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9)
作者:时雨余      更新:2023-04-29 16:19      字数:5060
  不过好在没过几天,我就意外发现信鸽的身影,投石将它击落,发现了这张信笺。

  岑远再次沉默地看了一眼信笺上的内容。

  写信的人说,他已觅得一合适人选,名崔语儿,不日便送其上京。

  曲少爷看着自己的双手,倏忽冷笑了一下,像在讽刺他的父亲,却更像是在嘲笑无能的自己。

  我不知道我爹用了什么办法。我反抗过,去长安找过,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我是一个瘸了一条腿的废人,无法保护自己的心爱之人,无论做什么也都是蚍蜉撼树,剩下来的,似乎就只有耐心地等待一个有缘人,等他揭开这座城镇的秘密,等他让我和语儿重逢的那一天。

  于是我在那时想,在这片苍茫而灰暗的天空之下,这或许是这样一无是处的我,唯一一件能够做到的事了。

  第 86 章 永恒

  一切都水落石出。

  崔语儿假碧灵。

  她原是蜀阳人士,在当年鼠疫爆发之时随镇民逃亡至华楚,被青宝楼收留。后来,她与曲家小少爷相识,原本计划好了平凡的生活,却被意外打破,随即被送往长安,占用了碧灵的名姓身份。

  至于她是自愿还是被迫,这并不难猜测对于一位愿意放弃长年以来的安稳生活、只为和心爱之人厮守的女子来说,以情和认可相逼便是最有效的方案。

  在岑远上辈子时,她在蒋昭仪食物中下毒,最终以一匹白绫结束生命。到了这一世时,她被拦截在锦安宫外,后虽被派入行宫,但并没有得到动手的机会。

  岑远他们在离开长安之前,曾吩咐付建新在查她的同时看住她,以免被人丢棋。而根据娄元白的消息,在他带领宁军出长安前,还真有人意图对崔语儿动手,被付建新抓了正着。

  此后崔语儿就被秘密带出了宫,此时正被安置在京郊的一处民居。

  只是现在一切都未完全尘埃落定,岑远暂且无法向对方保证甚至透露什么,最终只能说:一定可以的。

  曲少爷倏地从回忆中回神,怔然望向岑远。

  后者却定神往晏暄的方向看了片刻,方才转向窗外。

  天上的乌云迟早都会散尽,阳光终将挥洒在大宁的每个未亡人身上。岑远念道,我相信终有一日,所有的人都必定能回到他们归属的家乡。

  无论是死里逃生的庆哥,还是依然远在长安的崔语儿,抑或是岛上兵卒、营中军旅,或是这天底下无数无法归家的旅人。

  当海风吹散云雾、天光重铸苍穹之时,归期也将如期而至,为飘零人铺上通往家乡的路。

  亡者重生犹可归,幸者得存不日必当还。

  江南上方,暗沉了一下午的天空终于是渐渐恢复了亮度,太阳远远地挂在山峦之上,夕照穿云而出,扫尽污浊,映亮了整片大地。

  曲少爷沐浴着照进厢房的斜阳,无视对方的阻拦,坚持拖着伤腿朝岑远跪下,重重叩拜在地,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草民曲平,谢殿下吉言。

  等岑远他们回到客栈,洗漱完躺上床榻的时候,早就已经过了子夜。

  原本蒋元明提议说让他们干脆住到蒋家来,能有人照顾,住得也舒服些,但岑远他们觉得还要另外整理房间未免太麻烦,也担心万一有人找他们谈事会吵到家里人的休息,最后还是选择留在了原来的客栈。

  客栈的木板床实在说不上舒适,只是在这一天之内上山下海,消耗了不少精力,岑远几乎是脑袋一沾枕头就差点昏睡过去。

  但他最终还是留下一点清醒,等着晏暄也洗漱完毕,带着沐浴后的热汽和皂荚清香躺上床后,便将怀里的被子丢去了一边,眼睛都没睁开就往人的方向凑了过去,一把抱住。

  屋子里的烛台应当是已经被灭了,岑远能感觉到周围环境的黑暗,便越发觉得耳边有力的心跳声响几乎占据五官。

  他喃喃道:今晚或许对许多人来说都将是个不眠夜。

  晏暄拿过被子在两人身上盖好,牢牢地把人都裹进去之后,在岑远额前印下一个亲吻。

  睡吧。他说,明日还得早起。

  岑远含糊地从喉咙深处发出嗯的一声,却是微微掀起眼帘,直接找到对方的双唇亲了上去。

  直到这一刻,他心中沉积了一天的不安和害怕才终于是有了些微的缓解。

  晏暄岂会不理解岑远此时的心情,又岂能感受不到怀里的身体因后怕而产生的颤抖,他无声叹了下气,随即就拥紧对方,将那些发泄似的亲吻全部接住了。

  他一手揉了揉岑远后脑勺,用一如既往的动作温柔安抚,温热的掌心贴在颈间,以身体的温度再次告诉对方:我没有事。

  呼吸交错间,就听见岑远轻声唤他:晏暄。

  嗯?

