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大胆设计
作者:晨飒      更新:2023-04-30 22:48      字数:3304
  颜苿的声音不缓不急,普通话里带着一丝本土味,清脆悦耳。

  “为什么要说缺点再说优点呢?因为优点是我们要继承的,也是我们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斯太尔车桥的优点是:输出扭矩大,承载能力强,尤其是超载能力极强,离地间隙大适合工程车。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发现斯太尔的工艺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主减速器结构完全可以优化,加强润滑,主被动齿齿侧间隙调整由于结构的原因调整很复杂,锁止不可靠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新桥研制过程中特别要解决和优化的点。”

  很公允地评价,无人提出异议。

  颜苿清了一下嗓子,“所以,新的车桥概念设计方面,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下手,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现在主机厂的轻量化减重设计潮流,还有平台化车族以及模块化设计理念……”说到这里,她的眼睛投向了西汽的两位专家高工。

  看到她的目光,张子丰忍不住又插话道,“颜工说得对,我们现在下一代车辆研究,其中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就是进行轻量化的设计,在这个方面,对车桥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颜苿道,“之前,我就预研问题和张工等西汽专家们进行过多次沟通,说句难听的话,我们现有的技术远落于西汽的下一代卡车研发,在新桥研究中,我们必须首先重视市场需求,要有前瞻性,不能等西汽搞出了下一代,我们再配合研制,而应该从一开始主深度契合西汽的需要。而且,我相信,西汽的需求,将来必将是整个市场的需求。”

  听到她这么说,麦文舟重重地点了点头,赞赏地看向颜苿,这就是他永远欣赏颜苿的地方,她永远站在她应该站的高度,但同时,却又不是不切实际,与其说她高瞻远瞩,倒不如说她一切从实际出发,站在了市场需求的潮头,嗅觉远比销售和管理层敏锐。

  赵滨元有些不可思议,“等等,轻量化我能理解,你说的模块化设计是什么意思?”

  颜苿道,“我打算新桥研制,从一开始就配合未来的潮流走模块化快速设计的路线,宽适用范围的产品族概念,一到两个基型产品,配合一系列不同参数的轮边、制动、减速器、桥壳、附件等等模块,统一接口尺寸和外廓尺寸,通过模块替换的方式快速更改设计。”

  她的这个设计概念相对于秦威众人来说有点超前了,这些年,大家当然也不是干吃饭的,平常也关注前沿潮流,模块化的设计概念不是没有听说过,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么这快速接触甚至研发,之前颜苿为了说服大家,也从来没有正式提出过这个概念,大家一直以为她就是要从结构、材料、性能上进行大肆改进而已,现在她突然抛出这个概念,让众人都很吃惊,不光是赵滨元,包括朱凯教授都吃惊地把摘下的老花眼镜又戴上,注视着她。

  麦文舟心里苦笑,这个方案他当然事先知道,连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咬着牙支持了。他很清楚,这种超前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他同样觉得很难说服众人接受。

  什么叫模块化设计呢,说白了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切部件都变成标准配件,以前的桥可能是一种款型需要单独进行模具开发,以匹配相关结构变动,但是模块化设计后,一切零配件都是标准部件,不再需要单独开发了,就像是小孩子玩的魔尺一样,同样的部件,可以组合成无数的形状,再形象一点说,就是像是积木,同样的积木,根据你的想像力,可以搭建成无数种的形状,推散开来,都只是各种各样的圆柱体、圆锥体、方块、长方体等普通组件。

  按颜苿的说法,只通过模块替换的方式快速更改设计,就能实现从8吨到26吨载荷覆盖,轮边桥单级桥全能设计,2.9到13.7大范围速比适配,可选制动器的通吃方案。

  “这个设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适装性极好,工艺性优良,设计和制造成本最优化,如果能够实现绝对是世界级水平的产品。”朱凯教授感慨地用手指头敲着桌子,“很大胆地设计,很大胆地设计!”

