙井,送到程阁老手边。

  静虚斋里分外安静,所有的侍卫、小厮都是身形矫健、脚步声轻微。

  这是唐家历代临江侯十岁之后、成亲之前长期居住的地方,有着浓厚的底蕴。这些年,这地方没能潜移默化地将唐修衡熏陶成寻常名门当家人的斯文、温和,却被唐修衡改变了氛围:寂静、肃冷,院中有肃杀之气,到了室内,心神才能因为书香、茶香得到缓解,觉得惬意。

  相对而坐,程阁老不免关心地问道:“上火了吧?”

  唐修衡微笑,“的确。得慢慢消化一阵子。”

  “世情如此。”程阁老宽慰道,“心智不坚定的人很多。林茂青其人,我很器重,看准了他是好苗子,有人提醒我留意门生的时候,听说有他,有一阵都不愿意相信。虽然他的事不是很离谱,可也颇有当初瞎了眼的感觉。”

  “明白。”唐修衡感激地笑了笑,“终归还是要庆幸,身边有敏锐亦或心思缜密的人。”若非薇珑那边留意到了石婉婷的事情,若没有那个引子,虽然几乎可以笃定这一次能够有惊无险,但受到的打击会更钝重。

  “的确,要庆幸有人帮我们留心。”程阁老语气柔和。没有周夫人提醒,他做不到防患于未然,绝不是脸上无光那么简单。

  喝了一口茶,程阁老赞一声“好茶”,说起正事:“皇上眼前摆着的是两件事:石楠、顺王。石楠的事,关乎到次辅,定要严查;顺王的事,对皇上是一个重创,需要一段时日平复心境。而这一段时间,我打算着手请皇上立储君一事,这事情,你我不适合率先提及,要先有一些探路的。”

  唐修衡颔首,“我这儿有几个能用得上的人,会安排下去,到时候您知会一声就行。”

  “这就好。”程阁老继续道,“皇上留意到商陆、看到商陆字迹的时候,应该要到三四月。在那之前,尽量不要动商陆,不要引起他的警惕。”

  “这是自然。”他与薇珑都没正面接触过商陆,平日又不是没事可忙,哪有闲心去整治那个混帐。

  “我这边也会安排好,不会出岔子。”程阁老轻轻吁出一口气,“今年把路走顺了,大局也就定了下来。”

  的确是。这一年,至关重要。

  程阁老见窗下的桌案上摆着一局下到一半的棋,端着茶杯起身走过去,敛目观看局势。

  “有兴致么?”唐修衡随之走过去。

  “对弈几局?”

  “行啊。”

  两人落座,程阁老说道:“你替我安排一下,做出我已就近回了别院的样子。”这种事,唐修衡最擅长。

  “好说。”唐修衡唤来阿魏,吩咐下去。

  阿魏安排妥当之后,去内宅传话给安亭:“跟夫人说一声,程阁老还没走,这会儿与侯爷下棋呢。我瞧着起码得到后半夜了,或者明早。”

  安亭正色点头,“知道了。”

  “别声张,明面上,阁老已经回了近处的别院。”

  安亭笑着点头,“我晓得。”

  ·

  翌日早间,唐修衡唤来管家:“带人去石家,送石大小姐到三山庵,亲眼看着她落发为尼。”

  管家称是,问道:“留她在那里多久?”

  “告诉住持,等石大小姐修行到她的道行,再放人离开庵堂云游。在那之前,不准任何人前去探望。”

  修行到住持的道行,意味的便是能做下一任的住持了。管家哪里听不出来,侯爷的意思是,三山庵就是石婉婷余生的归处。“若是石大人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