  岑远半阖着眼,与晏暄额头相抵,哑声说:你知道今天我在外面的时候,想的最多的是什么吗。

  晏暄用拇指指腹在他唇边轻抹了一下,没有出声。

  岑远顺势在他指边亲了亲,说:每走一步我都在想真的好累,好想回家。

  此时的青江已然进入了沉眠,透过客栈窗户能听见的唯一声响便是打更人细碎的走动声音。

  而就连这简简单单的脚步声,在此时此刻都显得要比长安夜晚同样的声音更为温柔,就好像是月光正在街头巷尾轻盈漫步。

  晏暄微微晃了晃脑袋,以鼻尖摩挲过对方鼻翼。

  岑远无声地笑了,继续道:不是说的长安,也不一定是某位大财主在丹林说买就买的那座府邸。

  晏暄揉捏在他颈后的手倏忽一紧,恍若是对他这句埋汰的无声惩罚。

  岑远整个人都随之瑟缩了一下,嬉笑着躲避开对方的手,继而又凑上前去用利齿咬在晏暄的下巴上。

  他凭借经验,报复性地上手往晏暄身上几处敏感的地方戳,直到晏暄猛然扣住他的两只手腕,翻身将他压到身下。

  木板床随即发出嘎吱的一声,好一会儿才渐渐地落下去,在不久后只留下彼此唇齿间杂糅在一起的呼吸声响。

  两人都有些急促地喘着气,凝视对方静默不语。

  江南初冬已然砭骨的寒意侵略着空气,厚被在彼此嬉闹之间生出了缝隙。客栈里袖珍的温炉竭尽了全力,却也只能传递出微不足道的热量。

  然而此时此刻,两人却都感觉周围像是带着暑气,燥热得如同进了炎夏。

  少顷后,岑远不禁吞咽了下,仰头又在晏暄唇上亲了亲,才重新拾回早就不知道被他抛去哪儿的话题。

  晏暄。他说,我一直想着,好想回家,想回有你的家。

  无论是在山雨欲来的码头或甲板,还是风雨初歇后在各地的辗转,无论晏暄有没有在他身旁,他无时无刻没在想着,想回去和晏暄的那个家。

  是盛京长安也好,是江南水乡也罢。不用去讲究是否舒适宽敞,也不用强求是否能在初春看得见微雨杏花。以前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向往都可以摆去次位,所有的要求在晏暄面前都显得不足为道。

  只要晏暄此生能够健健康康、一世平安。

  那么只要是晏暄所在的地方,那里就是他归属的家乡。

  晏暄倾下身去,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只是不厌其烦地亲吻在他的耳边,低声说:就快结束了。

  岑远整张脸埋在对方颈侧蹭了蹭,摇了摇头似的,随即他说:没关系,我已经在了。

  晏暄微微侧了下首,似乎想表达疑问,但岑远一直紧紧抱着他不撒手,让他只能牢牢地覆在对方身上。

  心底遗留的后怕情绪让岑远使出了全力去拥抱晏暄,他抚摸着晏暄后背,指腹若即若离地划过经年来残留的疤痕,继而抚过晏暄肩胛,摸到后心的位置。

  那块□□了三四年的护身符在今日替晏暄挡了次难,已然裂成两半,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应。

  岑远稍稍放松手上的力道,得以与晏暄对视,说:之后再给你刻个\平安\玉佩吧。

  一切由你。晏暄将贴在他脸上的发丝捋到两旁,又提醒道:别太拼。

  上次岑远为了刻个玉佩租个船就把自己手上折腾得都是水泡的事仍让他心有余悸,他真怕这位殿下一时兴起,又不顾一切地给他折腾出什么别的惊喜来。

  然而另一边岑远还真有了个大概的想法他琢磨着,这回是因为正巧晏暄将玉佩放在了胸前衣襟内,正巧赵宇把匕首扎在了有玉佩的地方,正巧因为是在水下,水流抵挡住了匕首部分力度,才没有产生更糟糕的结果。

  在如此朦胧的光线下,就是晏暄将身上的中衣脱得一干二净,恐怕也是难以找到匕首尖端在他胸前留下的血点了,但岑远抬手抚摸在他胸前,即便隔着衣物,却依旧感觉指尖的触感像是顺着手指和上肢,一路扎进了心底最柔软的一块软肋。

  他开玩笑似的:要不这回给你做套札甲吧,每天都穿在里面,就是平时抱起来可能有些磕得慌。

  晏暄闻言就不禁失笑,捉住他那只作乱的手,低声道:那可能不行。

  小将军如此一笑,就好像是往他们周身的炽热中拂入一阵春风,又好像是让外头起舞的月光也悄悄停下了脚步,衬得黑夜在对比之下越发黯淡,静谧的时间被拉长至极致的永恒。

  岑远总觉得自己应当是早已看习惯了小将军的各种笑了,但此时此刻,他依旧会觉得自己有些贪得无厌,也依然会感到最纯粹的怦然心动。

  他问:你想要些什么?