  王富强笑着道,“朱教授,这也是我们下一代车型研发的方向,将来我们的重卡也好、工程机械车辆也好,都要实现模块化的设计,否则的话,我们何以立足,何以快速适应市场,不瞒大家说,我们甚至还在进行车联网的研究,新能源的研究,这些东西啊,不预前,不超前,将来就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市场也只能被外国人占领了,现在西方一些先进车辆设计,都已经部分或是大部分实现了模块化设计,我们不能不迎头赶上。”

  “怎么可能?”赵滨元教授头摇得跟拔浪鼓似的,“这在国外都是很尖端很先进的技术,他们是绝对不会让这些技术外流的。”

  “我们没有说要买外国的技术啊。”张子丰回道。

  “那更不可能实现了!”赵滨元摇着头,“我们这方面跟国外的差距太大了,不是吹个牛皮就能实现的,人家的模块设计,是各个方面的技术成熟,是站在他们近百年的技术沉淀基础上的,有很多东西,人家那么设计是走到这个阶段必然出现的,人家顶尖专家的思想,咱们是不可能超越,甚至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接近的。”

  “那你认为怎么实现呢?”张子丰忍不住问。

  “买啊,引进啊,虚心向他们学习,这个东西,我们必须承认落后与差距,不能没有条件也要创造硬上,以前那个时代,我们为这种技术大跃进付出了重大代价,搞到人民都吃不饱,我以为,这个时代,我们一定不再能重复犯那种错误,在技术上大跃进,是要吃亏的。西汽这几年,还有秦威这几年取得的成就不容易,我们好不容易能够消化人家的成熟技术,刚学会走路,就想着跑,是会摔跤的。”

  赵滨元教授说这话的时候,倒是一脸诚恳。

  但是这一盆冷水,却是真切地泼得众人心里哇凉的,不只是他这么想,实际上秦威自己也有很多人这么想。不过想的角度不一样,更多是从技术角度思量可行性问题。

  张子丰却忍不住了,他算是西派汽研室里的少壮派,是这些年林超涵着力培养和提拔的一批年轻高工之一,他深受林超涵的思维影响,在林超涵看来,这个世界上哪有中国人做不了的事情,哪有西汽攀不到高峰的技术,林超涵不信邪,经常在研讨开会中灌输这个思想,西汽这些年突飞猛进的成长,与林超涵的敢想敢干是分不开的,很多老技术稳重,但是少壮派的一大批人深受这种思想影响。

  因此他毫不客气地辩驳赵教授,“这种说法不正确,这种自轻自贱的思想也不正确,哪有中国人做不了的事情,你想想,神舟都上天了,杨利伟都平安回来了,哪有我们中国人没法做不了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想不敢想,试都不敢试,总觉得自己不如西方人,那我们哪里能够进步成长?坦率说,这种学院派的思想,要不得,我劝赵教授一定要到实践中来看看,到工厂里走一走,我们已经走得很远,正在迎头赶上。”

  他的话有点刺伤人了,赵滨元听后,立即神情激动起来,脸上绯红,坐不住了,“什么叫自轻自贱,我只是说几句实话罢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最重要。在工程机械方面,中国人就是不如西方人嘛。”

  他这个话听得在场所有人都不开心了,什么叫中国人不如西方人?

  气氛顿时就有些凝重了,就是有心想帮他辩解几句,听到张子丰说学院派的坏话后坐不住的朱凯教授都没法开口了。

  看到大家眼神不善,赵滨元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技术不如人这话大家承认,但是说中国人不如西方人,这是民族自尊的问题。

  是个中国人都不答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些中国人到海外后,对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技术水平甚至是制度钦羡不已,不自觉地膝盖就软了,甘愿跪下,不是想着如何努力追赶超越西方,而是开始从内心投降,站在了别人的立场上,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横加指责,哪哪都看不惯,甚至以瞧不起自己的民族为荣,觉得只有那样才配称得上清醒和独立思考。

  这种人这种想法,不是社会的主流,却成为那少数人少数圈里自我标榜的标配了。

  这位赵教授,就是深受这种思潮影响。

  他不自觉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蔑视,他不相信中国人能搞出来追赶西方技术的东西,所以脱口而出地表达了自己的质疑。

  麦文舟表情严肃,“我知道赵教授的一片苦心,感谢您的提醒。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人,作为一名对技术略知一二的人,我坚信,西方人是人,中国人也是人,西方有智慧,中国人的智慧不会比他们低,他们做的东西我们也能做,我们甚至会比他们做得更好,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从技术的角度,我认为颜工提出的设计方向不是没有基础的幻想,而是有着极为现实的考虑。”

  听到麦文舟这一番话,赵滨元脸涨红起来,他嘟哝道,“唉,实话难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