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
作者:九月轻歌      更新:2023-05-01 08:36      字数:2288
  薇珑对他的印象深刻,经常想找个合适的时机在利用的同时把他除掉, 让吴槐平日命人留心些,制造机会让他与平南王府有交集, 设圈套让他留下证据。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常久河实在该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 用在梁湛身上,再恰当不过, 长期围着他转的人, 阴、狠、毒、卑鄙, 总会占一样。常久河并不是例外——

  二十来岁的时候,他奉父母之命迎娶发妻。发妻为人敦厚,给他生了一个女儿, 他一直嫌弃,因为妻子目不识丁,没给他生下传承香火的儿子。

  三年前,他成为梁湛的谋士,长期住在端王府,与歌妓、舞妓打情骂俏,不回家,更不肯给母女两个维持生计的银钱。

  后来,他迷恋上了一名歌妓,求梁湛把人赏了他。

  这种事,梁湛从不会反对,当即应允。

  就这样,两年前,常久河一顶轿子把歌妓迎到家中。之后的情形,便是典型的宠妾灭妻,到最终逼得发妻与他和离,带着八岁的女儿净身出户——他嫌弃发妻,连带的嫌弃女儿。

  之后,他将歌妓抬为正室。

  那母女两个手里没几个钱,靠着他的发妻给人洗衣浆裳、缝缝补补度日,一度险些沿街乞讨。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母女两个只好去找他,求他给接济点儿度日的银子。

  只是,见到他实在是不容易,每次都是歌妓出面应承她们。歌妓高兴了,便赏几个银钱,不高兴了,便命婆子把她们打出去。

  一次婆子下手重了,常久河的女儿回家之后病倒了,没几日便撒手人寰。

  他的发妻哀痛欲绝,上吊了结了苦命的一生。

  前世的常久河,在梁湛登基之后,得到了吏部郎中的官职,也算是得到了梁湛的重用。

  但是这人招人厌恶,就算是一起为梁湛效力的谋士,也容不得他。见他小人得志,便有人将他的陈年旧账翻了出来。

  当时常久河罪名不少,而最让薇珑心惊的,便是他对待妻女的绝情、无耻。

  梁湛身份不同于往日,应对事情的立场、态度就不同,最终下旨赐死。

  到了今生,让常久河早些见阎王比较好。

  十月中旬的一个夜里,常久河回家的路上,吴槐出面拦下他的马车。

  常久河认得吴槐,当下不疑有他,随吴槐去了一所宅院说话。

  常久河如今觉得,梁湛已经不能指望,其余三位已经成年的皇子更是不需惦记。

  要是转投到别的皇子门下,梁湛知晓之后,他只有死路一条。况且,那三个皇子的资质,在他眼里,是比不了更斗不过梁湛的。

  而平南王府现在如日中天,父女两个都很得皇帝的赏识,黎郡主更是已经成为唐夫人。

  今年平南王负责修缮宫殿的事情,皇帝非常满意,日后再有这种事,一定还会让平南王去办。平南王虽然是两袖清风的名声在外,不需要在官场上帮他谋划什么,但若想将如今的安稳维持下去,也不是那么简单。

  更何况,梁湛一直想扳倒平南王,因何而起,常久河亦清楚。

  如果平南王能让他在暗中传递消息,或是干脆收留他为王府门客,那他日后就能设法斡旋,给自己在工部谋取一个官职。

  而在最初,他有这种心思,并没敢去做,担心平南王府转头就告知梁湛,他死得只能更快。

  最出选择的人,是程阁老、宁阁老这样的重臣,结果却是白费了力气,两位阁老见都不肯见他。

  是在那期间,在他常去的酒楼,无意中遇见了也去那里用饭的一名平南王府的管事。

  他当时就动了心,不着痕迹地接近、探口风,又打点了一番,看能不能与平南王府大总管搭上话。

  便这样,一来二去的,他与吴槐攀上了交情。给梁湛的交代,则是设法寻找平南王府的破绽,为此才接近平南王府的人。

  吴槐并不需要他打点,只是要他表明诚心。

  他知道所谓的诚心是什么,对此只有一个要求:当面见一见平南王。

  后来,他如愿见了平南王一面。从始至终,都没想到那是踏上绝路的开端。

  这一晚,吴槐把常久河传递给平南王府的亲笔写下的书信、字条拿出来——只是内容相同、誊录下来的,问道:“常先生,若是我将这些交给端王,他会如何处置你?”

  近期,唐修衡手里有付兴桂,平南王府手里有常久河——这正是梁湛要谋害平南王却不能如愿的原因。

  常久河一听,就明白了自己是落入了圈套,并且无从挣脱。

  吴槐又笑呵呵地问他:“不知你有没有夜半醒来的时候。不知你在那种时候,想没想过你的发妻,又想没想过你的亲生女儿。”

  “你怎么会知道这些?”常久河大为惊诧。端王就算是再赏识他,也没给过他一官半职——在京城里,他只是无名小卒,一个端王府的门客。没有一定的原因,谁会去查一个不相干的无名小卒的底细?他那些事,只有他家里和端王府的人知晓。

  吴槐笑意微敛,“怎样得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如何为他们母女偿命,想死在谁手里。”略停了停,面上已是丝毫笑意也无,“把耳朵竖起来,认真听我说的每一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

  “吩咐你做事之前,要明白一点:我今晚在状元楼用饭,掌柜的、伙计都可以为我作证。”是委婉地提醒常久河,如果来日想实话实说,落到别人眼里,只能是他污蔑平南王府的人,“事情一旦出了岔子,便会有人把你近日通风报信的证据交给你家王爷。由他处置你,我相信你一定死无全尸。”

  听到末尾,常久河身形轻轻地颤抖一下,片刻后,面如死灰。

  ·

  翌日一大早,皇帝上朝的时候,常久河到了宫门外,长跪不起:请求面圣。

  知情的内侍、宫女,只觉得不可理喻,有些好笑地禀明了刘允。

  刘允听了,笑了笑,“问问他什么来路,看看是哪家的奴才敢这样异想天开。”

  内侍便飞跑着前去询问,得到答案之后,回去如实复述给刘允听。

  刘允思忖片刻,吩咐道:“把人带过来,我亲自询问几句。”

  德妃死之前的一些事,皇帝想知道,唤他去查,他却无从着手。为此,皇帝有几日看到他都没个好脸色。那个人是端王府的人,没有像样的理由,绝没有请求面圣的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