  那一瞬间,他觉得无论小将军如何开口,就是再上山下海一回,就是让他去捕捉时间与月光,自己都能一口答应下来,再倾尽全力去为小将军拼命。

  但晏暄柔和的视线静静落在他的双眸中,只说:给我一个亲吻就好。

  不需要甲胄,也不一定是玉佩。只要来源是岑远,那就已经足够。

  只要给他一个动力,他就能够所向披靡。

  岑远讪然笑了笑:你确定?确定了可就不能改了。

  晏暄嗯了声,还不等他说什么,岑远就勾住他的脖颈,仰头在他唇上亲了一下。

  这是天亮后的份。

  说完,岑远又往他唇上亲一下:这是明天的份。

  仿佛是要把之后日日夜夜的份都一次全部交付出去似的,岑远一下又一下地亲吻在晏暄唇上,时而只是平淡的轻啄,时而带着莫名其妙却意犹未尽的窃笑。

  直到晏暄在他再一次地离开的时候蓦地噙住他的唇瓣,在他嬉笑着躲开的时候再次从容地追上,让这些蜻蜓点水般的触碰串联成了深长而隽永的长吻,长久到仿佛能够打破经年的桎梏。

  良久后终于依依不舍地分开,岑远笑着问:够了吗。

  但转眼连个空隙都不给,他就自己接道:不,怎么可能会够。

  晏暄眉眼稍弯,安静地看着他,就听他唤道:晏暄。

  唤完名姓,岑远本想直接接一个一辈子,可是一辈子可长可短,又常常不受世人的掌控,听起来,倒显得更加虚无缥缈了。

  于是他将这三个字又咽了回去,换成最朴素的:晏暄,我们还会有非常、非常长久的时间。

  久至山河轮回,天地革新。

  而晏暄同他说:我与你一起走。

  第 87 章 收尾

  此事涉案人员范围广泛,又牵扯到朝廷重臣,岑远他们最先能做的,也只是将相关人员先行扣押在楚地,并派人快马以最快的速度给远在长安的宁帝禀报情况。

  三日后,信使回禀,说宁帝已经下旨将段府查封,段氏一家数十人被尽数收押上至丞相段德业与其家眷,下至府中做事的小厮奴仆。

  一夜之间,帝都哗然。

  除此之外,宁帝亦派专人着手开始搜查段府中书信物件,调查段德业与其女婿段蒙经手过的所有事宜,并令文武百官互相检举看那架势,大概是想着要趁此机会,拔萝卜带出泥地将所有与段德业有利益往来的高官显贵都一一拔除,彻查朝堂。

  至于江南这边与征兵相关的调查,他下令全权交予晏暄负责,彻查征兵过程中的所有细节。这旨令不仅仅是针对此次藏兵的事件,更是针对长久以来,在相关事宜中可能会发生的任何贪渎徇私。

  此令一出,就连原本等着看戏的其余郡县也顿时变得人心惶惶,就怕天子的怒火哪一天就烧到了自个儿的地来了。

  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又有谁能保持良心不改,又有谁敢断言自己的手没触过脏呢。

  但无论如何,这都已经是后话了。

  在收到宁帝的旨令之后,晏暄就正式开始了对所有涉案人员的审问工作。然而光是从三座岛上带下来的兵卒就有三千余人,最早事由又得追溯至近十年前,这一个个询问下来,显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深思与初步调查之后,晏暄找到了楚王,询问对方有无信得过的人手相借。

  一听这话,楚王便明白了他的意思,毫不犹豫地就应了下来,安排守丞杨起等人去帮助他们一同审问。

  但饶是如此,等一切调查完毕,逐渐尘埃落定之时,也已经是近两个月后快过年的时候了。

  对于一些安居乐业且毫不相干的百姓来说,这两个月来的闹剧虽在一开始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但随着时间消逝,也逐渐成为了觥筹交错间用来下酒的小菜,成了在舞娘们起舞时助兴的闲谈。

  年岁即将交替之时,江南刺骨的寒冷并没有因此显得比往年更加凛冽,反而因为街头巷尾高悬的大红灯笼,在一时间呈现出了相反的温暖。

  天空晴得几乎见不着几片云,光线直勾勾地落在大街小巷的喧嚣上,也照亮了每一个人回家的路。

  对于那些兵卒来说,一切事端都是无妄之祸,不仅是白白浪费了他们的时光,更是给他们带上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带领他们走了一条曲折的弯路。

  但好在,虽然审问期间他们暂时无法回家,只能写信保平安,一等调查结束,所有人终是得以重返故土。等到来年征兵重启的时候,有志之士依旧可以重新报名,去实现他们心中的宏图与梦。

  慧婆找到岑远他们的时候,也正是为此事来道谢的。

  当初在游船上,岑远与晏暄偶遇了慧婆和刘夫人,并从她们口中得知了刘朔的事情。而就在前几天,刘朔也同其他人一样,终于是成功与家人重新团聚。